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題目中的這個問題,可能已經爭論了好多年。
並且,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答案。
下面,老生常談,我們再來討論一下,高考完以後,考上什麼樣的大學,才「有資格」辦升學宴?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只需要討論清楚以下6個問題。
就拿我們家來說,從我父親這一輩算起,別說三代內,就是向前追溯十代,都是清一色的農民。
其中,學歷最高的人是我爸,戶口本上雖然填的是初中學歷,而實際上根據我觀察,他最多小學畢業。
在這樣一個家族裡面,我雖然只是考上了一所普通二本大學,但是,這對我們家來說,難道不是好大學嗎?不值得高興嗎?不值得慶賀一下?
別說是二本,就算是大專,我們家也很開心了。
所以說,好大學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好大學,對於書香門第的家庭來說,可能考上清北,也沒有什麼新奇的,而對於普通農村家庭來說,可能考上一個普通二本,都已經非常知足。
所以,只要自己覺得滿意,自己的家人滿意,就是好大學,就值得親朋好友一起慶祝。
對於家長來說,我們不能只盯著別人家的孩子,別人家的孩子考得再好,上再好的大學,都與我們沒有關係。
我們更應該關注自己家的孩子,無論孩子考上什麼大學,都給予他(她)肯定,因為,這都是他們努力的結果,也是他們寒窗苦讀十餘載的最好回報。
所以,只要他們盡力了,無論考上什麼樣的大學都值得慶賀。
在我們為孩子舉辦升學宴之前,需要糾正一個觀念。
那就是升學宴只是一種慶賀孩子考上大學的方式,而不能當成「腐敗」的幌子。
特別是一些公職人員,一定要注意分寸,如果單位有相關要求,那就一定要服從安排。
所以說,擺升學宴之前,需要我們糾正觀念,只是為了大家一起熱鬧熱鬧,為了慶祝孩子考上大學,也為了慶祝孩子成年。
擺升學宴,特別是在農村,已經逐漸形成了一種風氣。
這可能也與中國的傳統習俗有關係,畢竟,考上大學就像古代中舉一樣,那也是家中的大喜事。
一般家裡有重大喜事發生,都會與親朋好友一起來慶祝,為了表達對孩子的祝福,也為了收回散出去的份子錢。
在這種風氣+習俗的作用下,很多情況下,對於家長來說,辦不辦酒席可能已經有點「身不由己」,並不是自己說了算,相信,來自農村的家長都能夠理解這種心情。
勤儉節約,是中華傳統美德,特別是最近大家都在提倡節約糧食,「光碟行動」從我做起。
即使是給孩子擺升學宴,也要量力而行,不能攀比,更不能浪費。
不能大辦特辦,別人擺50桌,那我就擺100桌,別人擺一天,那我就擺兩天,這種不健康的風氣必須要杜絕。
而升學宴,最好的方式就是邀請關係比較好的朋友以及親戚一起吃一頓飯,當然,紅包能不收就不收。
畢竟,現在物價飛漲,想要靠擺升學宴來「斂財」已經不大可能,真正賺錢的其實是酒店與做流動宴席的那一幫人。
時代在進步,我們的思想也要跟著進步。
孩子考上大學,確實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但是,慶賀方式並不一定是擺升學宴。
父母可以陪著孩子一起去旅遊,來一場說走就走的畢業旅行,畢竟,在孩子上學以來,忙於學習可能基本上都沒有出去好好玩過。
相信,這樣一場旅行,不光非常有紀念意義,更能夠給大家留下美好的回憶。
除此之外,家長還可以滿足孩子的心願,這對孩子個人來說,可能要比擺升學宴更能贏得他們的青睞。
擺不擺升學宴,與考上什麼大學無關,這只是一種慶祝方式。
考上「985/211」大學值得慶賀,考上「普通二本」大學也值得慶賀,畢竟,都是孩子努力的結果。
即使要擺升學宴,也要合理、合規、不鋪張浪費、不大辦特辦。
最後,升學宴並不是唯一的慶祝方式。
感謝您的閱讀,喜歡文章就點讚轉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