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有時候孩子總會有自己的夢想,家長應該如何對待呢?

2020-08-30 寶秀蘭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他們總是會有一些奇奇怪怪的想法,他們也許會認為那是他們的夢想,作為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想法,去鼓勵孩子去把自己的想法變成事實。要知道小孩子天生是善良的,對於小孩子的善舉,父母應該給予鼓勵,如果孩子有一些自己的想法,父母一定要去支持他。

在生活中有時候孩子總會有自己的夢想,家長應該如何對待呢?

1、夢想的確定與性別沒有關係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他可能就會夢想自己長大,成為一個怎樣的人。他們小時候可能覺得長大以後做一個老師可以教書育人,或者當一個飛行員,可以去天空遨遊。這可以說是孩子自己的夢想,對於孩子的夢想,父母一定要給予支持,有些父母可能認為孩子的夢想應該符合孩子的性別,其實職業和性別並沒有太大的關係,只只要是孩子感興趣的孩子就會在那方面有特長發揮。

2、請家長們保護他們的夢想

家長應該去保護孩子純真的夢想,因為只有小孩才會進行幻想,家長如果覺得孩子的想法有一些天馬行空,甚至不切實際,應該用正確的方式引導孩子,有一些實質性的夢想,但也不要急於去否定孩子,應該不斷地鼓勵孩子,讓孩子把自己的夢想變成事實。

家長還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小小的目標,然後讓孩子在生活中不斷地進行努力,朝自己的夢想靠近。

3、別把孩子的話看的那麼「重要」

要知道小孩子每天的想法是特別多的,在成年人看來,他們可能只是進行幻想,並沒有特別大的恆星去把自己的夢想變成事實,甚至有些家長不能理解孩子奇奇怪怪的想法。要知道孩子的夢想,可能並沒有什麼實際意義,他們只可能是興致所致,他們也並不了解自己想當的職業是做什麼的,他們只是因為身邊有這樣的人,所以才有了這樣的想法。家長對於孩子奇奇怪怪的想法也不要太過於緊張,也許孩子只是說說而已,但對於孩子提出的夢想,家長也應該重視起來,不要嘲笑孩子,或者是打擊孩子的積極性。

那麼你呢?你會選擇支持孩子的夢想嗎?其實作為家長,對於孩子的話,一定要認真的去聆聽,而且還要給予孩子一定的回應,這樣孩子才能夠勇敢的說出自己的想法。要知道每一個有夢想的孩子,只要家長給予他鼓勵,孩子就會有前進的動力,然後把自己的夢想變成現實。


相關焦點

  • 孩子應該如何教育?孩子的叛逆時期應該怎麼對待?
    兩個,四個六個人只有一個孩子。自然而然的就慣的很嬌氣。如果這樣一直下去,孩子會誤以為所有人都會像自己家人一樣對待他。當孩子長大步入社會以後,不會懂得謙讓,為人處事會很極端。從小要合理教育。王語建議:作為父母的孩子必須怕一個。父母雙方演雙黃。在孩子眼裡,父母其中有一個必須是很嚴厲的那一個。
  • 孩子經常犯錯,家長應該怎麼處理?如何科學地對待孩子的錯誤呢?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聰明的孩子,不可能不犯錯誤。其實,孩子的錯誤沒有錯。關鍵是家長如何引導孩子認識和糾正。有的家長溺愛孩子,孩子犯錯誤,一味保護小腿。有些家長看到孩子犯錯就衝他們大喊大叫。 事實上,這兩種常見的治療方法都是不正常的。那麼,如何科學地對待兒童的錯誤呢?
  • 父母們如何讓家裡存在的殘障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呢?
    我們國家目前還存在著很多的殘疾兒童,對於孩子們來講,生活總是向著陽光的,父母們總是需要幫助孩子們去度過難關,幫助孩子們建立屬於自己的信心。對於孩子們來講,她們從出生以來就是一張白紙,上邊會擁有什麼樣子的繪畫都是父母們所描繪出來的,所以說,父母們在面對殘障的孩子的時候,所要傳遞的信息一定得是積極的正能量的,我們相信,孩子總會擁有屬於自己的彩色人生。
  • 家裡有抑鬱症等心理問題的孩子,家長應該以什麼樣的態度對待孩子
    家裡有一個心理問題的孩子,家長應該以什麼樣的態度對待孩子?這是很多家長最關心的問題。今天我就來詳細講講這個問題。孩子有心理問題,無論是抑鬱症,雙相情感障礙,強迫症,焦慮症,精神分裂症,還是人格障礙,家長不著急那是不可能的。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啊!
  • 艾兒寶貝:孩子有了假想朋友是好是壞?家長應該怎樣正確對待呢?
    孩子有一個假想朋友是件稀鬆平常的事,這是孩子心智發展的正常現象。據調查顯示,孩子通常在3—7歲時會創造一個假想朋友,大概30%—60%的孩子都會有一個假想的朋友。隨著年齡的增長,大概孩子9歲的時候,孩子會逐漸失去他們想像中的朋友,更多地關注現實生活中的朋友。
  • 作為兩個孩子的家長如何才能讓孩子都感受到來自父母的關愛呢?
    許多兩個孩子的父母會經常聽到孩子說自己偏心,這是不可避免的,就算家長認為自己做的已經夠好了,但是孩子還是能感受到父母對自己與對兄弟姐妹的不同,從而使他們內心感受到一定的落差,造成孩子與父母間的小彆扭。一般情況下,家長總是吩咐年齡較大的那個孩子去做一些事情,這時候孩子心裡就會說「為什麼總是讓我去做這做那,而不是我的弟弟(妹妹)呢?你也太偏心了吧!」這時候家長總會說「你年齡比較大,這些事情當然需要你去完成了。」這時候孩子會很難過,但還是忍著抱怨去做這件事情了。怎樣才能減少孩子的抱怨呢?讓孩子認為父母對待自己和對待弟弟(妹妹)是一樣的呢?
  • 有時候我們總會問自己,這份工作是我想要的嗎?
    ■ 輸入求職+職位名可搜索招聘企業,例如:求職會計■ 登陸高明人才網:www.528500.com.cn你是否活躍在職場的「最佳地帶」有時候我們總會問自己
  • 家長應該教會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緒!
    這個觀點在現在中國很多家長中存在著。教育專家告訴我們,一個正常健康的孩子,他是會有正面情緒和負面情緒相結合的。可以說,有了正面情緒,也會有負面情緒。沒有任何一個孩子是沒有負面情緒的,一個孩子如果只有正面情緒,沒有負面情緒,那麼,家長反而要擔心了。為什麼呢?因為你把孩子保護得太好了,孩子只能接受正面的,而不能接受自己負面的情緒了。
  • 已到了不惑之年,應該如何對待自己的職業規劃?
    在四十不惑的年齡,早已經步入中年,這個年齡要仍然是高不成低不就,可謂是難成大事難養小,成家後的生活壓力更是讓人無以言語。在這個年齡對待自己的職業,也會有一種不同的感覺,時間短的也工作了10幾年,時間長的也工作了20幾年,對生活的想法也會不一樣。
  • 為什麼總會有家長拿孩子的未來做賭注?
    從事特殊教育這一個行業久了,遇到了各種類型的孩子。知道他們存在有什麼樣問題,應該朝什麼樣方向走,但同時也見識了各種類型的家長對待孩子這一問題的不同想法和態度。確實,很多孩子是因為家長的疏忽而耽誤了發展。
  • 日常生活中如何輔導孩子學習英語呢
    在少兒英語學習中,有時候,看起來是很簡潔的方法,其實並不簡單。有時候,看起來很笨的方法,其實並不笨啊。記憶單詞呢,簡單的方法,就是去背誦。但背的時候,會感覺枯燥;也容易忘記。在使用的時候,要去想用是什麼意思呢。有時候,同一個單詞,有多個含義;理解稍有偏差,結果就會不同。
  • 家長應該如何陪伴孩子成長——在「學校優秀家長經驗交流會」上的發言
    經典回憶《讓我們蕩起雙槳》MV各位老師、家長:大家晚上好!我認為給孩子創造一個好的成長環境是每個家長義不容辭的責任。從心理學上來講,一個人的童年對一生影響很大,許多成年後潛意識的行為都有童年的影子,所以在我們力所能及的範圍,了解自己的孩子,為他提供適宜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對他的一生都至關重要。下面我就把自己一些粗淺的心得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 解釋:家長知道孩子成績差很差時,應該如何來對待孩子?
    家長的這種做法,不但傷了孩子的自尊心,對孩子的心裡健康與性格形成產生諸多不利的影響,甚至變得更加叛逆,玩世不恭;也讓她在自己一時的憤怒爆發後,並沒有感覺到收穫了什麼,也不會讓自己的孩子在未來的學習中會更聽命於自己,成績會大幅度的提高,相反更讓自己感覺到深深地懊惱。實在是損人不利己,得不償失的愚蠢行為。
  • 老師區別對待學生該怎麼辦?家長如何去有效解決?
    老師區別對待學生該怎麼辦?家長如何去有效解決?在眾多學校中都存在這麼一種現象,就是老師區別對待學生,家長對此很是苦惱,不知道該如何去解決問題。很多家長對於這樣的情況,都是會選擇直接去找老師麻煩,可是,這樣的解決方式只會把事情越搞越糟,不僅解決不了問題,而且還會讓老師更加記恨自己的孩子,更是會區別對待學生,再或者有的家長會給孩子轉學,覺得老師對孩子不好,孩子學習就容易被耽誤,換個環境讓孩子學習也許會更好,可是,這並不是最合適的解決方式,換學校很多時候都會影響孩子的學習。
  • 專家:家長應該理性對待
    專家:家長應該理性對待現在的社會,科技飛速發展,孩子們的學習壓力也在漸漸增大,除了每天的學習課程之外,還要參加各種補習班、興趣班,很多孩子們已經被壓的喘不過氣來了,家長們一心「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可是往往忽視了,他們也還只是孩子,教育要講究方式方法,而不是一味的「隨大流」,別人家的孩子報什麼班,我家的孩子也報什麼。
  • 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下課就只想玩,家長應該如何糾正
    前言:很多家長都發現,自己的孩子上課的時候注意總是不集中,然後會抱怨自己的孩子,太貪玩兒,確實有一部分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是因為他愛玩兒,因為過於貪玩,所以上課的時候腦袋總是神遊,很多人都不知道如何去幫助孩子糾正這一切,那麼孩子真的是因為不愛學習,所以導致的注意力不集中嗎
  • 家長如何有效與自己的孩子溝通
    家長與自己的孩子有著血脈的關係,本是世間最親近的人,然而,很多家長會感覺自己的小孩不聽話,小孩與自己反著幹,很難交流溝通。不要讓自己的孩子「聽話」很多父母誇獎小孩,就是誰誰的小孩很乖很聽話,自己的小孩不聽話。這樣則導致了,內向喜靜的小孩子更討人喜歡,外向愛動的小孩被批評為調皮。其實只要自己的小孩沒有做錯事,無論是外向還是內向都是沒有關係的,都不應該受到批評。
  • 全智嘉丨家長該如何對待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呢?
    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問題,是否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消失,真的沒法確定的說,因為「長大」兩個字實在充滿了太多太多的可能性,而每一位家長能夠做的就是儘量的去彌補孩子注意力缺失問題,讓孩子儘早得到改善,可以變得更加優秀。
  • 我的孩子總會不自覺撒謊,應該怎麼辦呢?
    前邊的例子我們不難看出,是平時媽媽給二寶做了錯誤的示範,所以才導致孩子形成認知偏差: 開始他覺得這都是再正常不過的,從沒有覺得有什麼問題,生活中媽媽就是這樣做的。有時候父母之間也會有一些小小的隱瞞,當你某次逛街買了口紅讓孩子問為什麼的時候(也可以是任意其他事情)你有沒有和孩子說過這樣的話呢?「噓,寶貝這件事情不可以告訴爸爸哦,這是媽媽和你的小秘密」。孩子爸爸也一定在某個害怕你生氣的時候和小小人達成某種共識:這件事情媽媽知道會生氣的!
  • 孩子的夢想不切實際怎麼辦?家長要注意這兩點,助力孩子圓夢
    如果父母此時依舊堅持傳統的觀念,恐怕會破壞孩子對於追求夢想的熱情。面對孩子口中說出的夢想,家長要學會理性對待,要多多注意一下以下這幾點,守護好孩子脆弱的夢想之花。家長在忙碌的工作結束之餘,身心疲憊還要去抽出時間陪伴孩子。有限的時間裡,家長的重心往往會放在學習上,很容易忽視孩子的心裡話。面對孩子認真地向家長訴說自己的夢想,家長不應該輕易地用幾句話搪塞過去,而是應該學會認真地傾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