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皇宮,也稱大王宮,是泰國(暹羅)王室的諸多王宮之一,至今仍然金碧輝煌。
大王宮景色極為精彩,被稱為 "泰國藝術大全"。
和玉佛寺合稱為曼谷的標誌,是旅遊泰國必到之地。
大皇宮在曼谷中心,緊挨著湄南河東岸,是歷代王宮保存最完美、規模最大、最有民族特色的王宮。
大皇宮最初建於1782年,歷代國王都會修繕、擴建,逐漸形成了現在這座規模宏大的大皇宮建築群。
曼谷王朝有八位皇帝(從拉瑪一世到拉瑪八世)都居住在大皇宮內,直到1946年拉瑪八世在宮中遇刺。
如今的九世皇即位後,搬至大王宮東面新建的集拉達宮居住。
現在,大皇宮平時對外開放,除了用於舉行加冕典禮、接待外國元首,舉行國家慶典等活動外。
大皇宮現又是部分國家機關辦公的地方,樞密院、財政部、宮務處都設在大王宮範圍內。
大皇宮內有四座宏偉建築,分別是節基宮、律實宮、阿瑪林宮和玉佛寺。
大王宮前有個橢圓形廣場,兩旁樹木繁茂。
東宮牆的素泰薩旺尖頂宮殿很壯觀。
走進大皇宮庭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如茵的大片草地和姿態各異的古樹。
大皇宮的佛塔式的尖頂直插雲宵,魚鱗狀的玻璃瓦在陽光照射下,燦爛輝煌。
走進第二道門,一座雄偉而瑰麗的三層建築物展眼前,這是大皇宮裡規模最大的主殿——節基宮。它是拉瑪五世王在1876年開始建造的。
"節基"含有"神盤"、"帝王"的意思,也是拉瑪王朝的正稱。節基宮的基本結構是英國建築風格,而上邊的殿頂是泰國式屋頂。
節基宮的西面是律實宮。這是大皇宮內最先建造的皇殿,而且是一座泰國傳統建築。
律實宮主要作為國王、王后、太后等皇室人物舉行喪禮的地方。
節基宮的東面是阿瑪林宮,裡面的拍沙廳,君王的加冕禮在這裡舉行,裡面有加冕坐的椅子。
卡拉瑪地彼曼殿,該建築物曾是拉瑪一、二、三世王的住宅,以後成為君主們加冕後的官方住宅。
皇宮主建築不對外開放,有衛兵把守。
玉佛寺位於曼谷大王宮的東北角,是泰國最著名的佛寺,也是泰國三大國寶之一。
玉佛寺是泰國王族供奉玉佛像和舉行宗教儀式的場所,面積約佔大王宮的1/4。
裡面的佛像金碧輝煌,多不勝數。
高臺上總共有7對神仙鑄像,有"獅身仙女","金那羅",「鳥神」等。
底座處有託塔的羅剎。
到了晚上,夜幕下的大皇宮依舊璀璨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