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富比世雜誌盛譽為「世界七大令人期待公園」的臺南「河樂廣場」(The Spring),經歷了馬拉松式的設計監造,終於開幕了!
由建築界鬼才Winy Maas及其帶領的MVRDV所設計的河樂廣場,英文名「The Spring」雙關意喻著春天與湧泉,將原來沒落已久的中國城商場,設計為下凹式露天水景廣場,創建出臺南市區最大的親水景觀廣場,再現過往臺南與運河的緊密關係;此外,並保留有原中國城部分遺蹟作為歷史的記憶。
從城市規劃面來看,「河樂廣場」是臺南中西區舊城區「城市翻轉」一大指標。原址是70年代曾風行一時的中國城商場,由設計臺北101的建築師李祖原所操刀,以中式建築為靈感的形式,如金色歇山式屋頂、鬥拱等元素,頗有後現代主義風格。
然而,之後由於海安路拓寬計畫,步行至中國城必須繞路,造成商圈移轉,中國城因而逐漸荒廢沒落。有著純白舄湖的河樂廣場完工後,將形成一個T型軸線,扮演著串聯海安路與臺南運河的角色,在逛完海安街後,來到河樂廣場玩玩水,再到運河公園走走,度過一個悠閒的臺南午後。
亮點1:把舄湖搬至城市中,打造臺南最大親水廣場
以「舄湖」為設計概念,選用抿石子鋪面,規劃下凹式的親水空間,並將臺南第一條地下街「中國城地下街」變身為露天水景,讓廣場有著起伏柔和的動線,周邊還有地下通廊步道可供遊客休憩。
亮點2:留下中國城的記憶
拆除原本的中國城,但保留部分遺構,讓中國城的記憶留在城市中。「這些結構就像雕塑一樣」設計師說。原來中國式的元素,如今看來,卻有著古羅馬遺蹟的感覺,而這些留下的結構線條,也呼應著周圍的住宅地景,串聯著當代與70年代的記憶。
亮點3:可隨著季節調整水位的舄湖湖面
河樂廣場採用24小時自動水循環系統,而且水位可隨雨、旱季節調整,水位最深至50公分,考量到七月至十月為登革熱季節,此時水位則會最低。
亮點4:土地結構承重居然還要跟以前一樣?
為了平衡地下水層所產生的壓力,地下室重量必須維持與中國城時代近似的重量,因此MVRDV團隊運用循環設計的概念,回收拆除中國城的廢料與土,填補於地下室中,保持土地與水的平衡。
一個公共空間若要成功,除了硬體設計外,各種發生於此的活動更是重要!因此,Winy非常希望未來在這個公共空間中,能有各種不同的工作坊、圖書館、餐廳設立於此,讓這裡成為人們聚會的場域。
關注我們
關注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