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來自法國、比利時、英國、俄羅斯、波蘭、韓國、美國……;他們來自河南、河北、安徽、山東……他們都對航空運動充滿熱愛,從9月15日開始,來自世界各國和全國各地的「空中飛人」聚集山東萊蕪,進行各種航空體育比賽和表演,一同在雪野湖畔放飛「飛天夢」。
穆萊克:為保護鳥類而啟程
(萊蕪航空節人與雁 圖片來源:中體視訊 攝影:錢晨)
穆萊克是法國人,今年55歲,在年輕時候就經常騎著自行車帶大雁共同騎行,現在跟大雁一起飛行已經有20年了。他是氣象學家,也是資深鳥類學家,還是聯合國動物保護基金會的專家,多年來他遊走世界各地,研究候鳥的遷徙習性。這一次,他把八隻白頬黑雁帶到了山東萊蕪,為航空體育節做「人雁共飛」的動力三角翼表演。
萊蕪檢驗檢疫局的工作人員為這八隻白頬黑雁起名「飛飛」,這種主要生存在歐洲的遷徙鳥類,善於遊泳和潛水,飛翔速度很快,可以達到每小時80公裡。這次帶來中國的大雁,是穆萊克親手從鳥蛋開始孵化的,和他一起訓練生活已經有一年多的時間。多年來,「鳥爸爸」穆萊克堅持訓練大雁進行列隊飛行,他駕駛一個動力三角翼充當「領頭雁」,每次飛行時,當發動機聲響起,八隻大雁就會跟隨者動力三角翼衝向天空,飛出完美的V字圖案。
「啊咧啊列啊列啊咧……」,「啊咧啊列啊列啊咧……」
在航空體育節飛機場彩排現場,記者看到穆萊克開著一輛白色的麵包車,嘴裡不斷發出「啊咧啊咧」的呼喚聲,兩隻大雁就跟隨著白色麵包車一同前進。穆萊克告訴記者,「啊咧」是法語裡「過來」的意思,這些大雁從小就跟著穆萊克一起訓練,對他的聲音非常熟悉,「啊咧啊咧」就是他們之間交流的語言。除了呼喚,穆萊克手裡還有一個銀色的小喇叭,摁住喇叭就能發出清脆短促的鳴響。這個輔助道具是用於動力三角翼啟動時,在發動機聲音非常大的情況下,引起大雁們的注意,讓它們知道是「鳥爸爸」在呼喚,即將起飛。
其實帶著大雁飛行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穆萊克說:「單獨駕駛動力三角翼和帶著大雁一起駕駛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感受。因為帶著大雁飛行時要非常注意,要觀察每一隻大雁的體力和呼吸速度,通過調整三角翼的速度,從而達成三角翼和大雁的和諧飛行。」
剛開始總是最困難的。起初,即使是帶著一兩隻大雁飛行也是經常失敗的,要訓練大雁一同飛翔也需要一些特別的技巧。穆萊克的方法是,在所有大雁中找到最聰明的那一隻「領頭雁」,著重訓練,這隻大雁訓練成功之後,其它大雁也會跟著「領頭雁」一起飛翔,經過長年累月的訓練,最終能夠做到一次帶動八隻大雁一同飛翔。
除了大雁,穆萊克還訓練過丹頂鶴、天鵝等鳥類,經常帶著它們在歐洲各個城市上空飛翔。穆萊克說:「我一直有個夢想就是帶著大雁飛行,但一開始並沒有意識到為什麼,直到後來我看到歐洲有一些瀕臨滅絕的鳥類,我希望通過我的行為喚起人們的愛鳥意識,帶著大雁遠離人類的傷害。」
每次帶著大雁飛行,穆萊克都十分擔心地理環境和氣候等因素會對大雁造成影響,白頬黑雁喜歡北歐涼爽的天氣,中午時分的暑熱可能會對它們不利。「我不想大雁冒著危險飛行,」穆萊克說,「我有三個孩子,而大雁就像我的朋友一樣。」
張軍:用最簡單的裝備飛翔
在中國航空協會裁判長、本次中國國際航空體育節動力傘項目裁判員張軍的眼中,動力傘比賽是航空運動中非常有魅力的比賽項目。「動力傘飛行裝備簡單緊湊,大概在三十公斤左右,由發動機和傘翼兩部分組成,讓人以最簡單的裝備翱翔藍天。」張軍說。
張軍從事動力傘運動已經有10年齡,2011年時就曾來過山東。在他看來,萊蕪作為航空體育節的永久舉辦地,硬體設施非常完善。「這裡的場地對於比賽很完美,但對動力傘來說還稍有一點侷促,動力傘的起飛降落和平時的休閒飛行都沒有問題,但是比賽還需要更大的空間。」因此張軍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因地制宜的根據場地情況,和場地裁判員一同布置場地,選擇適應本場地的比賽科目。
集技能、體能、智能於一體,動力傘是一項勇敢者的運動,動力傘飛行使用的器材是至今為止,人類可控飛行最容易掌握的有動力載人最小飛行器。在比賽中,運動員駕駛動力傘飛行器材,在平地完成起飛升空,低空完成踢標、繞標、定點,空中完成延時留空、目標尋找、速度競賽等飛行科目,需要運動員熟練掌握動力傘操縱技法,同時對氣候的影響、風的變化做出敏銳的判斷。
根據《中國民航法》的規定,115公斤以下的飛行器不強制要求飛行員擁有飛行執照,動力傘就在這個範圍之列。因此沒有飛行執照的愛好者也可以駕駛動力傘,只需要全面細緻學習理論和進行地面操作練習,並且遵守中國民用航空器飛行的相關規則。
一位來自河南平頂山的運動員就告訴記者,自己從事這項運動已經有將近20年時間了,也是今年參加動力傘比賽年齡最大的飛行員。「我從小就喜歡這項運動,喜歡在空中飛翔的感覺。」他坦言:「在所有分項目中,動力傘可以說是最簡單、最貼近、最容易參與,普通愛好者很容易學會,大概一個月左右時間就可以上手。」
王永利:我是資深跳傘愛好者
在跳傘比賽的降落點處,記者見到了王永利,他身穿黑色運動裝備,頭戴黑色護目鏡,剛完成了一次跳傘。王永利告訴記者,他從1980年開始跳傘,因為對於體育的熱愛,進入了北京隊和國家隊成為專業運動員,一直從事專業訓練。1995年之後從事跳傘運動的管理工作,但並未因此遠離運動本身,只要有機會都會感受跳傘的樂趣,算是這個領域的資深玩家。
據王永利介紹,跳傘比賽開賽前必須試風,因為需要觀看整個氣象條件,給參賽運動員一個心理準備。雪野湖畔的航空運動場地原來曾做過跳傘表演,但比賽還是第一次,目前有些設施正在建設中。「這個場地還是比較複雜的,有水域有陸地,而且這個區域對跳傘來說在地面看著比較大,但空中看其實很小。」王永利說。
本次航空體育節跳傘比賽分為定點比賽和造型比賽兩種。定點比賽比拼運動員的準度,比較10輪比賽中誰降落時離指定地點距離最近;造型比賽則是四人為一組從3000米的高空跳下,通過5輪比賽看哪一組運動員能更好的更迅速的完成空中動作,而指定動作都是由賽前抽籤決定的,有一定的隨機性。
「想從事跳傘運動還是需要由專業的訓練過程,但我們現在正推出能讓跳傘愛好者有機會嘗試的項目,就是雙人跳傘。」王永利告訴記者,雙人跳傘是目前國內外廣泛開展的一種跳傘形式,在教練的帶領下跳傘,讓沒有運動基礎的參與者也能有很好的空中體驗。
跳傘運動按載人器具分為包括從飛機、直升機、滑翔機、飛艇、氣球等各種航空器上的跳傘和地面跳傘、塔跳傘。跳傘競賽項目有定點跳傘、特技跳傘、造型跳傘、踩傘造型跳傘和表演跳傘;此外,還有在7000米以上高度進行的高空跳傘、夜間跳傘、水上跳傘等多種形式。本次航空體育節主要比賽項目是動力傘和跳傘兩項,除此之外的熱氣球、自動旋翼機、動力三角翼等均屬於表演項目。
就好像每一個跑步者都會問自己:我為什麼跑步?每一個飛行員也會自問:我為什麼選擇航空運動?在記者的採訪中,大多數答案都非常簡單:因為對天空的嚮往。萊蕪,正是實現飛行夢的好地方。萊蕪雪野旅遊區有山有水,擁有70%的森林覆蓋率和24平方公裡的湖灣水面,空氣通透、能見度高,有豐富的航空運動資源。夢想飛翔,大概是人類最純真願望,在萊蕪放飛航空夢,也是每一個航空運動者最執著的選擇。(編輯:fr)
(作者:《世界體育用品博覽》羅依琳。本文系《世界體育用品博覽》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