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清朗計劃」到「微信公號個人認證」 誰在為個人自媒體背書?

2020-12-11 丁道師

我們先來看一份榜單。

這是新榜最新的微信公眾號科技榜單,榜單上幾乎清一色機構媒體帳號,個人自媒體帳號難覓其蹤。

這似乎印證了前兩年廣為流傳的一個前瞻預測「未來新媒體帳號將以機構和企業為主,留給個人帳號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了。」

就我的觀察和走訪來看,機構新媒體和個人自媒體在行業的權重佔比,越來越分化,甚至早已經超過「二八比例」。一個不爭的事實在於,網際網路行業絕大部分的媒體曝光量和廣告主的訂單都被機構媒體帳號拿走,留給個人自媒體的部分極少,並且這種趨勢還在加劇。

新榜、微播易這些第三方的媒體合作交易平臺,也早已經把重心放在了機構媒體身上。

與此同時,過去幾年自媒體由於過於「自主」,出現了多起內容事故,這進一步讓各大平臺把重心加注到相對「好管理」的機構媒體帳號。

那麼,個人帳號重要性有必要提升嗎?個人自媒體還有必要再扶一把嗎?

我覺得有,大有必要。

騰訊也覺得大有必要,所以近期微信公眾平臺開始大規模的邀請開通個人認證,在完成認證後,在頭像的右下方會加一個黃色的V標識。在當前這樣一個環境下,騰訊微信官方給個人自媒體認證,無疑表達了騰訊方面對個人自媒體的支持。

騰訊為什麼給個人自媒體認證?個人自媒體將來發展走向何方? 這些問題我們今天可以繼續探討一番。

機構成絕對主流 一定沒有弊端嗎?

當前,機構媒體的聲勢遠超個人自媒體,說明其有很多個人無法比擬的優勢。比如內容整合創作能力、管理運營能力、融資能力等等。今年這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所引發的後續連鎖反應,也證明了機構媒體抵抗風險的能力,遠遠大於個人自媒體。

有一位疫情前從機構媒體離職的朋友和我吐槽「早知道不離職,以後社保存續的問題該怎麼解決」。

當然,從唯物辯證的角度來看,凡是都有兩面性,個人自媒體帳號和機構媒體帳號各有利弊,沒有哪種模式在所有層面都只有利沒有弊。

機構新媒體或者自媒體機構,有哪些弊端呢?比如最典型的一點,它們往往留不住頂尖的內容創作者,原因很簡單:頂尖內容創作者在機構工作每月創造100萬收益,只能分走5萬。如果單飛每月可能只有20萬收益,但都是自己的。

還有一點,機構新媒體做到一定程度之後,內容管理流程往往會拉長,這一方固然有了策劃爆款和大型選題的能力,另外一方也因為「完善」的流程,喪失了內容創作的效率,錯過傳播黃金期。

這就是為什有越來越多頂尖內容創作者除了一小部分繼續高升管理層之外,其餘大部分出走自立門戶的原因所在。

各種模式雖然均有利弊,但只要有價值,自然就各有其發展下去的道理和邏輯。

從「清朗計劃」到「微信公號個人認證」 誰在扶持個人自媒體?

儘管扶持個人自媒體可能是一件投入看不到回報的工作,但仍然有很多平臺尊重個體價值,推出了一系列支持個人自媒體的舉措。

2018年底,一點資訊啟動了「清朗計劃」,將入選帳號納入扶持範疇,並且打上S級認證,這些帳號每個月會拿到各種形式的現金補助(我的帳號「丁道師」前前後後一共拿了六七萬人民幣)。這些帳號覆蓋科技、汽車、健康、育兒、教育、旅遊、美食、社會、財經、攝影、時尚、娛樂等20餘個大類,在這其中包括191個自媒體(大部分為個人自媒體),MCN機構帳號只有20個。

一點資訊的舉措我很是感動,因此我也成為了一點資訊的自來水,在多個場和安利一點資訊以及其所發起的「清朗計劃」。然而一點資訊首先是一家企業,然後才是一家媒體平臺,任何時候商業化要放在首要前提,後來想當然的這個計劃執行沒有多久就事實上擱置了。

我對此表示理解,如果我是投資人或者合作夥伴,我不會看重一點資訊平臺是否有191個「丁道師」,我更關心有沒有20個「蜂群文化」「橘子娛樂」。

相比一點資訊複雜的心態,背靠騰訊的微信公眾號可以站在更高的維度支持各類自媒體尤其是個人自媒體。微信公眾號過去多年推出的原創保護、讚賞、付費、商品推廣、小程序管理等等服務,對自媒體的發展頗有助益。

近期內測邀請了一批個人自媒體開通「微信公號個人認證」,包括我在內的很多自媒體都收到了邀請。這項認證看起來只是很小的服務,但卻大大降低了個人自媒體認證的門檻,大大增加了生產優質內容自媒體的行業認可度。

得到各方的認可和尊重,這是當下自媒體所需要的。

個人自媒體生態今非昔比 理應得到更多重視

自媒體相比機構自媒體的勢微,是因為業界對自媒體「亂寫亂畫」的刻板印象,導致了各方面對自媒體有意的疏遠。而這種刻板印象是因為過去幾年來這個行業的確很亂,一批自媒體「亂寫亂畫」吸引了大量的關注,使得大家認為這個行業的自媒體都在「亂寫亂畫」。

有不止一位認識或者不認識的朋友,當著我的面痛斥「自媒體總是亂寫,早該關了。」

實際上呢?自媒體早已經經過了慘痛的「劣幣驅除良幣」過程。這幾年又經歷了好幾次大洗牌,有政策層面的,也有平臺層面的,更有市場層面的。那些「亂寫亂畫」的自媒體,那些「沒有觀點和邏輯」的自媒體,大多已經被行業淘汰出局。

可以說,到了今天活下來並且活躍的個人自媒體,尤其是我們科技行業的個人自媒體,大多是資深、靠譜、專業的自媒體,行業整體已經朝著「良幣驅除劣幣」階段發展。

所以,在這種背景下,微信公眾號才願意為優質的自媒體「背書」,大規模的邀請個人自媒體開通個人認證。為了推動自媒體的個人認證工作,騰訊甚至把認證所需要的300元費用也免了,具體騰訊怎麼和第三方認證公司(比如知道創宇)結算我們不得而知,但以微信公眾號的體量來說,應該不是一筆小開支。

所以,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微信微信公眾平臺邀請自媒體開通個人認證的行業意義,因為它代表著業界對自媒體的認知評判臨界點到來之際的一種態度和立場,釋放了極為積極的信號。

相關焦點

  • 微信公眾號開放自定義菜單 認證公號可輸入跳轉網址
    微信公眾號開放自定義菜單 認證公號可輸入跳轉網址【TechWeb報導】2月12日消息,微信公眾平臺發布公告稱,公眾平臺進一步開放基礎能力,對所有的公眾號開放自定義菜單功能。編輯自定義菜單功能時可選擇「跳轉到網頁」和「發送消息」兩種動作。
  • 如何練就《微信寶典》 微信自媒體愛你不容易
    轉戰微信後,雖然沒有明目張胆地宣傳,但第一天(4月23日)的粉絲就達到188人,到了27日為300人,過了5月初就輕鬆過千。  9月18日,幾個攝影圈的公號大V互相推送了一下彼此的公號,短短幾天內粉絲數漲了3000多個。  粉絲量達到一定數量後,陸續有相關品牌找上門,張千裡歡迎也不歡迎,合作的原則就是絕不以低價跑量。開設微信公號的確也給他帶來了更多和品牌合作的機會。
  • 網際網路時代,自媒體才是你真正的個人名片
    在過去,在個人社交和生意往來中,經常需要交換紙質名片來介紹自己和公司業務。在網際網路的時代,微信和自媒體逐步取代了紙質的名片,微信更多是展示個人生活的寫照,而自媒體才是個人思想和內涵的真正展示,自媒體才是你真正的個人名片。
  • 自媒體亂象需多方共治
    無論如何,自媒體都該拿穩拿好手中的麥克風,守好道德的紅線、守住法律的底線,盡到應有的社會職責上海關閉「世界未解之謎」等4個微信公號,「魔都升學爆料」等15個違規微信公號停更;河南下架「新聞熱點直播」等13家微信公號,「波動財經」等28家微信公號整頓
  • 微信公眾號個人認證申請?
    微信個人公眾號可以申請認證了,申請方法很簡單,一般1至3天內審核完畢,就會出現認證圖標了。下面介紹微信公眾號個人認證的具體方法步驟。
  • 微信公眾號個人認證要錢嗎 公眾號個人認證怎麼申請流程
    微信個人公眾號可以申請認證了,申請方法很簡單,一般1至3天內審核完畢,就會出現認證圖標了。下面介紹微信公眾號個人認證的具體方法步驟。  微信公眾號個人認證怎麼申請  用戶登錄公眾號後可通過 「公眾號設置 - 個人認證 - 申請認證」的步驟發起申請。
  • 李科成:自媒體小白如何打造個人IP?
    最近經常有人在抖音和微博上問我,不懂自媒體的網際網路小白能不能打造個人IP?小白打造個人IP需要做哪些準備?從哪裡開始入手?今天李科成通過這篇文章,統一給大家分享自媒體小白打造個人IP的三個重要步驟:第一步:熟悉、了解自媒體這是一個「人人都是自媒體」的時代,只要擁有一部手機,你自己就是一個自媒體,就可以自由地發聲。
  • 抖音個人認證有什麼用 企業認證有什麼用
    抖音個人認證有什麼用? 抖音個人實名認證後,就可以開通直播權限了。
  • 自媒體文章與個人網站文章選題區別,自媒體文章選題的三個途徑
    早期的網站基本上都屬於個人網站,臉書是扎克伯格在上學的時候寫出來的。豆瓣是阿北在咖啡館寫成的。個人網站與自媒體文章的共同點就是,兩個都需要不斷地寫文章,使網站框架性的內容豐滿。加入網站是杯子的話,內容就是杯子裡面的水,被子裡有水,才有人來喝。
  • 個人自媒體怎麼賺錢:自媒體新人適合做哪些自媒體平臺
    或許別人就已經用自媒體賺到腰纏萬貫了。說起自媒體,可能許多小白不懂,自媒體的平臺有很多,阿里的大魚號,騰訊的企鵝號,今日頭條和百度百家號等等。下面小編就給大家分享個人自媒體怎麼賺錢:自媒體新人適合做哪些自媒體平臺首先要說,所謂組成自媒體矩陣,就是所有內容在各個平臺都發一遍,是對的,但不同平臺,因為其已有數據量不同以及ai算法不同,所以同一個東西,在不同平臺有不同表現,這是有規律可尋的。
  • 「個人號可認證」,怎麼開通、認證需要注意什麼雷區?這篇都說清楚了!
    聲明:本文來自於微信公眾號西瓜君(ID:xiguaxiaojun),作者:西瓜君,授權站長之家轉載發布。昨天晚上,西瓜妹前腳剛踏進家門,後腳就收到了微信最近在內測的「個人公眾號認證」功能的開通邀請。目前我已經提交認證申請並通過了。
  • 卡爾赫林是誰?| 卡爾赫林的個人簡介
    個人簡介:自由撰稿人、自媒體人、微博影評人、專欄作家、生活藝術家、咖啡文化推廣者、俄羅斯文化傳播者。新浪博客元老博主、微博認證「情感博主」和「美食博主」(@CarlHering );博客中國專欄作家,師董會專家團成員。  卡爾赫林,2006年起在網絡寫博客,從北京狼煙「我的博客」起步,足跡遍布新浪、百度、網易、天涯、搜狐、人民網、鳳凰網、時光網和博客中國。
  • 公務員為何愛辦自媒體 | 南方周末
    對於經營自媒體的公務員來說,工作期間紀律嚴明,沒有任何可能做自己的私事,他們要想更新微信公號,只能利用休息時間。圖為湖南省株洲市某公務員在更新自己的微博。(視覺中國/圖)微信公號相當於「朋友圈的擴大版」,個人才華和思想可以充分展示,同時也考驗作者對於編輯、版式的審美能力,以及對於讀者閱讀體驗的把握能力。童偉宏說:「感謝自媒體時代,以前好多人不知道我,但現在懂我的人似乎多了。」「心裡常有一根弦,既然以公職身份寫文章,說話不能肆無忌憚,滿嘴髒話,尺度也不能太大。更不能佔用上班時間,不然有人會說你不務正業,愛出風頭。」
  • 自媒體如何賺錢?個人如何一天300,手機可以做嗎?
    這幾天,基本每天我們都會分享一個知識點,都在說如何運營自媒體,今天我們詳細說下,如何註冊,如何運營自媒體!一、註冊自媒體註冊,都是需要經過認證的,如果你沒有認證,是無法得到收益的。信息填完以後,會有一個S名認證,這裡涉及到掃臉,按照要求做。二、開通創作者權益何為創作者權益?創作者權益,就是你發布作品,平臺會根據你的內容閱讀量給你一定分潤,這就是創作者權益。
  • 自媒體人該何去何從?傳媒公司到個人自媒體「能力不夠努力來湊」
    今天給大家分享我從傳媒公司到做個人自媒體的輾轉經歷,喜歡的人可以看完一起交流討論。我叫S周,網絡上的認識的朋友叫我「背影」,因為我網名叫「一個人的背影」現實的朋友叫我漂泊的老周,因為我一個人在全國到處漂泊已經16年。
  • 人民日報:一些自媒體公號將真相當骰子 挑動社會情緒
    做有品質有格調有立場的內容,受眾自會慕名而來,選擇自媒體創業的人應該有這樣的信心機不離手的時代,你有沒有思考過,每天獲取的信息都從何而來?自己手機裡有多少個新聞應用,關注了多少個公眾號,每天觀看多久視頻、直播?
  • 賺錢的自媒體平臺有哪些?玩自媒體如何賺錢?
    :自媒體(外文名:We Media)又稱"公民媒體"或"個人媒體",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傳播者,以現代化、電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數或者特定的單個人傳遞規範性及非規範性信息的新媒體的總稱。自媒體平臺包括:博客、微博、微信、百度官方貼吧、論壇/BBS等網絡社區。
  • 新手怎麼快速通過自媒體賺錢?個人怎麼運營自媒體?
    比如今日頭條,你只要在上面發布文章或者是視頻就可以了,並且不需要任何的成本,對文化水平要求不高,只要你能夠堅持就能夠賺到錢。現在做自媒體還賺錢嗎答案是:當然賺錢,要是不賺錢,怎麼還還有這麼多人爭先恐後來進入自媒體行業嗎?現在做自媒體是很多,而且是紅利期,但是賺到錢的沒有幾個的,因為都不知道怎麼去做,都是在自己瞎玩。這樣當然賺不到錢。
  • 「微信個人號」如何運營?——以K12在線教育為例
    微信頭像是專業IP形象的核心要素,一般而言,微信個人號的頭像主要有以下幾種: 個人職場寫真常見於以運營者|管理者本人為運營中心的場景,比如醫療大咖、演講大師、K12名師。 公司標識指的是與公司強關聯的形象標識,比如公司logo、辦公大樓、品牌名等。
  • 微信公眾號刷量被曝光,自媒體泡沫有多大?
    近日,部分微信公眾號刷量被曝光惹人側目。而暴露出來的部分,似乎只是網際網路自媒體泡沫的冰山一角。泡沫到底有多大,泡沫讓哪些人成了冤大頭,還有哪些自媒體泡沫?一系列問題引發網民關注。  作為國內知名的自媒體大數據公司,清博大數據9月29日發布的監測結果顯示,「微信公號造假的數據規模在5%-10%之間,在下降幅度超50%的1400+個帳號中,也驗證了造假集中在少量帳號。」  另一家知名自媒體大數據公司,新媒體排行榜9月29日的表述則更為謹慎,「28日閱讀數下降高達80%以上,總計佔比為1.42%的124個帳號,終究難免會被外界解讀為有刷閱讀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