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著輕盈的步伐,起跳、扣球、得分,運動員是賽場上絕對的主角,接受所有的關注和歡呼,幾乎沒人注意到裁判的存在。運動員是光輝的,裁判是沉默的,很少會有頂級運動員退役後選擇成為裁判,從領獎臺到裁判椅需要勇氣。對前羽毛球世錦賽冠軍盧蘭來說,這不過是個自然而然的選擇,她是第一個轉型裁判的中國羽球世界冠軍。
傷病侵襲,曾備受期待的她24歲就從國家隊退役。儘管如此,她已經留下了足夠優秀的成績。或許能記得盧蘭的人不多,她不是張寧、謝杏芳這樣的主角,卻是當仁不讓的主力,這足以證明她的卓越。24歲早早退出主舞臺自有悲情,但盧蘭的羽毛球人生依然精彩。
從「四小花」的夾擊突圍
抱著鍛鍊身體的目的接觸羽毛球,生於江蘇常州的盧蘭,職業之路一直走得很順利。9歲開始打羽毛球,11歲入選江蘇省隊,年輕的盧蘭天賦滿滿。
不錯的身高、出色的爆發力、兇狠的打法,盧蘭的條件很匹配國家隊的選材標準。13歲入選國家青年隊,不到兩年就被調到國家隊一隊,盧蘭的羽球生涯像是按了快進鍵一樣。
2004年,盧蘭開始真正進入觀眾的視線,她在世青賽上發揮出色,拿到了女單亞軍,開始獲得更多的比賽機會。盧蘭是一個內向的江蘇姑娘,但場上風格兇狠,敢打敢拼,表現穩定,下限比較高。
2005年,盧蘭在兩站公開賽上戰勝奧運會亞軍張海麗,外戰出色還不怯場,獲得了更多信任。2006年是收穫的一年,盧蘭入選尤伯杯名單,和隊友一道贏得冠軍,這是她的第一個世界冠軍。這一年,盧蘭還獲得了韓國公開賽冠軍,並多次打進公開賽決賽。
國際賽場的穩定表現,讓她在王儀涵、王琳、王適嫻、汪鑫的國羽女單「四小花」中突出重圍,盧蘭開始成為中國女單的主力。2008年,盧蘭再次和隊友一起獲得尤伯杯冠軍。
憑藉穩定的狀態和表現,盧蘭成功入選參加北京奧運會羽球女單比賽的三人名單,成為張寧和謝杏芳之外的第三人。
從失意者到世界冠軍
北京奧運會的單打機會是異常難得的,前有大姐張寧、謝杏芳,後有同輩的盧琳、王琳、蔣燕皎,盧蘭抓住了。國羽女單三人過關斬將,全部進入四強。半決賽面對師姐謝杏芳,盧蘭第一局就贏了個21-7,可能是太想進決賽了,她在後兩局反倒更加緊張,技術動作也發生變形,最終被2-11逆轉。
在銅牌戰中,盧蘭又輸給了名不見經傳的印尼人尤麗安蒂,辜負了教練的期望。這個機會有多來之不易,這份自責就有多深,她的失誤讓三面五星紅旗沒能同時在北京升起。
北京奧運會是盧蘭職業生涯的重要轉折,奧運會前的一帆風順和穩定心態都一去不復返,盧蘭背上了「心態不行」等很多罵名。敏感的時候,隨便一句戳心的話都能讓她淚流滿面。如何重塑信心,去面對比賽、面對教練組,成為了盧蘭的一個重要挑戰。
榮譽讓人欣喜,而失意則更加深刻。盧蘭是一個內心敏感的人,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而變得消極。逃避有時候會給人一種安全感,但這只是一種欺騙時間、欺騙自己的方式。不能逃避了,不能再去依賴了,獨立上路,困境讓盧蘭變得更加成熟。
2009年羽毛球世錦賽,盧蘭正式向所有人宣布了自己的回歸。中國參賽的四個運動員,只有盧蘭沒有首輪輪空的待遇,相對於謝杏芳、王琳和王儀涵,盧蘭並不被看好。她就是這樣從邊緣一步步走到最後的舞臺,接連淘汰王晨、拉斯姆森和隊友王琳進入決賽。決賽面對謝杏芳,盧蘭沒能讓奧運會的悲劇重演,最後四輪比賽都以2-0獲勝。
世錦賽冠軍是盧蘭的一個裡程碑,也是她第一個女單世界冠軍榮譽。最重要的是她克服了心魔,從失意者到世錦賽冠軍,這條路有多長,只有盧蘭知道。是裡程碑也是終場哨,這是盧蘭職業生涯最後一個重要榮譽。傷病侵蝕了她的職業生涯,24歲本是巔峰的年紀,盧蘭卻選擇了從國家隊退役。
從「世界級裁判」到幸福新娘
頸椎傷病、踝關節蹠腱膜斷裂,傷病成為了新科世錦賽冠軍的阿喀琉斯之踵。傷病反反覆覆,比賽表現也大打折扣,世界排名下降,過早遇到實力強勁的選手,成績再下降。沒辦法系統訓練,很難跟上訓練強度,盧蘭已經明顯掉隊了。
那段時間,鮑春來退出國家隊,盧蘭也萌生退意,李永波對她說「你一定會後悔」,盧蘭還是堅持了自己的決定,24歲退出國家隊。人生不是別人想你幹嘛,而是我想幹嘛。向左走、向右走,主角是我,離開也可以很精彩。
2013年全運會後正式退役,盧蘭還在走她的羽球路。她首先進入北京體育大學攻讀碩士,練習外語,了解運動的方方面面。在大學,盧蘭就是一個低調踏實的學生,從不會主動跟別人說自己是世界冠軍,盧蘭覺得這樣的同學關係更加自然舒服。
盧蘭的目標是進入國際羽聯工作,所以她一直在磨鍊自己的外語。31歲的盧蘭以裁判身份回歸羽毛球場,在中國公開賽上擔任主裁,她是中國第一個擔任裁判的羽毛球世界冠軍。從天之驕子般的世界第一到場面默默無聞的裁判,這種轉變是有趣的,也是勇敢的,在羽毛球世界是絕無僅有的,卻很契合盧蘭的性格,對羽毛球低調和深沉的愛。
2014年9月28日,盧蘭和相戀多年的男友彭昕,在上海東郊賓館舉辦了婚禮,過上了幸福美滿的夫妻二人生活。婚後,盧蘭在上海定居,離常州老家也不是很遠。
我們也許不應該為盧蘭感到可惜,她做到了她能做到的,她去過巔峰也走過低估,她看到了道路的盡頭也設想了自己的重生。羽毛球教會了她很多很多的東西,她也在力所能及地回饋、推廣這項運動,她甚至走到了很多人沒有走到過的角落去體會另一種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