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娟剛生完寶寶就開始發愁,她家寶寶從早到晚不停的哭鬧,怎麼哄都哄不好,看著寶寶泛著淚花的雙眼,小娟真是心疼死了。對於新手爸爸媽媽們來說最讓人裡難受的莫過於小寶寶們的哭鬧,一直以來,很多家長都覺得寶寶的哭鬧是在表示他們的飢餓和安全感不足。其實有時候寶寶的哭鬧是在表達他們身體的疼痛,那麼寶爸寶媽應該從哪些方面來評估新生寶寶的疼痛呢?
行為判斷
如果家裡的新生寶寶持續發出尖銳的,肢體也不斷的動來動去,並且面部表情還出現張口、擠眼、下顎劇烈抖動以及皺眉等情況時,這就是他們因為感到疼痛的主要行為表現,寶爸寶媽可以根據這些行為來判斷新生兒是不是因為疼痛而哭鬧的。另外不少人認為胎齡越小,感知疼痛的能力越弱,他們覺得胎齡小的嬰幼兒沒有足月的寶寶發育成熟,認為胎齡小的寶寶中樞神經系統和骨骼肌肉都沒有完全發育好,對疼痛的沒有明顯的感覺。其實這種想法是不對的,現在越來越多的研究說明,早產兒對疼痛更敏感,所以寶爸寶媽更要做好對他們的護理工作。
生理判斷
除了可以通過新生兒的行為來判斷他們是否感到疼痛,還可以通過生理來判斷。
新生寶寶在感覺到疼痛的時候,往往會出現一些身體機能方面的生理性變化,突出表現為心跳速率、呼吸節奏增快、面色蒼白、渾身出汗以及血壓升高等交感神經興奮過度的現象。寶爸寶媽可以在新生寶寶出現上述行為改變的同時,查看他們有無交感神經過度興奮的現象,然後綜合分析與判斷新生兒是不是因疼痛而哭鬧,然後再進行其他打算。
痛源檢查
寶爸寶媽經過以上兩種判斷證實新生寶寶的哭鬧是因為疼痛而引起的之後,就要對導致他們的痛源來進行進一步的檢查了。如果發現寶寶是因為磕碰而導致的疼痛,就不用過於緊張了,只要好好的哄哄他們,注意以後對寶寶的看護就行。但是發現寶寶身體有擦傷、局部感染、腹痛或者其他器質性原因導致的疼痛,就要及時的帶寶寶去醫院,讓醫生來幫忙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