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in Chip:全球可穿戴領域第一顆人工智慧晶片

2020-12-16 電子發燒友

AI in Chip:全球可穿戴領域第一顆人工智慧晶片

工程師青青 發表於 2018-09-18 09:26:51

17日,華米科技發布了AMAZFIT智能手錶、AMAZFIT健康手環1S,以及全球可穿戴領域第一顆人工智慧晶片「黃山1號「等新品悉數亮相。

AI in IoT:把人通過可穿戴的方式跟整個IoT的世界連接在一起

AMAZFIT智能手錶內置了小愛同學,在變身貼身助理的同時,還可以便捷控制米家智能家居,這比蘋果Siri和HomeKit要實用的多。而早在今年年初公司上市之時,華米科技董事長、創始人兼CEO黃汪就曾表示:「華米科技的使命是將人類真實的情感及活動無感地連入網際網路,改善人們的生活。我們希望通過可穿戴的方式把人連接到網際網路,即連接到整個智能家居、智能化的硬體設備,把人通過可穿戴的方式跟整個IoT的世界連接在一起。」

其實,智能家居的概念自2000年以來便開始起色。但直到近年來,隨著移動網際網路、傳感器等技術的革新,才逐漸由概念轉為產品,並被人們慢慢接受。不過,尚未大規模的普及,其中缺失的最關鍵一環就是「一體化」,即讓智能家居連接為一體,用戶可以簡單、方便的控制和使用。

AI in Health:心血管病早期發現和預防,提供專業醫生諮詢在內的醫療服務

另外,華米科技在醫療健康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會上最新發布的AMAZFIT米動健康手環1S,首次採用華米科技自研的PPG傳感器。

這款傳感器的精度更高、功耗更低。同時,AMAZFIT米動健康手環1S還在手環中集成了人工智慧算法,能夠對採集到的心率信號進行實時分析。兩者搭配,AMAZFIT米動健康手環1S能夠24小時實時監測包括房顫(Atrial Fibrillation)等在內的心律失常(Arrhythmia),並提前預警,防患於未然。而且,預警後用戶還可以進一步測量當時的心電數據,從而捕捉更多心臟健康隱患。

這些對心血管病的早期發現和預防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來自《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7(概要)》的數據顯示,全國心血管病患者人數現在2.9億左右,心血管病死亡佔我國居民疾病死亡構成40%以上。而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病的一種常見症狀。以其中的房顫為例,房顫顧名思義就是心房顫動,是一種常見的惡性心律失常。房顫患者的心臟內容易形成血栓,且房顫又容易使血栓脫落,脫落的血栓隨血管運行到腦部,容易引起腦梗死。早期的房顫大多數是陣發性的,不是隨時都可以捕捉。比如,很多患者突然出現心慌、胸悶,或者心裡「咯噔」一下,然後症狀很快就消失。此時,再去醫院即便專業的設備也無法捕捉房顫信號,從而可能遺漏一些潛在的疾病風險。

而除實時分析和預警之外,AMAZFIT米動健康手環1S還提供24小時醫療專家諮詢服務,以及日常健康的分析與指導,幫助用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呵護用戶的身體健康。而從數據監測到數據分析,再到數據服務,華米科技也實現了數據價值的閉環,這在業內也是首屈一指。

AI in Chip:全球可穿戴領域第一顆人工智慧晶片

會上,華米科技還正式發布了全球可穿戴領域第一顆人工智慧晶片「黃山1號「。這顆晶片基於RISC-V指令集架構開發,並且集成了AON(Always On)模塊控制器和神經網絡加速模塊。

RISC-V 指令集架構是由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於2010年發起的研究項目,該項目是研究小組基於對過去30多年CPU指令集架構的研究和對當下及未來軟體及應用領域理解的基礎上開發出來的。RISC-V的基金會成立於2016年,短短2年多時間內其會員超過150個,很多全球知名的科技公司都是基金會會員,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科技界對於RISC-V這樣一種開源指令集架構的熱衷程度。

與其它架構相比(如X86、ARM等),RISC-V具有性能高、功耗低、體積小、易於定製和擴展等特點,而且開放、免費,非常適合微小嵌入式系統,是最適合 IoT 時代的處理器架構。對於「黃山 1號「的發布,RISC-V基金會主席Krste Asanovic教授及其成員也激動的評價道:這是全球全球第一顆基於RISC-V的可穿戴處理器,RISC-V應用場景拓展向前邁進了一大步,期待它在智能可穿戴領域的精彩表現。

此外,黃山1號還集成了AON(Always On)模塊,不僅功耗低,還可以自動將傳感器數據搬運到內部 SRAM之中,讓數據存儲性能更快、更穩定。而更為值得稱道的是,它集成了神經網絡加速模塊,能夠本地化處理AI任務 —— 通過Heart Rate、ECG Engine、ECG Engine Pro、Arrhythmias四大驅動引擎,對心率、心電、心律失常等進行實時監測與分析,可廣泛應用在各類智能可穿戴設備中。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2018人工智慧未來企業排行榜
    2018人工智慧未來企業排行榜排名企業領域1百度開放的人工智慧服務平臺2騰訊網際網路綜合服務3華為人工智慧自動化業務、智能晶片4阿里巴巴網際網路綜合服務5平安集團人工智慧金融研發平臺6華大基因精準檢測、醫療數據運營服務7搜狗綜合人工智慧解決方案平臺8科大訊飛智能語音技術9中科創達智能終端平臺技術10珍島集團SaaS級智能營銷雲平臺
  • 從智能手環、智能手錶再到 AI 晶片,華米看到的究竟是什麼機會?
    不僅如此,華米也希望受歡能夠在 App 端提供更多健康支持,所以不僅僅是心臟方面的監測,還提供了健康周報,久坐、吃飯、吃藥提醒,還針對子女提供了查看父母健康數據的功能並可以自動提醒,這些都不僅僅局限於硬體端,而是打通了硬體、軟體服務以及背後的醫療團隊,是華米對於智能可穿戴在健康領域的更進一步突破。
  • 搭載全球智能穿戴第一芯 Amazfit 米動健康手環黃山1號版來了!
    東方矽谷 合肥高新這些年來華米科技一直在智能可穿戴設備行業不斷的領跑,近日華米科技又放大招了:其自主研發的智能穿戴領域全球首顆人工智慧晶片「黃山1號」量產落地,搭載該晶片的Amazfit米動健康手錶以及米動健康手環「黃山1號版」正式發售。
  • 零基礎看懂全球AI晶片,詳解xPU
    編者按:本文來自知乎專欄AI in chip,作者譚洪賀,36氪經授權發布。獻給:對AI晶片行業有興趣、想快速了解相關公司和產品的各種讀者。不限晶片工程師。致敬:向所有AI晶片領域的初創公司致敬,為你們免費打廣告;向共同奮鬥在AI晶片start-up的晶片工程師致敬,和你們一起前行。
  • 康佳發布全球首款Micro LED智能手錶 晶片僅30微米
    昨天,在2020 重慶Micro LED產業創新論壇暨康佳半導體顯示技術及新品發布會上,康佳發布了全球首款Micro LED智能手錶APHAEA Watch。康佳發布全球首款Micro LED智能手錶 晶片僅30微米APHAEA Watch採用了康佳自主研發的P0.12 AM-LTPS Micro LED微晶屏,LED晶片僅30微米,點間距縮小至0.12毫米,是目前全球LED晶片間距最小的Micro LED顯示屏。
  • 2019全球智能醫療領域的AI技術應用案例
    依圖科技在今年RSNA上率先發布了care.ai胸部CT智能4D影像系統以及癌症篩查智能診療平臺。care.aiTM肺癌影像智能診斷系統是全球首個突破肺結節檢測,實現斑片、條索、囊狀影、胸腔積液等多種病灶的實時影像AI系統,將極大減輕放射醫師工作負擔;癌症篩查智能平臺則依託於依圖醫療以疾病為核心的海量多模態醫療數據,以及先進的AI影像、NLP技術,構造了一個集病灶檢出,性狀描述,惡性評估,臨床決策,患者管理,療效預測,隨訪評估和科研輔助等於一體的科教研管一站式平臺,貫穿整個臨床診療流程,涵蓋了目前中國高危高發的幾類癌種
  • 中國十大人工智慧公司排行榜
    利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深度學習架構、機器視覺、生物智能識別等人工智慧算法、無媒介支付等核心技術,在自動駕駛、智慧機器人、生物智能、AI晶片,智能零售、智慧城市、智慧安防、智能教育、軍工等領域都有深入布局,居行業領導地位。   發展至今,深蘭科技已在歐洲、美國、澳洲等多地設立區域總部和分支研發機構,國際銷售網絡覆蓋全球17個國家。
  • 一文看全:全球99家AI晶片公司全景圖,中國正在崛起
    為了滿足功耗和性能目標,EyeQSoCs在最先進的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工藝技術節點上進行了設計——第5代的FinFET達到了7nm。 Movidius MYRIAD 2是一個多核、始終在線的晶片系統,支持移動、可穿戴和嵌入式應用程式的計算成像和視覺感知。
  • 人工智慧晶片技術
    儘管全球人工智慧產業還處於初 期發展階段,但隨著政府和產業界的 積極推動,人工智慧技術在大規模產業 化應用方面突飛猛進,在算法和晶片 等人工智慧基礎技術層面積累了強大 的技術創新,這些成果未必能即時商 業化,但對未來科技的影響深遠。
  • 瑞芯微宣布RK1808人工智慧計算棒正式開售,售價599元
    打開APP 瑞芯微宣布RK1808人工智慧計算棒正式開售,售價599元 廠商供稿 發表於 2019-06-28 16:19:38
  • 人工智慧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應用
    近年來,人工智慧技術與醫療健康領域的融合不斷加深,隨著人工智慧領域,語音交互、計算機視覺和認知計算等技術的逐漸成熟,人工智慧的應用場景越發豐富,人工智慧技術也逐漸成為影響醫療行業發展,提升醫療服務水平的重要因素。
  • 黑芝麻智能CMO楊宇欣:自動駕駛人工智慧晶片競爭,不僅要拼算力,更...
    黑芝麻智能的第一顆晶片花了三年時間,闡明背後原因時,楊宇欣表示,第一,車規晶片非常難做。第二,企業要跟全球最領先的汽車公司在技術性能上做對標,需要有自己的核心武器,以兩個核心IP為基礎,黑芝麻智能構建了晶片的核心競爭力。 在此基礎上,黑芝麻智能還提供完整的自動駕駛平臺,同時,黑芝麻智能也將建立開放的生態合作關係。
  • 藍思科技:在智能可穿戴設備(AR/VR眼鏡)等領域早已與全球各大消費...
    來源: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同花順(300033)金融研究中心9月16日訊,有投資者向藍思科技(300433)提問, 貴司是否生產AR/VR虛擬實境設備,或者在相關領域中投入研究?公司是全球消費電子智能終端視窗與外觀防護功能部件,以及高端智能汽車行業的領航企業,市場地位、市場佔有率全球領先。
  • 華米與鍾南山院士團隊共建腕部智能可穿戴聯合實驗室
    4月9日,全球領先的智能可穿戴廠商華米科技(NYSE:HMI)與鍾南山院士領銜的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廣東省南山醫藥創新研究院正式籤署了合作框架協議,聯合開展「新冠肺炎出院後隨訪及康復管理」項目,旨在為意願參與該項目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提供運動、睡眠
  • 2020年最值得關注的10家國外AI晶片初創公司
    研究公司Global Market Insights今年的一份報告顯示,全球人工智慧加速晶片的市場規模預計將以每年35%的速度增長,從2019年的80億美元增長到2026年的700億美元。日本IT巨頭NEC公司表示,Hailo-8的結構驅動型數據流體系結構結合了高性能、低功耗和最小延遲的優勢,可在智能相機、手機和自動駕駛汽車等邊緣設備中每秒提供多達26 tera的性能。
  • 人工智慧晶片有哪幾種?
    一、傳統的架構:基於馮.諾依曼架構的FPGA(現場可編程門陣列)和ASIC(專用集成電路)晶片。FPGA和ASIC晶片不管是研發還是應用,都已經形成了一定生產、應用規模。因此CPU、內存條、總線、南北橋等等,最終都必將集成在一起,形成類人腦的巨大晶片組,至於發熱問題,內存條微型化問題,人類最終會找到解決方法。四、人工智慧晶片四大類1、通用晶片(GPU)。
  • AI強攻EDA,無人晶片設計還有多遠?
    新思科技推出了自主人工智慧應用程式——DSO.ai(Design Space Optimization AI),DSO.ai能夠在晶片設計的巨大求解空間裡搜索優化目標。通過對晶片設計流程選項的探索,能夠自主執行次要決策,而晶片設計工程師可以進行更高階的操作,從而提升整體的生產力。
  • 搭載國產Rockchip晶片谷歌本續航13小時
    中關村在線消息:北京時間2015年4月2日,國內著名晶片製造廠商Rockchip在線上舉辦了名為新一代Chrome「中國芯」筆記本電腦發布會,全球著名公司Google發布的6款最新Chromebook產品全部搭載國產瑞芯微RK3288-C處理器晶片,更讓人吃驚的是,這款晶片採用2.9W/
  • 從智能手環到小米手錶,小米可穿戴設備如何才能跨越向前?
    作為智能可穿戴市場的領頭羊,小米憑藉過去多年的探索成功讓小米手環變成了很多人的腕上標配,功能實用、續航持久、性價比高這些標籤不但讓智能手環進入了尋常百姓家,也讓智能可穿戴市場逐漸升溫。根據 IDC、Canalys 等多家數據調研機構的數據顯示,小米已經蟬聯多季度全球腕上可穿戴出貨量第一品牌。
  • 人工智慧晶片一共分為哪幾種
    打開APP 人工智慧晶片一共分為哪幾種 發表於 2019-08-20 14:42:51 傳統的架構:基於馮.諾依曼架構的FPGA(現場可編程門陣列)和ASIC(專用集成電路)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