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楊超越扛起《創造101》的話題大旗,後有虞書欣攜表情包帶《青春有你2》上熱搜。
好像每一檔成功的選秀節目,都會有一個話題人物出現。
所以虞書欣成了今春最熱門的被槽對象,許多人都說她是下一個楊超越,批評她:做作、無腦、沒實力,靠博眼球出位。
虞書欣有沒有實力暫且不說,但本文想先說一說,因虞書欣而起的這場輿論戰背後,所暴露出來的另一個問題:個性歧視。
我們先提煉一下「做作」在詞條釋義裡的關鍵詞:故意擺譜、虛情假意、扭捏作態、東施效顰。
總之就是和「虛假」二字分不開關係。
而反觀虞書欣呢?講實話,並不虛假,甚至還很真實。
真實可不止是無腦粉對虞書欣的評價,更是節目選手們對虞書欣的評價。
最先pick虞書欣的就是趙小棠,這位自稱和可愛沾不上邊的姐妹兒:
抽到表演曲目《戀愛循環》,連蔡徐坤都親自上場勸慰她。
但就是這樣一個性格直爽的女生,最先對虞書欣表現出了善意。
剛出場的時候,她招呼虞書欣來自己身邊坐,虞書欣默契領會到,調侃著「讓我看看誰比我醜,我坐她旁邊」走過來,然後兩人一齊大笑著坐下了:
在當時那個場合,一大堆漂亮女生坐在一起,素不相識又暗暗較勁,虞書欣的話其實很真實。
用開玩笑的語氣說出了大家的心聲,旁邊的女生都被她逗笑了。
但千萬別以為虞書欣是嘴損之人,相反的,她一點也不愛損人,在那些需要安慰的時刻,她總是第一個開口的。
團隊一起表演,完了要列出排名,最後一名揭曉成績的時候,虞書欣第一個洞察到了隊友的情緒:
大家都在各自緊張,只有她不忘告訴那些沒有進前三名的人:「你們是很棒的。」
她還很會自黑,說自己長胖了,跳舞很像貴妃,所以才被叫虞貴妃:
自黑的話從她嘴巴裡說出來,倒不像自黑了,更像是一句平平無奇的陳述而已。
這種真實,相信跟虞書欣相處過的人都有感受到,所以到了後面這幾期,選手們也越來越喜歡虞書欣了。
虞書欣表演的時候,為她鼓掌喝彩的人越來越多。
其實黑虞書欣的人,大部分都沒有看過完整的節目,而是僅憑網上的幾個表情包,就對一個人下結論。
其次,再論實力,虞書欣還真不見得就差。
起碼人家這個劈叉是貨真價實的:
舞蹈雖然稚嫩,但連Lisa都誇她表情管理做得很好,就像是上過專業的表演課一樣:
這可不是諷刺,表情管理一直都是女團的專業課之一,畢竟不是每個人生來就適合舞臺的。
而虞書欣大膽出挑,敢於表現自己,顯然就是為舞臺而生的,從這一點上來說,她能火自有一定的道理。
而且她沒有包袱,只要舞臺需要,她性感起來也很認真:
這支舞虞書欣進步很大,大家可以搜完整版視頻觀看。
虞書欣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喜歡裝可愛,但在訓練的時候,她完全沒有這些小家子氣的毛病:
隊友悲觀沒信心的時候,她會給對方鼓勵,做團隊的打氣筒。
隊友取得好成績的時候,她第一個發出祝賀:
虞書欣的性格確實很出挑,甚至浮誇,但她不妒不惡,那些小家子氣的陰暗心思,她還真沒有。
最重要的是,她拎得清,懂得顧及別人的感受,而不是不分場合地以自我為中心。
隊內選C位的時候,大家事先定好了投票制,可等結果出來以後,有人不滿意了。
每個人都想當C位,每個人都想獲得關注,所以當一個人提出不滿時,其餘人的反應只有靜默。
而虞書欣卻站出來說了句公道話:
大家都想當C位,但若不按規則辦事,何談公平。
這段大家還可以注意到,前面宣布C位由誰擔任的時候,也是虞書欣發的言,她在介紹其他比自己更優秀的人時,態度總是不卑不亢的。
這就是虞書欣,她有點浮誇,但她真的不壞。
我們應該提倡一個觀點:可以批評虞書欣的實力,但不必因為一個人的個性而去攻擊她。
人類很奇怪,總是一邊宣揚個性,一邊打擊那些張揚個性的人;就像我們總是吐槽韓國女生都長一個樣,卻又一邊爭相整容。
雪莉就是因為個性被攻擊的,但事實證明人類從來不吸取教訓。
我們現在已經明白,人類文明進步的標誌之一,就是不斷地消除歧視,而鼓勵個性發展,也是其中之一。
但在如今,當一個性格出挑的人出現以後,我們的第一反應卻依舊是懷疑和鄙視。
我們總在學習長大,學習成熟,學習掩藏鋒芒,學習體面妥當,學習說沒有漏洞的話,結果呢?
圍脖就是個典型例子,如今的明星,已經不敢再在社交平臺上分享心情了。
千萬別一邊抵抗平庸,一邊抹殺個性。
再說回虞書欣,其實女孩之間的最佳相處狀態,這張圖就能體現了:
圖中的每一個人,她們都不一樣。性格不一樣,特長不一樣,彼此之間既是隊友,又是競爭對象。
但他們彼此包容、欣賞和鼓勵,接納那些與自己相反的特質,消除妒忌與偏見,只管做好自己。
女性崛起的標誌,應該也包括彼此之間的包容,和接納不同個性的發展吧?
個性歧視,正在阻礙我們進步。
最後再簡單總結一下,以上內容只針對虞書欣的性格這一特徵,而不是業務能力。
因為縱觀網友的吐槽,發現大家都在揪著虞書欣的性格去攻擊,這是很可怕的。
一個人如果沒做什麼傷天害理的錯事,只因為性格就要遭受歧視和攻擊,那和霸凌沒有多少區別。
至於實力,我們可以留待後續再看,如果選手們沒有實力還能出道,那當然是要批評的。
但同時我們也需要知道,這鍋不僅要選手來背,同時也要節目組和受眾群一起來背。
沒實力的選手還能贏得市場,這其中既有資本運作的問題,也有觀眾審美能力的問題。
說到底,我們的造星產業還是不夠成熟,經紀公司培養不出頂級男女團的同時,大環境也在影響著低幼觀眾群的審美發展。
當別人都已經走上了質量為王的道路時,我們卻還沒掙脫顏值即正義的制度怪圈。
青石電影編輯部|老王
本文系青石電影原創內容,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