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這兩年的發展勢頭那是相當好,就說今年前五個月,我國的純電動汽車已經突破了25萬輛,街上能看到的電動汽車也是越來越多,尤其是在大城市。但有朋友可能會發現,自己身邊那些懂車的人,基本都不會為買電動汽車,即便買了電動汽車,多也是被限號政策逼迫的。
那麼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懂車的人都不買電動汽車呢?其實不光是因為充電不方便和裡程焦慮症,他們不買電動汽車還有更多更深層次上的理由,那麼今天咱就來給大家聊一聊。
一、用車受環境影響太大
傳統的燃油車由於主要是機械結構,所以它的適用範圍很廣。無論冬天還是夏天、海南還是東北,車開起來都沒有什麼區別,大不了天太冷的時候需要熱熱車。但是電動汽車就不一樣了,我們知道現在的電動汽車多為化學電池供電,而多數化學反應的反應速率受溫度的影響都很大,這就導致了這些化學電池在高溫環境下的供電能力更強,而在低溫環境下的供電能力更差,iPhone冬天自動關機就是因為這一原因。
遺憾的是,這一現象如果放到電動車上則更加明顯:一輛電動汽車,在海南能半個小時充滿電,在冬天的黑龍江可能一個小時最高只能充到80%;在廣東能續航400公裡,在冬天的吉林或許就只能跑200公裡了。南北方的用車差距如此大,對於車主來說是不公平的,為什麼花同樣的價錢,北方車主只能享有南方車主一半的性能和體驗呢?即便是對於南方車主來說,也只能儘量避免驅車前往寒冷地區了,還是很不方便的。
二、保值率過低
以北京路上常見的北汽EV160為例,它的新車官方指導價約20萬,補貼後落地價格約10萬元,但是車齡僅有3年、甚至2年的二手車在各大二手車平臺上,卻只能以4萬左右的價格出售。這樣計算的話,該電動汽車的三年保值率甚至只有40%多,而同級的傳統燃油車,這一數值一般都能達到60%左右。
電動汽車的保值率之所以這麼低,主要還是因為電池。就像前文說的,電動汽車主要依靠化學電池,而化學電池的又一特性就是會根據使用時間逐漸產生不可逆轉的損耗。一輛新車提回來能續航400公裡,可能跑三年就只能續航200公裡了。而傳統的燃油車,只要保養得好,車齡對其性能的影響其實是很小的,就比如美國至今仍有許多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老爺車在路上跑,而電動車的電池,無論如何是堅持不了那麼久的。
三、淘汰速度太快
其實這也是電動汽車保值率過低的一個原因。我們知道,電動汽車的相關技術現在正處在高速發展期,運用在車上的技術,可能每年都不一樣。這就導致了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可能你今年剛買的新車,到了明年就已經明顯落後了。比如電池技術如果大發展,下一代的車可能就比你現在的車續航多了一倍,那你就很尷尬了,畢竟你的車才買了一兩年,沒到換車周期,只能糾結著開,眼巴巴羨慕人家開新車的,頗有種當小白鼠的感覺。
而對於燃油車來說就不存在這個問題,經過百餘年的發展,燃油車已經非常成熟了,內燃機的熱效率基本已經達到了極限,這就意味著在相當一段時間內燃油車的汽車技術不會再有質的變化,車主自然也就不會成為那個吃螃蟹的人。
當然,除了上面提到的幾點外,電動汽車還存在許多其他的問題,就比如老生常談的充電不便、充電不如加油快、充電車位被佔用,以及一些性能控很在意的汽車聲浪、改裝潛力,等等。
如此看來,相比傳統燃油車,如今的電動汽車說到底還是不夠成熟,雖然它有著環保、省錢、靜音、加速快等諸多優點,但是仍然只能滿足一般車主的日常使用,想要滿足要求頗高的老司機,電動汽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那麼,知道了這些的你,還會考慮電動汽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