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 小互
作者 | 老電
來源 | 老電(ID:laodian)
「職業打假人」王海,盯上羅永浩!
羅永浩攤上事了!
最近,剛高高興興領獎的「時尚先生」羅永浩,還沒從來回30多小時的車程中緩過神來,又被「職業打假人」盯上了。
12月13日,王海在微博@羅永浩,稱其此前帶貨的牙膏涉嫌虛假宣傳,誇大產品效果,以及產品信息虛假,用演員冒充發明人,並讓羅永浩做好退一賠三的打算。
這熟悉的操作,跟1個月前打假的姿勢一模一樣,微博官宣,等待回復,窮追猛打。王海打假對主播的威力,相信大家在過去的一個月中已經見識了,輕則影響聲譽、面臨處罰,重則被調查。
剛被限制消費的羅永浩,還要靠帶貨演完《真還傳》,其帶貨聲譽極其重要。
老規矩,先搞清事實,羅永浩到底有沒有賣假貨?
被質疑後,羅永浩隨即發表聲明,洋洋灑灑上千字,主要說明了三點:
視頻是其他微博號剪輯的,並不是羅永浩直播中宣傳的,羅永浩對此並不知曉。
王海口中的「假外國貨」並不正確,產品確實是國外私營公司品牌。
用演員做廣告,是品牌市場部行為。
一番舉例論證,羅永浩「交個朋友」官方對王海的打假行為表示肯定,並希望王海能夠刪除相關視頻。
然而,王海並沒有刪除相關視頻,相反,他展開了更為猛烈的「攻勢」。
羅永浩回應之後,王海又連續發了數條微博,指出羅永浩的回應存在漏洞,比如:生產公司竟然在申請破產,有眾多品牌推廣視頻都用到了羅永浩的直播片段,品牌和羅永浩對此絕非一無所知。
至此,「交個朋友」和羅永浩都沒有再回應。至於真相嘛,按照網際網路的傳播速度,以及羅永浩和王海的熱度,恐怕不過幾天就會水落石出。至於現階段,就讓子彈先飛一會兒。
猶記得1個月前,王海揭秘辛巴賣假燕窩,「職業打假人」身份也漸漸為人所知。更多網友表達了支持,覺得王海是正義的化身。
如今,隨著王海和辛巴的紛爭愈演愈烈,王海又瞄準了觀眾緣一向不錯的羅永浩,職業打假人的動機也漸漸受到網友們的懷疑:「是職業打假,還是職業敲詐?」
關於職業打假人的諸多質疑和負面消息,也漸漸浮出水面!
職業打假人:
以正義之名,做百萬索賠的打假生意?
職業打假人,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存在?
這還得從職業打假人鼻祖王海說起,在王海的微博簡介中,寫著知名法律博主。上世紀90年代,王海自學法律,並走上了利用法律知識職業打假的道路。
職業打假,離不開專業的法律知識。
所謂職業打假人,也就是一群利用法律,通過知假買假來實現盈利的群體。
直白點說,他們就是故意買不符合規範的產品,進而索取賠償。當然,他們盈利的途徑並不會如此單一,就拿王海來說,他曾在微博中寫到:「委託我們深圳律師團隊起訴要求退一賠三,索賠部分五五分成。」
職業打假有多賺錢?
根據媒體此前的報導,王海一單的打假收入在30萬,年收入在百萬到千萬之間。
高收入背後,是對職業打假人的質疑。按常理,職業打假人打的是確實不符合規範的產品,依據的是法律知識,走得也是正規法律程序,對商品市場確實有一定的規範作用,無論是從流程還是結果上來看,似乎都是合乎規範的。
問題在於,職業打假人的動機——牟利!
2019年,上海一名職業打假人向當地超市和教育機構勒索,敲詐5.6萬,被告上法庭,最終被判3年3個月。
今年9月,另一起職業打假人「百萬索賠」案件落下帷幕。2015年,職業打假人劉某花費10多萬買了80盒海參。之後,他以海參不符合相關規定為由,把賣貨商販和生產商家告上法庭,要求退錢、並賠償107.5萬。
經過5年的申訴和審判,職業李某並沒有得到百萬賠償。法院最終判斷,李某在14年到17年之間,有多起購買商品索賠案件,因為劉某被認定為職業索賠人,百萬索賠訴求也被駁回。
以上兩起案件,所謂的職業打假人都沒能如償所願,甚至付出了「投機取巧」的代價。合理索賠和敲詐勒索之間,只有一線之隔。
在利益的趨勢下,部分人以職業打假知名,行敲詐勒索之實,甚至漸漸形成了產業,就像此前曝光的「職業差評」一樣,利用商家息事寧人的態度,進行索賠。
職業打假人,做的也不是公益,而是生意!
消費者心聲:
「寧可看到打假人投機賺錢,
也不願意看到假貨橫行」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12月11日,央視對「職業索賠」進行了相關報導,數據顯示,我國每年的惡意投訴舉報超百萬,職業索賠呈現專業化、團夥化的趨勢,以打假之名、行敲詐之實的索賠案件越來越多。
值得注意的是,王海也轉發了相關視頻,並指出,職業打假並不等於惡意投訴。央視曝光的,是一些故意在商超藏匿商品,等到過期後再去購買,要求索賠的敲詐行為。
反觀王海這幾次的打假,都是主播帶貨在先,王海經過嚴密的化驗和舉證,在微博等大眾媒體上進行曝光。
職業打假和惡意敲詐之間,高下立見!惡意敲詐影響商家正常經營,造成經濟損失,但職業打假卻有諸多好處。
一方面,職業打假對商家和市場帶來極強的監督作用。直播帶貨的假貨問題和虛假宣傳一向嚴重,而王海敢於打假頭部主播,對中小主播都有極大的約束作用。
另一方面,職業打假最終還是保護了消費者的權益。普通消費者不具備法律常識,舉證難,維權難是常態,職業打假人則是專業維權者,他們能更好地行使權利。
當然,職業打假也有一定的弊端。比如,一些職業打假會佔用大量的行政司法資源。
作為普通消費者,對於類似於王海這樣的職業打假人,更多的是支持。借用網友的一句話:「我寧可看到打假人投機賺取暴利,也不願意看到假貨橫行。」
至於廣大主播、商家、企業,一方面要用心做產品、真誠做宣傳,畢竟身正不怕影子斜;另外,遇到惡意索賠,也可以利用平臺和法律武器保護自己。
總之,職業打假是一門合理的職業,跟職業差評和敲詐勒索存在本質區別。只是職業索賠的「職業」二字,需要規範、更需要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