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健身有收穫 四川綿陽南山中學雙語學校學生體育複課快速進入狀態
隨著國內疫情局面逐漸向好,不少地區的學生都陸續結束「超長假期」。「終於開學啦!」這句話不僅說出了很多家長的心聲,更是很多學生老師,尤其是畢業年級學生的期盼。四月初,四川綿陽南山中學雙語學校的高中、初中和小學都已完成開學,所有課程也已經慢慢步入正軌。
「複課以後我們要求學生錯時錯峰就餐和開展體育活動,初、高三年級完全按照疫情以前的體育課在開展教學和課間操鍛鍊,沒有受影響。但為避免人員大量聚集,非畢業年級的群體性體育活動和體育鍛鍊我們採取錯時錯天進行,每個年級在不同的時間做不同的體育運動,小學部還自編了一些室內的韻律操。」四川綿陽南山中學校長蒲文猛說,疫情期間也絕不能影響青少年的體育鍛鍊。
居家上課有保障
「網課期間,每天早上七時半、上午九時五十分和下午五時半,這三個時間段我們都安排了半個小時的課間操。」學校初三體育老師楊博說,之前因為疫情,學生們不得不在家裡上網課,但由於面臨體育中考,很多項目在家都不方便練習,所以初三老師們開會後決定根據項目特點為學生安排力量訓練,以錄播和直播的形式進行。楊博說:「在家上體育課確實會受場地和器材的影響,開展起來有一定難度。不過可以進行一些身體素質練習,上肢力量、下肢力量和腰腹力量等,器材方面也可以靈活一點,比如家裡沒有練上肢力量的啞鈴,就可以用灌滿水的水瓶來練習。」
「跳繩、50米、女生實心球、男生引體向上是體育中考的三個必考項目,像網球打球、排球對牆練習等是自選項目,三加一的形式,共八十分。」楊博介紹,為了保證學生的網課效果,有時候他們會通過釘釘直播上課,有時候也會發視頻到群裡請家長監督孩子完成,「我們根據家長發的視頻及時糾正孩子不正確的動作。」不僅如此,除了按照要求開展網課教學外,為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學校還會要求孩子們堅持每天至少鍛鍊一小時,希望能幫助他們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網球足球是南山中學的特色,成績很不錯,疫情期間教練和學生也都沒有放鬆練習。足球教練齊軍竹負責校足球隊的訓練任務,他說:「我們學校是四川省足球協會青少年訓練基地學校,同時承擔了綿陽市參加四川省2022年省運會男子組四個組別的組隊和訓練任務。疫情期間教練組也制定了相關課程和訓練方法,主要是針對靈敏性、球性、協調性訓練為主。教練組將訓練視頻發到群裡,家長督促隊員訓練,然後每天晚上反饋給教練,教練會根據視頻進行評價、指導、糾正。」齊軍竹說,因為學生很熱愛足球項目,所以完成度和積極性都很高。
複課之後,校足球隊也恢復了正常訓練,每周訓練五次,一次約一個半小時到兩個小時。齊軍竹談到現在的訓練狀態,說:「訓練時間基本都是儘量錯開文化課時間的,訓練內容也會結合疫情期間訓練的情況,有一個複習的過程,主要是還是圍繞比賽來開展訓練。」
畢業年級不放鬆
八十分的體育中考分數是所有學生都不想放棄的,自選項目選了網球的初三學生莫詩語也是如此。網課期間她每天都堅持在家鍛鍊,感覺現在已經到了可以「衝滿分」的狀態。她說:「因為課程安排得很緊湊,所以我覺得我的狀態也保持得比較不錯。因為在家跳繩不是很方便,所以會在跑步機上練習自己的耐力提高體能。除此之外,還會在老師布置作業的基礎再給自己加一些任務,做強化補充的訓練,來保證自己的狀態。」
對於初三學生而言,體育是中考成績重要的組成部分,而對於一些高三學生而言,體育則是他們為自己選擇的未來。「疫情期間沒有辦法去專業的場地打球,只能在家裡進行一些保持身體狀態的訓練,比如強化腰部和腿部訓練,保持肌肉的狀態。」高三網球特長生許凱倫說,儘管他在家堅持進行了不帶球訓練,但是在開學後剛開始訓練的時候還是覺得「手生」,會出現球點找不準或是會出現碰球就飛的現象。
不過這樣的狀態並沒有困擾許凱倫很久,經過短複課後暫的恢復訓練,他現在已經快恢復到之前的水平,「我覺得這和居家上課的時候堅持鍛鍊有很大關係。」他說:「常說網球三天不練手就生,真的特別有道理。如果這兩個月這家的時候沒有做任何身體訓練,回來之後一定是很難受的,因為肌肉很鬆弛,打球就會很累,需要花費很長時間訓練身體,而不僅僅是練練球感。」目前單招文化課考試時間已經確定,許凱倫說自己的主要任務就是抓基礎題和中檔題來得分,疫情期間也給自己一段時間好好抓基礎。
同是高三體育特長生的陳驍涵則選擇在疫情期間堅持到樓下球場進行一些簡單的球性球感練習,讓自己對足球不生疏。體能是通過對飲食的控制和核心練習訓練來保持的。他覺得「在家鍛鍊的效果還是有的,所以恢復訓練之後覺得狀態回來的比較快。」
除了畢業年級之外,四川綿陽南山中學雙語學校還非常重視非畢業年級的身體素質和健康。該校校長助理楊慎勇說:「現在所有的體育活動全部在室外進行,學校有一個標準運動場、十二片籃球場、十片網球場和一個廣場,因為校道不允許車輛通行,所以學校的林蔭道也可以開展體育活動。」楊慎勇認為,學生居家鍛鍊一定不會非常系統,複課之後要儘快幫助學生恢復身體素質,與此同時學生課業壓力和心理負擔也很多,體育活動還可以釋放壓力,緩解疲勞。」(轉自5月14日《中國體育報》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