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教養,是和金錢沒有關係的。接下來橘子給大家分享一篇一篇值得家長分享的教育文章,希望對您教育孩子有所助力。
當今做父母的大都知道溺愛孩子有害,但卻分不清什麼是溺愛,更不了解自己家裡有沒有溺愛。我曾問一些媽媽,要不要求孩子勞動,有的竟說:「我疼都來不及,還忍心讓孩子勞動?」也有的說:「叫『小東西』做事更麻煩,還不如我幫他做了。」所以三四歲的孩子還要餵飯,還不會穿衣,五六歲的孩子還不做任何家務事,不懂得勞動的愉快和幫助父母減輕負擔的責任。
一直關注於孩子的教育與成長,也經常和一些爸爸、媽媽交流孩子的教育問題。不少家長說,有時候認為自己沒有錯,又不忍責怪自己的孩子。因此,「童言無忌」這句話在某些家長眼裡也似乎成了「擋箭牌」,孩子還小,大人跟他計較這麼多幹什麼?孩子還小,大人就該讓著他?孩子還小,他所做的一切讓別人覺得沒教養的事都是可以被原諒的嗎?
俗話說「蛇不知道自己有毒,人不知道自己有錯」,還有一句俗話說「窮養富養,不如有教養」,無論貧窮還是富裕,孩子有教養,即使再平凡的軀體,也能因此增色不少。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的引導是十分重要的。如何讓孩子變得有教養?一定少不了父母的耐心教導。 下面這篇教育孩子的文章,相信家長朋友們看了定會有所感悟,往往有遠見的父母,都帶點絕情。希望家長朋友們好好看看。
教育孩子要趁早
這教育孩子要趁早,別等孩子長大了,讓這個社會的大家庭來替你教育他。有人說中國孩子是被人餵大的,而外國孩子則是餓大的。
我見過太多的家長,特別是祖父祖母,總是擔心自己的孩子吃不飽,恨不得替孩子吃飯。也有爸爸媽媽嫌孩子自己吃飯又髒又麻煩,看到孩子吃飯笨手笨腳的,索性就一餵了之。
但是,如此一來,我們不僅剝奪了孩子自我探索、成長和獨立進食的樂趣,也無法培養起他們對於事物的敬畏之心。
不要慣著孩子
很多媽媽抱怨自己的孩子上了幼兒園還不能好好吃飯,歸根結底,還是自己慣出來的。
曾在一個家長群眾看到,幾個媽媽為了孩子多大應該自己穿衣服爭的不可開交。好多都覺得孩子在上小班之前,讓他們自己穿衣服是根本做不到的事情。而套頭衫一類複雜的衣服,有些孩子中班以後才開始慢慢學會。
但其實兩歲多的孩子就能夠穿戴簡單的衣物了,他不會,只是因為你願意讓他嘗試、讓他犯錯。
孩子之間的事情就交給孩子自己去解決
前兩天在幼兒園門口,有一個孩子不小心踩壞了另一個孩子的玩具。犯錯的孩子小聲的說了一句對不起,但是另一個孩子依然難受地大哭起來。這個時候一邊的家長不樂意了:「你個小壞蛋,弄壞了我們家的東西,賠!」另一個家長也不甘示弱:「你那麼兇幹什麼,我們都說了對不起了!」"說對不起有用嗎!你會教孩子嗎!?」「賠就賠!又不是賠不起,那麼兇,沒教養!」......家長還在鬧得不可開交,可兩個孩子卻早就被老師帶到一邊,嘻嘻哈哈玩到一起了。
有的時候,孩子之間的事情就要交給孩子們去解決,這也是鍛鍊他們人際交往能力千載難逢的機會。
讓孩子從小學習做家務學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哈佛大學一項長達20年的研究表明,愛做家務的孩子跟不愛做家務的孩子相比,就業率為15:1,收入比後者高20%,而且婚姻更幸福。
在美國,四五歲的孩子就要開始學習自己整理衣物、書包、學習洗菜、擦桌了。而中國的寶寶們上了小學依然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讓一年級的孩子學會整理自己的物品是很多老師頭疼的事情。想要成為精英,讓他做家務是必不可少的;而保姆式的一切代辦型家長,最終只會毀了孩子的前途。
不要總是指指點點,多讓孩子自己探索,哪怕失敗
有一次帶孩子去參加繪畫班的公開課。旁邊坐了一個四五歲的小朋友。老師讓大家填色,但是對那個小朋友來說,填色並不容易,老是畫到線條外面去。儘管孩子畫得挺開心,但是一旁的媽媽卻急壞了,「寶貝,聽媽媽的話用紅色好看」「你看你,又畫到外面去了!這個地方媽媽幫你畫。」看樣子她恨不得親自上陣,幫孩子給畫了。
但這位媽媽沒有想到,她不讓孩子犯錯的同時,也讓孩子失去了成長的機會。如果孩子探索的過程一再被打斷,父母無時不刻在孩子旁邊指指點點,那麼孩子永遠無法自己掌握學習的能力。
所以橘子覺得不要害怕孩子犯錯就將他拘束起來,未來的道路是需要他自己去探索。
不要禁錮他的天性讓避風的港灣變成他前進的牢籠!!!
今天的內容分享到這裡啦,喜歡橘子的點個關注再走吧!橘子會繼續努力創造更多有價值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