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樂熱心剪紙藝術,上圖為他的新作《待到櫻花爛漫時》。
廈門網訊武漢大學校園的早櫻已悄然開放。而在廈門,一幅名為《待到櫻花爛漫時》的剪紙作品也於近日完成。剪紙藝術家以樂用簡潔流暢的線條,勾勒出櫻花綻放的生命力。
以樂說:「我不太會用語言表達,但剪刀能在紙上說出我的心裡話,傳達我對醫護工作者的敬佩和祝福。」
被醫護人員感動決定用作品表達心聲
新冠肺炎疫情牽動著大家的心,有段時間看新聞,以樂總能看到來自全國各地的醫護工作者義無反顧地奔赴武漢。以樂說:「各個年齡段的白衣天使都有,很多還是90後。雖然戴著口罩看不清每個人的樣子,但他們的神情都是那麼堅定無畏。」
受到觸動的以樂萌發了強烈的創作欲望。「既想剪出心意,又想傳達自己的祝福和敬佩。」他告訴記者,早些年他也曾專程去武漢看櫻花。櫻花已成武漢的一張名片,於是,他就以櫻花為主體展開了創作。
極簡線條表現浪漫與生機修改十餘稿
「用剪紙表現櫻花的浪漫靈動並不容易,既要表現出花朵的生命力,又不能過分寫實,要有剪紙藝術特有的『留白』韻味,還要通過畫面傳遞內心滿滿的祝福。」以樂說,他先後修改了十餘稿,希望作品能更好地傳情達意。
創作時,以樂先用鉛筆打底稿,由極簡黑色線條拼出五瓣花朵,剪出櫻花主體。花瓣的細節虛實相映,較短的線條及圓點構成花心,較長的線條營造出花朵盛放的遒勁。不僅如此,在黑色打底的櫻花花朵上,以樂還用紅黃兩色加以渲染,表現出櫻花盛放的爛漫之美。多朵花瓣交錯拼貼,最終構成了一幅一米見方的《待到櫻花爛漫時》。
作品完成後,以樂將創作過程中的三幅圖都發到了微信朋友圈,並配文:「待到櫻花爛漫時,愛還在,而且更濃烈了……」以樂說,自己對這幅作品比較滿意,願意將其捐贈出去。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以樂也有了更多時間在家創作。他說:「希望創作出更多能打動和撫慰人心的作品,也希望更多人通過我的作品感受到廈門乃至福建的文化韻味。」
【連結】
潛心剪紙藝術作品走出國門
以樂出生於剪紙之鄉漳浦,剪紙是自學成才的。28歲時,他辭去穩定的工作,一心投入到剪紙藝術中。現在,以樂已定居廈門,並在此開辦了自己的剪紙工作室,作品30餘次在國內及國際上獲獎並被收藏,曾獲得中國首屆神鶴剪紙藝術大賽銀獎、2014海峽兩岸書畫名家書畫展金獎等諸多獎項。
不僅如此,以樂的作品還多次走出國門。受省旅遊局邀請,以樂曾攜80餘幅作品到白俄羅斯格羅德諾州參加以「清新福建」為主題的旅遊圖片展。他的《印象·廈門》系列剪紙《鼓浪嶼》還作為禮品,被帶去澳大利亞參加交流活動。
展開閱讀全文
【來源:廈門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