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偉大抗疫精神 築夢最燃奮鬥青春
——在2020年新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
(2020年9月17日)
校長 景新華
親愛的同學們,尊敬的老師們、線上線下的朋友們:
大家下午好!
九月的江大,荷風送馨香,竹露滴清響。今天,我們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隆重舉行2020級新生開學典禮。英雄的武漢迎來了新市民,美麗的江大迎來了新主人。在此,我代表全校教職工,對你們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和真誠的祝賀!
2020年是非比尋常的一年。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了千家萬戶的生活甚至命運。但我們深感欣慰的是,即使是疫情肆虐、正常的學習生活被按下「暫停鍵」,你們依然以足夠的勇氣積極應變,以聰明的才智主動求變,以必勝的信心擁抱改變,成功經受了升學高考和疫情大考兩大人生考驗,在挑戰中抓住了機遇,你們無疑是成功者!正是大家的堅持與努力,使我們今天在江漢大學的相遇更加彌足珍貴。在即將揭開序幕的大學生涯,學校希望你們繼續讓這種堅持成為一種品質,讓這種努力成為一種習慣。
在過去的8個多月時間裡,全國各族人民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進行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抗疫大戰,經受了一場艱苦卓絕的歷史大考,付出了巨大努力,取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重大戰略成果,創造了人類同疾病鬥爭史上又一個英勇壯舉!充分展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充分展現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力量,充分展現了中華文明的深厚底蘊,充分展現了中國負責任大國的自覺擔當。
習近平總書記在9月8日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對我國的新冠肺炎抗疫鬥爭進行了全面總結,對偉大抗疫精神進行全面闡述,「在這場同嚴重疫情的殊死較量中,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以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大無畏氣概,鑄就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偉大抗疫精神同中華民族長期形成的特質稟賦和文化基因一脈相承,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的傳承和發展,是中國精神的生動詮釋,豐富了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內涵。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偉大抗疫精神是當前最鮮亮的精神旗幟。作為新時代青年大學生,我們要認真學習偉大抗疫精神,深刻理解偉大抗疫精神,自覺踐行偉大抗疫精神,使抗疫精神成為我們成長成才的強大動力。
學習踐行生命至上的抗疫精神,就是要尊重生命、珍愛生命。對人來說,生命是最寶貴的,生命代表一切。生命是人民群眾最核心最根本的利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最真實最徹底地體現了我們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先進理念。在抗疫中,從出生僅30個小時的嬰兒到100多歲的老人,從在華外國留學生到來華外國人員,每一個生命都得到全力護佑,人的生命、人的價值、人的尊嚴得到悉心呵護。生活在這樣擁有愛的國度,是我們莫大的幸福;生活在這樣充滿希望的時代,我們感到驕傲和自豪。
這次新冠疫情著實給我們上了一堂深刻生動的生命教育、愛的教育、健康教育的人生大課,它教會了我們要尊重生命、珍愛生命、敬仰生命、呵護生命,讓我們理解了生命的不易、生命的珍貴、生命的短暫以及生命對於自己、家庭、社會、國家的意義和價值,因為沒有了生命一切等於零。它教會了我們要愛自己、愛父母、愛家庭,要愛同學、愛老師、愛他人。它教會了我們既要享受生命帶給我們的各種體驗,也要以仁愛之心幫助有困難的人,以寬容的態度接納他人與社會。大學四年,同學們的生命安全始終是第一位的,當前的重點是防疫安全,同時還要注意各方面的安全。
學習踐行舉國同心的抗疫精神,就是要愛黨愛國、珍視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14億中國人民同呼吸、共命運,肩並肩、心連心,萬眾一心、同甘共苦,風雨同舟、眾志成城,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大會戰,構築起疫情防控的堅固防線,繪就了團結就是力量的時代畫卷。可以說抗疫的成功就是團結的勝利。抗疫依靠團結,萬事皆要團結。縱觀歷史,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之所以能戰勝前進道路上一切風險挑戰,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靠的就是全國人民的大團結。中國取得令世人矚目的偉大發展成就,也是全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努力的結果。偉大團結精神造就了中華民族團結一心的獨特品格,新時代只要我們精誠團結在愛黨愛國的旗幟下,就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中國人民實現夢想的步伐。
江漢大學八字校風第一個詞就是「團結」,團結已成為江大文化的重要內容。進了江大門,就是江大人,同學們的到來,為我們這個團結和睦的大家庭注入了新鮮的力量。希望你們把這種團結精神具體化到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搞好同學團結,增強集體觀念,培養團隊精神,生活相互幫助,學習共同進步。同時,大家要注重校史的學習,知之深,才能愛之切。在這裡我給大家簡要介紹一下學校。
最早的江漢大學是1912年由辛亥革命領袖黃興和革命先行者宋教仁創辦,第一任校長為同盟會湖北支部長石瑛。成立一年有餘,因袁世凱忌憚共和遭其強行解散。改革開放初期80年代,為解決武漢地區人才急需,市委市政府決定重新創辦江漢大學,成為武漢市屬第一所高等學校。2001年10月,為適應高等教育發展,經教育部批准,在原江漢大學、華工漢口分校、武漢教育學院、武漢職工醫學院四校合併基礎上組建新的江漢大學。
江漢大學是一所文化深厚的大學,江漢炳靈,世載其英,既有荊楚歷史文化文脈淵源,又有大都市文化的現代氣質;江漢大學是一所獨具特質的大學,具有革命基因、改革基因、創新基因和擔當基因;江漢大學是一所特色鮮明的大學,區別於傳統高校發展路徑,向著城市型、創新型、應用研究型發展方向邁進;江漢大學還是一所充滿活力、極具潛力、環境優美的大學,相信大家很快就會感同身受。
隨著同學們深入了解江大,一定會迅速愛上江大!我到江大工作才8個多月的時間,跟大家一樣,還需要不斷地學習,深化對江大的認識。我有一些初淺的體會跟大家交流一下請老師和同學們斧正。
我的名字有長江漢水
我的家在長江濱漢水畔
江水貫穿我血脈
荊楚浸潤我靈魂
創新是我的氣質
擔當是我的品格
江漢大寫的人字
我的使命
我的追求
我的歸宿
江漢大學這個大氣豪邁的校名賦予了江大人崇高的使命!
學習踐行捨生忘死的抗疫精神,就是要信念堅定、不懼風雨。「危機時刻,又見遍地英雄。各條戰線的抗疫勇士臨危不懼、視死如歸,困難面前豁得出、關鍵時刻衝得上,以生命赴使命,用大愛護眾生。」習近平總書記特別點讚了青年。「在這次抗疫鬥爭中,青年一代的突出表現令人欣慰、令人感動。參加抗疫的醫務人員中有近一半是『90後』『00後』,他們有一句話感動了中國:2003年非典的時候你們保護了我們,今天輪到我們來保護你們了。長輩們說:『哪裡有什麼白衣天使,不過是一群孩子換了一身衣服』。世上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青年一代不怕苦、不畏難、不懼犧牲,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責任,展現出青春激昂的風採,展現出中華民族的希望!讓我們一起為他們點讚!」
我校校友夏思思就是捨生忘死的青年典型,夏思思是江漢大學09級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她愛人吳石磊是08級臨床專業學生。為了救治一位年長病人,夏思思主動留在病房護理,不幸被感染,最後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這些平凡的英雄之所以能夠面對困難和危險,挺身而出,捨生忘死,根本就在於他們有一份堅定的信念,那就是對職責的堅守、對生命的敬畏、對人民的情懷、對祖國的熱愛。廣大青年用實際行動彰顯家國擔當,交出合格答卷,展現了新時代青年的精神風貌和蓬勃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既是對青年的讚美,更是對我們青年人的殷切期望。只要信念堅定,就能勇往直前。當代大學生要堅定對馬克思主義信仰,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堅定聽黨話、跟黨走的人生追求,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厚植愛國情懷,這是當代青年最厚重最亮麗的底色,也是青年大學生成長成才、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由之路。
學習踐行尊重科學的抗疫精神,就是要勤奮學習、勇於創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類同疾病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學技術,人類戰勝大災大疫離不開科學發展和技術創新。」在這次抗疫鬥爭中,無論是決策指揮,還是病患治療、技術攻關、社會治理各個方面,都是遵循科學規律,依靠科技支撐。科技在抗疫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在剛剛召開的科學家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發展科學技術作了最新部署,指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科學技術解決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強創新這個第一動力。」「希望廣大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肩負起歷史責任,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強調要加強創新人才教育培養,把教育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強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基礎學科建設,加強基礎學科本科生培養、拔尖學生培養,注重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強調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要弘揚科學家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從實踐看,凡是取得突出成就的科學家都是憑藉執著的好奇心、事業心、終身探索成就事業的。科學家的優勢不僅靠智力,更主要的是專注和勤奮,經過長期探索而在某個領域形成優勢。習近平總書記還特別強調「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對科學興趣的引導和培養要從娃娃抓起,使他們更多了解科學知識,掌握科學方法,形成一大批具有科學家潛質的青少年群體。」
習近平總書記這一系列重要論述,非常具有針對性、指導性,不僅為學校培養創新型人才指明了方向,也為同學們的學習指明了方向。
對同學們來說,現在是學習科學的黃金期。進入江漢大學學習,可能有的同學認為不是自己最理想的選擇,但如果你從現在開始努力,那江大一定是邁向成功最理想的出發點。高考成績好壞這一頁已經翻過去了,一切重新開始,大家又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對大多數學生來說,最重要的是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目標、學習方法和學習精神,最關鍵要做到勤奮、專注和堅持。要特別重視打牢基礎。重視基礎課的學習,包括公共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重視基本能力的培養,包括分析思考能力、口頭和文字表達能力、實踐實驗動手能力、學習工具運用能力;還要重視新知識的學習,知識更新越來越快,新知識不斷湧現,同學們要保持敏銳和求知慾,緊跟時代。
學習踐行命運與共的抗疫精神,就是要胸懷全局、擔當有為。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人生際遇,都要在自己所處的時代條件下明確人生航向、書寫青春、創造歷史。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加速國際格局演變,各類矛盾風險交織疊加,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更加複雜。現在,中華民族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偉大復興的目標,我們越接近國際舞臺中央,越處於國際矛盾的風口浪尖,我們的民族復興大業就越不會一帆風順、輕輕鬆鬆,前進道路上會出現可預見和不可預見的風險挑戰甚至是驚濤駭浪。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面對紛繁複雜國際形勢和國內發展新格局,當代青年大學生首要的任務是加強學習,提升素質和能力。特別是要學好馬克思主義理論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科學理論,掌握科學方法,提高分析判斷能力,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我們將在較長時間內面臨外部環境的變化,越是風急雨驟,越是驚濤駭浪,越是需要我們同心同德、同力同向,上下一條心、擰成一股繩。在關鍵時刻還要保持初生牛犢不怕虎、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剛健勇毅,披荊斬棘,一往無前,用青春和熱血捍衛國家和人民利益。
同學們,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你們在最好的時代,在最美的年華,來到了江大,學校將全力為你們成長成才做好服務,給大家提供最好的舞臺。希望你們夯實基礎、勇於嘗試、敢於挑戰,與祖國同心同向,與學校同路同行,不彷徨,不懈怠,不止步,踐行偉大抗疫精神,築夢最燃奮鬥青春!
謝謝大家。
踐行偉大抗疫精神
築夢最燃奮鬥青春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江漢大學,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教育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