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救援隊活躍江城
樂做他人生命裡的那道光
危急時刻不缺席
藍天救援隊參與抗擊疫情。 藍天救援隊供圖
說起應急救援,除了官方支柱性的救援力量,武漢還有不少民間的社會救援隊伍。這些隊伍不僅特色十足,而且不少隊員身懷絕技,憑著一副熱心腸參與各項應急救援,拋灑汗水和熱血。
他們中,有飛行員,開著私人飛機,幫助調運防疫物資;有潛水員,潛入湍急的長江中,搜救沉船倖存者;有攀登和索降能手,跋山涉水,幫助被困人員……他們雖然屬於不同的隊伍、叫著不同的名字,但他們都有一顆滾燙的心,都會竭盡全力挽救一個個處於危難中的生命。
日前,楚天都市報記者走近武漢四支社會應急救援隊,聽隊員們講述他們上天下河、飛簷走壁、赴湯蹈火的驚險救援故事。
白雲航空應急救援隊轉運防疫物資
武漢白雲航空應急救援隊
七架私人飛機可供調遣
駕機往返皖鄂轉運口罩
2019年10月,白雲航空應急救援隊在武漢開發區漢南通航機場成立。隊伍雖然年輕,但隊員個個身手不凡。
「31名正式隊員,大部分是軍轉空地勤人員,不少人還是現役民航飛行員。我們因為共同的藍天情懷和公益之心走到了一起。」隊長華巧鑫介紹。隊員們平時分布在各行各業的不同崗位,一旦有救援任務,就會立即集結。他們以漢南機場為主運營基地,擁有7架私人飛機,主要承擔重大災情下的飛行保障任務,如緊急轉運危重病人、空中救災、空中投放、空中支援等航空救援任務。
開著私人飛機運送口罩
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發。白雲航空應急救援隊響應應急管理等部門的調度,第一時間集結。
2月1日,得知同濟醫院光谷分院防疫物資緊缺,救援隊在微信群發起募捐,半個小時募資2.6萬餘元。他們用這筆資金購買了口罩、牛奶、水果、方便麵等物資,連夜運到醫院。從募捐到物資送達,前後不到8個小時,凸顯了這支救援隊伍的辦事效率。
2月10日,國外華人華僑捐贈的一批醫用口罩,被運到安徽阜陽,無法抵達武漢。接到有關部門下達的任務後,白雲航空應急救援隊隊員王山春開著自己的私人飛機,來回3個小時,從阜陽將口罩運回武漢,並送到指定醫院。
全力培訓後備救援力量
華巧鑫曾是空軍戰鬥機駕駛員。雖然退役多年,但他始終記得當年立下的「為人民服務」的誓言。
白雲航空應急救援隊成立之初,隊員們就莊嚴宣誓:「哪裡有急難險重,哪裡就有我們白雲航空救援隊!」8個月來,隊員用一次次行動,詮釋著這一諾言。
華巧鑫介紹,除了參與此次抗疫,救援隊還利用自己的優勢,多次參與黃陂、羅田等地的森林防火、查找隱患點等任務。
「民間救援隊伍很多,但救援隊員的素質和技能還需要提高。比如防疫救援、防洪救援、破拆救援、急救救援、山地救援等,不同類型的救援需要不同的技能做支撐。」華巧鑫說。白雲航空應急救援隊依託專業領域的專業人才,不時對隊員和志願者進行培訓,既可以提升技能,又能為隊伍儲備預備人才。
「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一旦有需要,我們即刻就能投入救援一線。」華巧鑫說。
潛喵救援隊隊員演練水中救援
武漢潛喵救援隊
潛水兵化身公益救援者
遇學生意外溺亡最痛心
在武漢乃至湖北的社會應急救援力量中,潛喵救援隊的水下搜救能力名列前茅。
一個「潛」字,足以說明該救援隊的特色和專業技能。成立於2018年的潛喵救援隊,在潛水搜索、水下救援、沉船打撈等領域,多次衝鋒陷陣,救人於危難之中。
「東方之星」救出倖存者
潛喵救援隊隊長魏鵬飛,曾是海軍某部潛水兵,有著十多年的水下作業經驗。他參加過大連「5·7空難」、監利「東方之星」沉沒等大型救援活動,近年來潛心投入水域救援公益活動。副隊長宋國淼出身海軍陸戰隊,具有10年水下作業經驗。救援隊多名隊員擁有國際專業潛水機構和我國交通部認證的潛水員證書。
2015年6月1日,「東方之星」號郵輪在監利水域沉沒。魏鵬飛、宋國淼等人聞訊,攜帶專業潛水設備,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救援。站在傾覆船隻的甲板上,他們隱約聽到敲擊聲。後來,經過下水搜救,他們終於在沉船甲板下方找到兩名倖存者之一的朱紅美老人。
「當時水下條件很不好,水流湍急,而且船內障礙物特別多。救人英雄官東和我在水下摸索了很久,才找到老人,並成功將他帶離船艙。」宋國淼介紹。老人感激他們的救命之恩,特意留下了聯繫方式。「後來的一兩年,我去南京做項目,都會買些水果去看望他。老人的精神狀態一直不錯。」宋國淼說。
痛心學生溺亡事件頻發
潛水救人,風險很大。每次下水前,隊員們都會仔細商討救援方案。「做到有備無患,不僅對救援對象負責,更要對救援隊員的生命負責。」魏鵬飛說。
魏鵬飛介紹,潛喵救援隊擁有多品類潛水設備、水下搜救設備、水下生命探測工具和救援機器人等,最貴的一套設備價值數十萬元。他們一般採用工程級別的潛水裝備,用管道供氣,有可視、對講功能,既便於搜救,安全性也高。
救援中,最讓魏鵬飛痛心的是,每到暑期,學生溺亡事件頻發。一個個花季生命的意外凋謝,對一個個家庭造成了巨大的打擊。聽到家長們撕心裂肺的哭聲,魏鵬飛總是特別揪心和惋惜。
「應急救援固然可以救人,但未雨綢繆才是防範悲劇發生的關鍵。」魏鵬飛說。全社會特別是教育主管部門、學校、家長,要高度關注學生溺水事故,加強學生安全教育,讓悲劇不再重演。
雲豹救援隊為武漢渡江節護航
武漢雲豹救援隊
11年花700萬元買裝備
只為創造更多救援機會
6月3日晚7時許,漢口江漢灣公園內。
「藏好了沒有?」武漢雲豹救援隊隊長向東用對講機問。這位50歲的漢子,渾身散發著軍人氣質。
「藏好了!」對講機裡傳來回話。
「無人機起飛,搜索目標!」向東下令……
三百名志願者隨時待命
上世紀九十年代,向東留學加拿大,接觸到野外生存和戶外救援。
2008年汶川大地震,眾多民間救援力量紛紛奔赴災區。那些落後的救援裝備,深深刺痛了向東,他決心組建一支專業化救援隊伍。2009年,武漢雲豹救援隊誕生。
在漢江灣,向東的智能科技公司和雲豹救援隊隊部在一起。除了少量固定工作人員,救援隊其他300多名隊員都是志願者。平時,他們一邊忙著各自的本職工作,一邊為群眾的安危隨時待命。
根據個人能力,隊員們被分進不同梯隊,其中第一梯隊體能要求很高,且必須受過高等教育,具有無線電知識、無人機操作、醫療救援等專長。
這些年,雲豹救援隊多次參與大小救援:2011年通城水災、2012年十堰水災、2013年四川雅安地震、2014年雲南魯甸地震……他們還參與了尼泊爾地震、寮國巨型大壩潰壩等救援。
自掏七百萬元購買裝備
雲豹救援隊成立以來,知名度不斷擴大,救援範圍越來越廣,對裝備和資金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在救援隊隊部,滿滿當當放置著各種救援設備。一艘艘衝鋒舟、皮划艇排列有序,數十架無人機科技感十足。「這些裝備以進口為主,與國際頂尖水平同步。」向東介紹。他還聯合多家科技公司,研製出國內第一輛無人機應急指揮車,能在黑暗、濃煙、大霧、溝壑等特殊現場快速找到倖存人員、逃生通道等。另外,向東還研發了多款無人機救援設備,如無人機空投救生圈裝備。
雲豹救援隊成立之初,向東就定下規矩:不設帳號,不接受現金捐贈。那麼,購買、開發這麼多高精尖救援裝備,資金從何而來?
「雲豹成立11年,購買裝備花了700多萬元。只有救援者安全,被救者才會有更多生還的機會。」向東說。這些錢,都是他經商賺錢後,以個人名義投入的。
武漢藍天救援隊參與公共區域消殺
武漢藍天救援隊
哪裡有險情就往哪裡衝
撐起護佑生命的一片天
有這樣一群人,平時和你我一樣,在不同的崗位忙碌;遇到災難發生,他們總是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參與救援工作。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藍天人。
在國內眾多民間救援機構中,藍天救援隊可謂聲名赫赫。其中,成立於2015年的武漢藍天救援隊,現有隊員和志願者160人。
一天轉運千餘被困居民
哪裡有險情,哪裡就有藍天救援隊的旗幟;哪裡有需要,哪裡就有藍天救援隊隊員的身影。
2016年7月,湖北多地發生洪澇災害。成立沒多久的武漢藍天救援隊,協同湖北各地藍天救援隊,奔波於各個重災區,參與搶險救援。
「當時,武漢南湖地區漬水嚴重,不少地下停車場和一樓門面被淹。我們救援隊帶著橡皮艇,忙著轉運受困居民。」武漢藍天救援隊隊長張泉回憶。當天,隊員們從清早忙到晚上8時許,共轉運1000多人。不少受困群眾脫險後,對救援隊員們豎起了大拇指,不停地道謝。
今年疫情期間,武漢藍天救援隊和全國其他兄弟藍天救援隊500多名隊員,在武漢市黃陂區天河三路附近的援鄂防疫物資倉庫奮戰近40天,人均每天工作超過15個小時,將2600餘萬件防疫物資緊急運往醫院、單位、社區。身穿統一藍色服裝的藍天救援隊員,築起了一條物資中轉的生命通道,成為最美的藍色風景。
教急救技能幫助更多人
張泉介紹,武漢藍天救援隊起步雖然較晚,但隊內有著嚴格的考核制度。針對每名隊員和志願者的特長,結合他們各自的意願,救援隊對他們進行分組,積極組織救援知識培訓和取證,強化專業技能。
除常規應急救援外,武漢藍天救援隊還義務為武漢馬拉松、世界軍運會等各大賽事保駕護航。近兩年,武漢藍天救援隊在培訓志願者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隊員們走進學校、社區,廣泛開展公益講座,傳授急救、防火、防觸電、防溺水等安全知識,讓更多人掌握急救技能,以便關鍵時候用得上,可以幫助更多的人。
「所有人攜起手來,給身處困境的人們一道光、一絲暖,這世界就會變得更加溫暖、更加明亮。」張泉說。
(□楚天都市報記者 黃忠 通訊員 孟軍 周怡 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 劉中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