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上火了這麼一類人:整天拿這個皮夾子在街上晃,逢人就說自己在包工程,見誰都是自己人,請吃飯永遠是下一回,買單永遠找不到,借錢永遠第一位,當然,最重要的是抽菸只抽華子......
說實話這個角色火起來之前,我還真沒聽過「街(gai)溜子」這個詞,之所以能火起來我想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身邊這樣的人太多了,人們茶餘飯後閒聊的主人公往往就是這類人。
在西安據本人不認真考證「街溜子」也大有人在,在一些家喻戶曉的影視劇中也有過體現。當然在西安咱不說「街溜子」這個詞,通常稱這類人為「散片」、「嘴子」、「閒人」等,雖然意思上多少有些差距,但也基本差不離。
據目前本人手中所掌握的資料,在很久之前的一部影視大片中(20年應該有了)就有了最近很火的「街溜子」的雛形,也可以視作是西安元素的影視作品中第一次「很形象」的出現這類人。
關於西安閒人起源的代表作
這部作品對於我們研究閒人起源的雛形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那就是曾經讓無數西安人笑掉大牙的《西安虎家》了。
而到底誰才是閒人的代表?這兩個人的嫌疑無疑是最大的:
首先就是號稱西安第二數學家(第一是華羅鍋)、業餘烤肉攤大廚、斧頭幫幫主、磨洋工國家隊隊員、起床特困戶的家住順城巷的虎先生——虎大毛。
要說起虎大毛的生平可真是不簡單,據不完全考證,虎大毛出生於上世紀70年代左右(也可能是80年代,不過機率很小,沒有官方考證過),是虎家第三代的長子,無業,愛好睡覺、網遊和鑽研數學公式,無欲無求,未婚且志向遠大......
第二個人選就是虎大毛的長輩,虎大爺的四弟,號稱山口組竹聯幫有熟人、一句話就能解決任何事、觀棋插嘴大師、「同劉歡合唱過亞洲雄風」、朋友兄弟遍天下的「十二能」虎明德虎四爺。
相比虎大毛的不靠譜和異想天開,虎四爺則顯得更勝一籌。普天之下沒有他結交不了的朋友,方圓百裡之內沒有他辦不成的事情。只要你有事開口求他都會毫不猶豫的答應下來,伴隨著一通莫名其妙的騷操作最後甭管事情辦沒辦成這架勢是不會輸(也讓我想到了遼北第一狠人範德彪的那句名言「咱倆試著處對象,處不好,你多找自己的原因」)。
說這麼多,各位是否覺得這兩個人似曾相識呢?
在評選西安閒人影視形象第一人之前,咱還是想先聊聊這部劇吧,作為為數不多的關於西安的本土情景喜劇,這部劇在當年也是紅極一時(可惜那時候網絡還不發達,如果能有今天這樣的傳播途徑,恐怕這部劇早就「封神」了)。
屬於西安的情景喜劇
劇中的主演大多是陝西出來的名人,不管是國內的李琦、郭達斯坦森、王木犢還是黑怕始祖尹相傑、東北活雷鋒雪村、國際友人皇阿瑪·張,就連導演英達都在劇中有過精彩的演出和客串,而故事的劇情總是圍繞著家長裡短來敘說,曾經也是帶給了西安人無限的快樂。
那幾年的西安雖不是各種新聞和輿論的焦點城市,但也發生著無數屬於自己的故事,而如今慢慢長大的西安人提起那些人和事都似曾相識,巧合的是,在《西安虎家》這部劇中很多情景也有體現,似乎就是當年西安人所熟悉的那些故事:
虎大毛和友人看國力隊比賽,一干人坐在院子裡吵吵鬧鬧(這個情景我記憶猶新,因為中國黑怕第一人尹相傑也在這一集客串過);虎四爺處處替人辦事,結果一事無成,幾十歲的人沒有結婚整天在街上逛蕩,沒事了見人吹吹牛B(這一點還真有點像現在的街溜子);虎二爺上山下鄉之後就定居在農村,每次來西安都帶著迷之自信;虎三爺為了孩子的學習,硬生生斥巨資買了一堆英語學習磁帶和教材,結果反而適得其反。......
這些故事看似荒誕,但仔細一想似乎都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故事,雖然平凡但又耐人尋味。好的故事不一定非要驚天動地,普通人的故事也可以豐富多彩,而《西安虎家》就是這樣一部難得的作品。
好了,介紹完這部劇,我們現在來詳細分析一下今天的主題,究竟誰才是西安閒人也就是街溜子的西安本土影視劇第一人。
兩個「王者」的比較
先說說虎大毛吧!作為西安知名度最高的「佛系青年」,其著名口頭禪「XX成馬咧!」如今早已成為西安流傳最廣的一句影視劇臺詞,流傳度不亞於那句「窩慫口袋裡有個槍!」。
而關於虎大毛的「光榮事跡」也不在少數:
為了巨額獎金,研究「哥德巴赫猜想」而廢寢忘食,最終卻敗在了「數學達(pian)人(zi)」華羅鍋的手下。為了攀登數學金字塔的高峰專門把羅鍋請回了家,結果「哥德巴赫猜想」沒研究透還差點落個人財兩空。幫助朋友玩網路遊戲,讓家人誤以為是要去幹什麼見不得光的事情,結果一不小心玩到了網遊裡的幫主位置,還帶領著無數「幫眾」和敵對幫派廝殺,在網吧幾天幾夜不回家破了網吧的記錄。不願意去二爺的農村家裡體驗生活,但聽說二爺家地裡挖出了寶貝趕緊激動的整裝待發熱火朝天。平日裡好吃懶做不務正業,但被家裡房頂掉下來的牆灰砸到之後彷佛變了個人,不光勤快了還愛乾淨了。一家老小在得知房子不拆遷的時候,第一反應是太高興了不用洗襪子了。......
諸如此類事情不勝枚舉,由此也能看出來虎大毛這個人屬於與世無爭的那種人,相比物質上的追求他更看重精神上的滿足;愛好不多但是善於鑽研,對於喜歡的事情十分有耐性並且能夠做到持之以恆(當然也跟錢有關係,這似乎和第一條衝突了,在這裡就不較真了);但是此人最大的特點就是懶,夢想著一夜暴富和過不勞而獲的生活。
當然說歸說,虎大毛在感情上還是相當認真的,雖然三十多歲了依然打光棍,但面對來自弟媳婦單位領導追求的時候也沒有亂來,這種不以玩弄感情為基礎的戀愛觀還是值得鼓勵的。
接下來在分析一下虎四爺,作為大毛的長輩,虎四爺更多的是起到了模範帶頭作用,別看每天穿的人五人六要上別個大哥大,但四爺的具體工作相信沒人能說得出來。
相比大毛,四爺的「戰績」似乎更加輝煌:
二爺在老家地裡挖到寶貝之後,希望找人來鑑定,四爺的一通操作差點讓國寶外流。在家裡烤肉攤上揚言要把跑掉的兩隻山雞「抽筋剝皮」,結果引得兩個偷獵者以為再說自己而差點引火上身。喜歡唱歌卻被朋友戲耍,給火車站蹬三輪的王二蛋唱了流行歌「流星雨」結果慘遭調戲,還用孜然潑了心理學大師「皇阿瑪」。觀看兄長和老頭下象棋,一直在指指點點並恨不得上手,結果被兄長和老頭同時呵斥。每天電話裡說的最多的就是咱那個夥計能給你把啥事都辦了,結果虎大爺被街舞少年「討說法」的時候第一個腳底抹油。......
當然說了這麼多,虎四爺也並非全身都是缺點。在對待感情上也更勝於大毛,雖然年近四十依然單身,但在遇到真愛的時候並沒有因為老同學的幾句話就輕易的決定自己的終身大事,因無法接受心上人提的財產公證的要求有情人沒有成為眷屬,但依然活出了自己的本色。
綜上所述,二人在對待生活上都顯示出了無欲無求的狀態,平日裡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消磨時光(這一點倒是和如今很多標榜著「小資生活」的人蠻相似的),遇事不一定能解決但一定要逞能,說話不一定有道理但一定讓你啞口無言,雖然現在掙不來大錢,但今後的志向遠大,錢這種俗事怎麼能跟理想這種偉大的東西掛鈎呢?這二位的這種境界遠非你我等凡人能夠達到的。
而這二人似和我們身邊能夠看到的一些人何其相似......
總結
介於二人在各方面勢均力敵(四爺因為年齡大略勝一籌),不過要說第一人的稱號歸誰,二人卻都各有千秋。
說來說去,其實第一或許並不重要,如今我們身邊「街溜子」很多,在很多年前也是如此。生活中這些人註定無法成為主角,寫在影視劇中也是被調侃的那一個,不過這些人或許也有他們的辛酸,如果生活是公平的,誰又願意當一個「街溜子」呢?
今天並非是想拿這類人作為調侃的對象,只是看到街溜子這個角色讓我想到了曾經自己所喜愛的影視劇中也有類似的人物,畢竟那部經典的《西安虎家》也給我的童年留下了美好的回憶。
劇中很多人和事都充滿了年代感,刷著白灰的牆面上掛著家人的黑白照片,用竹子做成的老沙發,搪瓷臉盆和門口的臉盆架,以及那些活靈活現的人物。劇中的搞笑情節如今看來也充滿著樂趣和回憶,曾經 讓西安人流著淚喜歡的足球隊,二爺老家地裡挖出的寶貝(都說陝西黃土埋皇上),孩子們繁重的學習壓力和父母的過高的期待,以及蹲在門口吃油潑麵的時光......
這些看似平常的鏡頭,卻記錄了一個時代的西安市民的生活狀態,仿佛一個存儲器,讓人們在翻看這部情景喜劇的同時還能回憶起兒時的快樂時光。
回憶過去,劇中這二位西安「街溜子」始祖並不是主題,他們也是大時代下的一個個普通人的縮影,他們的日常習慣和生活方式,說不定在我們的身上也有體現。這些痕跡也賦有著時代的烙印,過去如此,現在依然如此。
如今年過三十的我們不妨想想,這些年來誰身邊沒個「日把歘」夥計?這些夥計如今都在幹嘛?又有人將他們的故事記憶訴說嗎?而你,還記得曾經和夥計做過的荒唐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