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1日,如果天氣晴朗,那麼在夜空中可欣賞到兩對兒星月,一對兒是金星和角宿一,另一對兒是土星和月亮。如果要欣賞它們,那麼你要早起,因為在黎明前,可欣賞到金星伴角宿一。另一對兒土星伴月,要等日落後去欣賞。
現在雖然已經是深秋,但是在黎明時分可以欣賞到春季大曲線。
日出前,找到北鬥七星,順著組成鬥柄的三顆星連成的曲線自然延長,遇到的第一顆亮星,是大角星,為牧夫座最的亮星。沿這條曲線繼續延伸,可遇到另一顆亮星,角宿一,是室女座最亮的星。這條始於鬥柄、經過大角,止於角宿一的弧線,就是著名的「春季大曲線」。
在角宿一左上方不遠處,稍暗些的星就是角宿二。黃道從角宿一與角宿二之間穿過,所以,角宿是日月行星的必經之路。
聽說過「二月二,龍抬頭」吧。上古的時候,每到農曆二月初二,天一黑,角宿就出現在東方地平線上,好像是蟄伏了整個冬天的蒼龍甦醒了,抬起頭,露出角,為人們送來春的信息。
秋分時,太陽位於室女座,因此在西方,角宿一被看成是收穫的象徵,其英文名字為Spica,意思為麥穗兒。
金星是距離太陽第二近的行星。11月11日凌晨,金星就來到角宿一附近,呈現金星伴月的景象。
金星,就是我國古代常說的太白金星,是我國傳統文化中一位重要的星神。
最初太白金星神的樣子是位穿著黃色裙子,戴著雞冠,演奏琵琶的女神,明朝以後形象變化為一位童顏鶴髮的老神仙,經常奉玉皇大帝之命監察人間善惡,被稱為西方巡使。《西遊記》中,吳承恩則把他刻畫成一位面目慈祥、和和氣氣的老頭兒。
傳說唐代大詩人李白是太白金星的化身。他母親夢見太白金星落入懷中便懷有身孕,所以給他取名為李白,字太白。李白的詩句:「欲上青天攬明月」,「黃河之水天上來」,確有仙人之氣!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進入農耕社會的國家之一,農業生產要求知道準確的季節,而觀測天象可以滿足這一需求,所以,最遲在漢代(公元前206-公元220),我國就把天文作為專門的學科來研究。
土星是一顆明亮的行星,我國古人很早就開始觀測它,稱它為鎮星或填星。為什麼把土星叫做鎮星或填星呢?
原來我國古人把太陽、月亮和行星經過的恆星分為28群,稱為28宿,好像是供日、月、行星們休息的28個驛站。
土星大約每年呆在一個宿中,約29.5年走完一周天。所以土星好像每年在28宿中輪流坐鎮,或是填充一個宿。所以就把土星叫做鎮星,或填星。
現在土星坐鎮鬥宿。鬥宿主要對應於人馬座。
11月11日晚上,月亮來到土星近旁。在夜空中呈現出土星伴月的美麗畫面。月牙兒附近,那顆淡黃色亮星,就是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