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新一關於ABC猜想的證明將被正式認可

2021-02-08 喻家數學

日本《朝日新聞》今日報導了題為 「數學の超難問・ABC予想を「証明」望月京大教授」 的新聞:京都大學數理分析研究所的望月新一教授關於ABC猜想的證明或將被認可並予以發表,發表時間可能是2018年元月。這或將是本世紀以來純粹數學研究領域最具轟動性的成果,而望月新一所建立的嶄新的數學理論(Inter-universal Teichmüller theory)將極大影響數學的發展。


ABC猜想在1985年分別由 Masser 和 Oesterlé 獨立提出。目前有不少數學家嘗試著證明該猜想的正確性,法國數學家 Lucien Szpiro(他在數論、算術代數幾何和交換代數上有重要貢獻)在 2007 年時嘗試攻克此猜想,但後被證明其中有誤,其論文可以參考


http://www.math.columbia.edu/~woit/wordpress/?p=561


在2012,日本京都大學數理分析研究所的望月新(Shinichi Mochizuki)一教授發布了其四篇預印文稿,系統介紹了他創立的 Inter-universal Teichmüller theory(全面一般化泰希米勒理論),並聲稱用此理論可證明包括ABC猜想在內的幾個著名猜想 。他的論文在數學期刊上刊登以供參考查閱,很多人也開始學習他的理論。很多數學家對他的文章持懷疑態度,也正是因為他這篇古怪晦澀的證明(無論是將我們引向正確還是錯誤),我們知道了,要解決這個猜想或許還是要走上孤獨的漫漫長路。不變的是,在我們試證明其正誤之時,數學水平得到提高,也終將找到解決ABC猜想之路。


1. Inter-universal Teichmuller Theory I: Construction of Hodge Theaters, 2012.

2. Inter-universal Teichmuller Theory II: Hodge–Arakelov-theoretic Evaluation., 2012.

3. Inter-universal Teichmuller Theory III: Canonical Splittings of the Log-theta-lattice, 2012.

4. Inter-universal Teichmuller Theory IV: Log-volume Computations and Set-theoretic               Foundations, 2012.


這也許是數學中最為抽象、仿佛起源於虛無的數論和代數幾何的結合體。這裡的理論無法用圖示去說明,是在把解方程這件事情綜合分析得出「對稱」、「互質」之流的結構之後,進一步抽象得到的結構的結構。


簡單來說,就是有3個數:a、b和c =a+b,如果這3個數互質,沒有大於1的公共因子,那麼將這3個數不重複的質因子相乘得到的d, 「幾乎一定」會比c大。舉個例子:a=2,b=7,c=a+b=9=3*3。這3個數是互質的,那麼不重複的因子相乘就有d=2*7*3=42>c=9。大家還可以實驗幾組數,比如:3+7=10,4+11=15,也都滿足這個猜想。


但是,上面所述之內容,並非猜想的全貌,而且依照上面的算法去找a+b=c,還居然存在反例!著名的ABC@home 網站 就在用分布式計算尋找ABC猜想的反例,其中一個反例是3+125=128:其中125=5 3 ,128=2 7 ,那麼不重複的質因子相乘就是3*5*2=30


這就是ABC猜想的表述了,聽起來好像不如以前我們知道的數論中的猜想那樣精確直觀。比如費馬最後定理:a^n + b^n = c^n , 當 n 大於等於3時就沒有整數解了。又比如哥德巴赫猜想:一個數一定表示成兩個質數之和。ABC猜想不但涉及加法(兩個數之和),又包含乘法(質因子相乘),接著還模糊地帶有點乘方(1+ε次方),最坑爹的是還有反例存在?這實在有點山寨——如果你這樣想,那就太小瞧這個猜想了。實際上,除了尚未解決的涉及多個數學分支的猜想界皇冠黎曼猜想以外,與ABC猜想的影響力相比,其他數論中的猜想,諸如哥德巴赫猜想、孿生質數猜想,以及已經解決的費馬最後定理,都只能算是戰鬥力只有5的渣滓。


首先,ABC猜想,對於數論研究者來說,是反直覺的。


歷史上反直覺的卻又被驗證為正確的理論,數不勝數。一旦反直覺的理論被證實是正確的,基本上都改變了科學發展的進程。舉一個例子:牛頓力學的慣性定律,物體若不受外力就會保持目前的運動狀態,這在17世紀無疑是一個重量級的思想炸彈。「物體不受力當然會從運動變為停止」,這是當時的普通人基於每天的經驗得出的正常思想。而實際上,這種想法,在任何一個於20世紀學習過初中物理、知道有種力叫摩擦力的人來看,都會顯得過於幼稚。但對於當時的人們來說,慣性定理的確是相當違反人類常識的!


ABC猜想之於現在的數論研究者,就好比牛頓慣性定律之於17世紀的普通人,更是違反數學上的常識。這一常識就是:「a和b的質因子與它們之和的質因子,應該沒有任何聯繫。」 原因之一就是,允許加法和乘法在代數上交互,會產生無限可能和不可解問題,比如關於丟番圖方程統一方法論的希爾伯特第十問題,早就被證明是不可能的。如果ABC猜想被證明是正確的,那麼加法、乘法和質數之間,一定存在人類已知數學理論從未觸及過的神秘關聯。

再者,ABC猜想和其他很多數論中的未解問題有著重大聯繫。

比如剛才提到的丟番圖方程問題、費馬最後定理的推廣猜想、Mordell猜想、Erdős–Woods猜想,等等等等。而且,ABC猜想還能間接推導出很多已被證明的重要結果,比如費馬最後定理。從這個角度來講,ABC猜想是質數結構的未知宇宙的強力探測器,僅次於黎曼猜想。

其次,我們來看望月用了什麼數學工具來解決ABC猜想。


望月開始埋頭研究ABC猜想的證明時,距猜想提出不過10年,而且幾乎沒有任何進展,望月可以說是幾乎從零開始的。之所以說 「幾乎」,是因為望月20多歲時,在「遠阿貝爾幾何」[1]領域中作出過超卓貢獻,還被邀請到4年一屆的國際數學家大會上演講。然而,1988年柏林的數學家大會結束之後,望月就從學術界消失,潛心於他自己的宇宙去證明ABC猜想了。他用的理論工具,正是「遠阿貝爾幾何」。


可以說,望月證明ABC猜想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把遠阿貝爾幾何發揚光大。遠阿貝爾幾何這個數學分支,由代數幾何教皇格羅騰迪克於上個世紀80年代創建,研究對象是不同幾何物體上的代數簇的基本群的結構相似性。


在富有傳奇色彩的麗沃夫咖啡館,近代分析學之父巴納赫說:「數學家能找到定理之間的相似之處,優秀的數學家能看到證明之間的相似之處,卓越的數學家能察覺到數學分支之間的相似之處。最後,究級的數學家能俯瞰這些相似之處之間的相似之處。」 格羅騰迪克,便落入了巴納赫分類的究級數學家之列,遠阿貝爾幾何便是一門研究「相似之相似」的數學分支: 16世紀,的卡爾達諾研究3次方程求根;19世紀,伽羅瓦發現特殊高次方程解的群結構;代數幾何中的代數簇,則是一大類方程的公共解;代數簇的基本群,則是對於已經綜合了一大類理論的代數簇理論的再一次綜合,關心什麼樣的結構獨立於幾何物體的代數簇的表象之外。

於是乎,對於數學家來說,檢查望月的證明是否存在錯漏的另外一個難題就是:要透徹理解望月那512頁的ABC猜想的證明,需要先弄懂望月關於遠阿貝爾幾何的750頁的著作!全世界總共只有約50名數學家在這方面有足夠的背景知識去通讀望月這本遠阿貝爾幾何著作,更別提望月在證明猜想中建立起來的「宇宙際Teichmüller理論」了。目前為止,自稱「宇宙際幾何學者」的望月,是他自己創造出的宇宙中的獨行者。

之前提到的望月的好友、牛津大學教授金明迥說:「讀證明,對數學家來說,也是非常痛苦的。說服大多數代數幾何學者去閱讀需要如此之多基礎知識的證明,更是一件難事。」 當然,這並不代表沒有數學家在檢查望月的證明,2012年10月,史丹福大學教授Akshay Venkatesh函至望月,指出第3篇和第4篇論文中的錯誤。望月也迅速答覆,承認了錯誤,並說明該錯誤對整體理論並無影響。


證明發表之後,懷疑之聲不絕於耳。因為從直覺上來講,ABC猜想如果被證明正確,對於數論的影響之巨大,無異於相對論和量子物理之於現代物理學。有些人認為,要是ABC猜想被證明,世界就太美好了,仿佛身處幻境。


大多數數論工作者希望,望月能夠就他的證明寫出一個綜述,將整套理論的邏輯脈絡展現給大家,比如為什麼要引入定理X和概念Y,怎麼層層推進到最終猜想的證明。設立千禧年大獎的克雷數學研究所也在考慮邀請望月開辦一個討論班,邀請世界上最優秀的數論和代數幾何學家參加,大家一同學習這個新理論。


不過,關於望月新一本人,他在發布證明之後拒絕了任何採訪,而且他不喜好社交。在Google上搜索關於望月新一的背景介紹,中文連結中可讀的,唯有盧昌海發布在他個人主頁上的 文章:「望月新一 1969 年 3 月 29 日出生於日本東京, 16 歲進入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就讀本科, 三年後進入研究生院,師從著名德國數學家、 1986 年菲爾茨獎得主法爾廷斯, 23 歲 (即 1992 年) 獲得數學博士學位。 此後, 他先是 、『海歸』 成了京都大學 數理解析研究所 的研究助理,幾個月後又前往美國哈佛大學從事了近兩年的研究, 然後重返京都大學。 2002 年, 33 歲的望月新一成為了京都大學數理解析研究所的教授。 望月新一的學術聲譽頗佳, 曾獲得過日本學術獎章等榮譽。」


關於望月的這種出世的行事方法,金明迥作出的評價是:「當你沉浸在自己的理論宇宙中太久,你會察覺不到他人對於你的理論的困惑,因為你先入為主地假設了所有人都明白很多基礎知識。」


到此,我們希望在明年一月份見證奇蹟的時刻,這將是人類攀登智力高峰創下的又一神跡!



主要參考:百度百科、科學人、波士頓環球專欄文章: An ABC proof too tough even for mathematicians。

本文圖片均來自於網絡。







相關焦點

  • 望月新一的abc猜想證明可能即將發表
    5年前,日本數學家望月新一將他對abc猜想的證明貼在了他所在的京都大學數理解析研究所(RIMS)主頁上。5年過去了,數學界面對這個由四篇論文組成、長達512頁的證明基本上依然是一臉懵逼。這個證明如果成立,帶來的衝擊將難以想像——別的不說,包括費馬大定理在內的許多數學猜想與證明頗為繁瑣的定理都可以由此直接推導得出。
  • 《自然》雜誌:8年前提出的abc猜想證明終於被認可發表
    《自然》雜誌在今天發表專題文章,評論8年前提出的abc猜想證明終於被認可發表的曲折過程。abc猜想(英語:abc conjecture)是一個未解決的數學猜想,最先由約瑟夫·奧斯特萊及大衛·馬瑟在1985年提出。abc猜想以三個互質正整數a, b, c描述,c是a及b的和,猜想因此得名。
  • 望月新一和ABC猜想
    巧合的是,我發現我最近在做的一個關於參數優化的問題,推導到最後居然演變成了一個和ABC猜想很類似的命題。所以正好借著這個機會,我們聊聊什麼是ABC猜想,跟進一下數學家對望月新一大神那幾百頁證明的審核的最新進展,以及,為啥望月新一的證明這麼難看懂?我們先說說什麼是ABC猜想吧。假設有一個正整數N。
  • 日本數學家望月新一將發表abc猜想證明,定稿長達600頁
    據《自然》報導,最終定稿長達600頁的abc猜想證明終於被認可並即將出版。2012年,望月新一提出的abc猜想證明發表在京都大學數學科學研究所(RIMS)的網站上,並因其難以理解的獨特風格,被稱作「天書」,難倒了不少數學家。「就像在讀一篇來自未來或外太空的論文一樣。」
  • 數學難題「abc猜想」封印終被開啟|望月新一|京都大學|陶哲軒|abc...
    問道數學|美麗思考4 月 3 日,日媒京都新聞報導,日本京都大學數理分析研究所教授望月新一(Shinichi Mochizuki)對於數論難題「abc 猜想」的證明近日將正式發表。包括Nature等在內的權威科學傳媒組織,也這一重要進展進行了報導。論文作者是日本的天才數學家望月新一,他33歲起就在京都大學擔任數學教授。
  • 數學界大事發生,京都大學宣布望月新一解決「ABC猜想」
    而近日,有報導稱,望月新一的論文即將通過最後的審核,計劃於近期正式發表。 而在發表ABC猜想的證明之前,望月還寫了700多頁的關於遠阿貝爾幾何的著作,如果想要理解望月這次發表的論文,就必須先去弄懂望月關於遠阿貝爾幾何的著作
  • 數學難題「abc猜想」封印終被開啟,望月新一的8年證明真的有效嗎?
    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在發表了700多頁的關於遠阿貝爾幾何的論文之後,就像動漫中孤獨的屠龍勇士一樣,獨自一人踏上了徵服abc猜想的「禁忌之路」。因為在這條路上,幾乎無人能與之同行。 這條路一走就是十幾年。這十幾年來無人知曉他在幹什麼,也沒人能想像他是怎樣的一種工作狀態。
  • 日本科學家abc猜想證明將發表—新聞—科學網
  • abc猜想已證明?
    日本東京大學(Kyoto University)的數學家望月新一(Shinichi Mochizuki)發表了一篇長達500頁的論文來證明abc猜想(abc conjecture)。此猜想提出了一個整數之間的關係式,是一個「丟番圖」問題('Diophantine' problem)。
  • 數學天才望月新一證明abc猜想,只有十幾個數學家能懂
    而通過abc猜想來證明費馬大定理的方法,真的能讓空白處就能寫下證明過程。所以望月新一這一次,真的做到了嗎?證明過程極具爭議望月新一發表了4篇論文來證明這一猜想,他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叫做「宇宙際Teichmuller理論」。
  • 數學天才望月新一證明abc猜想,全球只有十幾個數學家讀懂
    abc猜想,數學界懸而未決的重要猜想,它的證明過程經過8年的同行評審,終於要在期刊上發表了。論文作者是日本的天才數學家望月新一,他33歲起就在京都大學擔任數學教授。和其他部分引理的證明不同,3.12的證明尤其長,總共有9頁。Scholze認為這9頁證明達到了根本無法遵循邏輯的地步。Scholze在2018年到京都大學進行了為期一周的訪問,與望月新一探討了這個問題,但雙方誰也說服不了誰。Scholze說:「我認為,除非望月新一進行一些非常實質性的修改,並更好地解釋這一關鍵步驟,否則不應該將其視為證明。」
  • 數論難題abc猜想被證明?600頁論文僅幾人看懂,仍存巨大爭議
    經過八年的努力,獨自奮戰的日本數學家望月新一(Shinichi Mochizuki)終於得到了一些認可。如今,他長達 600 頁的「abc 猜想」證明論文已經被接收,即將出版。京都大學數理解析研究所期刊(RIMS)評審通過瞭望月新一的論文,而望月新一也是該期刊的編輯。
  • 望月新一的 ABC 猜想證明將發表在其主編的期刊上
    在八年之後,日本京都大學數學家望月新一的 ABC 猜想證明已被接受將發表在其主編的期刊《Publications of the Research Institute for Mathematical Sciences (RIMS)》上。八年前,望月新一發表了長達五六百頁的論文,宣布證明了 ABC 猜想。
  • abc 猜想證明是否有效?三位數學界大牛激辯
    在文章中,舒爾茨和斯提克斯宣稱,望月新一 4 篇論文中的第 3 篇論文,其接近結尾處對「推論 3.12」的證明,存在根本性缺陷,而該推論是望月新一對 abc 猜想的證明的核心。舒爾茨表示,他認為 abc 猜想仍然沒有獲得證明,任何人都還有機會摘取桂冠。
  • 評審8年終獲發表,數學天才望月新一證明abc猜想,全球只有十幾個...
    但也不是沒有爭議,因為當初接收論文的期刊——日本的PRIMS,主編正是望月新一本人。如果他的證明是正確的,那麼將徹底改變數論。同時也正因為如此,才有了學界長達8年的爭論。什麼是abc猜想?如果abc猜想為真,那麼費馬大定理也可以輕鬆證明。當年費馬一句「空白太小寫不下證明」,讓這一問題從1637年一直拖到1995年才得以解決。而通過abc猜想來證明費馬大定理的方法,真的能讓空白處就能寫下證明過程。所以望月新一這一次,真的做到了嗎?
  • 評審8年終獲發表,數學天才望月新一證明abc猜想,只有十幾人能懂
    望月新一沒有出席昨天的發布會,他的另外兩位同事說,當他知道自己的論文被接收,終於鬆了一口氣。多年來他從未在公眾場合露面。但也不是沒有爭議,因為當初接收論文的期刊——日本的PRIMS,主編正是望月新一本人。如果他的證明是正確的,那麼將徹底改變數論。
  • 望月新一:驕傲而避世的天才數學家
    「abc猜想」,他的論文通過了PRIMS 的最終審查並將於近日發表。此時,距離2012年望月新一首次發表論文宣布證明「abc猜想」,已過去了8年。作為年少成名的日本天才數學家,望月新一身上有著數學家的典型特質:專注、理性、極富創造力。為了證明abc猜想,他甚至自建了一套 「宇宙際Teichmüller理論」。自稱為「宇宙際幾何學者」的他,驕傲而孤獨,數十年如一日,兩耳不聞窗外事,只醉心於自己的數學世界。他便是自己創造出的宇宙中的獨行者。」
  • 什麼是abc猜想,abc猜想真的被證明了嗎?
    關於abc猜想的普及介紹,可以點擊下面視頻:這兩天,日本數學家望月新一和他關於abc猜想的證明又成了熱點新聞,我已經不記得這是第幾次了,從2012年他發布關於abc猜想證明的論文開始到現在八年時間了。每隔一年半載這件事都會被人提出來作為熱點新聞。
  • 「宇宙際幾何學者」望月新一:掃地僧走向世人
    「abc猜想」的重要性僅次於黎曼猜想.望月新一關於abe猜想的證明的論文超過500頁,但到目前為止,數學界幾乎無人能懂該論文.望月新一對abc猜想的證明如果得到認可,那無疑將會是21世紀最偉大的數學成就之一.
  • 趣味數學 | 什麼是abc猜想?
    這些論文的總篇幅超過了500頁,他論文中宣稱解決了abc猜想—當今數學界最大的難題之一。然而,論文公開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能讀懂這篇論文的數學家寥寥無幾。望月新一的證明,也成了數學界的一樁懸案。歷時八年,近日據報導,上述望月新一對於數論難題「abc猜想」的證明將正式發表,這一次論文頁數增加到了600多頁。包括Nature等在內的權威科學傳媒組織,也這一重要進展進行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