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禁令解套的三個可能方向|深度解析

2021-02-15 DeepTech深科技

美國商務部在 5 月 15 日針對華為更改出口管制條例一事,已在全球科技產業掀起滔天巨浪,所有華為 / 海思相關供應商做的第一件事,是尋求美國律師解釋,針對禁令中模糊不清或未明確限制之處,由美國律師詢問商務部確認解釋。

5 月 15 日修改過後的禁令,是限制半導體製造商採用被列為美國商務管制清單(CCL)的設備與技術在為華為生產晶片之前,需獲得美國政府許可,但中間有 120 天緩衝期。

這後續延伸出相當多問題,包括 5 月 15 日之後,華為的晶圓代工廠臺積電、中芯國際還能不能接單?這 120 天緩衝期是否包含封裝和測試的時間?華為既有的供應商如果是 IC 設計公司,但採用臺積電的代工產能與技術,可以繼續供應給華為嗎?

美國禁令核心:華為設計

首先,要釐清這個美國禁令的核心究竟是想禁什麼?簡單而言,是要禁「華為設計」。

如何禁?透過限制美國設備來實施禁令。因此,包括臺積電和中芯國際在內採用美國設備的半導體廠,都無法為 「華為設計」 的產品進行生產。

華為手機對於晶片需求很大,除了華為海思設計製造之外,也大量外購聯發科、紫光展銳、三星的晶片,在 5 月 15 日新禁令下來後,聯發科、紫光展銳、三星還可以將手機晶片賣給華為嗎?

這答案目前是可以的。強調「目前」,是因為不知道美國的禁令會不會再緊縮。但根據 5 月 15 日新禁令的規範,聯發科、紫光展銳、三星是可以持續賣晶片給華為。

因為聯發科的晶片是自己設計,並非「華為設計」,但聯發科自己設計的晶片是交由臺積電來代工生產,那為什麼沒有被禁?目前只能解釋為,這禁令的執行道路,是鎖定「由華為海思直接下單給晶圓代工廠」,這樣才會被影響。

但有一種情況例外,如果聯發科所設計的這顆晶片,是針對華為海思量身定做的 ASIC 晶片,這樣應該是過不了新禁令的。

所以,美國的這條禁令其實沒有完全封鎖華為手機的出貨,仍是留一條後路,但這會出現一個「後遺症」。

如果華為所有的手機晶片都是直接外購,等於是買通用晶片來直接上機,無法透過自己的設計讓晶片優化和客制化,時間一久,手機功能會不具競爭力。

不然,為什麼所有手機廠包括小米、Oppo、Vivo 等都想自己成立晶片設計團隊來自己設計晶片,就是為了讓系統主機具差異化能力,賦予自己手機獨特的功能,以增加終端競爭力。

當然,美國禁令沒有完全封鎖華為手機,最主要原因是:手機根本不是美國鎖定的目標,美國真正要遏制華為的是 5G 基站。

因此,業界很多人認為(或期望),如果美國未來可能鬆綁華為禁令,或是發給臺積電、中芯國際等晶圓代工廠許可證,手機晶片產品會最先解禁。

不過,《華爾街日報》也報導,美國新的出口管制規定仍有法律漏洞,該新規定只涉及華為設計的晶片,如果直接發貨給華為的客戶則不包括在內,有美國官員建議做出改變以 「彌補」 此漏洞。

臺積電究竟有沒有「停止接新單」?

再來要討論最關鍵的問題,5 月 15 日新禁令下來後,臺積電、中芯國際還能不能接華為的訂單?另外,這 120 天緩衝期是否包含封裝和測試的時間?

在日媒報導 「臺積電停止接新單」 後,市場引發軒然大波;臺積電對外回應是 「該報導純屬揣測」、「不評論單一客戶」,更強調「絕不做違反法規」 的事。

這種不直接否認的態度,讓外界揣測更為劇烈。事實上,臺積電從來不會針對單一客戶評論,因此,這樣的回應算是與過往具有一致性。

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難以回答的不只是臺積電;同樣地,中芯國際的官方窗口也沒有回應此問題。

那麼,臺積電究竟還可不可以接華為 / 海思的新訂單?其實回答 「停止接單」 或是「繼續接單」,這兩個回答都不相牴觸,都可以解釋的過去。

按照美國商務部 5 月 15 日出臺的最新規定,如果半導體廠說「停止接單」,那絕對是合法合規的行為,不然,會讓自己陷入被制裁的危險當中。誰敢隨意接單生產,誰就是下一個華為,等著被美國制裁。

那回答「繼續接單」,其實也沒錯。

臺積電大可以繼續接單,然後去跟美國商務部申請出貨許可,準不準是美國的決定,這樣的說法 / 作法,臺積電沒有牴觸法規。因為根據禁令,並非說 5 月 15 日之後都完全不能接單給華為海思,而是要獲得 「許可證」 才能出貨。

站在臺積電的立場,華為海思是重要客戶,沒必要把大門關起來。換句話說,臺積電根本不需要對華為海思「停止接單」。

華為和臺積電是緊密合作夥伴,難道到了這個節骨眼,華為會強迫臺積電接單嗎?以雙方的關係和默契,需要搞到一個硬要下單、另一個拒不接單,這種僵持的局面?

比較合理的情況,是臺積電站在協助客戶的立場,看要怎麼做?如何跟美國商務部申請許可證?有沒有機會之後仍可以繼續生產代工。

或許這些看上去都是「文字遊戲」,但如果仔細去看美國商務部原文規範,很多文字闡述上並沒有講的很明確,就像是 120 天的緩衝期,也沒有明確指出這 120 天是否包含晶圓後端封裝和測試的時間。

所以每一家公司的第一反應,都急著找律師解釋,或進一步詢問美國商務部來解釋條文。

華為、臺積電已經預先知情?

華為海思在 2019 年佔臺積電營收已經攀升至 14%,估計 2020 年佔比更進一步攀升至超過 15%,對臺積電而言,海思與蘋果是左右手的兩大客戶。

5 月 15 日美國新禁令正式下達之前,其實華為、臺積電等企業大多知道有事發生,私下都已經開始行動。

根據網絡媒體爆料,華為趕在新禁令下達前,向臺積電下了 7 億美元訂單。業界認為,這部分是來不及全數投片的,一方面是時間緊迫,二方面是臺積電的先進位程產能很滿,不是說要下單就可以有產能。

業界也透露,華為在 5 月 15 日美國新禁令生效前,也向聯發科擴大下單手機晶片。顯見華為內部其實都知道有事發生,不斷在做準備。

不但如此,問芯 Voice 了解,華為在晶圓代工的 「備胎計劃」 上,甚至找上了三星。

華為的策略是供應商越分散越好,再者也是為了爭取更多的代工產能。

三星是全球僅次於臺積電之外,有能力供應 7nm 製程的半導體廠,因此華為找上三星不意外,且臺積電的 7nm 產能這麼滿,不可能華為可以馬上插隊把蘋果、Nvidia、AMD 等客戶的產能都擠掉。

三星會是華為救星嗎?

另一個說法是,華為一直在積極尋求一條 100% 非美系的半導體生產線,來作為長期抗戰的解決之道。

這一點合理,但非常難。雖然業界有傳言三星也在尋求建立一條完全非美系供應商的生產線,或許可以為華為解套,但這個方案要在短期內落實,多數業內人是抱持較大疑慮。

華為禁令的問題若無法解除,對臺積電的營運短期勢必會有衝擊。但長期而言,因為臺積電在專業代工領域已經建立非常穩定機制,其他 IC 設計客戶會遞補上來。

就中芯國際而言,風險會是目前先進位程的主要客戶都以海思為主。中芯這 2 年好不容易在先進位程技術上,開始有突破瓶頸,準備要大步跨前,若是華為禁令一直存在,要再尋求其他解決方案。

目前已經出貨、可以趕在 120 天內出貨的晶片當然沒問題。但針對未來在先進位程的藍圖規劃、鎖定先進位程布局的中芯南方、才剛調升的 42 億美元資本支出等,無論是客戶組合要如何調配?產能擴充的進度是否會因此調整?這些方方面面的問題都得考慮在內。

無論華為的禁令未來如何發展,中芯必須要在先進位程的客戶組合上更為分散;優勢是目前國產化、自製晶片是趨勢,這點可以讓中芯在較短時間內,爭取將客戶組合分散化。

美國禁令如何衝擊華為?

再來談談美國這個新禁令對於華為的影響,這可以先分為兩塊:手機和基站。

在手機方面,上述討論過,即使不用海思麒麟系列的晶片,仍是可以用聯發科、紫光展銳、三星的晶片,這可以成為暫時的解決方案,只要美國規範不再進一步緊縮。

但長期來看,華為手機系統要有競爭力,不能都依賴這些外購的通用晶片,尤其是在旗艦機上。

在基站晶片方面,應該是整個美國禁令的重點了。

關於華為 5G 基站晶片,在 2019 年 5 月美國第一次出手將華為列為實體清單時,就已經是一次震撼教育了。

當時華為的 5G 基站晶片是採用賽靈思的 FPGA 技術,透過更改程式碼可以對 5G 基站重新編程,即便基站已經安裝後也可以,讓設備增添靈活性。

但 2019 年美國實體清單一出,美國供應商要出貨給華為需要申請許可證,華為與賽靈思只能「協議分手」。

當時,華為的備胎方案是開大量的 ASIC 晶片來取代賽靈思的 FPGA。

這樣做的缺點之一,是 ASIC 不像 FPGA 在設計上有彈性;二是開一顆 ASIC 需要的周邊耗料是 FPGA 的 3~5 倍,所以華為轉開 5G 基站晶片從 FPGA 轉 ASIC 成本大幅墊高,但也是沒辦法的選擇。

當時,華為大量開的 ASIC 訂單也讓臺積電間接受惠,接獲許多 ASIC 代工訂單。

但現在美國商務部的新禁令是直接限制臺積電的代工權利,解套方式只能去申請許可證,批不批准仍是要看美國。

目前因應之道是:華為先靠庫存支撐,再來是尋求或等待更高層級商務談判,最差情況是未來這塊市場的份額被競爭對手瓜分,如中興通訊、諾基亞、愛立信等。

華為對於自己的處境比誰都清楚,況且國內在 5G 網絡的 Sub-6G 頻段標書早已經發放,華為備妥的庫存可能高達 3 個季度,甚至是一年之久,最樂觀的狀況是可以撐到 2021 年中,至少到 2020 年底不會有問題。

再者,基站晶片和手機晶片不一樣,手機晶片每隔幾個月要升級一次,庫存備太多也沒用,但基站晶片沒有此問題。

華為禁令解套的三個可能方向

華為新禁令一出,全球科技產業是人仰馬翻,如此一步到位且不留餘地,也是讓眾人傻眼。著眼未來發展,華為禁令若要解套,可有能三種方式:

1. 臺積電是否能申請到許可證:臺積電在華為新禁令祭出當天,宣布赴美設廠,很多人認為未來有機會換取未來幫華為代工的部分許可。

2. 尋求更高層次的談判,以幫華為解套:畢竟這樣的禁令祭出,已經不是任何單一企業能解決的問題。

3. 等到美國總統大選 2020 年 11 月 3 日之後再看風向:川普政府在這個時間點祭出的激進政策,無非是為了連任當選,包括華為禁令、逼迫臺積電赴美設廠等,其實都是政治操弄,等到選後或許很多狀況都不一樣了。

針對美國招攬臺積電赴美設廠一事。一位存儲 IC 設計大佬對問芯 Voice 透露,美國一直在尋求半導體供應鏈能夠回流美國,連他是做存儲 IC 設計,都多次被美國徵詢去設立研發中心,最後他好不容易推掉,但想想臺積電是製造業,去美國設廠能帶來上千個就業機會、供應鏈一起去,加上臺積電的知名度,這會是多大政績,因此臺積電自然是逃不掉。

臺積電赴美設廠一事或許早就在美國的盤算中,確實是迫於無奈,但又不得不去。

多數業界希望這個決定,終究能換得更多利益,這不單是稅負減免或是任何形式的補貼而已。雖然臺積電和美國商務部都公開否認設廠一事與華為未來可能的開放有關,但後續還是值得持續觀察與期待。

-End-

相關焦點

  • 禁令下,華為最壞的結果是什麼?知名分析:有可能退出手機市場
    美國方面的禁令對我國華為受品牌造成了很嚴重的影響,根據有關消息,按照禁令要求,從9月中旬開始,不少海外企業將停止向我國華為公司供貨,這似乎意味著華為從9月中旬開始將面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困境,雖然華為在努力改變現狀,但是智慧型手機的技術並非一朝一夕能夠突破的,所以美國本輪禁令可能對華為造成很嚴重的影響
  • 美國突然升級禁令,華為挺住!
    5月15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對華為的制裁政策升級,從此前使用25%以上技術的企業不準向華為出口,改變為只要用美國技術和軟體設計晶片,都必須獲得審批後,才能向華為出口。 簡單講,就一句話:誰都不準向華為出口晶片,甚至華為自己用美國軟體設計晶片,也不被允許。
  • 英國一紙禁令,華為陷入兩難境地,沒想到華為還有「絕招」!
    英國一紙禁令,華為陷入兩難境地,沒想到華為還有「絕招」!大家都知道,最近幾年,我國在電子通訊領域取得了飛速發展,在取得了成績的同時也遭到了美國的極力阻撓特別是以華為為例,美國對華為進行多次發布禁令,就在近日,不僅在晶片領域受到了美國禁令的限制,英國也跟著來湊熱鬧了,近日,英國對外宣布,將禁止英國電信企業與華為的5G合作,這預示著華為的技術設備將退出英國市場,英國政府規定,20020年底徹底終止與華為的合作,在2027
  • 美國針對華為發布禁令後,華為做了哪些事,以及國際上的針對
    2020年4月21日:華為報告稱,2020年第一季度,華為在應對冠狀病毒大流行時,收入增長1.4%。此外,據報導,英國高級官員表示,英國不太可能重新考慮允許華為訪問其5G網絡非敏感部分的決定。2019年8月27日:據報導,美國收到超過130份華為牌照申請,但尚未發出任何申請。此外,據報導,新的華為手機將不能使用Android。2019年8月23日:華為估計,美國的禁令將花費其手機部門100億美元,並在澳大利亞裁員100個後,被禁止的5G推出。
  • 微軟、通用電氣發文警告美國政府,「華為禁令」可能損害美國的利益
    打開APP 微軟、通用電氣發文警告美國政府,「華為禁令」可能損害美國的利益 發表於 2019-05-28 09:38:02
  • 指明備考方向 2021考研大綱深度解析
    為幫助考研學子掌握考情、高效備考,9月9日晚至9月10日,文都教育第一時間舉行2021考研大綱深度解析直播峰會,二十餘位文都考研名師齊聚助力,針對2021考研新大綱變化進行了多維度專業解讀,直擊考點,為考研學子指明備考方向。本次文都教育2021考研大綱深度解析直播峰會,由多平臺實時轉播,多家媒體跟進報導,全國考研學子積極參與,取得了巨大反響。
  • 華為智能汽車戰略深度解析
    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 2018 年華為全連接大會上發布 AI 解決方案時就曾提到: 「每一個行業都有可能受到人工智慧的影響,未來最能顛覆的一個產業就是汽車產業,自動駕駛電動汽車可能將中國 16 萬億產值的汽車業,包括周邊產業,徹底顛覆掉。」
  • 環球網:美國對華為禁令推遲到八月份,這是什麼意思?
    今天豆豆在環球網看到一篇文章標明美國針對華為禁令一事將推遲90天,簡單的說也就是今年8月份開始生效,並且標明了原因是因為要給華為升級系統和處理一些合同問題的時間。回到事件最初的原因來說,美國當時以對國家安全構成風險一詞來禁止通訊設備的名義來對華為下手,而後進行各類的禁項要求,根據各種媒體的消息來源真的是讓人捏了一把汗,不僅牽涉到供應商,在系統方面根據新華社的消息稱安卓系統也取消或者暫停為華為服務,這真的也是夠了。
  • 華為好消息傳來,美企巨頭正式發話,「無視」川普禁令
    突如其來的和解自從2019年5月份,美國商務部門發布實體清單之後,美國的諸多科技企業都開始對華為停止了技術支持,特別是谷歌,至今依舊對華為手機停止GMS的服務輸出,此舉致使華為在2019年下半年和2020年第一季度,海外市場的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嚴重萎縮
  • AI領域博士加入CMU等任助理教授;美國將把華為禁令再次推遲90天
    繼DeepMind之後,首個中國AI挑戰《星際爭霸II》】來源:啟元世界首個中國AI挑戰《星際爭霸II》《星際爭霸II》作為遊戲玩家心目中即時戰略遊戲的經典之作,它的「即時」和「戰略」特性,使其成為深度強化學習和博弈決策智能算法研究的重要平臺。
  • 聯發科新品「捲入」華為新禁令? 五味雜陳也要淡定回應
    聯發科新品「捲入」華為新禁令? 五味雜陳也要淡定回應 今天,聯發科宣布推出天璣800系列新一代5G晶片天璣800U。據悉,天璣800U採用臺積電7nm製程,其CPU採用八核架構設計,可以認為天璣800U為天璣720的升級版。
  • 受禁令影響,華為手機全面漲價,最高漲幅超3000元
    這也讓華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晶片危機。甚至華為消費者業務總裁餘承東在中國信息化百人大會上,親自曝出麒麟9000晶片或將成為麒麟最後一代。也就意味著9月14日之後再無麒麟晶片。但是餘承東表示,華為正在努力想辦法解決晶片上的問題,華為是否能突破此次晶片危機我們還不得而知。但是華為受此次禁令的影響已經出現了。
  • 華為向歐盟申訴要求駁回羅馬尼亞、波蘭5G禁令,但獲勝可能不大
    【南方+11月2日訊】據美國媒體報導,中國華為公司已經向歐盟高級官員表示,波蘭和羅馬尼亞禁止華為5G進入的決定違反了歐盟法律,美媒稱華為公司圍繞歐洲新電信安全政策可能展開一場法庭大戰。
  • 緊隨英國之後,又一歐洲國家開啟了「華為5G禁令」,華為再次發聲
    相信大家都知道這些5G設備技術基本都是由華為提供的,而華為在海外的訂單也更是多,在全球各地分布著華為5G的影子,但是有些國家卻不這麼想,反而對華為的5G技術有著「質疑」, 緊隨英國之後,又一歐洲國家開啟了「華為5G禁令」,華為再次發聲。
  • 華為MateBook筆記本預裝Deepin Linux,對微軟來說不是個好消息
    華為與美國政府之間的鬥爭仍然遠沒有結束,華為公司目前距離美國商務部的禁令只有30天的緩刑,但華為認為已沒有任何意義,該禁令將阻止美國公司與華為進行貿易。雖然禁令延緩有可能一次又一次地延長,但也有可能最終會在今年12月份,華為將無法再使用谷歌Android GMS生態系統和微軟Windows作業系統。在智慧型手機系統方面,華為正在開發鴻蒙HarmonyOS來取代Android。雖然該作業系統還可以在桌面上運行,但還需要更多時間來開發。
  • 華為+克而瑞丨中國房地產數位化深度解讀專題
    從本期起,我們將對這本書做系列解讀,深度進入華為與克而瑞的數位化「最強大腦」,一起去探索未來 10 年中國房地產的「引擎」:不是日子難過了,是過日子的方式要改變了。 ,對地產數位化場景進行了最全面和深度的解析,最終實現更專業的技術開發、更精準的業態整合與更高效的數據轉化。
  • 美國對華為新禁令立即生效!38個分支機構新增至實體清單
    雷鋒網消息,美國政府擴大限制,現在禁止華為購買外國製造商使用美國技術製造的晶片。新的禁令還將華為全球21個國家的38個分支機構添加到了實體清單中,包括華為雲新加坡和華為雲法國。從 2019 年 5 月以來,美國已經將高達 152 家的華為子公司列入實體清單。
  • 國際半導體協會發聲:希望美國將華為晶片禁令寬限期延長120天
    記 者丨夏旭田本周,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在其官網上發布最新聲明稱,希望美國商務部將華為禁令延長120天。8月26日,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全球副總裁、中國區總裁居龍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採訪時指出,美國收緊對華為的出口限制為華為帶來了沉重打擊,並為半導體全球產業鏈帶來了衝擊,SEMI的立場是希望美方延長禁令時間,將對全球產業鏈的影響降到最低。
  • 華為官宣HMS和AppGallery,谷歌緊急申請解除禁令,為何谷歌這麼怕
    為了消除禁令對華為的影響,華為在2019年中的時候,面前全球發布了鴻蒙OS和華為HMS,目的就是取代谷歌安卓系統和GMS服務。可以說,為了發展鴻蒙OS和HMS服務,華為不僅拿出10億美元進行扶持,還向開發者授權更多的接口等,甚至還自主研發華為地圖、華為搜索,並上線了華為AppGallery商店。
  • 華為拒絕Google Apps?高層霸氣明言:禁令取消都不會再用
    正當中美雙方籤署了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各界都以為華為新機有轉機、有望重拾Google Apps 之時,華為卻高調地走出來表態:Google Apps,我們不用了。這代表著華為不打算使用所有流行的Google應用,包括Play商店,搜索,Google地圖,Gmail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