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仁:防疫生產兩不誤 城北街道3萬餘薏仁菇菌棒陸續出菇 長勢喜人

2021-01-18 天眼新聞

一年農忙始自春,在全力阻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時,興仁市城北街道統籌協調,在確保防護工作安全到位的前提下,精準施策,合理部署農業生產。目前,位於豐巖村的薏仁菇實驗基地已經全面復工復產。

「請大家配合檢查,測量一下體溫。」2月18日,薏仁菇實驗基地的工作人員對進入基地採收的菇農進行體溫檢測等安全檢查。

基地內,一朵朵肉厚圓弧、碩大緊實的薏仁菇,茁壯生長在菌棒上,幾名菇農正忙著採摘、搬運,一派豐收景象,甚是喜人。「今天我們來基地幫忙,這些薏仁菇長勢太好了,我家去年也實驗種了420個,現在已經長出了菌絲,預計再過幾天就可以出菇了。」一大早,豐巖村村民毛明春就來到了基地,今年本來準備外出浙江務工,但是受疫情影響,出行計劃只能擱淺,這兩天有空就過了基地幫忙採收薏仁菇。

「一個星期前,我們就開始復工生產,去年實驗的3萬餘薏仁菇菌棒已經陸續出菇,我們兩天採收一次,今天就採收了300多斤,目前已經採收2000多斤。」興仁市培順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宋政林介紹說,根據薏仁菇出菇情況,合作社提前進行了安排部署,一個星期下來收入就到達了10000多元,為實現生產經營 「開門紅」做好了準備。

看著薏仁米秸稈變廢為寶,村民宋政凱也萌生了種植薏仁菇的想法。「以前這些薏仁米秸稈都是荒廢,或者丟在地裡,這些菌棒一般可以採三茬菇,可以採3到5斤,這樣下來一個菌棒就有10多20元收入,基地馬上就要搞第二批了,我準備和他們一起種植。」

目前,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形式進行薏仁菇實驗,以基地為載體,公司統一進行指導,長出薏仁菇後農戶可以自行銷售,也可以由公司統一回收。

據興仁市城北街道辦事處黨工委書記劉江介紹,結合今年特殊的時期,在做好疫情防控基礎上,積極組織企業復工復產,企業已經在一個星期前,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進行了復產,菇農必須嚴格按照疫情防控舉措實行消毒殺菌,進行相應的身體檢查,符合要求之後才可以開始工作。在前段時間,通過貴州省檢測應用中心的檢測,薏仁菇產品各項指數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目前,基地一共實驗了四個品種,結合菌棒生長情況,哪一個產品品質好,出菇率高,以後優先發展哪個品種。

通過產業的帶動,薏仁米秸稈得到了綜合利用,既改善了環境,又創造經濟效益,同時菌棒也可以作為有機肥。 下一步興仁將整合各方資源,全力推項目、育龍頭、建基地、壯園區,通過薏仁米秸稈的循環利用等,帶動一家一戶,促進一方發展。推進薏仁米+食用菌產業發展,提升薏仁米產業化發展水平,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鞏固脫貧成效奠定堅實基礎。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段源興

編輯 彭芝莉 劉義

編審 陳俎宇

相關焦點

  • 菌菇基地門前建 工作家庭兩不誤
    在廣西桂林資源縣車田鄉扶貧產業園區有機蔬菜基地大棚裡,朵朵大球蓋菇散發著香氣從菌棒上長出,撐起一朵朵褐色的「傘」。基地裡,十數名來自附近楓林閣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的貧困戶在菌架前忙碌,仔細挑選採摘已成熟的菌子,肥美飽滿的菌子很快就裝滿一個個的籮筐……一車車新鮮菌菇將被運往桂林市區、南寧以及粵港澳大灣區的各大市場,擺上千家萬戶的餐桌。
  • 福建建陽:小菌菇託起脫貧致富夢
    福建建陽:小菌菇託起脫貧致富夢 2020-09-06 11:46:05 參與互動   新華社福州9月5日電(記者 張華迎)初秋時節,閩北山區的茶樹菇陸續進入採收期
  • 劍河:朵朵小菌菇孕育致富新希望
    劍河縣岑松鎮巫亮村食用菌基地裡,食用菌菌棒長勢喜人。「冬日裡,黔東南劍河縣閒田、高坡上,食用菌孕育著豐收希望。很快,劍河縣確定「一園五區」工廠化生產中高端產品,解決貧困戶就業問題;發動群眾實施中低端食用菌大田種植、林下仿野生栽培,帶動群眾增收的發展思路。隨後,一個佔地240畝總投資3.8億元的食用菌產業園在2019年5月投產。產業園從原料採購、原料配製、菌棒封包、菌棒滅菌到注入菌液、培育菌絲,形成完整的菌棒生產流程。
  • 青瓜番茄·菌菇溫面
    故而,「胡瓜」在後趙時期,又被稱為「黃瓜」「王瓜」「青瓜」等名字~今天,窗外的陽光明晃晃耀人眼,西北風一陣緊似一陣地在呼呼呼,叢林裡的菌菇們仍舊無知無覺地蹭蹭蹭,看著長勢特別喜人,誘人食指大動……所以,就用青瓜、菌菇們和上些許鮮面,同豔麗的番茄、青椒來一鍋簡單便捷又營養均衡、口感豐富,美味鮮嫩的菌菇溫面吧~
  • 江華碼市鎮:春耕備耕正當時 防疫生產兩不誤
    紅網時刻永州2月19日訊(通訊員 陳潔)眼下,天氣逐漸回暖,江華碼市鎮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陸續開始春耕備耕生產,做到疫情防控與農業生產「兩手抓、兩不誤、兩推進」,為全年農業豐收打好堅實基礎。在江華縣碼市鎮鄉村的田地間,不少農戶已在「戴口罩、勤洗手」的防疫氛圍中陸續開展春耕備耕工作。一張張圖景、一幕幕畫面、勾勒出一幅幅「防疫生產兩不誤」的春耕美麗畫卷。2月18日,碼市鎮輦江村的農民們正在黃金壩邊上的農田裡翻耕土地、播種、施肥、蓋地膜……一道道程序,在農民們手裡駕輕就熟。農民們正在施肥。
  • 小菌菇撐起貴州山區群眾就業夢
    貴陽農投集團的工作人員胡鑫磊告訴記者,4月18日開始,換菌棒的那三天三夜,每天用工都在三四百人,光工資就開出去了18.4萬元。今年3月,胡鑫磊被集團調來負責推廣食用菌產業。從江縣是目前貴州省9個未摘帽的深度貧困縣之一,食用菌是當地政府主推的四大扶貧產業之一。「我們原來有一定種植基礎,但多方面因素制約,規模受限。」
  • 武隆區鳳山街道:防疫春耕兩不誤
    新華網發    新華網重慶2月12日電(李海嵐 肖路遙)「最近天氣好轉,我們得抓緊時間把烤菸苗育好」,2月12日一大早,鳳山街道出水村的村民們就在烤菸大棚育苗基地裡忙碌起來。在育苗現場,戴著口罩的工作人員分工合作、分散做工,裝盤、壓穴、播種、擺盤,每個環節都有條不紊……    據悉,為做好疫情防控同時保證春耕備耕,鳳山街道制定了嚴格的疫情防範措施,農業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在現場進行監督和技術指導,參與育苗的人員全程必須佩戴好口罩,上崗前後都要進行體溫測量,並分期、分批來進行農事操作,減少人員聚集,做到防疫、生產兩不誤。
  • 活體菌菇養成記
    為了一探究竟,我來到位於上海青浦區練塘鎮的一處食用菌生產基地,親眼看到了貫穿著技術與智慧的「活體菌菇養成記」。菌菇高產背後的曲折故事走進位於練塘鎮的彭世菇業有限公司,一排排菇房出現在眼前,工廠化種植菌菇的規模一望可知。這裡每天生產約1萬棒活體菌菇,供應「海底撈」「豆撈坊」「七欣天」「小輝哥」等1600多家全國知名連鎖餐飲客戶。
  • 全自動菌棒生產線 規格
    ②加強菇房通風,減少菇床面噴水,降低土面和空氣溼度,患病部位撒石灰粉。③噴甲基託布津或多菌靈倍液。細菌斑點病病症局限菌蓋上,從處出現小的黃或茶褐的變到暗褐凹陷的斑點;當凹陷的斑點幹後,菌蓋裂開形成不對稱的子實體,菌柄上偶爾發生縱向的凹斑;菌褶很少受到。防治方法如下①控制菇房噴水。
  • 金山獼猴桃園裡長大的菌菇,走紅盒馬!
    這片大球蓋菇和羊肚菌的基質也就地取材,從本村及「鄰居」新新村運來水稻田和草坪地收割完後的稻殼、碎草等,製作成不加任何化肥、有機肥的培養料,讓「菇寶寶們」在裡面茁壯成長。出菇結束後,種植栽培的原料剩餘物就地還田,為獼猴桃樹的生長提供豐富的腐殖質營養,促進果園增產增收。
  • 粥店街道後陡村:線上線下兩手抓,春耕防疫兩不誤
    「過了雨水,茶葉需水量增加,要因長勢、天氣等因素調整澆水間隔期,澆水以晴天上午澆水為好;到了驚蟄,就主要大棚的放風,注意中午不要溫度高傷了芽。」近日,通過微信視頻的方式,泰安市農科院的專家為岱嶽區粥店街道後陡村的泰山女兒茶大棚承包戶嶽洪水在線指導茶葉種植技術。
  • 南寧人大代表帶頭防疫復工兩不誤
    【原標題】南寧人大代表帶頭防疫復工兩不誤  「你叫什麼名字?從哪裡回來的?」3月9日,隨著返工返崗潮來臨,回到南寧上班的人越來越多,不少返回新竹街道建政社區的人員,都獲得了南寧市青秀區人大代表、建政社區居委會主任毛麗榕送上的「返工套餐」:量體溫、做詢問、做登記。連日來,南寧市各級人大代表積極帶頭抓實防疫促復工,用實際行動體現人大擔當。  江南區人大常委會發揮代表聯絡站的作用,助推企業復工復產、農副產品銷售,促進農業增產增收。
  • 哈巴河縣:大棚蔬菜長勢喜人 全力保障群眾「菜籃子」
    如今,隨著氣溫逐漸回升,哈巴河縣的大棚蔬菜長勢旺盛。種植戶們不誤農時,抓好生產管理,全力保障群眾的「菜籃子」。 在強農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大棚內,一袋袋菌棒整齊排列,一朵朵平菇升柄展傘,該合作社員工正忙著栽培香菇。今年該合作社在三座大棚種了蘑菇,預計在三月下旬上市。
  • 念好「三字訣」 九裡堤街道確保生產防疫兩不誤
    線上通過社區、企業微信群宣傳疫情防控政策和出租房管理規定,線下聯動區科技服務產業功能區管委會、市場監管局、轄區派出所和機關下派幹部、社區工作人員對沿街商鋪進行巡查宣傳,使用社區「小喇叭、小廣播」、小區「宣傳員」宣傳加勸導等方式對居民進行防疫知識普及。印製《關於企業復工復產暨疫情防控工作告知書》3000份發放到臨街商鋪和樓宇企業,廣泛宣傳市、區各級企業扶持政策。
  • 永泰小小菌菇做出致富大產業
    在脫貧攻堅戰打響之後蓋洋鄉把產業扶貧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舉措引進福州市盈豐菌業有限公司變「輸血」為「造血」積極扶持菌菇產業發展以小菌菇種出了增收致富大產業在蓋洋鄉蓋洋村的盈豐菌業有限公司的生產園內工人們分工合作園內一派繁忙景象女工採收香菇在菌菇大棚內菌架上排列有序的菌棒上長滿了大大小小的香菇幾名採摘女工忙著採收只見她們左手提桶右手在菌棒上翻飛不一會的功夫就採了大半桶的香菇棚外的工人們則圍坐在長桌旁有的將香菇分成「
  • 培育發家致富的「有益菌」——突泉縣永安鎮菇豐菌業有限公司側記
    記者在沒有見過之前,腦海中總是浮現出各種各樣的場景,但是當記者推開杏鮑菇生產車間的大門時,還是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一排排整齊的栽培架上長滿了已經成熟的杏鮑菇,身在其中就像步入杏鮑菇叢林,更像走進了童話世界裡的小矮人群。聞著杏鮑菇散發出的幽幽清香,真的讓人感到心曠神怡。這一株株杏鮑菇是突泉縣永安鎮菇豐菌業有限公司發展的「瑰寶」,更是永安鎮百姓的「搖錢樹」。
  • 一起徜徉在這個神奇的菌菇世界~
    」彭兆旺先生創立,擁有85畝的活體菌菇工廠化生產基地、200畝林下食用菌種植基地,58年從業歷史,歷經三代傳承,現已發展成集食用菌技術研發、生產種植、營銷、物流與出口、菌菇工廠化解決方案的綜合性現代農業企業。
  • 「菌王之王」羊肚菌在我市試種成功
    羊肚菌長勢喜人。本報記者 吳昊 郭峰 攝 本報訊(記者 吳昊 郭峰)近日,「菌王之王」——羊肚菌在銀川試種成功。面對大棚內新鮮的羊肚菌,試種植戶康穎凱激動不已。去年開始,他了解到羊肚菌項目,通過學習人工種植技術,在自家的一座廢舊大棚中試種取得成功,市場價格喜人。 真正的野生羊肚菌珍貴稀有又價格昂貴,是與松露、松茸、牛肝菌齊名的世界四大名野生菌。記者走進康穎凱位於玉泉營農場的羊肚菌種植大棚看到,一朵朵呈灰褐色小傘狀的菇朵探出小腦袋,菇朵下是一根根象牙白的菌杆。目前正值大量出菇階段,密密麻麻的羊肚菌長勢喜人。
  • 武隆區鳳山街道防疫不誤農 果園種植忙
    「帶著口罩幹農活,防疫春耕兩不誤!」連日來,重慶市武隆區鳳山街道的枇杷、柚子、草莓種植園裡一片忙碌的景象,該街道在持續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全力做好當前的春耕生產和產業發展。在鳳山街道黃渡村,保溫大棚裡的草莓已經成熟,瀰漫著清甜地草莓香味,幾位顧客正提著籃子在園地裡仔細挑選採摘,在大棚的入口,工作人員正在為排隊的顧客測量體溫,一次允許2名顧客進入棚內採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