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中國自古就有「棍棒底下出孝子,黃荊條下出好人」的俗語,體罰——這套封建家長制的舊套路,依然沿襲至。說起打罵孩子,很多父母總有自我認為正確的理由,然而打罵教育對孩子是否真的有效,會對孩子帶來哪些負面影響,相信很多父母都未真正做過評估。或許,其負面影響真的超出了你的想像。
「我家的孩子今年6歲半,上小學一年級。在他的成長過程中,我們作為父母管教比較嚴格,採用了很多打罵的方式,給孩子的內心造成了極大的傷害,現在反映出來很大的叛逆,每天上課除了睡覺就是走神,或者跑出教室。老師白天布置的課堂任務不做,老師問為什麼不做,他回答說『我不願意來學校,是爸爸媽媽逼我來的。』總之是軟硬不吃,拒不配合。在學校和同學在一起相處的時候不會交流,總是以武力來解決問題。心裡見不得說別人的好,自己擅長的東西願意表現出來,自己不擅長的東西躲到最後,甚至不願被提及。這屬於自閉症嗎?還是屬於哪些方面的東西?」
上述那段話是知乎上一位向我提問的家長的原話,這位家長因長期「管教嚴格」導致孩子在學校出現了「嚴重問題」。
看了這位家長的問題描述後,我將問題歸納為「長期打罵教育所導致的後遺症」和「孩子現階段比較好強,還沒學會欣賞他人優點」兩個問題。我個人覺得,第二個問題相對比較好引導一些,但是第一個問題是一個非常大又很棘手的問題,會影響到孩子的未來。
當下,各地打罵教育仍然十分普遍,數量大、範圍廣。今天我想就上述知乎上這位家長的提問,聊一聊我對打罵教育問題的一些看法。
02
同樣作為孩子的家長,我覺得那位家長所言「我們作為父母管教比較嚴格,採用了很多打罵的方式」是有問題的。我認為他們之前的管教是極度偏激的管教方式,也是最不利於孩子成長的管教方式,他們那種管教方式並不是「管教嚴格」,而是「圖省事」所以才會採用打罵教育!正因為這種管教方式,直接反映出了孩子現階段的叛逆是潛移默化地受到了他們打罵教育的影響;也正因為打罵教育,才讓孩子學會了用武力解決問題從而導致不合群!
就像之前沅江12歲少年殺母案被曝光後,我在《從12歲男童弒母說起…》所提到的,那些家長鼓吹「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打罵教育方法在今天已經斷然不合適。家長長期的高壓、過嚴的管制、粗暴打罵,如何能讓孩子平和溫順?父母缺乏與孩子平等對話、用心溝通的意識,父母的愛怎會不變成沉重負擔,壓得人喘不過氣來?可以肯定的是,知乎上那個「問題兒童」並不是什麼自閉症,歸根結底,還是家庭教育出現了問題!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常會碰到很多父母責罵孩子的場景,雖說大多數父母對孩子地體罰並未讓孩子身體受到大的傷害,但從心理學角度講,父母粗暴高壓,會導致本來性格倔犟的孩子產生抵抗意識、對立情緒,進而變得性情暴躁,行為粗野,甚至形成攻擊型人格,對別人施暴,難以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經常挨打的孩子會變得脾氣暴躁,心驚膽戰,產生對父母、對學校、對社會不滿的情緒,釀成悲劇的案例已不勝枚舉。
父母正確教育孩子的方法應該是理解孩子,不斷地鼓勵他們勇敢地面對和解決問題,培養和建立兒童獨立、勇敢、自信、不畏艱難的美好品質,並且培養兒童與他人、與集體的合作能力,發展他們的社會情感。作為父母,我們的職責應該是讓孩子儘可能充分地為經後生活做好準備,使他們能夠自如地應對未來。
03
以下是我給那位在知乎上提問的家長的幾點建議,僅供大家參考:
1、技巧:孩子做的好的時候,有進步的時候要及時地鼓勵孩子,比如孩子主動寫作業了,你們要及時的給予孩子一些鼓勵,這種鼓勵並不是指「兒子你是天底下最棒的…」這些誇張的語氣,這樣的鼓勵會引發孩子的自負心理;也不是給予物質獎勵,如果物質獎勵多了,以後孩子就會跟你們討價還價,不利於孩子經後成長。而是類似於「你看,好好寫作業,你也能把作業寫得非常好,相信兒子你經後每天都能這麼認真去寫自己的作業……」。
2、耐心:孩子做錯事或有違你們的意願是,要學會壓制下自己的脾氣,不要動不動就打罵。比如,孩子不寫作業,你要耐心去問孩子為什麼不寫作業,全班小朋友都寫作業,所以你也應該和那些小朋友一樣,準時完成作業,這樣才是好學生……你可以和孩子制定雙方滿意的規則,既然現在不想寫作業那什麼時候會去寫作業?要不我讓你玩一個時候,一個小時後,咱們再去寫?
3、恆心:因為你們在孩子小的時候就用錯了管教方式,所以一定要有恆心去正確引導孩子,不要想著就這樣算了的態度,畢竟孩子出生的時候白紙一張,現在白紙上的線條都是父母畫上去的,所以你們有義務去美化線條,好好引導孩子!!!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