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陝西省內來看,銀西高鐵新建的鹹陽北、禮泉南、乾縣、永壽西、彬州東這5座車站均位於鹹陽境內,大大加強了鹹陽與省內各市區之間的聯繫,為西鹹一體化發展加入了重要的交通紐帶。
西安北站:是全國接入線路最多、站場規模最大、站房面積最大的樞紐車站
記者了解到,西安北站擁有鄭西—西寶場、大西—西成場、銀西—包海場共計3場18站臺34股道,是全國接入線路最多、站場規模最大、站房面積最大的樞紐車站。
銀西高鐵開通前已開通14臺27線,剩餘的銀西場4臺7線將在銀西高鐵通車後開放使用,屆時,西安北站全站18臺34線將首次全部投入使用,西安北站運輸效能將得到全釋放。
鹹陽北站:第二座以「鹹陽」為名的高鐵站
鹹陽北站向東到西安北站,向西接駁18個城市。鹹陽北站成為繼鹹陽秦都站之後,第二座以「鹹陽」為名的高鐵站。
鹹陽北站總建築面積3000㎡,站場規模2臺6線,旅客進出站通過兩條地道實現「下進下出」。同時,車站還預留了包海客專及閻良至機場城際鐵路接軌條件。通過高鐵引擎,從鹹陽北站出發,向東一站即達西安北站,向西,則接駁18個城市地區。
鹹陽北站設計中以秦漢建築最典型的四阿頂為原型,創造出極具秦漢韻味又合理現代的屋頂形式,屋頂兩側通過體量削切,避免空間浪費。立面運用橫豎格柵,映射秦漢建築中的臥欞欄杆及直欞欄杆,形成生動對比。建築整體雄渾大氣,奔放有力,表達了對秦漢文化的追憶和致敬,穩重大氣的氣質,幹練流暢的線條,象徵著鹹陽植根文化,快速發展的魅力。
禮泉南站:禮泉首次迎來高鐵時代
禮泉縣,隸屬於陝西省鹹陽市,位於關中平原中部。建縣至今已有2200多年,古文化歷史深厚悠遠。世界上最大的皇家陵園昭陵座落於此。而被稱為「關中民俗第一村」的袁家村,與昭陵遙向相望。
禮泉南站位於禮泉縣城南側王官村附近。站房以「泉湧」為主要設計元素,體現了才如泉湧、樂觀向上的建築意圖。同時以現代石材為主要建築材料,玻璃格柵融合其中,形成厚重樸實卻又活潑歡快的剛柔並濟的建築形象,體現了陝西人民樸實忠厚而又不失俠骨柔情的性格特點。
西平鐵路的建成,結束了禮泉縣不通火車的歷史,拉近了禮泉同外界的時空距離。銀西高鐵建成後,禮泉首次迎來高鐵時代。
銀西高鐵開通後,20分鐘便可從西安到禮泉,與開汽車的2小時相比,便利的高鐵運輸或將為禮泉帶來全新的旅遊流。
乾縣站:為銀西高鐵陝西段新建車站中站房面積最大的車站
乾縣地處「關中—天水經濟區」和西安鹹陽半小時經濟圈的核心地帶,是古「絲綢之路」上的商貿重鎮。
乾縣站距離西安北站65公裡。乾縣站建築面積8000平方米,是銀西高鐵陝西段新建車站站房面積最大的站,規模比鹹陽北站還大一倍。車站總體造型體現出濃厚的大唐歷史文化,營造了更具有地域特色的乾縣門戶形象。建築結合大唐的傳統元素,讓人感受到建築本身外展大唐新貌,內藏朗朗乾坤。
乾縣站是西平鐵路和銀西高鐵在乾縣的共用車站。銀西高鐵開通後徹底結束了乾縣不通高鐵的歷史。
永壽西站:以萬、壽字等中國傳統紋樣為元素進行建築設計
永壽縣位於鹹陽西北部,素有「秦隴咽喉」之稱,是古絲綢之路的第一個驛站。
永壽車站在建築空間設計中,取永壽「萬壽」之意,以萬字、壽字等中國傳統紋樣為元素進行表達。壽字造型的柱頭、萬壽造型的椽子、槐花裝飾的紋樣,以及車站的造型仿造了永壽塔斜面的形態。
永壽站為中間站,站場規模2臺4線,車站設在直線上,為橫列式布置,設到發線4條(含正線)。
彬州東站:站前廣場景觀平臺可眺望城市景色
彬州東站站房建築屬國內少有的切梁設站,建築契合彬州大佛寺石窟文化
彬州東站地勢高差較大,站房位於高地,地處彬州城區東側林家堡村的半山腰,屬國內少有的切梁設站。
彬州站結合地勢,將化解高差納入站房整體設計,以層級臺地,形成站房的高位優勢,站房與臺地有機共生,牆體上如石窟般的細節處理,加之巨大的浮雕字「彬州」,契合了彬州大佛寺石窟文化。建築頂部的仰蓮意向,象徵:絲路佛都;蓮花生於水,基座有如山,寓意:山水彬風。站前廣場景觀平臺利於眺望城市景色,從城市更可遠眺塬上,層層實體烘託出仰蓮造型的車站,成為名副其實的彬州地標。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梁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