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37年與日寇血戰的戰場上,經常能聽見「雲南是六十軍的故鄉,六十軍是保衛中華的武裝,弟兄們,用血肉爭取民族的解放」的歌聲。正是這首雄壯有力,錚錚強勁的歌聲,鼓舞了前線的戰士們!
這首歌裡的六十軍,正是來自雲南的部隊。雲南簡稱「滇」,所以也被稱為「滇軍」。滇軍的歷史貢獻是不可低估的,從抗擊日寇到抗美援朝,都有滇軍的加入。
從與日寇血戰臺兒莊,六十軍就付出了近兩萬人的傷亡。其中一八三師整整一個師,打完臺兒莊戰役後,直接縮編成一個團的兵力,就可以看出這場戰爭的慘烈。
後來又作為解放軍第50軍,參加了抗美援朝戰役。更是在朝鮮戰場上全殲了英國皇家重型坦克營,但後來由於聯合國軍的火力太猛,第五十軍最後傷亡過半,能投入戰鬥的只剩下四個營、四個連。
有著「滇軍精銳,冠於全國」稱號的國之勁旅,都是用真實的鮮血、一個個生命換來的!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這個國之勁旅的前世今生。
1937年七七事變,日寇佔領華北後,繼續向前進犯。全國抗日救國運動的高漲的形勢下,蔣介石被迫在7月17日於江西廬山宣布對日抗戰。
8月上旬,時任雲南省主席的龍雲到南京主動請纓,要派一個軍出滇抗戰。得到應允後,龍雲立即撥款滇幣一萬元,僅用28天就組建成一個軍,被授予第六十軍番號,盧漢任軍長,下屬三個師,6個旅,12個團,全軍官兵達4萬人。
在出徵大會上,軍長盧漢宣讀誓詞:「抗日救國,奮鬥到底,若有違背誓言,願受軍律嚴厲制裁。」兩天後,第六十軍四萬多雲南子弟開拔出徵,步行40多天,近2000公裡,抵達長沙。
一路上都飄揚著威武雄壯的《六十軍軍歌》。同時,雲南各界也積極參與到支援抗戰活動中。選拔了60名女學生組成戰地服務團,經過培訓後,送上前線戰場參與抗戰。
滇軍出徵大會
到達湖南長沙的第六十軍,根據最初的計劃,本是調往南京保衛,但還沒等到達金華,南京就失守了。又奉命返回武漢待命整訓。此時國民政府又撥給第六十軍二十輛運輸車,500支手槍和十萬發子彈。
這期間盧漢軍長與八路軍建立了聯繫,並且在葉劍英的推薦下,有一批中共黨員進入到第六十軍工作,開展抗日宣傳一系列工作。
直到1938年3月,日軍集中十萬部隊,進攻徐州。遭到李宗仁的圍殲戰,損失了1.1萬人,是日軍自侵華以來首次付出慘重損失。日寇受到了慘痛打擊後,又調集了兩個主力師團,兵力達到30萬人,表現出不拿下徐州不罷休的局勢。
第六十軍這時也奉命調至前線,接防臺兒莊。第六十軍的三個師,一八二師守衛守衛辛莊、蒲汪;第一八三師守衛陳瓦房、五聖堂一帶;第一八四師為陶沉橋、滄浪廟;
準備換防的湯恩伯部隊得知六十軍接防,未等交接換防,就急於後撤。結果形成一個缺口,敵軍趁虛而入,有三十多門火炮掩護,二十多輛坦克向前衝。
接防陳瓦房一帶的第一八三師正好與日軍遭遇,雙方發生了戰鬥。戰鬥異常猛烈,旅長陳鍾書率部衝入敵陣,展開白刃戰,不幸頭部被擊中,當晚犧牲;團長莫肇衡英勇衝殺,也中彈倒地,咽氣之前還在路邊用血寫出「壯志未酬身先死」的絕句。
營長伊國華死守陣地,最後因寡不敵眾,全營官兵五百餘名壯烈殉國,第一八三師剛戰鬥三天,全師官兵便剩下了不到四分之一。
龍雲
第一八二師相對就要幸運許多,因為當到達駐守防地後,日寇並未開始進攻,留出了時間構築工事。但戰鬥打響後,一八二師的慘烈程度不次於一八三師。
日軍還是以往的套路,坦克開道,步兵衝鋒,還用上了燃燒彈、毒氣彈,陣地上我軍將士屍體遍野。經過六天的激戰,雖然陣地守住了,但一八二師傷亡也過半。
團長董文英身先士卒大聲喊道:「弟兄們,今天是我們獻身報國的時候,衝啊。」邊喊邊衝,最後倒在了敵人的火炮之下。不過這六天的激戰中,第六十軍的英勇衝殺,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讓他們也真正見到了什麼是「中國軍人」。
第六十軍的戰士們為了打掉日寇坦克,更是成群的爬上日軍坦克,拉開手榴彈,往坦克裡塞,不管有人掉下被壓死,依然有人向上爬。這英勇的作戰精神,讓日軍膽寒,更稱他們為「南蠻兵」、「猴子軍」。
鎮守臺兒莊東南屏障禹王山的第一八四師,更是受到了日軍的強烈攻擊。日寇對臺兒莊是志在必得,他們進行陸、空的立體作戰。天上飛機轟炸,地面坦克開道,騎兵,炮兵,步兵一起進犯。
第一八四師依然堅持迎擊,一步不後退,炮營以炮火封鎖敵步兵進攻要道,戰防炮控制日軍坦克,接著步兵帶著機槍、手榴彈與敵人在陣地前展開白刃戰。就這樣,全體官兵前赴後繼,連打完了上營,營打完了上團,總之就是負傷不下火線,最終堅守住了禹王山這塊重地。
雲南省主席龍雲得知前線的慘烈狀況後,發來電文稱:「我國在此力求生存之際,民族欲求解放之時,值此存亡絕續之交,所謂:我死國生,我生國死,雖有損失,亦無可逃避。況戰爭之道,愈打愈精,軍心越戰越固,唯有硬起心腸,貫徹初衷,以求最後之勝利。萬勿因傷亡過多而動搖意志,是所至盼。」
龍雲一紙電文更是鼓舞了第六十軍的整體士氣。就這樣,血戰臺兒莊27天後,有效遏制住了敵人對臺兒莊的進攻。
據戰後統計,臺兒莊血戰中,第六十軍投入戰鬥35132人,犧牲13869人,受傷4545人,失蹤430人。各級軍官犧牲177人,受傷380人,旅長1人,團長5人,營連排長傷亡過半。
原本第六十軍附有三個師,戰後只剩下一個師,可以看出這場戰爭的慘烈及第六十軍所表現出的頑強毅力。就連日本報紙都承認:「自九一八與華軍開戰以來,遇到滇軍猛烈衝鋒,實為罕見。」
直到1945年第六十軍奉命赴越受降。後來第六十軍因為不是蔣介石嫡系部隊,經常遭到不公平待遇。蔣介石為了分解第六十軍,將該軍調往東北後,其所屬的一八二師歸屬國民新一軍,擔任鐵嶺、開原、昌圖一線鐵路的警備任務。
第一八四師由東北長官部直接指揮,編入第二十一師駐守鞍山、海城、營口;全軍上下對蔣介石把第六十軍建制分割、分散的做法十分不滿。然眼下時任軍長的曾澤生更是成為了光杆司令,身為一軍之長,卻沒有一兵可調動。
與此同時,中共地下黨專門成立滇軍工作委員會,積極開展對第六十軍官兵的一系列教育工作。直到1946年5月,駐守鞍山一帶的一八四師師長潘朔端早已厭煩蔣腐敗政策,毅然率領師部和所有官兵共計2712人在海城起義。
朱德總司令得知消息後,從延安發電讚譽盤朔端。隨後,第一八四師改編為民主同盟軍第一軍,盤朔端為軍長。第一八四師的起義,是國軍在東北前線首次起義,蔣軍內部受到了嚴重打擊。
後來在1948年9月12日,遼瀋戰役開始了,我軍攻克錦州後,切斷了關內外的通道。駐守長春、瀋陽兩地的國軍守軍被圍困其中,孤立無援。經過深思熟慮,第六十軍軍長曾澤生在堅守、突圍、起義3個方案中毅然選擇了起義。
9月16日,東北野戰軍第一兵團司令蕭勁光,委派參謀長解方、副參謀潘朔端會見了起義代表,進行起義前的準備工作。第二天1948年9月17日,曾澤生率第六十軍的2.6萬人通電全國宣布起義。
曾澤生的義舉,更加撼動了駐守長存的餘敵,加速了軍心瓦解。9月19日,駐守長春的國軍第一兵團司令鄭洞國宣布投誠,並和平移交了駐守防區。就這樣,滇軍第六十軍徹底離開了蔣軍的黑暗,全部投誠至我軍。
1949年1月2日,這支曾震懾日寇的勁旅被冠於了新的番號「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0軍」,軍長依舊是曾澤生,全軍達2.3萬人,隸屬東北軍區。後來直到1950年2月,第50軍已經達到了5.8萬人,規模裝備已經超出了起初。
一直到1950年初,韓戰蓄勢爆發,第50軍再次重上戰場,來到東北地區待命。同年的10月25日,第50軍作為第一批入朝部隊參戰,並且連續參加了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次戰役。
在這四次戰役中,第50軍都取得了輝煌的戰績。其中在第三次戰役中,第50軍奉命突破臨津江防線,正面推向漢城的戰爭中,遭到了美第25師一個營的伏擊,剛擊破美軍的伏擊又迎來了英第29旅皇家團第一營的狙擊。
但第50軍在曾澤生的率領下,絲毫沒有後退。英第29旅組織了1000多兵力和200門大炮,均被我軍擊退。隨後曾澤生率部隊乘勝追擊,向英皇家重坦克營猛攻。當時英軍裝備的已經是世界先進的「百人隊長式」重坦克,火力十分猛烈。
但第50軍將士卻每把它們放在眼裡,抱著爆破筒,提著炸藥包就撲過去,在一波接一波的衝鋒下,英軍防線被突破,皇家重坦克營全被殲滅,擊傷俘虜300餘人,繳獲擊毀坦克31輛、裝甲車1輛,牽引車24輛,可以說戰果比較豐厚。
後來在第四次戰役中,志願軍為打破「聯合國軍」的北進攻勢,採取了「西頂東攻」的戰略。第50軍位於戰線最西端,在漢城以南,背臨漢江,迎擊美第3師、第25師、英第29旅和土耳其第1旅。
但聯合國軍的火力實在太猛烈,炮彈像下雨一樣。被火力壓制的第50軍死戰不退,戰士們以血肉之軀堅守陣地。最慘時,一天就有四個連隊全部犧牲在陣地上。
打了十多天,第50軍就傷亡過半,全軍能投入戰鬥的只剩下4個營4個連隊了。但軍長曾澤生依然沒有撤退,而是要打到最後一個人也要拖住聯合國軍的北進,為大部隊留出時間。
一直打到1951年2月開春,漢江面臨解凍,第50軍不得不放棄陣地,撤往漢江北岸。但依然用著最後的火力狙擊聯合國軍。最終在50多天的漢江兩岸防禦作戰中,第50軍統計斃傷俘虜敵人1.1萬人,擊毀坦克裝甲車70餘輛,擊落戰機15架。
這一仗更成為了軍長曾澤生一生的驕傲戰績。曾澤生晚年曾回憶:「漢江南岸防禦作戰是這一生印象最深刻一仗。」
1951年3月15日,曾澤生率第50軍回國休整。7月又二次赴朝,不過這次第50軍並沒有上前線作戰,而是在後方擔任防禦西海岸及搶修機場的任務。
曾澤生
這麼勇猛的部隊,一下子做起了後方任務實屬不習慣。三個月後,也就是1951年的10月份,第50軍再次趕赴前線,在空軍與炮兵的掩護下,先後攻佔了被敵軍佔領的極島、炭島等多個島嶼。
最後第50軍在1955年4月從朝鮮撤軍回國。由於第50軍入朝作戰的英勇表現,全軍有1個團、6個連、11個班、7個組獲榮譽稱號,有7000多人獲朝鮮政府授予的勳章及獎章。軍長曾澤生在9月27日的授銜儀式上,被授予中將軍銜。
如今距離那個烽火硝煙的時代已經六十多年了,但第六十軍的官兵在臺兒莊戰場上的英勇,第50軍在朝鮮戰場上的壯烈,依然振奮著全國軍民的內心!這支部隊所作出的貢獻,必然是我國軍戰史上的一座豐碑!
作者/來源:十啞君侃談古今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