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戲曲藝術節 《當迷霧漸散》打頭陣(圖文分享)

2021-01-12 興趣在此學易精

記者黃朝琴/臺北報導

2019臺灣戲曲藝術節明天揭序幕,旗艦製作《當迷霧漸散》打頭陣,明天起一連四天將於臺灣戲曲中心演出,全劇呈現「臺灣議會之父」林獻堂的意識流,時空自由穿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陳濟民主任表示,《當迷霧漸散》實踐用戲曲說臺灣故事的理念,總計演出4場,票房已達九成。

導演李小平分析,《當迷霧漸散》透過「劇中劇」脈絡,召喚出林獻堂記憶中與至親共賞的傳統戲齣,映襯他的心境轉折,同時再以「劇中歌」形式展露東西文化交雜的聲音氛圍。

金曲獎、金鐘獎、金音獎得主柯智豪,特別為許秀年、王榮裕、孫詩詠、黃宇琳、葉文豪等演員,編寫具有時代性的新編曲調,再加上馬蘭及陳孟亮打造京劇及歌仔戲編腔呈現高難度傳統唱段,讓《當迷霧漸散》的劇中歌展現融合戲曲的創新內涵。

林獻堂一生橫跨清朝、日本、國民政府三個政權,《當迷霧漸散》以林獻堂晚年滯留日本,反覆掙扎是否返臺的人生最後7年為創作切入重點。 編劇施如芳透露,全劇以「怎麼可以不回臺灣?怎麼可能不回臺灣?」為最大懸念,帶領觀眾走進林獻堂的內心世界。

此外,全劇緊密交織多齣經典折子戲,每一段都饒富深意,等待觀眾聆賞與解謎,包括薛平貴與王寶釧的《武家坡》,投射林獻堂久別回鄉、或誓守貞堅的身影;伍子胥的《文昭關》對照林獻堂倉皇離臺赴日的內在煎熬;李陵與蘇武的《望鄉.終不歸》,映襯著林獻堂一心重返與執意不歸雙重心境。

國家文藝獎得主王孟超為《當迷霧漸散》舞臺設計,將林獻堂日本寓所「遁樓」打造成心靈牢籠,同時拆解霧峰林家萊園內羅太夫人起居及觀戲的「五桂樓」。

李小平指出,當林獻堂受困日本「遁樓」遙想臺灣家園時,象徵「五桂樓」重要造型的多組拱門便會全面啟動,幻化出林獻堂與他人命運交織的多重空間。

一心戲劇團孫富叡執行長表示,《當迷霧漸散》是一心劇團創立30周年所推出的作品,感謝各界協助和參與,讓戲劇有突破性的呈現。

編劇施如芳表示,臺灣戲曲中心當初邀請他寫戲,她鎖定中彰投歷史題材,盼以歌仔戲為骨幹,想到臺中霧峰昔日諸多歌仔戲電影製片廠,進而連結到臺灣五大家族霧峰林家,她心頭閃現許秀年、黃宇琳兩位戲曲演員,湊巧兩人與「一心戲劇團」有合作關係,最後促成「一心」製作這齣旗艦大戲。

施如芳指出,《當迷霧漸散》進入製作階段,也進入「因人設戲」階段,每一個演員都有適當安排,孫詩詠、孫詩珮兩位當家小生,雖然不是掛頭牌,戲中角色發揮扮演重要地位,例如戲感十足的孫詩詠劇中扮演「說書人」,等於貫穿全劇,孫詩珮則在「戲中戲」有所發揮,像是薛平貴「回窯」段子。

戲曲新變是否進入撞牆期?施如芳認為,每種表演型式都會遭遇,重要是「本立而道生」 ,只要有厚實創意劇本,就能帶領創新道路,演員、導演等各領域翹楚都會有勁,努力讓故事在舞臺發光發亮。

施如芳說,談到臺灣新文化運動,大家只想到蔣渭水,卻鮮少提到林獻堂,他是一個大地主、民族文化領導人,創辦臺中一中、臺灣新民報,他一生經歷三個朝代,15歲以前是清朝人,幼年讀私塾,父親中「舉人」,懷抱士大夫精神,承襲漢文化傳統,15到65歲是日本人,這段人生最精華階段,他沒有歸順,不穿日服,不改日姓,一手寫漢詩,對歌仔戲也關注,霧峰林家也是唯一在精神層面抵抗日本人的臺灣旺族。

施如芳指出,後來戰後國民政府來臺,他見過陳儀、蔣介石、白崇禧等人,後來爆發二二八事件,他搶救嚴家淦,戰友陳炘卻被槍決,蔡培火成為樣本,他不想淪為棋子,便以治病為由遠渡日本,二兒子過世也未歸返,晚年滯留東洋七年,他隨時尋找契機重返臺灣,內心陷入掙扎,終不如願而客死他鄉。

 施如芳表示,她深掘過文獻資料,歸納自己服膺的「價值」與「立場」,她認為,林獻堂內心沒有外省人、本省人之分,甚至不排拒回歸祖國,他寄望臺灣走向文明開化道路,但現實導致他信念崩解,心懷「文明的夢」破碎。

 施如芳說,林獻堂寄望臺灣民智漸開,帶兒子環遊世界378天,將所見所聞錄象為文傳回臺灣,刊登見諸「新民報」,像極當代網紅,劇情中描述林獻堂攜子進劇院看電影,那道投射布幕的光束,對他來說,就像開啟臺灣新文化運動一道曙光。

施如芳退一步表示,編劇像是搭建一座橋,讓人物有感覺,讓觀眾停留在故事中,了解主人翁的「心跡」,她藉由情節鋪陳施展詮釋權,但是一齣戲不會只演給「一邊」觀眾看,素材與用字都要斟酌。她強調,這齣戲不是為林獻堂平反,只希望帶領觀眾進入主人翁內在歷程,情節沒有給個說法,只透過情節鋪排,讓觀眾一窺心路,自己去判斷。

許秀年飾演林獻堂祖母羅太夫人。(傳藝中心提供)

張閔鈞(左起)、王榮裕、古翊汎分飾不同時期林獻堂。(傳藝中心提供)

許秀年飾演林獻堂祖母羅太夫人。(傳藝中心提供)

許秀年飾演林獻堂祖母羅太夫人。(傳藝中心提供)

相關焦點

  • 冷灶燒出了火花 --臺北戲曲課之迴盪
    群裡先公布時間地點主題,然後每隔幾天,在群裡分享同學上戲曲的文章,漸漸暖場。 回到臺北,先跟兒子上超市補貨,傳統醬油,沙茶醬....逛著買著,忽然想起 : 對了,依岑的15斤滿月油飯,要準備外帶紙盒,吃不完兜著走,有吃又有拿,分享的喜悅最高境界,就這麼辦 ! 陸陸續續又收到訊息,搬運工贊助池上米餅當課間點心,慧中姐要帶美心的咖啡核桃大蛋糕,我只需準備一些水果,還有幾盆小花即可。 沒問題!我當然可以!!
  • 臺灣謝氏宗親總會邀請公告
    臺灣謝氏宗親總會秘書處二〇一七年七月十三日供稿臺灣謝氏宗親總會成立簡介 2017年3月5日,農曆丁酉年二月初八,在臺灣新北市蘆洲海霸王餐廳隆重舉行臺灣謝氏宗親總會成立大會暨第一屆第一次會員大會祝賀臺灣謝氏宗親總會成立大會圓滿成功!我非常的感激!感動這麼多長老的支持與鼓勵,讓我有動力去完成臺灣宗親團結的使命,更感謝各地宗親熱情對臺灣謝氏宗親總會的支持與參與!恭喜當選的第一屆理監事宗親,由新任理事長謝木土宗長及謝正一,謝聰烽,謝錫明三位副理事長以及謝素姜秘書長帶領我們團隊,即將正式啟程,邁向國際宗親舞臺,海內外宗親團結一致,發揮謝氏正能量,闡揚祖德遠源流芳。
  • 馬英九元旦祝詞:八年興革,臺灣升格
    八年來,每一年的元旦,我都會和大家一起回顧過去,展望將來。再過15天,我們將選出下一任中華民國正副總統;今天將是我任內最後一次元旦致詞。  我想利用這個機會,向全體國人表達我內心誠摯的感謝。感謝臺灣人民在兩次大選當中,信任我、託付我,讓我有機會與各位一同打拚,一起創造了許多前所未有的豐碩成果。對我來說,這就是最深的感動。
  • 陳介宇,陳芝婷:《臺灣老桌遊:從大富翁、龜博士升學、到天地牌與飛車龍虎鬪》出版
    作者:陳介宇,陳芝婷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出版時間:2021-07頁數:224裝幀:平裝定價:NT$420元ISBN:9789570858976   內容簡介: 從晚清、日本殖民時期到民國,陪著臺灣人走過百年光陰的桌遊
  • 265.世界臺胞之光系列分享 臺灣管理學之父-許士軍
    美國密西根大學企管博士,臺灣管理科學學會理事長,元智大學遠東管理講座教授,為元智大學首屆遠東管理講座得主。
  • 徐彩玲- 畫說臺灣建築文化遺產巡迴展-畫家採訪
    陳羽希的作品偏向精神性傳達,當他內心有疑問時,需要不停翻閱書籍、查找文獻,理解後才能用自己的角度去詮釋作品,他認為這是強制輸入下的知識教育,瓶頸是因為懂得不多而感到痛苦,只有不斷地前進、不斷地充實自己,才能滿足知識的渴求,進而從中表現自己。
  • 臺灣小學生大聲喊出「我來自臺灣省」 臺下掌聲雷動!
    芒果TV視頻截圖臺灣小學生林子詠,在小學三年級時轉學到廈門讀書,日前在參加大陸電視節目時,感謝同學的陪伴讓她適應在中國大陸的生活
  • 自學成才的臺灣建築與室內設計師 —— 周易
    周  易出生於中國臺灣臺中市,以自學方式學習建築與室內設計1989年創設周易設計工作室;1995年創設周易概念建築工作室。"國泰璞匯接待中心"獲2012TID AWARD評審特別獎。2016臺灣商業空間類TID獎-九川堂鍋物。2016大中華區慧眼獎-天水玥秘境鍋物殿、九川堂鍋物、璞樹文旅、居雍天廈。2016德國紅點獎-拾七石頭火鍋、九川堂鍋物。2016金創意最具影響力設計師,餐飲空間類十佳設計獎-拾七石頭火鍋、鮨樂海鮮市場,餐飲空間類金獎-昭日堂燒肉。
  • 150.世界臺胞之光系列分享 經營企業是手段,目的在追求幸福的奇美創始人----許文龍
    當奇美業務步入軌道後,許文龍又開始尋打獲利更多的投資專案。1986年1月,許文龍與日本三菱油化株式會社合作,成立保利化學公司,生產極有發展前途的聚苯乙烯(POLYSTYRENE,簡稱PS),生意極為紅火。鑒於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合物(簡稱ABS)附加值高、市場銷路好,許文龍遂選定其作為建立霸業的拳頭產品。
  • 亞洲第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________ 國立臺灣大學聯盟成員________管理學院於2015 加入亞太商學院聯合會 AAPBS,繼政大、清大、交大臺大後成為臺灣第五所的會員學院。1946年,原地改設創立臺灣省立師範學院,當時臺灣大學、省立師範學院(今臺灣師範大學)、臺中農學院(今中興大學)、臺南工學院(今成功大學)、農業專科學校(今屏東科技大學)5所高等教育機構。
  • 曾齡儀:《沙茶:戰後潮汕移民與臺灣飲食變遷》出版
    源自東南亞  在潮汕地區出現的沙茶傳入臺灣後  成為寶島熟悉的醬料  在沙茶醬的濃淡香醇之間  訴說移民胼手胝足的創業故事  更是臺灣社會的一頁歷史   沙茶醬是家中廚房的常備品,「沙茶炒芥藍」和「沙茶炒牛肉」是我們熟悉的料理。
  • 下探 回溯丨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 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攝影:Shawn Liu Studio
  • 「北大」-臺灣國立臺北大學
    「臺北大學」簡稱北大,前身是1949年11月成立的臺灣省立行政專科學校,是為培養公務員而設的專門學校,後整併為臺灣省立中興大學,校本部設於臺中市
  • 廣東醫科大學2020年免試招收臺灣高中畢業生簡章
    3.臺灣學生按照所選專業,到相應校區就讀。專業所在校區分佈情況,以招生計畫中列明的情況為準;4.臺灣學生在校期間,學校按照教育部發佈的《關於普通高等學校招收和培養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地區及臺灣地區學生的規定》(教港澳臺[2016]96號)及我校相關規章制度進行統一管理;5.臺灣學生與內地(祖國大陸)學生同住、同班上課;6.臺灣學生與內地(祖國大陸)相同專業學生的各項收費標準一致,以人民幣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