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步車並不能幫娃「學步」,只能娃帶來安全風險。
執筆:張大貓
編輯:張大貓
定稿:歐陽比文
當孩子開始學習走路之後,很多家長都會想到一樣幫娃學步的「神器」——學步車,但實際上對於尚未學會走路的寶寶來說,學步車根本不是什麼「神器」,反而會給孩子帶來傷害。
昨天群聊天,有個新手寶媽想給正在學走步的孩子買個學步車,就在群裡諮詢,結果瑤瑤媽第一時間出來制止這個新手寶媽。「妹妹相信我,千萬別給孩子買學步車,危害太大。」
之後瑤瑤媽就說起了發生在女兒身上的事情。瑤瑤媽說自己是深受「學步車」的坑害。
當年瑤瑤1歲多了還不會走路,瑤瑤媽有些著急,就給瑤瑤買了學步車,想著孩子能夠快些學會走路,結果沒成想,學步車對娃學步非但沒用反而還成了累贅。
那段時間瑤瑤一騎上學步車就能走的飛快,甚至會跑起來,但一把學步車拿走,孩子又不會走路了。
不僅如此,瑤瑤用學步車的時候還出過發生過危險,有次從平臺上摔了下來,磕到了額頭,還縫了3針,萬幸是沒傷到大腦,從那以後瑤瑤媽就再也不給孩子用學步車了。
其實不光是瑤瑤媽,學步車帶來的危險早就有過曝光,類似的新聞也發生過不少。
有使用學步車從樓梯上滾落摔傷的,有撞到暖水瓶導致大面積燙傷的,央視還報導過有孩子使用學步車磕到腦袋,導致顱內出血的。
這些案例的發生,雖然和家長看護失職存在關係,但歸根結底,學步車才是罪魁禍首。
當孩子還沒學會走路時,學步車的出現對娃來說無疑是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他們藉助學步車可以快速移動到很多地方,當然也能離危險更近。
研究顯示,學步車的速度可以輕鬆超過1 m/s,這是啥概念?就是和電梯的正常的下降速度差不多。
當本就頭重腳輕的寶寶使用學步車在這種速度下奔跑時,有一些地方他們很容易翻車。因為學步車速度太快,因此即便監護人發現了危險,也多數會撲救不及,只能眼看著孩子受傷。
發生最多的意外就是孩子衝下臺階或者樓梯,無論是哪種情況孩子都十分危險。
美國兒科會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1990~2014年間,美國大約有23萬名小於15個月的寶寶因為嬰兒學步車而接受緊急治療。(沒接受急診治療受傷的孩子還沒算進來)。其中9成的寶寶是頭頸部受傷,半成左右的孩子是上肢受傷。
家長給寶寶選擇學步車,初衷自然都是想讓娃使用學步車學會走路。然而事實是,沒有任何研究證明,使用學步車的寶寶能夠比沒使用學步車的寶寶能更早學會走路。
而且從嬰兒的正常生長發育的角度來說,學步車反而對孩子是不利的,它違背了孩子從翻身到坐、爬、站再到走路的發育規律。
因為有學步車的幫助,孩子即便沒學會控制平衡也不會摔倒,這反而不利於還在練習走路和控制平衡的孩子,嚴重的還會影響娃的肌肉發育。
歐洲育兒專家曾做過一次調研,對190名調研嬰兒進行長期觀察對比,結果發現,其中102名使用了學步車的寶寶,在爬行、獨立行走等運動發育方面,要比沒使用過學步車的寶寶平均落後了3~4周。
不僅如此,有些學步車的跨步過高,還會導致寶寶出現踮腳走路的情況,讓娃養成踮腳走路的壞習慣,對娃今後的成長造成不良影響。
早在2011年,歐盟委員會非食品類快速預警系統就對中國產學步車發出消費者警告。之後我國衛生部也曾發文,不建議孩子使用學步車。
然而時至今日,隨便打開某個電商平臺搜索「學步車」,依然能彈出數百家上千種產品。隨便點開某個產品看一下,銷售量都是數千上萬。
這背後的原因細想也很容易理解,除了一些家長對「學步車」的功能仍然深信不疑之外,還有很大一部分家長是因為「學步車」可以很大程度上「解放雙手」,減輕帶娃的負擔。
所以說,家長們還是長點兒心吧,別因為圖一時的輕鬆,就把孩子置於危險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