生活中,大家是否有這種感受,如果手碰到尖銳或燙手的東西,會迅速縮手。這種現象是典型的反射(一種快速的不自主動作)。
新生兒九個有趣的動作
反射人人都有,胎兒時期就存在,出生後,這些反射持續存在,是人類適應環境的重要方式。這裡給大家介紹一些新生寶寶的常見原始反射,幫助家長更好地了解孩子。
擁抱反射:手託寶寶上半背部,突然下降1釐米,寶寶會張開雙臂做擁抱狀,同時表現出「驚訝」,這種刺激常會導致嬰兒大哭。
握持反射:將大拇指放在新生兒雙手心,嬰兒會有抓握動作。
覓食反射:用手輕輕觸碰新生兒口周時,嬰兒的頭會轉向觸碰側,並出現吸吮動作。這個動作在嬰兒飢餓時非常容易誘發,但吃飽後難以引起,說明新生兒期大腦已經具備控制這個反射的能力。
吸吮反射:將乳頭或其他物體放入嬰兒口腔,會誘發寶寶吸吮,這個反射動作多做做能促進母乳餵養。
手—心反射:按壓新生兒雙手心,會出現屈頸、轉頭、張嘴等動作。
踏步反射:直立抱起嬰兒,用桌沿刺激其一側腳背時,他的腳會抬起蹬踏於桌面,刺激另一側時,小兒會呈踏步狀。
非對稱緊張性頸反射:當頭轉向某一側時,該側上肢伸展,對側肢體收攏,如同擊劍姿勢。1995年,有科學家通過觀察這個反射,證明新生兒已經具有自主控制肢體運動的意識。
軀幹內曲反射:將嬰兒俯臥,刺激脊柱某側皮膚會引軀幹向對側屈曲晃動。
胃腸反射:嬰兒進食引起胃腸蠕動增加,分泌消化酶,這就是家長所說的「孩子一邊吃,一邊拉」現象。
以上常見的新生兒反射大多在4~6個月消失,這是因為在人類的第一年,神經系統快速成熟,這些反射中樞會由神經纖維發送到大腦皮層,由皮層控制這些反射,因此逐漸被替代、減弱而消失。嬰兒的原始反射如果不消失,會影響學習能力。
因為學習需要視覺、聽覺和大腦皮層的綜合處理,原始反射的出現或消失受到幹擾,就會出現學習和認知障礙。如嬰兒會爬之前有非對稱緊張性頸反射,過強或過弱,都會影響學習爬行。
提醒大家,非醫學人士不要刻意去誘導這些反射。有一種反射可以教大家日常使用:孩子抓握住某樣東西不願放手是大家經常遇到的,家長常常會使勁扒開孩子的手指,把東西拿出,這樣容易弄傷。教大家一種方法:用手指輕輕搔撓嬰兒的手背,嬰兒就會鬆手。
(本文內容及圖片來源於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