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定律

2021-02-28 物理燈塔


一.牛頓第二定律

1.內容: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為止。

2.理解: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的原因,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3.發展:人類對運動和力的關係的探索研究運動和力的關係,是動力學的基本問題。

A.十七世紀前亞里斯多德的錯誤觀點:力是維持問題運動的原因。

B.伽利略的理想實驗及其推論(正確認識):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運動並不需要力來維持。

C.笛卡爾對伽利略看法的補充和完善:如果物體不受任何力的作用,不僅速度大小不變,而且運動方向也不變。

4.慣性:物體具有的保持原來的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的性質。

 

二.牛頓第二定律

1.內容:物體的加速度與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體的質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與合外力方向相同。

2.理解:①公式:F合=ma

②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因為有了力才會產生加速度。

③1N的規定:使質量是1千克的物體產生1m/s2加速度的力是1N。1N=1m/s2

④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和合外力方向相同。

⑤牛頓第一定律定性的描述了運動與力的關係。

牛頓第二定律定量的描述了運動與力的關係。

三.牛頓第三定律

1.內容: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

2.表達式:

3.理解:

①牛頓第三定律獨立地反映了力學規律的一個重要側面,是牛頓第一、第二定律的重要補充,定量地反映出物體間相互作用時彼此施力所遵循的規律,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

②全面揭示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關係,可歸納為三個性質和四個特徵。「三個性質」是:

  A.異體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別作用在彼此相互作用的兩個不同的物體上,各自產生各 自的作用效果;

  B.同時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同時產生、同時變化、同時消失,不分先後;

 C.相互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相互的,成對出現的。

「四個特徵」是:

A.等值:大小總是相等的;                        

B.反向:方向總是相反的;

C.共線:總是在同一直線上;                     

D.同性:力的性質總是相同的。

③牛頓第三定律揭示了力作用的相互性,兼顧施力、受力兩個方面,是正確分析物體受力的基礎.定律說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而物體運動狀態的改變也必然相互關聯,藉助定律可以從一個物體的受力分析過渡到另一個物體的受力分析。

④牛頓第三定律所闡明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關係,不僅適用於靜止的物體之間,也適用於相對運動的物體之間,這種關係與作用力性質、物體質量大小、作用方式(接觸還是不接觸)、物體運動狀態及參考系的選擇均無關.

⑤牛頓第三定律是牛頓及其前人通過大量實驗得出的一條普遍規律,廣泛應用於生產、生活和科學技術中,所以要把所學知識與實際問題聯繫起來,用以解決各種實際問題.

 

4.平衡力與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關係


一對平衡力

一對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

分別作用在兩個相互作用的物體上

力的性質不一定相同

兩個力的性質一定相同

不一定同時產生,同時消失

一定同時產生,同時消失

兩個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

各有各的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

相同點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


5.基礎訓練

1.以下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牛頓第一定律反映了物體不受外力作用時物體的運動規律。

B.不受外力作用時,物體運動狀態保持不變是由於物體具有慣性。

C.在水平地面上滑動的木塊最終停下來是由於沒有外力維持木塊運動的結果。

D.物體運動狀態發生變化時,物體必定受到外力的作用。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力是使物體慣性改變的原因。

B.靜止的火車啟動時速度變化緩慢,是因為物體靜止時慣性大。

C.桌球可快速被抽殺,是因為桌球的慣性小。

D.為了防止機器運轉時振動,採用地腳螺釘固定在地球上,是為了增大機器的慣性。

3.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塊受到一個方向不變,大小從某一數值逐漸變小的外力作用時,木塊將作(     )

A.勻減速運動.                 B.勻加速運動.

C.速度逐漸減小的變加速運動.          D.速度逐漸增大的變加速運動.

4.關於力、加速度、質量之間的關係,正確的說法是(   )

A.加速度和速度方向有時相反

B.物體不可能做加速度增大,而速度減小的運動

C.力是產生加速度的原因,所以總是先有力隨後才有加速度

D.由 F = ma 得,m = F/a,說明物體的質量 m 與 F 成正比,與 a 成反比。

5.關於牛頓第二定律,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由牛頓第二定律可知,加速度大的物體,所受的合外力一定大。

B.牛頓第二定律說明了,質量大的物體,其加速度一定就小。

C.由 F = ma 可知,物體所受到的合外力與物體的質量成正比。

D.對同一物體而言,物體的加速度與物體所到的合外力成正比,而且在任何情況下,加速度的方向,始終與物體所受到的合外力方向一致。

6.關於兩個物體間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有作用力才有反作用力,因此先有作用力後產生反作用力。

B.只有兩個物體處於平衡狀態中,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才大小相等。

C.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只存在於相互接觸的兩個物體之間。

D.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性質一定相同。

7.一物體受一對平衡力作用而靜止。若其中向東的力先逐漸減小至 0,後又逐漸恢復到原來的值.則該物體(  )

A.速度方向向東,速度大小不斷增大,增至最大時方向仍不變。

B.速度方向向西,速度大小不斷增大,增至最大時方向仍不變。

C.速度方向向東,速度大小先逐漸增大,後逐漸減小到 0。

D.速度方向向西,速度大小先不斷增大,後逐漸減小到 0。

物理燈塔公眾號均為原創內容,每周定期更新。如果您覺得文章有一點意義,請勞煩轉發

相關焦點

  • 牛頓運動定律——牛頓第三定律
    1、牛頓第三定律    內容:相互作用的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    表達式:F=-F'    意義:牛頓第三定律揭示了兩個相互作用的物體之間的聯繫機制,也是對力的物質性的進一步說明,力不能脫離物體而單獨存在,一個物體是施力物體的同時又是受力物體。    適用範圍:低速、宏觀、慣性系、實物粒子。
  • 牛頓運動定律——牛頓第一定律
    在「公理或運動的定律」部分,牛頓了提出並論述了「運動的定律」,也就是牛頓三大定律。其中第一定律,也叫慣性定律:「每個物體繼續保持其靜止或沿一直線作等速運動的狀態,除非有力加於其上,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第二定律為:「運動的改變和所加的動力成正比,並且發生在所加的力的那個直線方向上。」
  • 牛頓第二定律及應用
    一、牛頓第二定律的內容二、對牛頓第二定律的理解1.瞬時性:牛頓第二定律說明力的瞬時效應能產生加速度,物體的加速度和物體所受的合外力總是同生、同滅、同時變化,所以它適合解決物體在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時的力和加速度的關係問題。2.矢量性:力和加速度都是矢量,物體的加速度方向由物體所受合外力的方向決定。
  • 細說牛頓運動定律
    正如歐幾裡德的基本定理為現代幾何學奠定了基礎一樣,牛頓三大運動定律同樣構成了物理學的基礎。三大定律的提出、地球引力的發現和微積分的創立也使牛頓成為過去一千年中最傑出的科學巨人。1666年初,牛頓創立了三大運動定律,這些定律為他發明微積分和發現地球引力創造了必不可少的條件。1684年,讓·皮卡爾第一次精確地求出了地球的大小和質量。有了這些關鍵數據,牛頓就能證明利用三大運動定律和他的重力方程式可以正確地計算出行星運動的真實軌道了。可是,雖然有了確鑿的數學證據,牛頓還是不願意發表他的發現,即使是哈雷的請求和說服也難以撼動他那執拗的心。
  • 牛頓三大定律及內在聯繫
    牛頓三大定律        牛頓關於力學的定律有三大定律,被稱為牛頓三大定律,分別是牛頓第一定律、牛頓第二定律、牛頓第三定律,三大定律闡述了力學的內容,是人們研究力學的基礎規矩。        牛頓在1687年的時候將這三大定律的基本內容闡述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裡面,在牛頓三大定律被提出來之後,其在各個方面的應用就逐漸的被認知了,這三個定律闡述了力學的基本內容。1、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總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的狀態,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為止。
  • 牛頓第一定律及應用
    一、牛頓第一定律②.意義:a.指出了一切物體都有慣性,因此牛頓第一定律又稱為慣性定律;b.指出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而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即力是產生加速度的原因。2.慣性慣性與慣性定律是兩為事,不能混淆。①.明確慣性的概念。
  • 牛頓第二定律最新進展
    這就是牛頓第二定律,該定律的主要思想在伽利略對拋體和斜面運動的分析中已有體現,牛頓將其總結為定律。關於牛頓第二定律,有下列幾點需要說明:⑴牛頓第二定律中所說的運動,是運動量,後來叫動量,即質量與速度的乘積。
  • 牛頓為什麼會研究力和運動?萬有引力定律、牛頓定律是這樣產生的
    牛頓雕像萬有引力定律產生了。從物理學的發展史來看,科學家們(伽利略等)是先認識到力不是住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而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這就是牛頓第一定律的雛形。後來由牛頓進行了總結,產生了牛頓第一定律(又稱慣性定律)。
  • 詳細解析牛頓第三定律
    數學表達式為FA→B=FB→A這就是牛頓第三定律。從動力學的角度看,有了前兩個定律已經完整了。牛頓第三定律是關於力的性質的定律,而不是動力學本身的定律,它是牛頓獨立發現的。關於牛頓第三定律,有下列幾點需要說明:(1)適用範圍。
  • 感悟牛頓第二定律
    牛頓第二定律是物理學一個非常重要的定律,是經典力學的基礎定律,是我們高中物理的重要學習、考試內容。今天學習了牛頓第二定律,從今往後,只要是考物理,不管將來你是參加高三的全國高考,還是高二的「廣東學業水平測試」,那將必定有考到牛頓第二定律。
  • 牛頓三大定律內容是什麼
    牛頓三大定律主要內容  1、牛頓第一運動定律,簡稱牛頓第一定律。又稱慣性定律、惰性定律。常見的完整表述:任何物體都要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直到外力迫使它改變運動狀態為止。
  • 4.3牛頓第二定律
    >1.深刻理解牛頓第二定律,把握 (3)力的單位——牛頓的含義.   ①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符號N,它是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定義的:使質量為1kg的物體產生1 m/s2加速度的力,叫做1N.即1N=1kg·m/s2.   ②比例係數k的含義.
  • 《牛頓第一定律》說課稿
    《牛頓第一定律》選自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1節,本節主要內容是牛頓第一定律的發現史和慣性定律。本節是在學生初中已經學習過牛頓第一定律的基礎上再次詳細的學習。牛頓三大定律是聯繫運動學和力學之間的紐帶,而第一定律又是牛頓定律的基礎,所以對本節課的理解至關重要。
  • 【直播課】牛頓運動定律
    L70萬有引力定律      牛頓在研究周圍世界的時候,哥白尼日心系宇宙觀的發表已經過去了100多年。伽利略出書為哥白尼的觀點提供有力證據也已經過去了30多年。更重要的是,距克卜勒提出關於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之最後一個定律也過了40多年。然而,有些人還是懷疑日心說宇宙觀。但牛頓堅信太陽位於太陽系的中心,並且太陽系所有行星都繞太陽公轉。
  • 高考:什麼是牛頓定律?牛頓定律該怎麼簡單理解?這裡有答案!
    今天給大家總結一下牛頓第一定律,與牛頓第二定律,還附帶一個力學的單位制,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因為專心,所以專業。一. 牛頓第一定律(也稱慣性定律)①慣性:物體保持原來的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的性質叫做慣性。
  • 【乾貨】牛頓三大定律
    牛頓三大定律是力學中重要的定律,是研究經典力學的基礎。其中牛頓第一定律說明了力的含義;牛頓第二定律指出來力的作用效果;牛頓第三定律指出了力的本質。1. 牛頓第一定律,又稱為慣性定律、惰性定律。內容為任何物體都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的狀態,直到受到其他物體的作用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為止。簡單地說,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是力改變了物體的運動狀態。
  • 牛頓第二定律
    4.牛頓第二定律(1)不要只記公式。要記住完整的語言敘述。這裡面包含大小和方向,也包含因果關係。明確其中的力指的是「合外力」。(2)力的單位是如何確定的?高中物理中比例係數為1的公式,除了牛頓第二定律之外,還有一個「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是不是都和單位的確定有關呢?(3)強調定律的矢量性以及加速度與合外力的瞬時對應關係。
  • 高考物理知識點:牛頓運動定律
    ★1.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運動狀態為止。   (1)運動是物體的一種屬性,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   (2)定律說明了任何物體都有慣性。
  • 牛頓第一定律要點講解
    牛頓第一定律通過新課的講解以及同學們作業情況,我把我對牛頓第一定律這節內容的簡單理解和大家探討一下,第一,同學們知道牛頓第一定律是在「阻力對物體影響」這個實驗的基礎上展開的,在實驗的基礎上通過理想化推理得出的結論
  • 《牛頓第一定律》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能敘述牛頓第一定律的發展過程,理解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實驗;能夠舉例說明物體的質量是慣性大小的量度。【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斜面實驗和氣墊導軌實驗,初步具備「實驗+推想」的思維方式,增強思維的嚴謹性。【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利用慣性解釋生活現象,感受物理就在身邊,激發物理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