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孩子年齡的成長,孩子總會有一些出其不意的事情,家長們也都會很頭大,熊孩子的貪玩和無理取鬧讓很多新手寶媽都不知該如何是好。今天的內容主要就是談談在教育孩子時,家長們所需要注意的問題。
最近微博上就有一位寶媽發表了這樣一則視頻,視頻的內容便是自己家的寶寶在空閒的時候自己玩耍的樣子,視頻中一開始是寶媽讓寶寶自己練習走路,寶寶掙脫寶媽之後本來走得好好的,但是沒走幾步路,寶寶突然趴在了地上,寶媽跟著心也揪了一下,還以為寶寶是沒有走穩摔了一跤。
於是寶媽剛準備過去將寶寶扶起來,結果寶寶又開始趴著後退,退到了後邊的臺階上直接趴著下了臺階……原來寶寶之前因為想要下臺階,但是因為害怕自己站著直接下不去太危險了,於是便趴下來「倒車」下去,很多網友們看到這裡都紛紛直呼:哈哈哈,熊孩子的日常,總是出其不意,能讓你大吃一驚!
看看其他網友們都是如何評論這件事情的呢?
@綜藝星時尚:值得一看!哈哈哈哈熊孩子。
@旅行的小師妹:好玩的地方挺多的就看自己能不能找到自己喜歡的地方!視頻中的小朋友就是自己在找好玩的地方啊。
@布斯賈:想到了開始卻沒有想到結尾……熊孩子們總是會出其不意。
那麼作為父母的我們,應該如何去為孩子做時間管理呢?
1.我們需要問自己:我們給孩子的指令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
作為孩子的監護人,首先家長們要從自己身上多去發現問題,而不是一味地責怪孩子。很多時候,家長在教育孩子時都會發生一些自己看不到的問題,這也就是當局者迷 旁觀者清吧。
也正是因為這些自己看不到的問題才會導致孩子出現叛逆或不信任家長的情況。當孩子足夠大時他們也有自己最基本的判斷能力,在家長給出指令後,孩子肯定不會像機器人一樣直接執行,孩子肯定會通過自己的大腦去判斷這個指令對自己是否有益,只有在孩子認同家長的指令後,他們才會提高自己的效率。
2.我們需要問自己:當我們去給孩子做指令的時候,我們認為孩子行動力差,催他們但他們沒有反應時,我們是情緒比較平靜的,還是比較激動的呢?
很多家長都不會從自身出發去考慮問題同時也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導致孩子與父母之間常常出現無形的隔閡。
當家長下指令後,家長們就會覺得孩子必須馬上迅速出色的完成他們所下的指令,一旦發現孩子不樂意或是行動力差家長就會去吼孩子,去指責孩子。其實並不是孩子行動力差而是當父母情緒激動時,孩子往往無法識別家長的真正指令。
3.我們有沒有給孩子一個有限的選擇?
孩子也有自己的主觀意識,教育孩子本身就是一件不易的事情,需要家長做足功課。當孩子對家長的指令產生反感時,家長可以給孩子更多的選擇,而不是一味地逼迫孩子去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
教育孩子需要採取合理的方法,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有著屬於自己的性格有著自己處事的方式,在對待不同的孩子時就需要家長們採取不同的方式,不要過多的追求所謂的科學教育而捨本逐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