挨罵服務打著各式旗號
文/圖 羊城晚報記者 林曦
實習生 溫穎文
□挨罵:可罵不還口也可認錯回應,甚至於角色扮演相互對罵,收費可達1000元
□代罵:電話代罵每天80元,QQ代罵、郵件代罵每天30元,甚至推出中英文服務
在電影《九品芝麻官》中,「芝麻官」的 「罵」技超群,罵得是江河澎湃,人仰馬翻。而近來的國內網際網路上,草根名人通過微博爆粗隔空對罵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有人圍觀,有人參戰,也有人從中摸出了一條門道:一個罵出的生意經。
自古有「君子動口不動手」的說法,竟有人盜用老祖宗的古訓,將本是潑婦罵街的粗俗無禮之舉搬上檯面,在淘寶上開出了挨罵服務,居然還有利可圖。也有人反其道而行,做「中介」代僱主罵人,並形成了職業罵人軍團。
挨罵
行業:被戲稱為「虛擬神父」
商戶:希望藉此帶動「主業」
商家提供各種的被罵服務,可以罵不還口,也可以認錯回應,還有耐心勸導的
「就一個字,爽。」淘寶上一位不願意透露網名的買家告訴記者,通過別人介紹他找到了一家挨罵店,花了40元對著電話那頭的陌生人罵了將近十分鐘。他將這種服務戲稱為「虛擬神父」。
在淘寶網上輸入「挨罵服務」,立即可以搜索到兜售「罵」商品的多個賣家。這些商家提供各種的被罵服務,可以罵不還口,也可以認錯回應,還有耐心勸導的,更有甚者可以配合買家玩起RPG(角色扮演遊戲),相互對罵。
在語言上,有些挨罵服務還分有普通話、廣東話、閩南話等區別,其服務之周到有點難以想像。在收費方面,選擇不同,價格各異。以其中一間商家為例。打電話罵是20元一次 ,每次5分鐘;QQ、旺旺上罵是10元5分鐘 ,最長上限時間為30分鐘。有賣家透露,倘若顧客「拍」得多還有優惠時間送出,價格也會酌情打折。
記者瀏覽發現,挨罵服務收費最高的達到1000元,最低的才1分錢。經營好的店主30天內可以賣出近600份「罵」貨,但也有不少店主的成交量是0筆。
商戶:希望藉此帶動「主業」
挨罵服務居然為網店帶來了人氣,有些購買過「罵」貨的買家經常回頭買服裝
據了解,去年開春以來,挨罵服務開始在網上露出「尖尖角」。百度貼吧在3月份的時候成立了第一家「挨罵」吧,但是人氣一直很冷清。倒是淘寶上的挨罵服務風生水起,有越來越多的人關注這個另類的「商品」。
「90後」店主小郎經營的「罵」貨賣得不錯,從去年8月上線以來,他已經賣出了539件,在淘寶此類「商品」的銷售排序中已經名列前茅。小郎告訴記者,因為好奇才低價開設了挨罵服務,來找他的也是一些好奇的顧客,偶爾會有因為失戀、工作不順的人來找他對罵。
但小郎的店並非來者不拒,他規定,「不罵店主的父母,其他怎麼說都沒問題」。罵一次0.55元的低價能為該店帶來多大的收益呢?小郎坦承,挨罵服務只是一個副業,並不指望它來賺錢,網店的主營業務還是以服裝為主。不過讓他感到意外的是,挨罵服務居然為網店帶來了人氣,有些購買過「罵」貨的買家經常回頭買服裝。
主營遊戲點卡的阿毛也表示,搭售挨罵服務一是為了好玩,二是為了積攢人氣。「如果聊得不投機不給錢都沒關係。」他認為,挨罵服務提高了網店的知名度,網店的瀏覽量和訪客數一個月之內翻了兩番。他同時坦言,挨罵服務並沒有帶動主營商品的銷量。
買家:宣洩不快舒緩壓力
罵人者隨後可能會越來越依賴罵人來解決問題,有問題還應請教專業學者和醫生
就讀於北京某重點大學的研究生王何飛(化名)告訴記者,有一天她回到寢室就驚訝地聽到室友「大開『三字經』問候別人的家人」,後來得知室友因為失戀通過挨罵服務來舒緩壓力。好奇之下,王何飛也嘗試了一次挨罵服務。「在網絡的世界裡,沒有人認識你,你完全不用擔負什麼責任,隨你罵。」她告訴記者,罵完之後心情很好,但是後來很擔心店家會洩密。
白領小麗對於挨罵服務有點上癮。她向記者透露,每周她都會購買一次「罵」貨,將工作中不開心的事情一股腦地「洩」出來,「怨氣憋著難受,罵罵更健康。」有店主也標榜稱:「對心理解壓最好、最安全的方法,就是找陌生人傾訴。」
北京大學心理學博士張亮告訴羊城晚報記者說,這個現象和社會心理學中的「去個性化」相似。網絡上的「去個性化」使人們缺乏約束感。因為在網絡上多數是用一個虛擬名稱來代替自己,藏身於龐大的網友群裡,這使得人們的身份感沒有在現實中那樣強烈,於是在現實中一些不敢做的事情、不敢說的話便有了發洩之地。
有社會學家也指出,不能將其視作健康的釋放手段,這並非合理的情感宣洩渠道,另外這種渠道也並非安全,正因為是陌生人,洩密的風險更大。張亮強調,也許挨罵服務在當下是一種舒壓的手段,但是治標不治本,罵人者隨後可能會越來越依賴罵人來解決問題,有問題還應請教專業的學者和醫生。
代罵
行業:並不是什麼活都接
賣家:每接一單提成40%
他們還提供包月、包年服務,並且保證被罵者找不到代罵人,更不會洩露僱主信息
隨著「罵場」的升級,純粹的挨罵服務已無法滿足某些人的需求,因此網際網路產生了一群神秘的「罵中介」:職業代罵。記者在網上搜索「網絡代罵」,發現網上有不少專業的「代罵公司」和「職業代罵」,其中絕大部分都以QQ作為業務聯繫方式。
據了解,代罵服務最早於2004年出現在網路遊戲中,玩家之間產生衝突後,一些人便在網路遊戲中做起「職業代罵人」,從而換取遊戲中的錢幣和寶物。近年來,網絡代罵逐漸從虛擬世界走向現實。
一時間,市場上出現了電話代罵,簡訊轟炸、QQ攻擊、郵件騷擾、微博洩憤等方式來對不明真相的當事人進行人身攻擊。記者在暗訪中發現,許多代罵公司都明碼標價。據了解,電話和簡訊是普遍的操作模式。電話代罵每天80元,簡訊轟炸每天50元,電話加簡訊每天120元,QQ代罵、郵件代罵每天為30元,10小時為一天,按天計費,每小時電話攻擊不少於20次。
某家「職業代罵」還告訴記者,他們還提供包月、包年的服務,並且保證被罵者找不到代罵人,更不會洩露僱主的半點信息。據介紹,業務員採用的號碼都是網絡號碼,被罵人回撥時都顯示為空號。另外,代罵公司甚至還針對語種推出中英文和方言服務,僱主可根據選擇來付費。不過,他們並非什麼活都接,廣州一家代罵公司還規定:「只罵個人和民企,不罵機關單位。」
賣家:每接一單提成40%
全天手機都是開著的,隨時接到單隨時做,每個月能拿到2000-4000元的提成
「給錢就罵,包你滿意。」記者輾轉找到的一名「職業代罵」說道。該「代罵」剛從「水軍」界退伍加入「代罵」行。他說,若電話拒接就改簡訊轟炸,手機關機就網絡騷擾,總有一種辦法能滿足僱主的要求。他甚至透露,如果僱主無法提供被罵人信息,只要價錢合理,他們可以負責找到並完成任務。
據了解,「代罵公司」採取先付費後執行的方式運作,在完成任務後會提供給僱主錄音資料、通訊記錄或文字截圖。據媒體披露,代罵公司通過QQ、淘寶、論壇、張貼小廣告等方式招攬業務,每接一個業務下單後就能拿到40%的提成。全天手機都是開著的,隨時接到單隨時做,每個月能拿到2000-4000元的提成。
據其中一名代罵介紹,加入代罵行業,不需要學歷和資本,只要有語言優勢和客戶積累就能做下來。雖然現在有不少人在做這個,但還是無法滿足市場。果不其然,記者在聯繫某名「職業代罵」的時候,就因為「單子太小忙不過來」而吃了閉門羹。該業務員還提醒說,50元以下的小單要提前1天預約。
此外,記者還發現,由於近來網際網路嚴打「水軍」,代罵收新業務員的標準也變嚴格起來。首先要經內部人員介紹,或者是先和內部人員進行聊天驗證,然後是電話確認,接著是背景審查,最後還要交一筆保證金。某名資深代罵還透露,新人「入伍」前要經受一場爆粗「演練」,考核官會汙言穢語罵你個狗血淋頭,只有回罵更狠的人才會被錄用。然而,他也承認,這是一份「見光死」的工作,做久了會良心不安。
後果:嚴重可能觸犯刑法
罵人屬於侵犯他人名譽權,如果收了錢,將罵人作為經營活動,就屬於非法經營
由於近來「代罵」在網上的熱炒,有網友質疑,這種收人錢財替人謾罵的行當是否觸犯法律?
廣東華商律師事務所律師鍾凱文表示,根據民法通則,罵人屬於侵犯他人名譽權。如果收了錢,將罵人作為一種經營活動,就屬於非法經營。代罵者和僱主都應該承擔法律責任。另外,如果謾罵的內容還涉及了污衊和誹謗,就有可能屬於誣告和陷害。
「一般的罵人不構成犯罪,但一旦形成嚴重後果,則有可能涉嫌觸犯《刑法》。」鍾凱文說,《刑法》中規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中山大學公共傳播研究所研究員林景新認為,不如意事常八九,罵人不能解決問題,還有可能激化矛盾。倘若無道無法地罵人,無論是代罵者還是僱主,終究不會逃脫道德的譴責和法律的制裁。
相關連結
小心「罵個痛快」
或是「桃色陷阱」
記者調查發現,淘寶上有不少挨罵服務是以「美女真人視頻挨罵」來吸引客戶的眼球。這些店家聲稱,會有美女用動聽的聲音,百罵不厭的態度接待客戶。更有甚者還會把提供聊天的美女照片掛出來以招徠客戶。
而這些店家的規定都是拍下「罵」服務之後,要先留下好評才能拿到聊天的QQ號,所以最終服務質量的真假很難判定。但有網友認為,掛出的大多都是穿著暴露、擺出帶有誘惑性動作的美女圖片,這是否又是非法商家的桃色陷阱呢? 林曦、溫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