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上大學後就頹廢,原因主要有4點,防微杜漸,不要畢業後悔。
有很多在高中時學習非常好的同學在進入大學之後就頹廢了,這一現象非常常見,最主要的原因是大部分人並沒有意識到學習在大學學習有多麼重要。大學的學習成績對於學生來說非常重要,在未來的求職、考研或者是考取其他證書時可以說是越高越好。許多大學時不努力學習的同學在畢業後都非常後悔,而且這一現象非常常見,無論是在普通大學還是985、211等重點大學,許多同學後悔自己曾經的頹廢行為。為什麼上大學後頹廢的情況這麼多?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
1、老師的教學模式
我國大學的選取人才的方式就是選取那些智力比較高的人,但是這些人除了智力高之外,在其他的方面卻無法保證。很多人在高中都經歷著應試教育,早起跑操、爭分奪秒吃飯、上廁所,老師的管理可以說滲透了學生的方方面面。但是大學卻有所不同,大學老師是不會管學生上課是否睡覺、玩手機的,很多大學老師可能都會同時教很多個班級的課,有的老師上課之後就是念PPT,完成一些自己必須要完成的任務,留一些必須布置的作業,但是對於學生的學習情況卻不在意。如果學生自制力不強的話,那麼變得頹廢非常正常。
2、沒有明確目標
很多高中的學生的目標就很明確,就是考上一個理想大學,但是當他們考上理想大學的時候,並沒有及時的為自己人生的下一步設立目標,很多學生就此進入了迷茫的狀態。他們不知道自己為何學習,可能很多人都聽過父母說這樣的話:你學習是為了自己的未來。但是我相信很少有人能夠理解這句話的含義,他們沒有把自己奮鬥看作是為自己將來做準備,而將其視為自己的一種義務,在考入了好的大學之後,就已經實現了這個義務。所以為了避免自己變得頹廢,大家在進入有大學校園之前,一定要給自己設立一個明確的目標,知道是為了什麼學習。如果沒有目標,我們就很容易陷入一個不明白自己奮鬥意義的困境,從而導致頹廢。
3、同學關係處理
在高中時我們所接受的人大多都是家庭條件與自己大體相同的人,但是進入大學之後,我們會有來自五湖四海的同學,大家有著相差甚遠的價值觀,很多同學在處理人際關係時,就會耗費非常大的精力。大學是一個小型的社會,在這裡我們除了要學習之外,人際關係的處理也非常重要,大家可能會和舍友、同學或者社團的人處好關係,有時就會搞得焦頭爛額,以至於無法把精力全部放在學習上面,最後什麼都做不好,這也是頹廢的表現。
4、選到了自己不適合或者不喜歡的專業
很多同學因為選擇專業時的疏忽,導致自己被調劑到了一個不喜歡的專業,或者是錯誤的選擇了一個不了解的專業,專業的不合適對於自身發展有著非常大的弊端。所以大家在選擇專業時,千萬不要一味地聽從親戚朋友的指點,現在網絡如此發達,一定要對自己的專業進行搜索,知道專業的就業方向,因為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轉專業的,謹慎報考,避免在大學學習沒有動力。
大學的頹廢可能是由多個原因造成的,但是最大的原因還是因為環境問題,大學主要是看學校的學術成果,學校只需要保證有學習好的同學可以做研究就可以了,這和高中時學校要求升學率不同,一個是按質量,一個是按人頭數量,所以最重要的就是適應環境,在上大學之前給自己定下一個明確的目標,然後在這個目標之下適應學校的學習方式和生活,總有一天你會感謝努力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