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大學歷史悠久、聲譽卓著,是中國最早的國立大學之一,是教育部直屬的985高校。
同濟大學的前身是1907年德國醫生埃裡希寶隆在上海創辦的德文醫學堂,翌年改名同濟德文醫學堂。1923年定名為同濟大學,1927年成為國立大學。在始於1949年的全國院系調整中,同濟大學成為國內土木建築領域規模最大、學科最全的工科大學。
1996年,上海城市建設學院和上海建築材料工業學院併入,列為國家「211工程」建設高校。
2000年,與上海鐵道大學合併,組建成新的同濟大學。
2003年,上海航空工業學校劃歸同濟大學管理。
同濟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在原有傳播與藝術學院(建於2001年),電影學院和音樂系整合的基礎上於2012年成立。
本科現設新聞大類(廣播電視學、廣告學)、廣播電視編導 、動畫、表演(含舞蹈表演)、音樂表演專業,
同時擁有新聞傳播學、設計學一級學科碩士點、藝術設計專業學位(MFA)碩士點、新聞與傳播專業學位碩士點,設新媒體藝術與理論博士研究方向。
一、同濟大學新聞與傳播考研招生目錄及人數
1、招生院系:藝術與傳媒學院
2、招生專業:055200新聞與傳播(專業學位)
3、研究方向(全日制):
01 媒體創新
02 融合新聞
03 數字出版
04 廣告傳播
4、考試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334新聞與傳播專業綜合能力
④440新聞與傳播專業基礎
複試內容:
專業綜合
備註:不接收同等學力考生。
5、招生人數:
2019年擬招生人數:未公布。
2019年實際招生人數:1人。
6、學制及學費:
全日制,學制2.5年,學費8000元/年。
育明點評:同濟大學因為第一年招生,上線人數太少,所以只招了1個人。預估在2020年大家知道同濟大學招收專碩之後,考生分數高了,自然招生人數也會漲,至少和學碩一樣10人以上,甚至達到幾十個人。
二、同濟大學新聞與傳播複試分數線(近三年)
2019年:政治/外語:60,專業課:90,總分:320分,實際錄取最低分322分。
2019年專碩報名26人,錄取1人,報錄比1:26
2019年學碩報名299人,錄取11人,報錄比1:27
2018年學碩報名256人,錄取14人,報錄比1:18
育明點評:同濟大學學碩錄取分數還是比較高的;專碩因為第一年招生,遭遇了滑鐵盧。預估2020年同濟大學專碩的複試分數大約和學碩一樣,在360分左右。
另外同濟大學的這個報錄比也沒什麼參考價值,因為今年報名的考生實在考的太差了,分數線劃到了320分,結果還只有1個人上線,自然考上的只有他。
現在很多學校的一個趨勢是,學碩會把更多的名額給到推免生;專碩基本上是沒有推免或者很少有推免的,所以大部分學校來說,專碩的競爭程度都更小一些。
三、同濟大學新聞與傳播考研參考書目(官方指定參考書)
[美]維曼、多米尼克著(金兼斌譯 ).大眾媒介研究導論(第7版), 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郭慶光著:傳播學教程(第2版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編寫組:新聞學概論(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重點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2009年版。
四、2019年專碩考試大綱
334新聞與傳播專業綜合能力
1、考試要求:
了解和掌握新聞傳播領域常用的研究範式和研 究方法及其具體應用,體現出對國內外與新聞 傳播密切相關的現實生活較高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意識,對各類新聞傳播實務、包括新興媒體新聞傳播實務比較熟悉且能夠熟練運用。
2、考試範圍:
A.質化和量化研究方法及其在新聞傳播領域裡 的應用;
B.新聞、廣告、出版、影視傳媒、跨文化傳播 、創新傳播及文化創意產業領域的策劃與實務 ;
C.與新聞傳播學專業有關的當代中國議題。
D.各類媒介載體的不同類型新聞文本創作。
3、考試題型: 名詞解釋,創作題,簡答題,論述題。
440新聞與傳播專業基礎
1、考試要求:
了解和掌握新聞傳播學的基本理論與知識,密 切關注國內外新興媒體與社會發展的新動向 ,能以跨界思維的方式,綜合運用相關理論知 識,比較全面、科學而有一定創見地評析相關 現象。
2、考試範圍:
馬克思主義新聞傳播觀,傳播倫理,傳媒法規 ,信息自由,言論自由,新聞傳播的社會控制 ,媒介演化史,符號,信息,新聞,宣傳,輿論,傳播與社會發展,新聞傳播思想與流派, 傳播範式,比較新聞傳播學,國際傳播,全球 傳播,跨文化傳播,國際傳播新秩序,媒介生 態學,媒介融合,新媒體,自媒體,網絡新聞 ,融合新聞,交互新聞,大數據與新聞業,信息可視化,視覺傳播,影像傳播,藝術與傳播 ,文化與創意,創新與擴散,城市與傳播,廣告,公共關係,危機傳播與管理,科技與傳播 ,出版與數位化,受眾及受眾心理,傳媒經營 與管理等。
3、考試題型: 名詞解釋、簡答題、論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