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 從彙編、C語言到FPGA,總結出這「三多」一個也不能少!

2020-12-12 電子工程世界網

EEWorld

電子資訊 犀利解讀 

技術乾貨 每日更新





從大學時代第一次接觸FPGA至今已有10多年的時間,至今記得當初第一次在EDA實驗平臺上完成數字秒表、搶答器、密碼鎖等實驗時那個興奮勁。當時由於沒有接觸到HDL硬體描述語言,設計都是在MAX+plus II原理圖環境下用74系列邏輯器件搭建起來的。


後來讀研究生,工作陸陸續續也用過Quartus II、FoundaTIon、ISE、Libero,並且學習了verilogHDL語言,學習的過程中也慢慢體會到verilog的妙用,原來一小段語言就能完成複雜的原理圖設計,而且語言的移植性可操作性比原理圖設計強很多。


在學習一門技術之前我們往往從它的程式語言入手,比如學習單片機時,我們往往從彙編或者C語言入門。所以不少開始接觸FPGA的開發人員,往往是從VHDL或者Verilog開始入手學習的。但我個人認為,若能先結合《數字電路基礎》系統學習各種74系列邏輯電路,深刻理解邏輯功能,對於學習HDL語言大有裨益,往往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當然,任何程式語言的學習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經驗技巧的積累都是在點滴中完成,FPGA設計也無例外。下面就以我的切身體會,談談FPGA設計的經驗技巧。


我們先談一下FPGA基本知識:


1.硬體設計基本原則


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即現場可編程門陣列,它是在PAL、GAL、CPLD等可編程器件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的產物。它是作為專用集成電路領域中的一種半定製電路而出現的,既解決了定製電路的不足,又克服了原有可編程器件門電路數有限的缺點。


速度與面積平衡和互換原則:



2.Verilog作為一種HDL語言,對系統行為的建模方式是分層次的


比較重要的層次有系統級、算法級、寄存器傳輸級、邏輯級、門級、電路開關級。


3.實際工作中,除了描述仿真測試激勵時使用for循環語句外,極少在RTL級編碼中使用for循環


這是因為for循環會被綜合器展開為所有變量情況的執行語句,每個變量獨立佔用寄存器資源,不能有效的復用硬體邏輯資源,造成巨大的浪費。一般常用case語句代替。


4. if…else…和case在嵌套描述時是有很大區別的


if…else…是有優先級的,一般來說,第一個if的優先級最高,最後一個else的優先級最低。而case語句是平行語句,它是沒有優先級的,而建立優先級結構需要耗費大量的邏輯資源,所以能用case的地方就不要用if…else…語句。


補充:1.也可以用if…; if…; if…;描述不帶優先級的「平行」語句。


5.FPGA一般觸發器資源比較豐富,而CPLD組合邏輯資源更豐富


6.FPGA和CPLD的組成


FPGA基本有可編程I/O單元、基本可編程邏輯單元、嵌入式塊RAM、豐富的布線資源、底層嵌入功能單元和內嵌專用硬核等6部分組成。


CPLD的結構相對比較簡單,主要由可編程I/O單元、基本邏輯單元、布線池和其他輔助功能模塊組成。


7.Block RAM


3種塊RAM結構,M512 RAM(512bit)、M4K RAM(4Kbit)、M-RAM(64Kbit)。



Xlinx 和 LatTIce FPGA的LUT可以靈活配置成小的RAM、ROM、FIFO等存儲結構,這種技術被稱為分布式RAM。


補充:但是在一般的設計中,不提倡用FPGA/CPLD的片內資源配置成大量的存儲器,這是處於成本的考慮。所以儘量採用外接存儲器。


8.善用晶片內部的PLL或DLL資源完成時鐘的分頻、倍頻率、移相等操作


不僅簡化了設計,並且能有效地提高系統的精度和工作穩定性。


9.異步電路和同步時序電路的區別


異步電路:

  • 電路核心邏輯有用組合電路實現;

  • 異步時序電路的最大缺點是容易產生毛刺;

  • 不利於器件移植;

  • 不利於靜態時序分析(STA)、驗證設計時序性能。


同步時序電路:


10.同步設計中,穩定可靠的數據採樣必須遵從以下兩個基本原則:


(1)在有效時鐘沿到達前,數據輸入至少已經穩定了採樣寄存器的Setup時間之久,這條原則簡稱滿足Setup時間原則;


(2)在有效時鐘沿到達後,數據輸入至少還將穩定保持採樣寄存器的Hold時鐘之久,這條原則簡稱滿足Hold時間原則。


11.同步時序設計注意事項


  • 異步時鐘域的數據轉換。

  • 組合邏輯電路的設計方法。

  • 同步時序電路的時鐘設計。


同步時序電路的延遲。同步時序電路的延遲最常用的設計方法是用分頻或者倍頻的時鐘或者同步計數器完成所需的延遲,對比較大的和特殊定時要求的延時,一般用高速時鐘產生一個計數器,根據計數產生延遲;對於比較小的延遲,可以用D觸發器打一下,這樣不僅可以使信號延時了一個時鐘周期,而且完成了信號與時鐘的初次同步。在輸入信號採樣和增加時序約束餘量中使用。


另外,還有用行為級方法描述延遲,如「#5 a《=4』0101;」這種常用於仿真測試激勵,但是在電路綜合時會被忽略,並不能起到延遲作用。


Verilog 定義的reg型,不一定綜合成寄存器。在Verilog代碼中最常用的兩種數據類型是wire和reg型,一般來說,wire型指定的數據和網線通過組合邏輯實現,而reg型指定的數據不一定就是用寄存器實現。


12.常用設計思想與技巧


(1)桌球操作;

(2)串並轉換;

(3)流水線操作;

(4)異步時鐘域數據同步。是指如何在兩個時鐘不同步的數據域之間可靠地進行數據交換的問題。數據時鐘域不同步主要有兩種情況:


①兩個域的時鐘頻率相同,但是相差不固定,或者相差固定但是不可測,簡稱為同頻異相問題。

②兩個時鐘頻率根本不同,簡稱異頻問題。


兩種不推薦的異步時鐘域操作方法:一種是通過增加Buffer或者其他門延時來調整採樣;另一種是盲目使用時鐘正負沿調整數據採樣。


13.模塊劃分基本原則


(1)對每個同步時序設計的子模塊的輸出使用寄存器(用寄存器分割同步時序模塊原則);

(2)將相關邏輯和可以復用的邏輯劃分在同一模塊內(呼應系統原則);

(3)將不同優化目標的邏輯分開;

(4)將送約束的邏輯歸到同一模塊;

(5)將存儲邏輯獨立劃分成模塊;

(6)合適的模塊規模;

(7)頂層模塊最好不進行邏輯設計。


14.組合邏輯的注意事項


(1)避免組合邏輯反饋環路(容易毛刺、振蕩、時序違規等)。

解決:A.牢記任何反饋迴路必須包含寄存器;B.檢查綜合、實現報告的warning信息,發現反饋迴路(combinaTIonal loops)後進行相應修改。


(2)替換延遲鏈。

解決:用倍頻、分頻或者同步計數器完成。


(3)替換異步脈衝產生單元(毛刺生成器)。

解決:用同步時序設計脈衝電路。


(4)慎用鎖存器。

解決方式:

A、使用完備的if…else語句;

B、檢查設計中是否含有組合邏輯反饋環路;

C、對每個輸入條件,設計輸出操作,對case語句設置default 操作。特別是在狀態機設計中,最好有一個default的狀態轉移,而且每個狀態最好也有一個default的操作。

D、如果使用case語句時,特別是在設計狀態機時,儘量附加綜合約束屬性,綜合為完全條件case語句。


小技巧:仔細檢查綜合器的綜合報告,目前大多數的綜合器對所綜合出的latch都會報「warning」,通過綜合報告可以較為方便地找出無意中生成的latch。


15.時鐘設計的注意事項


同步時序電路推薦的時鐘設計方法:時鐘經全局時鐘輸入引腳輸入,通過FPGA內部專用的PLL或DLL進行分頻/倍頻、移相等調整與運算,然後經FPGA內部全局時鐘布線資源驅動到達晶片內所有寄存器和其他模塊的時鐘輸入端。


FPGA設計者的5項基本功:仿真、綜合、時序分析、調試、驗證。


對於FPGA設計者來說,練好這5項基本功,與用好相應的EDA工具是同一過程,對應關係如下:


1. 仿真:Modelsim, Quartus II(Simulator Tool)

2. 綜合:Quartus II (Compiler Tool, RTL Viewer, Technology Map Viewer, Chip Planner)

3. 時序:Quartus II (TImeQuest Timing Analyzer, Technology Map Viewer, Chip Planner)

4. 調試:Quartus II (SignalTap II Logic Analyzer, Virtual JTAG, Assignment Editor)

5. 驗證:Modelsim, Quartus II(Test Bench Template Writer)


掌握HDL語言雖然不是FPGA設計的全部,但是HDL語言對FPGA設計的影響貫穿於整個FPGA設計流程中,與FPGA設計的5項基本功是相輔相成的。


對於FPGA設計者來說,用好「HDL語言的可綜合子集」可以完成FPGA設計50%的工作——設計編碼。


練好仿真、綜合、時序分析這3項基本功,對於學習「HDL語言的可綜合子集」有如下幫助:


  • 通過仿真,可以觀察HDL語言在FPGA中的邏輯行為。

  • 通過綜合,可以觀察HDL語言在FPGA中的物理實現形式。

  • 通過時序分析,可以分析HDL語言在FPGA中的物理實現特性。


對於FPGA設計者來說,用好「HDL語言的驗證子集」,可以完成FPGA設計另外50%的工作——調試驗證。


1. 搭建驗證環境,通過仿真的手段可以檢驗FPGA設計的正確性。

2. 全面的仿真驗證可以減少FPGA硬體調試的工作量。

3. 把硬體調試與仿真驗證方法結合起來,用調試解決仿真未驗證的問題,用仿真保證已經解決的問題不在調試中再現,可以建立一個回歸驗證流程,有助於FPGA設計項目的維護。


FPGA 設計者的這5項基本功不是孤立的,必須結合使用,才能完成一個完整的FPGA設計流程。反過來說,通過完成一個完整的設計流程,才能最有效地練習這5項基本功。對這5項基本功有了初步認識,就可以逐個深入學習一些,然後把學到的知識再次用於完整的設計流程。如此反覆,就可以逐步提高設計水平。採用這樣的循序漸進、螺旋式上升的方法,只要通過培訓入了門,就可以自學自練,自我提高。


市面上出售的有關FPGA設計的書籍為了保證結構的完整性,對 FPGA設計的每一個方面分開介紹,每一方面雖然深入,但是由於缺少其他相關方面的支持,讀者很難付諸實踐,只有通讀完全書才能對FPGA設計獲得一個整體的認識。這樣的書籍,作為工程培訓指導書不行,可以作為某一個方面進階的參考書。


對於新入職的員工來說,他們往往對FPGA的整體設計流程有了初步認識,5項基本功的某幾個方面可能很紮實。但是由於某個或某幾個方面能力的欠缺,限制了他們獨自完成整個設計流程的能力。入職培訓的目的就是幫助他們掌握整體設計流程,培養自我獲取信息的能力,通過幾個設計流程來回的訓練,形成自我促進、自我發展的良性循環。在這一過程中,隨著對工作涉及的知識的廣度和深度的認識逐步清晰,新員工的自信心也會逐步增強,對個人的發展方向也會逐步明確,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工程項目中來。


最後總結幾點:


1)看代碼,建模型


只有在腦海中建立了一個個邏輯模型,理解FPGA內部邏輯結構實現的基礎,才能明白為什麼寫Verilog和寫C整體思路是不一樣的,才能理解順序執行語言和並行執行語言的設計方法上的差異。在看到一段簡單程序的時候應該想到是什麼樣的功能電路。


2)用數學思維來簡化設計邏輯


學習FPGA不僅邏輯思維很重要,好的數學思維也能讓你的設計化繁為簡,所以啊,那些看見高數就頭疼的童鞋需要重視一下這門課哦。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有兩個32bit的數據X[31:0]與Y[31:0]相乘。當然,無論Altera還是Xilinx都有現成的乘法器IP核可以調用,這也是最簡單的方法,但是兩個32bit的乘法器將耗費大量的資源。那麼有沒有節省資源,又不太複雜的方式來實現呢?我們可以稍做修改:


將X[31:0]拆成兩部分X1[15:0]和X2[15:0],令X1[15:0]=X[31:16],X2[15:0]=X[15:0],則X1左移16位後與X2相加可以得到X;同樣將Y[31:0]拆成兩部分Y1[15:0]和Y2[15:0],令 Y1[15:0]=Y[31:16],Y2[15:0]=Y[15:0],則Y1左移16位後與Y2相加可以得到Y;則X與Y的相乘可以轉化為X1和X2 分別與Y1和Y2相乘,這樣一個32bit*32bit的乘法運算轉換成了四個16bit*16bit的乘法運算和三個32bit的加法運算。轉換後的佔用資源將會減少很多,有興趣的童鞋,不妨綜合一下看看,看看兩者差多少。


3)時鐘與觸發器的關係


「時鐘是時序電路的控制者」 這句話太經典了,可以說是FPGA設計的聖言。FPGA的設計主要是以時序電路為主,因為組合邏輯電路再怎麼複雜也變不出太多花樣,理解起來也不沒太多困難。但是時序電路就不同了,它的所有動作都是在時鐘一拍一拍的節奏下轉變觸發,可以說時鐘就是整個電路的控制者,控制不好,電路功能就會混亂。


打個比方,時鐘就相當於人體的心臟,它每一次的跳動就是觸發一個 CLK,向身體的各個器官供血,維持著機體的正常運作,每一個器官體統正常工作少不了組織細胞的構成,那麼觸發器就可以比作基本單元組織細胞。時序邏輯電路的時鐘是控制時序邏輯電路狀態轉換的「發動機」,沒有它時序邏輯電路就不能正常工作,因為時序邏輯電路主要是利用觸發器存儲電路的狀態,而觸發器狀態變換需要時鐘的上升或下降沿!由此可見時鐘在時序電路中的核心作用!


最後簡單說一下體會吧,歸結起來就多實踐、多思考、多問。實踐出真知,看 100遍別人的方案不如自己去實踐一下。實踐的動力一方面來自興趣,一方面來自壓力,我個人覺得後者更重要。有需求會容易形成壓力,也就是說最好能在實際的項目開發中鍛鍊,而不是為了學習而學習。


在實踐的過程中要多思考,多想想問題出現的原因,問題解決後要多問幾個為什麼,這也是經驗積累的過程,如果有寫項目日誌的習慣更好,把問題及原因、解決的辦法都寫進去。最後還要多問,遇到問題思索後還得不到解決就要問了,畢竟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問同學同事、問搜尋引擎、問網友都可以,一篇文章、朋友們的點撥都可能幫助自己快速解決問題。


來源:網絡整理。如涉及版權,請聯繫刪除。

聚焦行業熱點, 了解最新前沿

敬請關注EEWorld電子頭條

http://www.eeworld.com.cn/mp/wap

複製此連結至瀏覽器或長按下方二維碼瀏覽

以下微信公眾號均屬於

 EEWorld(www.eeworld.com.cn)

歡迎長按二維碼關注!


EEWorld訂閱號:電子工程世界

EEWorld服務號:電子工程世界福利社 

相關焦點

  • C語言程序執行從彙編角度詳解
    tid=2403023011&_trace_c_p_k2_=b007fad39e354f55af484d41391c5783#/learn/announce關鍵字:棧,函數,調用,彙編,寄存器 概述:C語言程序介於彙編語言和高級語言中間面,擁有直接操縱內存入口,同時擁有高級語言易讀性
  • arm:c語言和彙編混合編程
    1.C和彙編可相互調用,彙編子函數格式參考彙編:普通的函數調用的彙編代碼解析http://www.cnblogs.com/mylinux/p/4139972.html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11/317685.htm  本文演示了 : 彙編嵌入到c語言;
  • C語言與彙編語言的區別
    這也是為什麼要有彙編語言產生的原因了。以上對彙編語言的解釋基本上就道出了彙編語言的本質,知道了彙編語言的本質,我們不難理解,彙編語言編譯成CPU可執行的機器語言其實只要做一個翻譯的動作就好了,因為,助記符與對應的二進位指令是一一對應的。進而,我們再來解釋為什麼彙編語言會比C語言有更高的執行效率。
  • ARM中ADS環境下C語言和彙編語言混合編程及示例
    另外在一些對性能非常敏感的代碼塊,基於彙編與機器碼一一對應的關係,這時不能依靠C編譯器的生成代碼,而要手工編寫彙編,從而達到優化的目的。彙編語言是和CPU的指令集緊密相連的,作為涉及底層的嵌入式系統開發,熟練對應彙編語言的使用也是必須的。這裡主要討論C和彙編的混合編程,包括相互之間的函數調用。下面分四種情況來進行討論,不涉及C++語言。
  • 自學編程第1節:程式語言有哪些,什麼關係?彙編C/C++,JAVA簡介
    說起編程,最早的是彙編語言,這種語言大家通常叫做低級語言,做一個程序,需要非常多的指令和代碼,完成的卻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功能,程式設計師的工作量非常大,當然,那個時期,電腦的功能也沒有現在的這麼強大,彙編對於當時來說,也是夠用。
  • 彙編語言入門教程
    這樣的話,就多出一個步驟,要把這些文字指令翻譯成二進位,這個步驟就稱為 assembling,完成這個步驟的程序就叫做 assembler。它處理的文本,自然就叫做 aseembly code。標準化以後,稱為 assembly language,縮寫為 asm,中文譯為彙編語言。每一種 CPU 的機器指令都是不一樣的,因此對應的彙編語言也不一樣。
  • Keil中C語言與彙編語言混合編程需要注意的幾個地方
    #pragma endasmC語言代碼……}其中紅色為C語言部分,綠色為嵌入的彙編語言部分。4、寄存器衝突問題的解決彙編程序塊中常常會使用到51的通用寄存器,比如R0-R7。這種情況下可能會和C語言程序中已經使用到的R0-R7產生衝突,以至於產生一些非常隱蔽和古怪的錯誤。雖然有人說KEIL可以自動分配寄存器組使之不產生衝突。但是在我這裡具體測試時還是有衝突的(或者是我的KEIL設置有問題?)
  • 為何C語言函數調用要堆棧,而彙編卻不需要?
    所以,和上面的現場,是一個意思。保存寄存器的值,一般用的是push指令,將對應的某些寄存器的值,一個個放到堆棧中,把對應的值壓入到堆棧裡面,即所謂的壓棧。然後待被調用的子函數執行完畢的時候,再調用pop,把堆棧中的一個個的值,賦值給對應的那些你剛開始壓棧時用到的寄存器,把對應的值從堆棧中彈出去,即所謂的出棧。
  • 彙編語言知識總結
    彙編語言是門很底層的語言(真的不能再底層了,不然只能用0101的機器語言編碼了╮(╯▽╰)╭),現在很少有人會用彙編語言編程的了(彙編中提供可直接調用的東西太少了,只有一些需要查表的int中斷或者win32彙編的API函數,用彙編寫代碼會很麻煩),那麼是否還有必要學習它呢?答案當然是肯定的。
  • C語言怎麼樣?今天聊聊C語言的發展史!
    這不是一個「雞和蛋」的問題…… 回顧一下C語言歷史:Tomphson在BCPL的基礎上開發了B語言,Ritchie又在B語言的基礎上成功開發出了現在的C語言。在C語言被用作系統程式語言之前,Tomphson也用過B語言編寫過作業系統。可見在C語言實現以前,B語言已經可以投入實用了。
  • 從C語言到機器語言的升華過程!
    1 對於同一個語句,有如下三種:高級語言、低級語言、機器語言的表示 C語言: a=b+1; 彙編語言: mov -0xc
  • 高級語言中的語句在彙編中是如何實現的
    我們都知道對於c語言來說,它是需要先轉換成彙編語言,然後再生成機器語言的。那麼在c語言中,各種條件語句,各種表達式的計算,在彙編中是何如實現的呢?今天我們就來講解一下。彙編語言彙編語言是由包含用助記符如 ADD、MOV、SUB 和 CALL 書寫的語句。彙編語言與機器語言是一對一(one-to-one)的關係:每一條彙編語言指令對應一條機器語言指令。
  • 語法淺析--從C語言到Objective-C
    程式語言 對於語言的定義多種多樣,但是總讓人覺得差強人意。所以筆者索性自己總結了下,為計算機語言歸納出了三個要素: 1.語素 簡單說來,語素就是符號與文字單元。從早起的二進位0和1,到彙編語言的彙編指令,到C語言的ASCII碼字符集,再到swift的Unicode字符集。
  • 混合使用C、C++和彙編語之:內聯彙編和嵌入型彙編的使用
    使用它可以在C/C++程序中實現C/C++語言不能完成的一些工作。例如,在下面幾種情況中必須使用內聯彙編或嵌入型彙編。·程序中使用飽和算術運算(Saturatingarithmetic),如SSAT16和USAT16指令。·程序中需要對協處理器進行操作。
  • 「C語言從入門到入土」必備C語言基礎筆記整理
    一、C語言1、什麼是C語言?C語言是人寫機器看的一種語言。C語言是高級語言中的低級語言。C語言貼近硬體。C語言的入門學習比較簡單。彙編語言——>B語言——>C語言2、C語言的特性首先C語言就是你的女朋友。無論你讓它幹什麼,它絕對不會自己找到方法。
  • 《彙編語言》——筆記(一)
    這裡不對進位多做介紹,請自行了解。基礎知識在講彙編語言之前,先介紹下機器語言。機器語言是機器指令的集合。電子計算機的機器指令是一列二進位數字,計算機將轉變高低電平,來驅動電子器件。計算機是可以執行機器指令,進行運算的機器。這是早期的概念。現在,有一個晶片來完成上面所說的計算機的功能。
  • 物聯網應用開發之C語言介紹
    C語言描述問題比彙編語言迅速、工作量小、可讀性好、易於調試、修改和移植,而代碼質量與彙編語言相當。C語言一般只比彙編語言代碼生成的目標程序效率低10%~20%。因此,C語言可以編寫系統軟體。 當前階段,在編程領域中,C語言的運用非常之多,它兼顧了高級語言的彙編語言的優點,相較於其它程式語言具有較大優勢。計算機系統設計以及應用程式編寫是C語言應用的兩大領域。
  • 從AT&T彙編語言的HelloWorld說起
    AT&T彙編語言的HelloWorld代碼
  • C語言和ARM彙編混合編程實現階乘運算
    階乘運算必須用彙編語言實現;2. 通過C語言調用階乘運算結果並顯示出來。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11/316769.htm(1) 用彙編語言編寫階乘運算子程序,命名為zmc.s;程序如下:AREA asmfile,CODE,READONLY EXPORT asmDoubleasmDouble sub R1,R0,#1
  • 基於linux平臺的c語言語言教學針與數組
    >c語言非常簡潔,而且重視實用性,關鍵詞也非常的少,一共只有32個。所以c語言書寫的程序都非常短,c語言表達能力是非常強的,其他語言難以表達的運算表達式使用c語言可以很容易地實現。這是內於c語言的運算符非常的豐富,共有34種運算符,包含的範圍可以說是非常的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