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跟兒子讀這本《媽媽,我也行》的繪本,問兒子:「寶貝,如果有一天媽媽生病了,你會不會照顧媽媽?」
還沉浸在繪本情節中的兒子眨著清澈的眼睛不假思索地說:「照顧!」
我親了一下兒子的小臉蛋:「寶貝真棒!寶寶也行是不是?跟媽媽說』我-也-行』 」。
「我-也-行!」兒子跟著我大聲念。
很多家長在孩子一天天長大甚至成人後,會感慨孩子自主能力差、什麼事都拿不定主意、總是依賴父母、一邊向父母索取一邊又嫌棄父母、甚至完全不懂得心疼感恩父母。
心理學家認為:依賴型人格形成於童年期,如果家長對孩子的事情總是大包大攬、過度呵護,孩子就會養成依賴父母、缺乏責任心的不良性格。
《媽媽,我也行》是一本親子情商教育系列繪本,旨在培養孩子強大的內心。繪本講述了小松鼠柯爾克有一位非常有愛的媽媽,跟天下所有的媽媽一樣,一早起來給孩子做好營養美味的早餐,才準時叫醒孩子。
她想讓孩子自己挑選衣服,可柯爾克撒嬌地依賴媽媽,「我喜歡問媽媽」邊說邊調皮地跟媽媽做鬼臉。
吃早餐時,柯爾克跟所有的孩子一樣,磨磨蹭蹭,媽媽催促他「快點吃啊,一會兒牛奶該涼了。」柯爾克竟然說不知道吃什麼,讓媽媽告訴他。
媽媽無奈地說「哪個你喜歡,就吃哪個唄,哎,兒子,以後你可怎麼辦啊。」這種一邊是愛,一邊是擔心的心情,充滿了矛盾。
可作為兒子的柯爾克一點也領會不到媽媽的焦慮,反而大口大口地吃著媽媽遞過來的小鬆餅,一臉輕鬆地說:「有媽媽在就好啦!」
媽媽不是超人,終於累倒生病了。小小的柯爾克徹底慌亂了,可是他看到媽媽不停地冒汗,甚至頭暈無力地倒下,他終於顧不上哭地扶起媽媽說:「你別起來,我去找醫生。」
困境能激發孩子的無限潛能。柯爾克仿佛一下子長大了,他獨自穿好衣服去貓頭鷹診所,在三岔路口哭著不知該往哪走,遇到一個熟人給他指路,終於找到了診所。
貓頭鷹醫生聽他描述完媽媽的症狀,幫他開了藥還誇他勇敢,讓他第一次感覺到自己能做點事,別提有多自信了。
回家的路上摔了一跤,責任心驅使他緊緊地抓著藥。到家後幫媽媽倒水送上藥,還自告奮勇地說要給媽媽做吃的。當個子小小的他站在凳子上從冰箱裡取出食物,幫媽媽做好三明治,洗好水果,倒上牛奶,端給媽媽的那一刻,是所有父母最欣慰的時光啊!
《媽媽,我也行》這個繪本故事,給我們刻畫了一個勤勞付出、對孩子愛的深沉的母親形象和一個可愛、依賴又善良的孩子形象。
這是現實生活中每對母子和母女的真實體現,有多少媽媽從孩子出生開始就無微不至地呵護照顧,總是認為孩子小,還不會,還做不好,以愛的名義阻止孩子的獨立,害了孩子。
號稱天下第一懶人的楊鎖,在2009年冬天,被表哥發現餓死在河南信陽家中。
楊鎖剛出生時,父母對他十分疼愛,為了把孩子永遠留住,所以取名楊鎖,在他8歲時,父母還不讓他走路,去哪都用擔子挑著。
「楊鎖其實挺聰明的,可他根本不學,也不做作業。我們只要嚴厲一點,楊鎖就告訴他的父母,他父母第二天就會找到學校。」楊鎖上小學時的任課老師說。
「楊鎖有時也試著幹活,他父母看見後就說,你到一邊玩兒吧,別累著了。」村裡人說。
「他是我們堂兄弟8個當中長得最英俊、最聰明的,也是最懶的。」楊鎖的堂哥說。
天下第一懶人楊鎖
楊鎖13歲時,父親肝病去世,母親仍然寵著他,到後來母親身體不好的時候讓他去幹活時,楊鎖根本不幹,一不高興就打母親。
楊鎖18歲,母親因病去世。自此楊鎖就賣光了家裡值錢的東西,也不想出去幹活,吃飽了能睡一兩天,餓得不行就出門討飯吃。
追根溯源,楊鎖父母過分溺愛,讓一個聰明的孩子成了「天下第一懶人」,最終走向了毀滅。反思父母給了孩子肉體,哺育孩子,這不過是動物都可以做到的本能,而擁有科學的育兒觀,從小培養孩子自強自立,對孩子未來真正負責,才是為人父母應有的意識。
而與楊鎖父母教育對比鮮明的是前不久在廣州,一名6歲的男孩小諾在街頭幫媽媽打包外賣的視頻紅遍網絡,視頻中小諾打包的動作比吃麵條的還熟練,在忙著幹活的間隙快速地扒幾口麵條果腹,讓人心疼。
小諾的媽媽是賣滷菜的,做小本生意沒有多餘的錢僱傭人幫忙,說孩子每天都會來幫忙,「媽媽讓我來,包在我身上沒問題。」有個這麼懂事的男子漢是父母最大的財富啊。
廣州街頭幫媽媽賣滷味的男孩小諾
有網友覺得父母不應該讓孩子小小跟著她受苦,認為孩子應該好好學習,有義務享受他的童年。而小諾媽媽表示小諾學習成績很好,平時在家也很勤快,會主動掃地、洗碗、搞衛生,也沒有刻意教他,就是順其自然,雖然擺攤很辛苦,但他們過得很充實,一家人很幸福。
我被這麼懂事的小男孩暖到了,也被這位媽媽樸素的教育觀感動了。順其自然!生活就該是原本的樣子,媽媽並沒有刻意要求或者規定他幫忙,而是耳濡目染讓他掌握了生存的技能,領會到生活的真諦。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一定會懂得生活的不易,堅韌且樂觀,也能體恤父母的辛勞,孝順感恩。
心理專家認為,獨立性是一個人獲得快樂、自信和成功的源泉。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其實並不難,《媽媽,我也行》這本繪本告訴我們,孩子有你想像不到的勇敢、善良。
「讓孩子學會自己做主」,不能只是一句空話,學會放手,給孩子一個自由發展的空間,讓他自己去經歷和體驗,任何時候開始都不晚。畢竟,孩子的成長誰也替代不了,他的生活和未來的路必須要靠自己走。「孩子,你能行!」
我是心理諮詢師,陪您建立幸福親密關係的家庭教育。關注我,育兒及家庭困惑歡迎留言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