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紀念抗日戰爭暨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加強孩子們的愛國主義教育,梁園學區中心學校於7月7日組織部分學生前往梁園鎮抗日陣亡將士陵園祭掃為新中國成立拋頭顱灑熱血的將士們。
上午9時整,梁園學區中心學校部分學生代表在大隊輔導員和班主任老師的帶領下,來到梁園鎮抗日陣亡將士陵園,為將士們敬獻花籃,大隊輔導員鮑偉告訴大家在漫長的革命鬥爭歲月中,有多少英雄兒女,為著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把鮮血灑在我們家鄉和異鄉的土地上。他們拋頭顱、灑熱血,前僕後繼,在敵人面前寧死不屈,一身傲骨,表現了大無畏的英雄氣概,為我們後人樹立了光輝的榜樣。他們是我們的驕傲,是我們的光榮。學生代表季敏兒倡導所有學生永遠銘記和頌揚革命先烈的事跡,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以頑強毅力和拼搏精神,隨時迎接困難的挑戰。梁園鎮愛國主義宣傳退休老幹部親臨現場,為孩子們講述日本侵略者三次進攻梁園和國共部隊奮勇抗敵的歷史。
在抗戰勝利75周年的今天,我們要牢牢記住是將士們的鮮血染紅國旗,同學們紛紛表示要好好學習,長大後成為祖國的棟梁,為建設祖國、保衛祖國獻出自己的一切。
梁園抗日陣亡將士陵園位於安徽省肥東縣梁園鎮鄧崗村合蚌路東側,佔地面積1500平方米。1942年1月17日,4000多日偽軍在6架飛機掩護下欲從四路進犯軍事重地梁園。駐守在此的國民黨桂系171師511團和512團的兩營官兵在副團長謝吉方率領下,在梁園抗擊日偽軍,戰鬥異常激烈,一度展開巷戰、肉搏戰。後新四軍四支隊九團也趕來參戰,有效地支援了國民黨守軍,最終日偽軍潰逃。此戰擊斃日偽軍800多人,而國民黨軍也傷亡500多人。
史稱:梁園保衛戰是抗戰時期發生在合肥地區規模較大、最為慘烈的一次戰鬥,也是國共兩黨軍隊合作,共同抗擊侵略、保衛家園的典型戰例。戰後不久國民黨有關方面將400陣亡將士掩葬於梁園北頭崗,並逐個立碑,1945年抗戰勝利後曾被修成陵園。50年代後,由於種種原因該紀念碑園一度遭到毀壞,2000年當地政府撥款重修。
男兒立志出鄉關,報答國家那肯還,埋骨豈須桑梓地,人生到處有青山。看著這一塊塊經歷了70多年的歲月摧殘,碑塊唏噓模糊,殘缺不全(後經修復過)「冰冷的磚頭」上刻著一位位廣西抗日烈士的身份信息。讓我不禁聯想到當年百萬廣西健兒出省北上,踏上浴血徵程,抗擊倭奴的衝殺聲,吶喊聲.......他們為了國家,為了民族,為了家人,為了妻兒老小,為了兄弟姐妹.....他們把自己年輕的生命獻給了祖國每一個需要他們的地方,他們是英雄,他們應該受到每一個活著的人去尊重!
江山漸次風雨搖,國恥豈待兒孫平,抗日陣線眾志誠,馬革裹屍人皆搶,壯士頭顱英雄血,殺敵救國復河山,冤魂血跡今猶在,悲歌感慨誰能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