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好諸位。今天聊一聊:借錢這件「小事」。
先說明下我的觀點:別輕易向朋友借錢,也別隨便借錢給朋友。
為什麼?往下看。
看奇葩說時記得有一期辯題大致是「朋友管你借錢後,要不要催他還」。我心想,出這個辯題的人眼光也真夠毒辣,因為這種題目本身就是無解。催還錢這個行為很微妙,你催他,他或多或少會有點想法,你不催他,你自己會一直有想法。催或者不催,都是雙刃劍。
老一輩的人都說朋友之間不要合夥做生意,單利很簡單,避免過多的金錢往來。金錢太容易影響一段關係,父母子女戀人都有為錢翻臉的,更何況朋友。之前看到過一個理論,說只有借給你錢的才是真朋友,借錢是考驗友誼的標準云云。
瞎幾把扯淡!每個人是有劣根性的,扯上金錢,人性就更受考驗。
再好的朋友,借錢了按時還,兩廂無事。但若沒有按時還,你的心裡多少都開始變得很敏感。甚至會不經意地觀察起對方的生活,一點點變化都會讓你坐立不安。比如你看到朋友圈曬了去韓國旅遊的照片順便還整了容,你想你都有錢整容!怎麼還不把錢還給我?
接下來你肯定又會自我安慰,「他一定是還沒完全周轉過來,他的臉做完肯定挺貴的,再過一段時間肯定就會還我了」。然後一段時間過去了,你發現他還沒有還你錢的打算,你會開始對你們的友情產生質疑,「這什麼朋友啊?借錢不還還連個招呼都不打」,「這種人我得離他遠點」云云。你看,原本挺瓷實的關係就這麼產生了裂痕。
其實反過來也一樣,管別人借錢也是一件特別讓人不舒服的事。首先你肯定是不想管朋友借錢的,好朋友是應該肝膽相照,但其實許多時候,照別人沒關係,被照的人其實是不想在朋友面前暴露自己的窘境的。
你不好意思開口向朋友借錢,在開口之前肯定心裡都殺死自己一萬遍了。可是真當你內心猶豫糾結了好久,終於開口了,朋友卻以各種理由沒有借給你。你心裡會怎麼想?正常人難免都會失落會覺得不夠朋友吧。
而如果借給了你,你會心懷感激,但在你還錢給對方之前的這段時間裡,你們的關係可能會變得有些微妙。比如當他聯繫你的時候你心裡往往都會一緊「他不是來催我還錢的吧」,出這樣的念頭,然後你潛意識裡把他劃分為「債主」,這段時間裡漸漸疏遠。
而當你答應還錢的期限如約而至,你卻無力償還的時候,你更是羞於開口再問朋友去拖延。這時候你可能會想,大家關係這麼好,晚幾天他也不會介意。而站在你朋友的立場上他一定會像上面敘述的那般胡思亂想,諸如「他不是忘了吧」、「他是不是沒打算還了啊」、「這種不靠譜的人以後還是別借他錢的好」等等,反正基本對你不會再生出什么正面想法。
所以說借錢給朋友,或者管朋友借錢,都是一件讓人煩惱的事情。不然也不會有話說:好借好還,再借不難了。網絡上也就不會流傳那麼多暗示朋友還錢的招數了。
別輕易向朋友借錢,也別隨便借錢給朋友。
真正需要錢的時候,找——宜信惠普啊!
宜信普惠,立足於向個人發放信用貸款,不丟面子,不拼顏值,不受委屈,憑藉個人信用一樣可以借到錢。借錢還是找「肯借錢」的機構更靠譜。
就是這樣~宜信的首席品牌官呂海燕,從宜信的角度,對"這個朋友肯借錢"的slogan進行了更深入的解讀:我們這次換的是一個人性化的口號,「肯借錢」,「肯」字有很寵愛客戶的感覺,有點像父母跟孩子的感覺,孩子遇到困難,最後的支持他的還是家庭。父母肯幫助,首先是源於他對你的愛,其次是孩子需要的東西,父母可以通過自己經驗的積累和自己的教育背景能夠幫到他,這是需要意願和能力的結合。」一個「肯」字不僅是一種意願的表達,更是一種能力的體現。宜信普惠強大的風控模型和反欺詐技術是「肯」字的底氣。
最後想了解宜信普惠的同學可以點擊「閱讀原文」嗷!
-END-
歡迎評論聊聊關於借錢這件事
你是怎麼看的~
「晚安」
約稿合作:bluedoors@yeah.net|新浪微博:@宇宙無敵猜火車
猜火車
讓 世 界 聽 到 我 們 的 聲 音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啊魂淡
記得點啦魂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