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小耳朵很脆弱,寶寶的聽力發育除了先天因素外,平時的護理也很重要哦。如何在照顧寶寶時,不讓小耳朵受到傷害呢?只要提前了解寶寶的耳朵怕什麼,才能更好地去保護!
【寶寶的小耳朵,最怕這六件事】
一怕:爸爸媽媽隨便給寶寶掏耳朵
有些父母會選擇自己給寶貝掏耳朵。實際上這種做法很危險。因為寶貝不配合亂動時往往會損傷外耳道,造成更多的分泌物甚至耳勺進入過深造成損傷性的耳膜穿孔。實際上耳垢是耳道分泌物包裹外界灰塵和細菌等形成,適當的耳垢對聽力和其他耳功能不會造成影響。因此,在耳垢沒有影響聽力和耳功能的情況下,並不建議家長自行清理。
二怕:耳朵進水
給寶貝洗澡時,可以將寶貝耳朵由後到前按住貼緊臉部,就不容易導致耳朵進水。如果一旦寶貝耳朵進水了,可以試著用軟棉棒,輕輕插入耳朵,按壓耳壁,待棉籤自行將水吸出,但不要太深。
帶寶貝遊泳的時間最好控制在1小時以內。用項圈遊泳的寶貝控制在每次不多於20分鐘。但是,不建議每次遊泳後都人工進行耳朵的清理,因為即使有少量進水,也會隨著寶貝體位的改變自行流出或被身體吸收。
三怕:巨大噪音
媽咪要注意避免讓寶貝長期包圍在強烈的聲音之中。比如,不要在寶貝旁邊大聲開著音響,或是經常大聲地連續開幾個小時的電視。如果寶貝長時間處於嘈雜的環境裡,內耳細胞纖毛會被損壞。
四怕:中耳炎
當寶貝患呼吸道感染時,咽鼓管可能同時存在炎症,致病菌可通過咽鼓管進入到中耳,引起中耳炎。因此在呼吸道感染之後的7~10天,如寶貝出現搖頭、抓耳朵、體溫重新升高等,要考慮繼發性中耳炎的可能。
五怕:感冒時坐飛機
平時在飛機起飛和降落的過程中,可以讓寶貝通過吃奶或者吸吮安撫奶嘴等方法來減輕飛機起飛對耳部造成的壓迫感。但是在寶貝患有感冒和中耳炎的時候,最好不要帶寶貝乘坐飛機。因為這時候寶貝的咽鼓管處於一種水腫狀態,會加重對耳部的壓迫,增大被細菌感染的機率。
六怕:外耳道感染
媽咪要注意,嗆奶時還有奶水流入外耳道的可能性。因此,嗆奶後為了避免流入外耳的奶水導致外耳道炎症,除了豎起輕拍後背,避免奶水嗆入肺內外,還應觀察是否有奶流入耳中,及時發現及時清潔。對於有呼吸道或者鼻腔感染等疾病的寶貝,往往由於其咽鼓管同時存在炎症,易出現奶水的逆流造成繼發性中耳炎。因此,對於正經歷呼吸道疾病的寶貝,要注意咳嗽嗆奶引起的中耳炎。
給寶寶餵奶時,要保證正確的餵奶姿勢
如是坐著餵奶,應將寶貝斜抱在懷中,讓寶貝呈半坐位,寶貝上半身靠著的那一條腿可用小凳子墊高些;如是側躺著餵奶,媽咪要用手臂將寶貝的上身和頭部支起,以取得一個最適宜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