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公安丨千萬當心,近期這些騙局多發

2020-12-06 紹興抽屜

11月27日-12月3日,上虞共發生電信網絡詐騙案件10起,損失金額36.62萬元。

詐騙案件分析

從發案區域看,曹娥派出所轄區4起,百官派出所轄區3起,崧廈派出所轄區2起,東關派出所轄區1起。

從案件類型看,主要集中在貸款詐騙和購物退款詐騙。

從受害群體看,以30歲以下被騙者居多。

平時我們總會接到

這樣的陌生電話簡訊

目的只有一個

那就是轉帳

套路一:解凍金

11月30日,事主在網上找到一個「XX借條」APP,填寫個人信息,綁定銀行卡卡號,但發現申請貸款失敗。後事主聯繫客服,對方讓其下載一款聊天軟體並聯繫一名借貸專員。對方稱需要解凍金,事主多次匯款,合計被騙10萬元。

套路二:會員費

12月2日,事主在網上申請貸款,下載APP並註冊帳戶,然而「客服」稱需開通會員。事主先後三次支付「會員費」後,對方又表示事主帳戶被凍結,還需繳納6個月本金費用7000多元。事主繼續如實操作,發現帳戶無法提現,諮詢「客服」卻被告知立即放款還得繼續交錢。在合計被騙1.7萬元後,事主報了警。

套路三:冒充公檢法

11月28日,事主接到一個冒充通信管理局工作人員的電話,稱事主違規發騷擾簡訊,不僅要凍結停機,還要追究其法律責任。後事主按照對方所說,添加「北京公安局民警」QQ,被對方以違反洗錢犯罪條例為由,騙去1.5萬元。

套路四:雙倍理賠

12月3日,事主接到網店「賣家」電話,稱事主購買的乳膠枕出現質量問題,故需兩倍賠償給事主。事主便添加對方QQ,並向對方指定的銀行帳戶轉帳5.4萬元,後對方失聯,事主才意識到被騙。

敲!黑!板!

劃!重!點!

在上述幾起案例中

當事人被騙子以各種理由

「你的網貸帳戶被凍結...」

「你涉嫌犯罪...」

「你可獲得雙倍理賠...」

要求事主掃描二維碼、轉帳等

一旦資金匯入

相關工作人員便徹底失聯

這時當事人才意識到

自己被騙

總之

不輕信陌生來電

不輕易添加陌生人為好友

不輕易點擊不明連結和二維碼

不要向陌生帳戶轉帳

網貸請選擇正規渠道

提前要求支付

保證金、解凍金等費用的

一定是詐騙

來源:上虞公安

申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上虞公安丨重要提醒
    11月20日-11月26日,上虞共發生電信網絡詐騙案件13起,損失金額41.89萬元。網貸請選擇正規渠道提前要求支付保證金等費用的一定是詐騙來源:上虞公安申明
  • 圖解丨這些「高考騙局」千萬別信!快來看看這份防騙秘籍
    原標題:圖解丨這些「高考騙局」千萬別信!
  • 寧夏公安提醒:營業執照又出新騙局,千萬別輕信!
    近期,銀川市、石嘴山市發生多起冒充市場監督管理局,定向發送簡訊給商戶,以營業執照需更新認證,不然就要銷戶為由,誘騙商戶點擊簡訊內網址連結、填寫銀行卡信息等方式騙取驗證碼,後通過銀行快捷支付功能盜刷卡內資金,以此實施詐騙。
  • 上虞公安丨兩男子剛下車就被抓了,到底發生了什麼?
    「這些都是剛到的新款,涉案價值5萬餘元。」該工作人員隨即報警。接警後,蓋北派出所民警立即趕往現場。通過調取店內監控,民警發現當天凌晨1時許,有兩名年輕男子破門進入店內,直奔櫃檯,偷取手機後奪門而出,快速逃離現場。
  • 公安提醒丨謹防二手網購交易騙局,切莫因小失大!切記便宜就是當!
    然而,在二手交易平臺解放大家的荷包的同時,也千萬要擦亮眼睛,千萬不要陷入二手交易騙局哦!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網友小花的親身經歷。案例朋友,單反要不?來源:上海網警目前100000+人已關注加入我們更多精彩文章請點擊下方連結掃黑除惡專項鬥爭丨公安南開分局重拳除惡 抓獲一名敲詐勒索罪犯罪嫌疑人掃黑除惡專項鬥爭丨天津首例「村霸」惡勢力犯罪案件一審宣判
  • 今日廣西高考分數線公布,千萬當心這七大騙局!
    七種常見的高考詐騙套路騙局一:偽造虛假查分連結NO.1 典型案例一:某地一考生家長收到「學校」發來的簡訊,稱點擊連結就可查詢孩子高考成績。然而,這名家長點擊連結後,不但沒查到成績,銀行卡內的5萬多元不翼而飛。
  • 青龍人當心:淨水器 騙局再提醒,鄉親們千萬別上當!
    資料圖  近期,有一些不法商家在各村,以虛假返利、免費贈送小禮品等為誘餌,吸引老年朋友參加健康知識講座,並且利用電解水實驗誤導消費者以為自來水有問題,藉此來推銷他們的淨水器設備,搞「走江湖式」的淨水器推銷會,大肆誇大淨水器功效
  • 近期「註銷校園貸」詐騙警情多發,警方發布預警
    臺海網8月3日訊(海峽導報記者廖珍妹)如果接到電話要幫你「註銷校園貸」,千萬別信,這是詐騙!已經有不少人被騙。近日,漳州市反詐騙中心提醒,近期該類詐騙警情多發,詐騙對象多為大學應屆畢業生或在校生。僅7月26日一天,警方單單針對閩南師大在校生或應屆畢業生的預警電話就撥出120多個。目前警方正積極應對,及時發布預警。
  • 微信出現這個界面千萬當心 快看好你的票子
    微信app是個聊天軟體,但同時也是個支付平臺,現在絕大多數的網民幾乎都有一個微信帳號,平時還會用微信支付來付款消費,或是給朋友、家人轉帳,但是微信出現這個界面千萬當心,只有這樣做,才能幫到你,快看好你的票子。
  • 電信詐騙猖獗 千萬別中這些招!
    當前電信詐騙多發,警方持續打擊電信詐騙等違法犯罪,但仍發生個別群眾落入詐騙分子陷阱的案件。近期,彭澤縣公安局龍城派出所先後接到多名轄區群眾的報警,稱他們中了網絡電信詐騙的招,導致財產受到損失。 被騙真實案例警示我們,提高防範意識刻不容緩! 千萬不能讓騙子得手,近期典型詐騙案件須知!
  • 當心是騙局!
    當心是騙局!不只是張先生,騰訊方面公布的數據顯示,近期「免費送商品」的舉報數量上漲,今年以來共收到1萬多次舉報,女性舉報者過半,中青年人為易受騙人群,人均被騙金額超過1900元。其實,利用朋友圈進行詐騙的新聞屢見報端,手段也層出不窮。除了免費送車釐子之外,網上還有免費送榴槤、免費送手環、免費送手機等類似騙局。
  • 當心!這些東西千萬別曬朋友圈!
    隨著全國各省(區、市)高考分數線公布,考生們也陸續到了填報志願和領取錄取通知書的階段,這些令人欣喜和值得紀念的時刻,也讓不少喜歡拍照留念的同學激動不已,紛紛發圈曬照與大家一起分享喜悅。但是有些東西千萬不能曬一旦洩露的個人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被詐騙和騷擾的機率也將大大增加!
  • 「雙11」來了,警方提醒當心這四類騙局!
    11月9日,南京警方根據近期接報的多起案件,梳理了幾類常見的騙局,各位務必牢記於心,多加防範。騙局一:快件丟失雙倍賠付?當心【案件回放】民警介紹,這是典型的快遞賠付騙局。不法分子往往通過非法手段獲取消費者信息,假稱「快件丟失」或是「少寄了商品」主動要求賠付,待事主信以為真,不法分子便趁機對其進行誘騙。有些向受害人發送釣魚連結,竊取其個人帳戶信息,有些則以「手續費」等名義想辦法讓受害人先行轉帳。
  • 千萬當心!磐松教育告訴您這些健康管理師考前騙局
    但卻近期有學員反映,在考試前收到了以下這樣的簡訊:除了收到對於考試的反饋,小編還收到了一些諮詢,部分學員甚至被騙了上萬元!只要臨近考試很多騙子就開始針對考生開始行騙了在這裡要特別提醒下大家以下這些信息統統都是假的!假的!假的!不要信!不要信!不要信!
  • 這些騙局要注意了!臨沂多地公安、鎮政府發布緊急提醒
    沂水警方發布的緊急預警臨近年底,各類騙局又開始輪番上演,且花樣不斷翻新。蘭山義堂:不法分子冒充領導幹部詐騙10月28日,蘭山區義堂鎮人民政府發布《關於不法分子利用網絡、微信冒充義堂鎮領導幹部名義進行詐騙的聲明》,聲明指出,近期有不法分子冒充義堂鎮領導幹部名義通過微信添加好友,以工作為由,實施電信詐騙,謀取非法利益
  • 當心!背後可能是另一類騙局!
    這些傳言引起了當地居民的不安。網警調查後發現,當地近期並未發生類似案件,該傳言系謠言。網警闢謠當地警方對在微信群、朋友圈內編造傳播謠言的三名違法嫌疑人郭某、楊某和張某某進行傳喚、詢問。嫌疑人供述,近日確實有陌生女性到各小區內敲門問是否需要清洗抽油煙機,但並未發生偷搶孩子的案件。
  • 當心!新型騙局來了!江西多人損失慘重……
    當心!新型騙局來了!然而,從近期受害人反映中發現,沒有提供驗證碼,銀行卡裡的錢卻無緣無故不見了。這是怎麼回事?然後,騙子就拿著這些信息去登錄網銀。即使不知道密碼,但是某些網銀有一個「忘記密碼」的選項,一旦點擊,就會把驗證碼發送到綁定的手機號碼。
  • 假冒公安、假冒超市……警惕近期騙局,澳門有人中招損失30萬!
    最近抗疫期間仍有不法分子鋌而走險假冒公安、虛假投資、假網站等招搖撞騙本澳已有不少人中招有人報案稱損失30萬人仔>警方提醒廣大居民擦亮雙眼、警惕騙局!本地女商人墮假公安騙局失逾九千本地女商人疑墮新版本假公安騙局,對方以「快遞文件涉犯罪」為由,指示事主下載一個名為「Quicksupport」的應用程式,登入網上銀行帳號後,遭離奇轉走9400元(人民幣,下同)。司警接手調查案件,暫未有人被捕。
  • 雷霆四號丨購買積分遭詐騙 津南警方:當心「商機」變陷阱丨淨網2020
    雷霆四號丨購買積分遭詐騙 津南警方:當心「商機」變陷阱丨淨網2020 2020-07-07 1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當心這些招工、兼職騙局!南京警方支招防騙
    目前,嫌疑人林某已被公安機關刑事拘留,案件正在進一步辦理中。警方提醒:在整個行騙過程中,騙子其實漏洞百出,例如受害人還沒有應聘成功,就交了「服裝費」,這顯然不合理。試用期剛過幾天就說不合適,目的也是為了誘導受害人進入圈套,再用各種理由讓受害人申請貸款,最終受害人不僅沒拿到工資,還要償還一筆高息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