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MC21民用大客機近日換裝國產PD14發動機開始測試】
近日俄羅斯民用大飛機MC21換裝國產PD14發動機之後正式首飛,和中國一樣,在本世紀俄羅斯也提出了大力發展民用大客機的戰略,其中SSJ100是中小型客機,和中國ARJ21同級,MC21則屬於大飛機,和中國C919同款。也是因為各種原因,俄羅斯民用大客機也大量使用西方零部件,和中國一樣面臨國產化的問題。
但是俄羅斯的選擇,顯然更加務實,值得中國參考。
【MC21是俄羅斯民用航空大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中國C919同級】
中國民用大飛機國產化爭議
中國民用大客機要不要爭取國產化率的問題,在國內一直存在很大爭議,這種爭議其實從中國民用大飛機論證立項階段就已經開始,主要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項目論證時期,部分人甚至反對中國搞民用大飛機,想要"再等等"
根據參與者公開發布的信息顯示,早在中國民用大飛機項目立項論證時期,爭議就已經開始。當時中國的大飛機問題包括軍用和民用,部分人在當時就認為,軍用大飛機可以發展,至於民用的大客機,還可以"再等等"。
而這個"再等等"的觀點,在中國民用大飛機項目排除萬難立項之後,表面上結束,但是卻拓展到了國產化率的問題。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中國民用大飛機國產化率的爭議,就開始於立項論證之爭,是一些人不信任中國航空技術的結果。秉持這種觀點的人士,在中國民用大飛機戰略已成定局的情況下,降低了要求,把繼續使用西方民用客機的想法,轉變為降低中國民用大飛機的國產化率。
【PD14是俄羅斯研發的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軍民兩用】
第二個階段:立項之後到中興華為事件之前,反對爭取中國民用大飛機國產化率的力量完全佔據上風
受一些人根深蒂固的、對中國航空科技的不信任影響,中國民用大飛機立項之後,國產化率的問題被擱置。中國的民用大飛機,包括發動機和航電在內的重要子系統,都選擇了國外產品。這種選擇,雖然有現實原因,但是很明顯,於國不利,中國需要考慮大飛機國產化率的問題。
可是,對於不斷提升國產化率的想法,一些人一直很排斥,藉助各種輿論造勢,這個想法最終成為主流,一直持續到中興華為事件之前。
【使用PD14的MC21首飛】
第三個階段,中興華為事件之後,反對中國民用大飛機提高國產化率的聲音降低了調門,但是依然在實質性阻止中國提升民用客機的國產化率
中興華為事件給中國科技發展造成很大影響,此前中國輿論佔據上風的"國際化"論調,開始成為過街老鼠。其中,也包括反對中國民用大客機國產化的聲音。
但是,這種聲音的消減,只是在輿論層面,一些人不再多說,但行事卻依然如故。中國民用大客機國產化率的問題,依然面臨重重阻礙。
只不過,很明顯,中興華為事件讓中國人更加清醒,擺脫對國外的高端科技依賴,已經成為中國的新主流。
【中國民用大客機大批量使用外國設備,既有現實必須的原因,也有部分人士的刻意推動因素,中國的民用大客機一直依賴國外設備,顯然於國不利】
民用大客機該不該國產化的問題,其實既複雜又簡單,那就是國產化是趨勢。
國內輿論場所謂的西方民用大客機全球生產體系、完全是一些人刻意編造的謊言,西方民用大客機,包括波音和空客產品技術,稍微核心一點的都禁止從國外採購甚至生產。實際上波音和空客都不願意國外組裝其產品,中國的西方客機組裝線落成,還是在中國手握籌碼極力爭取之下的結果。
中俄這樣的民用航空後起之秀,在初期自然是不可能完全擺脫對西方依賴的,但是國產化,越來越多的應用國產產品,也必須是始終不變的目標。
中國很多堅決反對民用大客機提升國產化率的人士,恰恰是選擇性忘記了這一點,本末倒置,把中國民用大客機項目戰術性的依賴國外產品,認定為戰略上需要始終堅持全球化,這些人,非蠢即壞。
【從美國政客的言辭中就能看出,國內鼓吹"民用大飛機必須全球化體系"的人士,非蠢即壞】
經過幾年的苦戰,很多國人已經非常清楚,川普美國對中國的"經濟徵伐",和所謂的貿易赤字完全無關,和川普的個人性格也關係不大。美國的目標就是中國科技,就是中國的未來,這個目標不是川普團隊的目標,是整個美國的共識。
所以,中國民用大客機國產化率的爭論,很有必要儘快結束,真正完全結束。美國已經開始對中國民用航空下手,中國再猶豫下去,早晚"吃虧",俄羅斯的做法很值得中國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