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國將擴大數字貨幣試點 有人已領到數字貨幣形式的工資
8月16日報導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8月14日報導,中國商務部說,將在一些大城市擴大數字人民幣試點,推動一個由主要央行推出電子支付系統的開創性計劃。
報導稱,商務部14日說,數字貨幣試點將覆蓋中國大部分最繁榮的地區,包括京津冀、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
商務部說,具備條件的中西部城市也將開展數字貨幣試點,試點工作由中國人民銀行牽頭。
報導指出,擴大的試點計劃何時啟動還沒有時間表。不過,商務部在一份關於服務貿易創新發展(包括數字貨幣)的聲明中說,政策制定應在2020年底前完成。
今年早些時候,中國央行在深圳、蘇州、成都、雄安及2022年北京冬奧場景內部開始數字人民幣試點。
報導介紹,這種新型貨幣的全稱是「數字貨幣電子支付」,縮寫為DC/EP。如果向公眾推出,它將成為首個由主要央行推出的電子支付系統。中國人民銀行說,目前正在測試的這種數字貨幣與比特幣和美國臉書公司的天秤幣等加密貨幣有共同之處,但它可以更快地處理交易,從而使其在中國更廣泛地採用成為可能。
中國人民銀行說,政府運營的數字支付系統將有助於打擊洗錢、賭博和恐怖主義融資。開發數字貨幣目的是取代中國的部分基礎貨幣,即流通中的現金。但央行表示,數字貨幣不會取代中國貨幣供應的其他部分。
中國今年加大了對這種新興貨幣的測試力度。網約車巨頭滴滴出行上月說,該公司正在與央行合作,在其交通運輸平臺上測試這種數字貨幣。
在蘇州,央行對新貨幣進行了內測,一些公務員領取了用數字貨幣形式發放的部分工資。中國農業銀行推出的數字貨幣錢包應用程式的截圖在網上廣為流傳,顯示其具備多種功能,包括能讓儲戶追蹤數字貨幣的交易情況,並將數字貨幣錢包與他們現有的銀行帳戶關聯。
中國官員說,在習慣了使用智慧型手機在便利店購買小件物品後,中國消費者準備好迎接一種與現有智慧型手機支付系統具有共同特點的數字貨幣。自2014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一直在研究數字貨幣。
商務部在14日的聲明中說,政府鼓勵創新,擴大數字貨幣和人工智慧的應用,目的是提升中國在全球價值鏈的地位,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來源:參考消息
英媒:中國數字貨幣吸引全球目光
參考消息網8月13日報導 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8月11日援引中國媒體報導,中國四家大型國有銀行正同時在深圳等城市對央行數字貨幣進行大規模測試,這似乎意味著數字人民幣的落地日益臨近。
積極測試
報導稱,中國人民銀行(央行)還與網約車巨頭滴滴出行等多家網際網路公司展開合作,尋找數字人民幣的應用場景。在東部城市蘇州,幾個月前便已開始通過數字貨幣發放部分公務員的交通補貼。
儘管面臨新冠肺炎疫情引發經濟萎縮的局面,全球範圍內圍繞數字貨幣的競爭仍在持續。今年7月,歐盟國家立陶宛成為全球首個由央行發行數字貨幣的國家,其他國家也紛紛就發行央行數字貨幣制訂計劃。
報導指出,中國多年前便制訂了由央行發行法定數字貨幣的計劃。中國央行2016年就表示,計劃用10年左右的時間讓數字貨幣取代紙幣。
據中國媒體報導,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和中國農業銀行這四大國有銀行已在深圳等主要城市測試數字貨幣。接受測試的數字貨幣是由中國央行牽頭研發的數字人民幣,它暫時被定名為DC/EP(數字貨幣/電子支付)。目前,部分國有銀行的員工已開始將其用於轉帳、繳費等場景。
據報導,試用用戶在手機應用程式上註冊後,可以使用數字錢包充值、取款、轉帳和掃碼消費。其中,僅憑對方手機號就可以進行轉帳,中國央行還在研究一種無網絡轉帳的場景。
穩妥推進
報導稱,上述消息再度將外界的目光聚焦到中國雄心勃勃的央行數字貨幣計劃上,中國從2014年開始計劃用數字貨幣取代人們攜帶的現金,但當時並未宣布明確的發布時間。中國央行在今年8月3日的一次會議上表示,將在下半年「積極穩妥推進法定數字貨幣研發」。
中國網約車巨頭滴滴出行上個月表示,它已與中國央行達成戰略合作協議。滴滴在中國有超過4.5億用戶,中國央行希望利用這個龐大的平臺測試數字人民幣在智慧出行領域的應用場景。
此外,據報導,每天交易額達數億美元的外賣平臺美團點評,目前也在與中國央行就數字貨幣的使用案例進行磋商。
中國媒體報導稱,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表示,將支持在粵港澳大灣區率先開展數字貨幣支付場景應用試點,推動數字貨幣在粵港澳大灣區率先落地應用。
「只要你我手機上都有DC/EP的數字錢包,那連網絡都不需要,只要手機有電,兩部手機碰一碰,就能把一個人數字錢包裡的數字貨幣轉給另一個人。」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在去年8月的一堂在線公開課上這樣說。
報導指出,正接受測試的數字人民幣和紙質人民幣等值,可與後者自由兌換。和比特幣等基於區塊鏈技術的現有加密數字貨幣不同的是,中國央行仍是貨幣的發行者,用戶需實名註冊。
今年4月,中國宣布在4個主要地點——深圳、蘇州、成都和北京的衛星城雄安新區——進行數字貨幣內部測試,以優化和完善功能。中國央行官員表示,還將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上進行一次更大範圍的封閉測試,通過大規模跨境交易進一步測評數字貨幣的能力和風險。
雙層運營
報導稱,儘管該貨幣由中國央行發行,但對普通民眾來說,他們需要打交道的對象仍是國有和商業銀行。
中國央行官員表示,該數字貨幣將採用雙層運營體系,央行將首先對接商業銀行,商業銀行再具體負責對接普通民眾。
「因為行動支付的普及,我們已經實現貨幣電子化,即便以後推出數字貨幣,在支付這個環節大多數人是無感的,」哈爾濱商業大學金融學客座教授江瀚此前對英國廣播公司說,「反而是銀行和金融機構的感受會更明顯,比如銀行櫃員可能不用再點鈔。」
報導指出,由於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成功,阿里巴巴和騰訊在中國的數字支付領域長期佔據壟斷地位。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馬永哲對英國廣播公司表示,由於電子商務和手機支付的普及,現金使用量正進一步下降。因此,構建一個不向私人公司提供交易信息的數字貨幣有助於保護隱私,以及確保公眾擁有選擇免費或廉價支付方式的權利。
報導還稱,中國央行的高級官員曾表示,推出數字貨幣後,支付數據將是匿名的,但這種匿名是「可控」的,政府和銀行仍有權查詢。
來源:參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