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法國《蒙田隨筆》的筆記:教育學生儘可能不用「禁止」等詞語

2020-12-14 教育人王福明

【原創首發,歡迎轉發】

◎文/編 烏江

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 ———題記

讀罷《蒙田隨筆》,原本想好生地寫點感想和體會。哪知愚人天賦欠佳、能力不足,正如前篇所言,好作罷,當起文抄公算了。

作這份特殊的文字工作前,我還要作點說明。為了讀者明白哪是蒙田的原話,我特地用符號「[]」括起來另立成段;第二自然段才是凡人所思所想———「教育人王福明說」。

今日繼續幹文抄公工作。

01飲酒過度會吐露秘密

【人在失去理智和不能自我控制時,會做出最醜惡的表現。】

【飲酒過度也會使心裡的秘密不知不覺吐露。】

教育人王福明說:是的。一個人在失去理智和不能自我控制時,會做出各種各樣失格的行為。又尤其是飲酒過度後,少數人更容易失去理智,更會做出常人不可理喻的事情。自然,飲酒醉了也會把心裡的秘密不知不覺吐露。

此語是蒙田的《論飲酒》篇中所摘。

02禁止的事才誘人

【可做的事誰稀罕,禁止的事才誘人。(奧維德)】

教育人王福明說:隨隨便便都做可以做的事,人們並不感到稀奇;而禁止人們做的事才具有特別強的吸引力。事實上也是如此,(教育學生)平時禁止做什麼事情,他們卻偏偏想法設法、偷偷摸摸地突破紅線去嘗試

原因在於「禁止」一詞帶有神秘性、引誘性,致使有人冒險去探索和嘗試。

譬如,禁止學生戀愛,禁止攀折花木,禁止高聲喧譁,禁止嬉笑打鬧,禁止亂扔垃圾,禁止翻越圍牆等。

如若把「禁止」一詞換為:「不適合」、「請不要」等恐怕還好點。與其「堵」,不如「疏」好一些。這給我們家長和教育人提了個醒:教育孩子和學生不能用「禁止」、「嚴禁」等話語。

我們做家長的父母們也值得注意,平常在教育孩子時,除了安全方面的對孩子的安全構成威脅的,比如家裡的電方面的不要用「禁止」之類的詞語,一般情況下不要用這類用語。

當然做班主任的在教育學生時也更應該引起注意,你禁止的東西學生偏要向相反方向逆行,偏要報著試一試的態度。與其「堵」,不如「疏」,這樣教育效果可能會好一些。

此語是蒙田的《欲望因不滿足而更強烈》篇中所摘。

03經典的東西永遠是經典

【好東西不論散播到哪裡,總是適得其所的。】

教育人王福明說:是的。好東西不論散播到哪裡,它都會積極向上,傳播正能量;好東西不論散播到哪裡,它都會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優秀的、經典的東西無論經過多少時間的洗禮,它都是精闢的。而且經典永遠是經典!

此語是蒙田的《膽怯是殘暴的根由》篇中所摘。

04有條理、節制和堅持是一個人優良品質

【我認為一個有缺陷、不完善的人什麼都能完成,就是做不到有條理、節制和堅持。】

教育人王福明說:這裡「缺陷」「不完善」的人我理解為有缺點的人,是指不守時,不禮貌,不誠信,無責任感等;據我平時的觀察所知,工作中只是馬虎行事,什麼事都能做。這種人並不是沒有能力和本事,而是缺少有條理(有順序)、節制(自律)、堅持的優良品質。

05觀察一個人平時行為,判斷才是最準確

【要正確判斷一個人,主要是觀察他的平時行為,以及在無意中看到他的日常習慣。】

教育人王福明說:是的。要準確判斷一個人,觀察他平時的行為習慣最重要。因為平時的行為習慣是最能體現一個人的常態行為,又尤其是無意中看到的日常習慣,它不是一時半會兒偽裝出來的,而是長期形成所體現出來的。

此語是蒙田的《論英勇》篇中所摘。

領導來電,又有新的任務。只好中止筆記

06結束語

文抄公整理於,待日繼續。

原本寫讀後感,寫著寫著就成了抄書工了。因水平有限,讀得不深,悟得不透,那後面就是蒙田的一些精闢句子,順加自己的一些感悟吧。

你認為呢?歡迎發表意見!

歡迎閱讀教育人王福明更多的文章:1.《學生自律最好,班級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什麼?無為而治

2.《一位教師讀法國《蒙田隨筆》的讀書筆記(之六)

3.《讀法國《蒙田隨筆》的讀書筆記(之五)

4.《一位教師,讀《蒙田隨筆》的筆記整理教育篇之(四)

5.《一位教師,讀《蒙田隨筆》的筆記整理教育篇之(三)

相關焦點

  • 讀《蒙田隨筆》的教育精句,這些妙語對父母教育孩子非常有用
    讀法國《蒙田隨筆》妙語:吃苦是檢驗恆心的標尺,學會向美色抗拒》讀法國《蒙田隨筆》讀書筆記及隨感》3.讀法國《蒙田隨筆》:最好的教育,莫讓情緒操控》4.讀法國《蒙田隨筆》的筆記:教育學生儘可能不用「禁止」等詞語》
  • 讀法國《蒙田隨筆》,我最喜歡這句話,太精闢了
    以上整理於法國蒙田的《探討哲學就是學習死亡》篇筆記。讀《蒙田隨筆》的教育精句,這些妙語對父母教育孩子非常有用》讀法國《蒙田隨筆》的筆記:多與書籍打交道,是人生旅途中的儲糧》讀法國《蒙田隨筆》的筆記及感悟》5.
  • 一位教師,讀《蒙田隨筆》的筆記之(一)
    【原創作品,歡迎轉發】◎文/編 烏江讀《蒙田隨筆》筆記之(一)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題記 先說點廢話。在讀國學大師季羨林《談人生》時,他提及了最著名兩篇作品。其中一篇是法國大文豪米歇爾.德.蒙田的《蒙田隨筆》。我在閱讀時就立即在自己手機的備忘錄裡記下了這本書名。
  • 關於《蒙田隨筆》的隨筆
    看完了80多萬字的《蒙田隨筆》。好多年沒閱讀文學作品了,聽說蒙田是隨筆這一體裁的發明者,自己平時雜亂無章、嘮嘮叨叨書寫的那些東西也算是隨筆,飲水思源去翻翻祖師爺的作品也好。從1572年正式開始寫作,到1592年逝世,在長達20年時間內,斷斷續續寫出了《蒙田隨筆》這部被稱為「生活的哲學」的宏篇巨著,為後代留下了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他寫作的時期正好是明朝萬曆的早期。就西方而言,文藝復興運動已經開始,啟蒙運動尚未開啟。他比培根、莎士比亞要大上30來歲,對兩位巨子都有過很大的影響,培根的散文直接脫胎於蒙田隨筆,而莎士比亞則時常從蒙田這裡尋找靈感。
  • 蒙田的遺產:現代隨筆四百年
    可以說,蒙田以其驚人的博學、深邃的思想、親切的文風為現代隨筆樹立了一座不朽的豐碑,其深遠的影響力波及了法國的狄德羅、英國的培根、德國的尼採,乃至美國的愛默生……被譽為「美國文明之父」的愛默生在談及蒙田的《隨筆集》時坦誠:「從來沒有哪一本書對我有如此重大的意義。」
  • 《蒙田隨筆》歐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經典之一
    《蒙田隨筆》是法國人文主義作家米歇爾·蒙田創作的隨筆集,於1580-1587年分三卷在法國先後出版。該作內容包羅萬象,融書本知識和生活經驗於一體,是16世紀各種知識的總匯,有「生活的哲學」之稱。創作背景蒙田隨筆在16世紀後半期的法國,文藝復興思潮和宗教改革運動都已走過了一段相當長的路程。特別是宗教改革運動發展之迅猛,讓人驚異。從六十年代初起,持續三十多年、席捲法國社會各階層的法國宗教戰爭(又稱胡格諾戰爭)己全面拉開序幕。蒙田的後半生正是在這場戰爭中度過的。1570年,38歲的蒙田由於種種原因,從公共生活中抽身而去。
  • 《蒙田隨筆》:充滿哲理性的散文
    《蒙田隨筆》中譯本眾所周知,法國作家蒙田的隨筆是西方最著名的散文之一(或者可以去掉之一)。和培根的隨筆相似(當然,蒙田的時代要更早),也是以說理為主,充滿哲理性的散文。蒙田的隨筆有一百多篇,而這部《蒙田隨筆》選集(中華書局,2018)共收錄有其中的二十篇文章。喜歡引經據典,這是蒙田寫作手法的特徵之一。其中又可分為三類,一是哲學家的觀點看法,二是歷史事件,三是詩人的詩句(充滿哲思的)。不難發現,蒙田所喜歡引用的經典多為古希臘羅馬時期的,畢竟那是西方文化的源頭,就像我們古代作家言必稱四書五經一樣。
  • 三卷本《蒙田隨筆全集》出版發行
    三卷本《蒙田隨筆全集》近日由上海書店出版社出版,「再見蒙田———馬振騁譯《蒙田隨筆全集》出版座談會」昨天下午在上海法語培訓中心舉行。   米歇爾·德·蒙田是法國文藝復興後重要的人文主義作家,從1572年到1592年,他用20年時間寫成了3卷共107章的隨筆集,開創了隨筆式作品之先河。
  • 傅雷翻譯獎得主馬振騁親選精華本《蒙田隨筆》問世
    《蒙田隨筆》被譽為「十六世紀各種知識的總匯」,是歐洲近代三大經典哲理散文之一。全新修訂本《蒙田隨筆》日前問世,是首屆傅雷翻譯獎得主馬振騁自蒙田全集中親選的精華本。
  • 馬振騁譯《蒙田隨筆全集》出版 未經英文轉譯
    》版本流行的情況下,上海書店出版社大力推出法語文學翻譯家馬振騁翻譯的《蒙田隨筆全集》。馬振騁此次翻譯根據法國伽利瑪出版社《蒙田全集》1962年的版本譯出,沒有經過英文版本的中介,精確呈現了蒙田隨筆的精髓。據責任編輯介紹,馬振騁整個翻譯稿完全手寫而成。
  • 隨筆之神——蒙田(中)
    我當然以為接下來要讀到高潮部分了,但是,見鬼,蒙田再次打住了,一臉無辜地轉向另一個話題。若非我讀的這套譯林出版社的《蒙田隨筆全集》聲稱是我國「第一個全譯本」,我差點以為撞上了一個胡鬧的刀斧手,遇到了一堆文字馬賽克。同樣,他提到「我年輕時吃過肉體衝動的苦頭……年輕時的事如一記鞭笞,從此成了我的教訓」時,也沒有詳述這個苦頭,而我,哪怕被人指責「低級趣味」,也很想知道。
  • 《蒙田隨筆》:這裡有我們喜歡的寫作方式以及生活的哲學之美
    在「百家號」的文學樂園裡,經常讀到文友們寫作的隨筆。這些文章短小精悍,語言靈動,或感悟生活,或評析人情世態,發人深省,令人深思。靈感閃現的那一刻,一點思考,一點感受,從內心深處流淌,飛花濺玉般,自由奔放,絢麗奪目。隨筆這種文學創作形式是由法國散文家蒙田所創造的。
  • 《蒙田隨筆》裡,蒙田很理智地告訴你,關於人性的幾個真相
    蒙田是一個特立獨行、勤於思考的偉大思想家、散文家、人文主義者,著有《蒙田隨筆》等。蒙田的隨筆細膩而散淡,但同時又富有哲理性,讀起來很輕鬆,讓讀者能在不知不覺之中,認同他的觀點。因為蒙田有著豐富的思想內涵,以及對人性與生命的深度剖析,所以,世人送他一個「思想寶庫」的美譽。
  • 《蒙田隨筆全集》新譯本出版
    本報訊 (記者 周凡愷)由翻譯家馬振騁耗時5年翻譯完成的《蒙田隨筆全集》近日由上海書店出版社出版。  自1987年梁宗岱、黃建華合作翻譯出版《蒙田隨筆》選譯本以來,圖書市場上林林總總的「蒙田隨筆」有幾十種,其中最有影響力的是1996年出版的《蒙田隨筆全集》。
  • 《蒙田隨筆》:讀書很好,但讀書不應該代替思考
    想到蒙田。今天就來聊聊《蒙田隨筆》吧,一本可以反覆重讀的書。一我讀蒙田,是因為伍爾夫。早年間看她的《普通讀者》談到蒙田,頗感興趣,於是買了《蒙田隨筆》來讀。讀了幾篇,興趣點轉移,不知道丟到哪裡去了。這次重讀,仍然沒有選擇三卷全譯本,而是選了一本上海譯文的節譯本。
  • 法國文藝復興後期,人文主義懷疑論者,觀察人類情感的記錄者蒙田
    今天我們要來了解的就是在十六世紀中,歐洲歷史上隨筆寫得非常有影響的一位法國思想家。他就是米歇爾·德·蒙田。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呢?現在就讓我們回顧那一段歷史歷史,做一個關於米歇爾·德·蒙田的簡單探討,看看這個文學巨匠蒙田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物吧!
  • 馬振騁談《蒙田全集》與翻譯:「我知道什麼?」
    小時候在上海,我便喜歡讀漢譯的法國文學,讀莫泊桑、左拉的小說,讀黎烈文、李青崖的翻譯。後來考外文系,第一志願填了法語。當時南京大學辦了全國第一個法語班。解放前,大學裡雖然也有學法語的,但是作為普通外語,沒有獨立成班。1952年院系調整,把復旦大學、震旦大學、中央大學、金陵大學的法語教師都調到了南京大學——記得有十個老師——辦了這麼個班。
  • 蒙田隨筆:「我只關心我對自己的看法」
    蒙田這個名字和「隨筆」緊緊聯繫在一起,他開創了「隨筆」這一形式,在文學史上永遠存在他的一席之地。然而蒙田最初在動筆之前的思考,卻完全是哲學式的,他認同蘇格拉底的命題,「我一無所知。」重要的不是掌握了多少知識,而是擁有判斷力。蒙田所以蒙田的思想並不是論證式的,而是經驗、事件,和突然到來的靈感。
  • 法國著名思想家蒙田10則經典名言,充滿智慧與哲理,值得收藏
    在法國散文史上,開創隨筆式作品之先河的人,非蒙田莫屬。在16實際的法國,蒙田的作品就是當時人們的枕邊書,滋潤過太多法國人的心田。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蒙田筆下那些平易通暢、親切生動、富有生活趣味的文字吧!
  • 蒙田| 多讀書,然後忘掉你讀的那些,把自己變笨一點
    如同福樓拜所說,閱讀蒙田 「不要像孩子一樣想從中得到樂趣,也不要像野心家一樣想從中得到指示。你閱讀他的目的只有一個:為了生活。」▲蒙田(1533.2.28-1592.9.13),法國文藝復興後期、十六世紀人文主義思想家、作家、懷疑論者,主要作品有《蒙田義大利之旅》 《隨筆集》《熱愛生命》。在十六世紀的作家中,很少有人像蒙田這樣受到現代人的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