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南生今世說
提到美國經濟,大量網友就被其超過20萬億美元的GDP所震撼——接近全球經濟總量的四分之一,人均GDP達到6.26萬億美元,在主要發達國家中也是最高的。那問題來了,美國經濟的支柱是什麼?其國民經濟結構如何呢?
2018年,美國的GDP構成簡介
按照傳統的觀點,一般將一個國家的GDP分成三大塊:第一產業增加值(俗稱農業)、第二產業增加值(廣義工業,包括採礦業、建築業、製造業等)、第三產業增加值(俗稱廣義的服務業)。
數據顯示:在2018年,美國的第一產業增加值約為1641.88億美元,僅約為美國GDP總量的0.8%——雖然美國農業仍然非常重要,但在美國國民經濟結構中,所佔的份額還真是「微不足道」。
2018年,美國的第二產業增加值約為38151.44億美元,接近其GDP總量的18.6%。其中,體現科技水平,實體經濟最重要組成部分——製造業增加值僅略微超過2.3萬億美元,相當於美國GDP總量的11%。
而第三產業增加值卻高達165147.47億美元(超過16.5萬億美元),約為美國GDP總量的80%多——要知道2018年,中國全部的GDP也才13.608萬億美元啊,都比不上美國的服務業GDP。
備註:2018年中國的第一產業佔GDP比重約為7.19%,第二產業佔比約為40.65%,第三產業佔GDP比重為52.16%。此外,如果不看中美兩國的第三產業,僅以第一和第二產業為主,那中國的GDP已經超過美國了。
美國國民經濟結構合理嗎?
顯然,在美國的國民經濟結構中:核心、支柱都是第三產業,即廣義服務業。其他產業佔比實在太低了,您認為這樣的國民經濟結構合理嗎?
按照我們從小學到的知識,國民經濟三大產業的關係是這樣是:農業是人類社會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它解決的是全體國民的吃飯問題,也只有解決好這個問題,才有精力發展其他產業,才能保證社會的穩定。
從這個角度來講,雖然美國的第一產業佔GDP的比重不到1%,看似很低,但美國人民基本不缺吃喝。要知道美國是全球第二大糧食生產國——其糧食總產量約為4.4億噸,人均糧食產量高達2690斤。
如果加上其他油料作物,那總產量、人均產量還在會上升。僅憑美國自己無法消耗完,還必須大量出口,並成為全球最大的糧食出口國。從這個角度來講,即便美國的第一產業佔比很低,但仍是合理的。
再看美國的第二產業。從美國每年的貨物貿易額來看,美國整體是「出口商品遠小於進口商品」,且年年大幅逆差。如果美元不是國際性貨幣,那美國就要為「進口商品尋找外匯」而捉急了。從這個角度來言,美國的第二產業(尤其是製造業)的佔比不合理。
反之,第三產業佔比過高也就不太合理了。這預示著美國經濟這座「巍巍大山,根基不是足夠穩定」,有種「虛胖」的感覺。但美國仍掌握著「美元(經濟)、軍事」兩大利器,號令天下,莫敢不從,仍是全球唯一的超級大國!本文由【南生】整理並撰寫,無授權請勿轉載、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