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20歲,他就被催婚,其後經歷更讓人窒息

2021-03-02 南方都市報
比我小兩個月的表弟,才24歲就成了人們口中的「孤獨患者」,即一輩子找不到老婆的人。大概從表弟20歲開始,舅舅就發動全家為他找媳婦。親戚們都在嘀咕說人還小幹嘛著急給他找媳婦。舅舅扯著嗓門說:「村裡比他小的人都結婚了。」像是給出了一個極其充分的理由,盛氣凌人。
中學畢業後,表弟沒能考上高中,為了學一技之長以謀生存,舅舅讓他去了吉安市裡的職業技術高中讀書。19歲,表弟從職業高中畢業,度過了兩年被舅舅稱之為「混日子」的時光,第二年拿著中專文憑去了蘇州的一家電子加工廠。去蘇州沒多久,舅舅和舅媽就開始念叨要給表弟找媳婦。於表弟而言,那是他人生的開始,我有些納悶,為什么舅舅他們那麼著急。事實上,著急給表弟找媳婦這件事並不只是像舅舅所說村裡比他小的人都結婚了而已,後來我從母親那裡得知了一二。大概五年前,城市規劃中那些待徵的田舍裡就有舅舅所在的村莊,為了修建橋梁,他們村的絕大多數田舍都要被政府徵收。這就意味著他們村莊的每家每戶將一次性得到一筆不小數目的補償金。而在農村,按照最傳統的方法補償金將按人頭劃分,也就意味著家裡多一口人就能多得好幾萬。所以那陣子,村裡跟表弟年紀相當的小孩都開始娶媳婦了。可聽上去為什麼婚姻像淪落成一場讓人覺得羞恥的交易,而像表弟那樣的小孩變成了父母賺錢的工具。我納悶。「可是農村就是這樣啊。」母親告訴我說,「在農村,就算現在不找,過兩年還是家人裡幫忙說一個差不多的姑娘就把婚結了。」實際上,表弟並沒有妥協在父母的如意算盤裡。「我才剛出來,我根本不想結婚。」表弟跟我說,「我隨便他們自己去找,反正我又不結。」
想想也是,一個剛出社會的大男孩又如何會輕易走進婚姻裡呢,他現在的人生又怎麼能支撐他去經營一場婚姻和一個家庭呢。所以那段時間表弟和舅舅的關係很不好,每次打電話回家都是吵架,漸漸地,表弟打電話回家的次數越來越少了,舅舅舅媽更著急了。表弟與父母之間的關係像是被劃出了一道傷口子,敏感又脆弱,並且這傷口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愈漸惡化。而那一道傷口就是:催婚。起初,舅舅盤算著讓他從廠子裡帶一個外省的女孩回來結婚,還能省一筆禮金。可表弟壓根就不想結婚。漸漸地,舅舅開始覺得讓表弟去蘇州也是一個錯誤的決定,他們爭吵的戰火又燒到了他應該回家不應該留在蘇州的話題上。後來,表弟真就辭職了,但沒有回家,而是去了北京。這一走,便出事了。辭職後的表弟在廠裡同事的介紹下去了北京,原以為那會是一個逐夢的好戰場,沒曾想夢還沒開始卻趟進了一個黑色的牢籠之中——跟家裡兩次通話之後,表弟被騙進了傳銷組織的消息被坐實了。這一下舅舅開始懊惱了,嘴裡跑出了很多個「早曉得當初就不應該……」的句式,早曉得當初就不應該讓他辭職,早曉得當初就不應該跟他吵架……但那句「早曉得當初就不應該讓他結婚」卻始終沒有從舅舅的嘴裡跑出來過。於是,原本燃著的戰火轉變成了一場不大不小的營救。家裡面開始慌慌張張討論怎麼教表弟逃出來,甚至做好了交錢贖人的打算。起初表弟不以為然,倒是很享受裡面的快活日子,還順便擺脫了和父母的爭吵,覺得那是他夢想的一個出口。那大概是他們所說的「被洗腦」吧。小兩個月後,表弟才幡然醒悟,靠著一點點機智逃了回來。這一段「出去闖」的歲月最終以表弟只提著裝有數件換洗衣服的旅行袋回家而告終。唯一值得慶幸的是舅舅並沒有倒貼錢把他「贖」回來。顯然舅舅並不滿意表弟以這樣的方式結束了這一段時光。而那時候,村裡徵地的補償金也分了大半。在親戚的規勸下,舅舅消停了一陣子,也讓表弟徹底從傳銷中醒過腦子來。催婚的事態也平息了一陣子。後來,表弟在家附近的工業園區找了一份工作。
可是沒過多久,家裡又開始催婚了。而這一次,在長輩的眼裡,理由似乎變得更合乎情理了:表弟到了該成家的年紀。外婆說,22歲的男人都應該是要做父親的人了。我告訴外婆說現在世道變了,22歲前都領不到結婚證的,22歲結婚太早了。「你看村裡的小孩,都結婚了,是這個理。」外婆跟我說。事實上,在小鎮上好像就是這個「理」,那些固執的堅硬的如石頭一般的舊俗事理告訴著小鎮裡的人們,男孩20出頭就要找媳婦成家。這一次,外婆也加入了催婚的隊伍中,而他們的心理也從最開始的期待變成了擔憂爬上了各自的額眉。每次談論到婚姻的話題,他們總是眉頭緊蹙,有些失落的樣子。記得那陣子舅舅一家最喜歡看的節目是《非誠勿擾》,每周一家人都守著點收看那檔相親節目,對節目裡那些鐵打的女嘉賓和流水的男嘉賓評頭論足,津津樂道。看節目的那段時間似乎是他們最得以慰藉的時刻,在成為別人追求的幸福過程中的觀眾時,似乎他們自己也變得更加充滿希望。奇怪的是,這時候的表弟有些軟化了自己的態度。有時候甚至會加入了他們的話題中。也是從那檔節目中,舅舅一家人得知了相親網站這種新潮的玩意。幾乎每天晚上,舅舅一家人都吵著讓表弟打開電腦進入相親網站,然後痴痴地看著裡面的用戶,不知所以卻又充滿好奇,還時不時對每一個瀏覽過的人加以點評。那一刻他們像是孩童第一次走進了森林,見著的每一樣東西都能讓他們充滿熱情和好奇。舅舅甚至還主動掏錢讓表弟註冊了會員。事實上就在表弟一家進入網絡相親之前,表弟有過一段短暫的相親經歷。就在他們迷戀上相親節目和相親網站前,表弟在村裡長輩的介紹下認識了附近村裡的一個女孩。他們相約出去過幾次,聊天吃飯或者散步等等。
那時候舅舅一家每天都像是在看一場刺激的球賽,屏息期待、心潮湧動、熱血沸騰。那股如火燃燒般的滾燙熱情最終化作無數個問題拋向回家後的表弟:怎麼樣啊?今天到哪裡了?做了什麼?女孩怎麼樣?性格好不好?行為舉止怎麼樣?真人跟照片上比差得多不多?其中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是——今天花了多少錢,這是舅舅最無法忽略的問題。舅舅是建築工人,雖然每年能賺不少錢,但每一分錢都掙得極為辛苦,所以對於金錢,舅舅從骨子裡流露出了小心謹慎的態度。好像每花出去的一分錢都是經過內心一番精準繁瑣的計算程序之後做出的決定。說白了就是小氣,固執古板的小氣。在舅舅的世界裡,相親是件極為簡單粗暴的事情:兩人相見,你覺得我還行,我也覺得你能湊合,那就結婚吧。這是舅舅的相親理論。所以,為此多花出的一點錢在舅舅看來都是浪費。有一次表弟和那女孩周末約去爬山,表弟買了一些零食帶去。回來後卻被舅舅數落一頓說爬個山買什麼零食,有兩瓶水就夠了。就這樣極為短暫的幾次約會之後,這一段相親便不了了之了。再後來,親戚朋友們也嘗試過幫表弟物色對象,但都不了了之。或許這也是後來一家人迷上網絡相親的原因之一吧。虛擬的網絡世界從一開始就是縹緲無望的,而這樣的無望卻正好給了一家人最大的期望,這比現實中血淋淋的失落來得溫柔多了。時間似乎是所有事情最大的敵人,就這樣在搖搖晃晃的相親路上,表弟轉眼就23了。而沒有絲毫所獲的一家人終於尋到了一點兒火星。表弟在父母的鼓吹下認識了一個福建的網友,持續聯繫了一段時間。女孩讓表弟去福建見她,順便讓他考慮可以在福建發展,說得倒也中肯。父母聽到有這麼通情達理的女孩自然又是一番欣喜,催著表弟去福建見見那女孩。很快,表弟辭去了家裡的工作,準備啟程去福建。在父母的注視下,像戰士去往沙場一樣地去了福建。表弟去了福建的消息是母親告訴我的,在微信裡母親說表弟去了福建,說是去見女朋友,但具體情況也不是很清楚。在得到表弟去了福建的消息沒多久,我就收到了表姐的微信,表姐說表弟在福建有些古怪,讓我去聯繫他看看,問問他在福建的情況。
連續兩晚跟表弟聊下來之後,我確認了一個事實:這一次表弟又被騙進了傳銷組織。顯然那個女網友是傳銷組織裡負責騙人進去的主力成員。而這一次,表弟沒能輕易逃脫出來。表弟說他每天被關在屋子裡,唯一能去的就是被關的這間屋子的房頂。他想出來,卻沒辦法。於是我們開始各種設想,如何讓他出來。不幸的是,還沒等到表弟發出具體位置給我的時候,他的手機被查收了。他想要出逃的想法被組織裡的人發現了。無聲息地又過了一段時間,表弟再一次聯繫到我們。表弟說他們挪了窩,被換到了另一個地方。在一家人合力布局下,父親開著車和舅舅一行四人前往了福建南平,表弟最後一次發送的那個地理位置。在傳銷組織的監視下,父親和舅舅一行人與表弟通上了電話,電話裡父親直言此行目的就是帶錢來換人走,另一方面父親也與當地警察取得聯繫。電話掛斷後,父親他們就再也沒跟表弟取得過聯繫了。約莫是害怕這是父親設的局,傳銷組織的人沒有做出半點回應。兩天後,他們開車回來了,沒有接到表弟。回來後沒過幾天,傳銷團夥給表弟買了回家的車票。表弟又一次以只提著裝有數件換洗衣服的旅行袋回家,而結束一段旅程。24歲的表弟成了人們口中的「孤獨患者」、「大齡剩男」。舅舅還是沒有停止為他找媳婦的步子。
表弟被騙進傳銷組織的消息也慢慢傳開了,在這個喜歡嚼舌根的小鎮上,無疑更加大了為表弟找媳婦的難度。後來我問母親為什麼才24歲就會一直被催婚。母親告訴我說,在農村像這樣大的小夥子還不結婚會被人說壞的。人家會說這家的小孩還不結婚是不是有什麼問題之類的話。現在,我似乎看到了母親嘴裡說著的那些「看客」。後來表弟告訴我說,他想出遠門了,不想待在家。一晃4年又過去了,他還沒有找到可以結婚的人。

徵稿啟事

南方都市報「生活筆記」欄目,打造開放寫作平臺,記錄你的百味人間。歡迎投稿至nanduzaocha@126.com,郵件標題請註明「生活筆記」,我們會認真對待每一份來稿。

* 南方都市報(nddaily)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反催婚心理學指南:如何一句話噎死催婚的人?
    20 多歲的青年人,紛紛得了一種過年不想走親訪友的病。 時刻注意將廣場舞、退休金、結婚、工作、房貸、二胎這些敏感話題拋給對方,才能在反催婚鬥爭中佔據主動地位。 讓阿姨叔叔炫耀一下,或是吐槽幾句,增強互動,好過被催。 甚至,有一些苦惱的阿姨,會在談論婆媳關係的過程中,給你吐吐苦水,說出現代婚姻的不易,自然更不好意思催婚了。
  • 每逢佳節被催婚!如何跟歪果仁吐槽「催婚」、「相親」?
    ……下面就先來看看網友們遭遇過哪些七大姑八大姨的花式催婚吧~瓊瑤式大姨深情款款地拉著我手說,「你如此一個如花似玉的女孩呀在廣州打拼多辛苦,當你生病難受時誰來照顧你?找個疼惜你的,能和你一起奮鬥的人吧......」
  • 30歲未婚的男人,被催婚是次要的
    這麼看的話,30歲還未結婚,其實還是有著正大光明的理由。在想想已經30歲了還沒結婚,被催婚也無所謂了。事業放在第一位朋友A說:既然已經事實,先不去糾結它了?26歲那年和朋友一起創業,因為公司剛起步階段,各方面的工作都比較多,又沒有多餘的資金去招人,很多事情都是自己和朋友再做。一天24小時,工作上就已經用了差不多十五六個小時,哪裡有多餘的時間去考慮戀愛這個事呢?經過這幾年努力,公司也已經慢慢走上軌道了,自己也已經30歲了。雖然父母經常催我快結婚,可是現在的我到也無所謂了。
  • 27歲剩女屢遭催婚 漫畫母親催婚六式意外走紅(圖)
    27歲剩女屢遭催婚 漫畫母親催婚六式意外走紅(圖) 2016-02-26 03:14:51相信我,我也在努力找尋那個替你愛我的人。所以,請多點耐心,請別把我往外推,而是當我堅實的後盾!」 ——在漫畫的最後,「哈茶」說出了自己的心裡話。  近日,作為「剩女」的溫州女孩「哈茶」在網上走紅。因時常遭遇母親催婚,「哈茶」用漫畫的形式吐槽母親的催婚六式:感化式、對比式、科普式、質疑式……意外的是,漫畫走紅網絡後,甚至有男網友主動「求介紹」。不過徐女士稱近期不會考慮相親。
  • 30歲,催婚的「分水嶺」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彭暖暖催婚在中國是一個普遍現象。只要青年男女到了適婚年齡,尤其是27歲~30歲時,父母急,親友急,就連年輕人自己也慌了,生怕趕不上最後一班「婚姻列車」,不少人因此匆匆登上了一輛。有趣的是,不少30多歲仍沒趕上「未班車」的人,雖然常常被貼上「剩男剩女」標籤,卻呈現出一種寧缺勿濫的心態,其父母催得好似也沒那麼緊了。
  • 七夕情人節,你被家裡長輩催婚了?瞧瞧古人是如何被催婚的!
    前段時間有一條刷爆朋友圈的話題就是關於父母催婚的套路。歷史君看了看果然是只有自己想不到的,沒有爸媽做不到的。不過歷史君還是想問一下,這些年大家是怎麼躲過父母的催婚大法的?下面我們先來感受一下父母催婚的方式,比如朋友圈暗示,比如金錢暗示……父母也真是操碎了心。
  • 少一些催婚:別用親情綁架別人的人生
    對成年人而言,春節不再僅僅意味著團圓和喜慶,還意味著又老了一歲,又要花一大筆錢,以及又要被瘋狂催婚。 子女沒有成家,沒有一個好的歸宿,永遠是父母的一塊心頭病。 可即便如此,我也希望作做父母的你們,不要太過催婚!
  • 29歲鄧紫棋被網紅老爺爺催婚上熱搜,他還忘不記的林宥嘉嗎?
    馬上要29歲的鄧紫棋竟然因為被催婚上了熱搜,今天,作為鄧紫棋的鐵桿粉絲的網紅暴躁老韓頭兒因在短視頻中催婚鄧紫棋而被31200000人觀看成為熱搜,看來還沒踏入30歲,鄧紫棋也成了催婚對象了。鄧紫棋曾經說過想在25歲就結婚,誰想到現在29歲了依舊沒結婚,而她默默等了9年的前任林宥嘉卻早就結婚且有了2個孩子。或許在經歷了林宥嘉最早的拒認拍拖、出軌、利用鄧紫棋宣傳個唱、不提分手只玩失蹤之後,鄧紫棋對愛情這件事更加的慎重了。
  • 跟催婚的爸爸姐姐正面剛,馬天宇是吃了秤砣鐵了心不想結婚了
    33歲的馬天宇,20歲參見《加油好男兒》正式出道。經歷了13年奮鬥,如今也是事業有成了,不過他的感情一直都是一個謎,眼看同時期其他藝人都已經結婚生子,粉絲們也跟著著急上火,而家人的催婚更是家常便飯。馬天宇的姐姐長馬天宇3歲,小到時候自己一直被姐姐照顧,如今角色調換了。馬天宇在採訪中表示,因為自己經歷多了,自然看到比家人更清楚,不管是走社會還是家裡的瑣事,大事小事全部由自己包攬。但是操心的多了,就難免有些小摩擦,可馬天宇即便與家人吵架,也是理性大於衝動,處理摩擦的方式也很可愛。如果他生氣了,他就不理他人了,先過個一兩天,再瞅個機會把整件事捋清楚。
  • 別讓催婚毀了你的幸福!
    在咱們中國有一個很奇特的現象:逢年過節,剩男剩女們都會被家裡的長輩或親戚鄰居催婚。似乎是早就說好了的一般,這種默契程度簡直讓人又畏懼又無奈。或許您只是對這種現象一笑置之,但被催婚的剩男剩女們恐怕是沒那麼雲淡風輕了。
  • 中國式催婚,正在變相催命
    幾天前,#民警回應女子被催婚後天跳河輕生#上了熱搜, 事情是這樣的: 貴州的一個26歲女子被瘋狂催婚, 當我在百度上搜索「催婚」時,出現的相關搜索是: 「催婚催得受不了,催婚催到死,被催婚好痛苦……」 我想起逢年過節,自己被催婚的苦逼情景: 每次回家,從爸媽、兄弟姐妹、七大姑八大姨,到左鄰右舍,一見面就是:
  • 非必要不返鄉,雖有遺憾,是不是也鬆了口氣,不用面對催婚了?
    我三姨家兩個兒子算是我見過被催婚催得最慘的。老大人比較老實,我記得從二十歲就開始相親,因為四姨是專業媒婆,肥水不流外人田,一遇到好的就先給老大看。可是就這麼相親相了六年,一直到二十六歲都還沒相成。有因為老大沒相中的,也有對方沒相中的。三姨著急,四姨覺得這樣下去砸她好媒婆的牌子了。村裡又開始謠言四起,說這孩子都二十六了,算是廢了,娶不到媳婦了等等。
  • 催婚引起「春節焦慮症」:別催了,90後真結不了婚
    一些年輕人面臨來自長輩的催婚壓力而導致睡眠障礙,其中一些年輕女性因為婚戀問題不如人意,出現了焦慮情緒,平日裡上班精神萎靡,夜晚又難以入睡,需要接受專業的心理輔導。」這一報導引發了眾多網友的熱烈討論和深切共鳴。
  • 我媽要催婚,我爸罵她:「不能催,一催我女兒就亂了陣腳。」
    和母愛相比,父愛往往更理性一點。35歲的蘇柔講述了她自己的故事,她的父親和盛如曦的父親一樣可敬。03蘇柔在20歲的時候談過一場戀愛,對方是她的高中同學張志東。上高中的時候,他們彼此並沒有太多好感,也就是普通同學沒有多少交集。他們的故事從高中同學聚會開始。
  • 29歲女兒沒對象,被父母罵「自私」:中國式催婚背後,誰更自私?
    導讀:父母催婚,催到底可能就會毀了孩子的人生,父母期望的安心,也會成為孩子婚姻的悲劇。01在中國,很多父母都會催婚。02朋友田夢(化名)一直是一個有主見、有個人想法的女生,她一直都在堅持著沒有真正的合適的人到來之前絕對不結婚的心態,無論父母怎麼催婚,她都想要做自己。雖然身邊人陸陸續續的都結婚了,但她並不在意,她想始終堅持著自己的想法。
  • 冷嘲熱諷、「人身攻擊」、佔卜算卦,中國式催婚迷惑行為大賞
    上周,我們發起一次徵集,想要看看那些被催婚的年輕人都遇上了哪些「慘絕人寰」的手段。收到的反饋裡,一位名叫@肖宇 的婚戀(包括性心理)研究者說,他遇見一位來自農村的爸爸,他的兒子35歲還未婚,他曾對兒子說:「你再不結婚,我在村裡比當小偷還難看!」對很多父母來說,兒女沒結婚令他們的人生黯然失色,讓他們「抬不起頭」。
  • 春節回家,如何應對催婚、催生?這幾個方法很「優雅」
    我們問他問啥,他說:「你們這是回家看爸媽、看孩子,我回家就要被爸媽、七大姑八大姨一起催婚。可我現在連個女朋友都沒有,跟誰結婚去啊?」聽他這麼說,同事小瑞接話了:「不是光你這沒結婚的煩,我這大寶2歲的已婚婦女也煩,回家婆婆跟其他長輩肯定要催生二胎。我也愁啊,真不想回老家過年了。」
  • 26歲女孩被身邊人催婚跳河輕生,成年人要重視束縛人生的三大問題
    天下最疼愛孩子的除了父母就是身邊熟悉的人,你的一言一行都會落入他人眼中,有人是真的關心你,有人卻是別有用心看你笑話,其中最讓人牴觸和鬧心的就是催婚。 你被父母催工作了嗎?你被父母催結婚了嗎?你被父母催生孩子了嗎?當父母和身邊人以各種名義和「催」掛鈎時,愛的內涵似乎有點變味了。
  • 過年被長輩催婚怎麼辦?
    他聳聳肩說:已經聯繫好了我一個朋友,今年跟她假扮情侶。……我說你至於麼,他說至於,真的至於,你是沒被催過婚,太可怕了。我仗著自己95年嘛,覺得「催婚」還暫且落不到我頭上——我錯了,其實現在的長輩們從女孩子大學畢業就開始催婚了。
  • 54歲李若彤回應被網友催婚,霸氣回懟記者:「那是我的人生」
    近日,記者採訪李若彤,又提起被數萬網友催婚的事,李若彤當場回懟記者:「那是我的人生,又不是你的人生」。李若彤有過兩段戀情,都讓她傷痕累累。第一段是她剛踏入娛樂圈,因為顏值高大受歡迎,有一次,有部新劇找她,她一口回絕了,原因竟是:要陪男友旅行;那時候,她全部的心思都在談戀愛,對於紅不紅這件事幾乎不放在心上。19歲的時候,卻被她全身心投入的男友提分手,於是李若彤專心拍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