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程麗仙
對一個動漫形象而言,它的生命力或許可以無止盡,但它的故事總有結束的一天。6月上旬,隨著漫畫《烏龍院大長篇》單行本第43卷的推出,烏龍院師徒4人的歷險故事畫上了一個句號,同時也留下了一個新的華語漫畫最長紀錄——總頁數4868頁。
「4月7日完成了《烏龍院大長篇·活寶》最後一頁的繪製,5月結束了在《漫畫世界》歷時7年的連載。」該書作者臺灣漫畫家敖幼祥告訴記者,「4868頁,是一個紀錄,也是一種光榮,象徵著大長篇劇情漫畫的成功,也表現出漫畫雜誌周刊化的成功。」
大長篇:艱辛創作路
《烏龍院大長篇》自2005年起在國內漫畫周刊《漫畫世界》上連載,故事開始於一隻突然出現的貓咪和一條印有謎語的錦鯉,它們指引著搞笑熱血的烏龍院一眾來到了乾枯百年的青林溫泉……接下來的7年裡,烏龍院師徒4人就圍繞著秦始皇留下的萬年人參「活寶」展開了尋寶曆程,一路走來,驚險不斷、笑料不斷。
在談到《烏龍院大長篇》的創作歷程時,敖幼祥回憶說,2005年,在廣州市淘金路的一個小小房間裡,他把「畫一張是一張」當做信條,像個礦工一樣努力挖掘著讀者感興趣的事物,每天周而復始:天沒亮就起床培養情緒、尋找靈感,然後在工作室裡畫一天,晚上時常失眠,有時徹夜輾轉,抓住一個靈感就立刻爬起來寫下,躺下去沒一會兒又想到一個點子,又爬起來寫下。
儘管筆下的漫畫形象幽默搞怪,敖幼祥卻戲稱自己是個「呆頭鵝」「外星人」。「在真實的生活裡,從小我就寡言木訥,女兒常常鼓勵我這個以趣味漫畫為業的老爸要笑口常開,快樂生活。」敖幼祥說,「可能是有過度幻想症吧,我常常將一件簡單的事或劇本上的一個小問題擴大成許多可能,睡覺、吃飯、走路都在想,眉頭總是皺在一起,但當我坐下來面對稿紙,眼睛就開始發亮,那裡面有一個奇妙的世界,充滿著無窮的創意。」
7年的連載,讓敖幼祥品味到了個人創作的孤獨,也嘗試到了培養人才的不易,他將自己的作品比作「中國原創漫畫萬裡長城中的一塊磚」。
「一部漫畫完結和一部電影結束一樣,雖然有淡淡的遺憾,但那些精彩的表演、意味深長的細節,都會通過畫面、文字留下來,給讀者、編輯以及創作者美好的回憶。」策劃出品發行《烏龍院大長篇》的漫友文化董事長金城在微博上表示,「商業性絢爛的外表下,是引發共鳴的情感和箴言,無論何時翻閱總能激起青春昂揚的胸懷。」
創品牌:累計銷量4300萬
4868頁的《烏龍院大長篇》只是敖幼祥「烏龍院」系列漫畫中的一個,烏龍院的4位老小和尚則是敖幼祥筆下500多個著名及非著名的漫畫形象中最有名的幾個。
1979年,敖幼祥開始漫畫創作,1980年起在臺灣《中國時報》、香港《星島日報》和新加坡《聯合早報》上連載《烏龍院四格漫畫系列》。32年來,「烏龍院」漫畫推出了多個系列,包括《烏龍院四格漫畫》、《烏龍院爆笑漫畫》、《烏龍院大長篇》、《烏龍院大長篇系列·前傳》,全球累計銷量已經超過4300萬冊,敖幼祥因此有了「中國漫畫之神」的美譽,「烏龍院」也因此成為一個動漫品牌。
除了漫畫作品之外,與「烏龍院」有關的文化產品還有網絡動畫、電視動畫、電影和遊戲。據網絡資料,2008年,長春一家公司出資買斷「烏龍院」動漫及全部相關衍生產品經營權,找來中韓兩國動畫導演拍攝的動畫片《烏龍院——長白傳奇》即以《烏龍院大長篇》為基礎,融入了四格、爆笑系列中的幽默元素,該片被定位成「中國首部功夫喜劇動畫」。但有消息人士透露,該動畫目前已停拍。
烏龍院:十年看發展
對廣大漫迷而言,最熟悉的還是紙上的「烏龍院」。「到大陸創作已經10年了,『烏龍院』從1萬冊開始切入市場,漸漸創造出開機20萬冊的印刷量。」敖幼祥和他的「烏龍院」見證了國內漫畫雜誌的發展歷程,也見證了中國原創漫畫的發展。
「真的很不容易,中國原創漫畫雜誌從月刊做到半月刊,再到一個月3冊的旬刊,然後進步到周刊,不單單是創作者要接受挑戰,編輯、印刷、發行等環節也都需要建立更成熟的團隊。」敖幼祥對記者表示,與漫友文化近10年的合作磨練了他更高的技術,雙方對於經營漫畫作品也建立起了良好的默契。
談到臺灣漫畫業和大陸漫畫業,敖幼祥說:「10年裡,親身經歷了改革開放驚人的發展,看到政府與社會如此大力度支持原創動漫,創作者應該趁此機會展現才華。至於臺灣漫畫的發展恰恰相反,如同入定的老僧,雖然曾經有過一些道行,但是現在連念經的聲音也愈來愈細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