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的由來告訴我們,人類永遠不會拋棄它

2020-12-23 迷迭香Love17

山林中白鳥啁啾,笑林裡歡聲不斷,竹林裡情韻悠長,書林裡智慧閃光,書不僅是人類用來紀錄一切成就的主要工具,也是人類交融感情,傳承知識,獲取經驗的重要媒介。它是文化和文明的載體之一,對人類文明的發展與傳承具有重要的意義。

為什麼書可以從古至今都能獲得人們的喜愛而不被拋棄?

我們將從書的由來找找答案。而要想知道書的由來,得從人類最初的文字記錄方式,書出現的時間,書是怎麼做出來和書的功能等四個方面進行探究。

人類最初的文字是怎麼記錄的?

公元前3500 年左右的美索不達米亞烏魯克文化遺址出上的象形文字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現在共發現了2000 多個, 大多寫在泥版上。——《中國大百科全書·考古學》

黃帝派聰明且盡心盡力的官員倉頡管理圈養的牲口,隨著物資的品種和數量越來越多,他感到管理起來很是吃力並常常出錯,怎麼辦呢?好動腦筋的倉頡先是在不同顏色的繩子上打結,用結代表物資的數目,經過反覆總結修改,「用繩記事」的辦法一直被倉頡使用了好長一段時間。

皇帝又將更多物資和人交給能幹的大總管倉頡,原來使用的工具已經不能滿足他日常工作了,升級迭代勢在必行。在一次集體狩獵時,地下野獸的腳印使倉頡腦洞大開,奔回家後就開始創造各種符號來表示事物,果然「符號記事」的辦法很實用。黃帝知道後,大加讚賞,命令倉頡到各個部落去傳授這種方法。漸漸地,這些符號的用法就被推廣和使用,慢慢就形成了文字。

從倉頡造字的源起可知道,文字的出現是因為人類的需求,當口語和手勢不能滿足人們的生產勞動需要和語言發展時,跨入有聲有文的社會是必然的發展趨勢。

在沒有發明紙以前,聰明的人類從生活中順手拈來,樹葉、樹皮、獸皮、石頭、陶、布帛等,都拿來記錄文字、畫圖和傳播文明,但這些材料使用起來各有缺點且不方便,這就局限了使用群體、也限制了知識和文化快速傳播。

書是什麼時候出現?

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代後期,當時的人們就地取材,把圖文刻在龜甲或獸骨上,甲骨文並不是真正意義的書,而只能算是書的早期雛形。約在公元前 8世紀時簡策的出現算是中國最早的書。

漢朝發明了造紙之後,中國有了真正意義上的紙質書。隋唐木版印刷術發明後,書籍成了傳承文明和文化的重要載體;宋代時畢舁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大大方便了中國的圖書印刷,使人們看書變得方便,而通過活字印刷、平版印刷、機械印刷等方式,使得量產圖書變得容易,圖書的應用更為普遍。

電子書是通過數碼方式記錄在以光、電、磁為介質的設備中的藉助於設備來讀取、複製和傳輸。到底什麼時候出現電子書的?

沒能查找到被權威部門定義的準確日期,但2009年中國電子書閱讀器出貨量達392萬臺,而提出建立電子書行業準入制度,對從事電子書相關業務的企業實施分類審批和管理的《新聞出版總署關於發展電子書產業的意見》是在2010年10月10日發布的,至於本人是從2013年在媒體上知道有「電子書」,在2015年擁有第一部電子閱讀器,並開始閱讀電子書。

從符號、造字、把內容刻在龜甲或獸骨上、將整篇作品或整部著作刻於石上、寫有文字的竹簡與木牘、易於著墨可裁剪的縑帛圖書、宋朝時期的印本圖書到現代的電子書,書陪伴著人類的發展,經過了千年的演變與革新,在這個發展過程,它和文字,文學,藝術,科技等,共同發展,相輔相成。

如果說造紙技術、印刷術的發明在中國的書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電子書的出現算是人類生活方式的創新。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及智能電子設備的普及則是人腦的延長,成為滿足人們認知需要的一個全新世界,其社會意義堪稱偉大。

書是如何做出來?

現代的書籍早已不限於記事的用途了,還兼具文化傳承、教育、商業等用途。從現代書籍的構成要素我們就可以知道書是如何做出來的。

一是封面及封面設計,作為書籍裝幀設計的門面,它是一本書給讀者的第一印象,能不能第一時間抓住讀者的眼球成為了出版方必須認真對待的要素。

二是主題和內容,這可是作者與編輯團隊共同努力,嘔心瀝血的結果,別看一本幾百頁的書籍,那可能是不少於200多次的來來回回反覆溝通、打磨的結果。

三是面世前準備,包括:書名確定、目錄標題調整、內文補充編輯修改、內容簡介和海報文案撰寫等。

四是印刷,雖然是交給印刷公司負責,但打樣,審樣稿、圖文形態校正、封面調色、紙質調整等等工作都得出版團隊跟進,慎之又慎,不敢有一絲疏忽。

五是營銷發行,不是簡簡單單的將書投放市場就可以的,出版前要市場調查確定目標市場,投放市場前的宣傳推廣,投放後的引導和指導讀者購買等。

一本書承載的不僅是作者的思想精華,也是出版團隊智慧與辛勤付出,儘管書的製造流程大同小異,但四大發明中造紙術和印刷術的出現不僅對中國古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對世界書業的發展和對世界文明發展史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書的功能

休閒娛樂功能:書籍能愉悅心情。羅伊.蘭德說,閱讀是永恆的快樂。讀書的樂趣在於它為我們打開了一扇了解世界的窗口,讓人插上想像的翅膀,讓我們在脆弱時獲得力量和鼓勵,讓我們在孤獨時多了一個朋友。

文化傳承功能:代代相傳的智慧寶庫。人類與野獸不一樣的是,從蒙昧到開化,智慧不斷增加和累積。書與人類文明的進程相伴走過了數千年,從野蠻走向文明,從傳統走向現代,人類的祖先就千方百計地將他們所創造、積累的知識與技能,通過各種形式保存下來,傳承給後人。書記錄了人類的歷史、新發現、知識和經驗,後人從書上學習到古人的智慧結晶。

社會化功能:人類社會化的重要載體。南宋著名理學家魏了翁在《唐文為一王法論中指出:書以載道,文以經世,以言語代賞罰,筆舌代鞭撲。書是傳播的一個載體,在輿論導向、傳播知識、價值以及行為規範,對讀者進行思想教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經濟功能:文化產品和知識變現。2019年中國圖書銷售額超1000億從經濟效益角度講,出書業有如印鈔業,書具有獲取利潤的文化產品的特性。人類是一種求知慾旺盛的生靈,我們一直是很願意為知識以及有價值的信息付費,因此,知識變現的其中一個途徑就是出書,以獲取版權收益。

結語

網際網路高速發展與普及的今天,基本的社會結構和人類的社會框架與一千年前如出一轍,人類的思維創造了網際網路,儘管我們的一些習慣在改變,但數千年前人類發現了閱讀和寫作,發現了邏輯與科學,這些重大的革命性變化依然沒有動搖我們的基因。

從書的由來可知,書是文化的載體,世代傳承,閱讀是思維方式之一。製作書的技術方法將會不斷完善,書的材質也會日新月異,一如電子書是書的發展歷程中的一種形態一樣,但書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其流傳和保存信息,具有宣告、闡述、貯存與傳播思想文化的功能不會被顛覆。因此,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或許會少看紙質的書,而電子書將會更普及,但我相信,人類是不會拋棄書的。

相關焦點

  • 推薦給孩子們的書《萬物由來》,看見食物的前世今生
    不論是有機的,還是後天人工製造的,當它們和我們人類一樣存在於這個世界,一定是有它存在的道理的。倘若只有人類,而沒有這些萬物,那人類的生命也無法延續下去,或者人類的生活也不會多姿多彩。萬物不一定因人類而存在,但它們的存在卻給了我們希望和憧憬。那我們身邊的萬物都有哪些呢?
  • 進化論是人類已知的最可怕的理論?進化永遠不會停止?
    如今科學家們已經研究發現,人類的進化還在持續之中,這意味著進化並沒有終止,所以很可能人類會永遠進化下去。並且站在生物進化的角度來講,有一種理論為「適應者生存」,所以進化可能會永遠不會停止。當然對於人類的進化,如今人類偏向的進化論就是「達爾文進化論」,並且研究推論除了人類的起源,但是並沒有說明人類持續進化下去會稱為什麼樣子,所以人類已知的最可怕的理論,達爾文進化論必然是其中的一個,我們就簡單來看看情況。
  • 讓書成為你的朋友,永遠不會失望。它是你成長的引路人
    說起讀書,也許很多人並不陌生,我們每個人都從呀呀學語,或者從上小學就開始讀書。但是一個人讀了很多的書,並不知道讀書的真正意義是什麼,也許很多人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因為你與書相伴,口能生香,一個人的一生,不會永遠停留在尋求物質階段。當你的物質豐厚時,就需要你的精神家園,你的內心也需要去打理的,當你嘗試過一切感官的刺激之後,你的靈魂可能是依然沒有皈依。人的欲望的枝枝蔓蔓,就需要書這把剪刀去修理的。蘇東坡曾寫過一首詩,其中有「讀書喜見面,未飲春腹生」一句。
  • 放棄急救同意書:我們沒有拋棄你,但我們也得現實點
    而這些所謂的官方還裝模做樣地列出了一些好處,只要老人們籤了這份同意書,首先在他們重病的時候家人們不會去麻煩的撥打急救電話,同時這部分因此節約下來的醫療資源還可以去拯救更多的年輕人。而在同意書的背後,這些放棄者又偽裝出弱勢群體的樣子,大言不慚的寫著我們沒有拋棄你,但我們也得現實點;看到這句話作為外人的我們也只能表示呵呵噠,而收到這些同意書的老人又是咋樣的心態呢,無疑是在絕望中等死罷了。
  • 莫比烏斯帶好比宇宙,它是無限循環的,人類或永遠造不出!
    莫比烏斯帶好比宇宙,它是無限循環的,人類或永遠造不出!人類在探索宇宙的道路上一去不復返,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雖然人類經歷過不少挫折,但這些挫折並沒有使自信心嚴重受挫,反倒越挫越勇,對宇宙的那種求知慾越來越強烈。
  • 書是人類的好朋友,它如同一位無聲的老師
    書是人類的好朋友,它如同一位無聲的老師,只要你不時地翻開認真閱讀,你就會從這個知識淵博的老師中獲得不少的智慧。與此同時,你還會不斷的領悟出做人的道理,感受讀書的樂趣,所以說何樂而不為?古人云:「好書不厭百回讀。」那麼,就讓這篇經過我「百回讀」的好文章讓我來感慨感慨吧!
  • 《人類的本性》(十五)高端進化:人類的由來
    四 高端進化:人類的由來 由達爾文確立的進化論是生物科學的核心理論,也是生物學中最大的統一理論。該理論的誕生、確立和發展,為揭示生命起源和認識人類的由來,點燃了科學的火炬,提供了基石和路徑。達爾文在《人類的由來》一書中,將進化論用於人類學研究,以豐富的實證材料,對人類和其他哺乳類特別是靈長類,從胚胎發育、生理結構、心理能力諸方面進行比較、分析,而得出結論認為,人類與低等四手類動物具有共同的遠祖,而與靈長類即猴類和猿類具有較多的相似性,存在明顯的近親緣關係。
  • 今天是國家公祭日,請告訴孩子,這些人和事我們永遠不能忘!|特別關注
    隨著歷史車輪的遠去,我們該如何為孩子講述這段苦難?發生了什麼?要思考什麼?有哪些事情,我們不能忘、不敢忘?公祭日的由來,不能忘!2014年2月2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決定,將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決議的通過,使得對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的紀念上升為國家層面。
  • 我們是不是高級文明的試驗品?人類由來的各種說法,孰是孰非?
    人類終極問題之一就是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 三、從植物所變而來的人類 認為人類是植物所變的為日耳曼神話,它說天神歐丁 (ODIN) 有一天和其他的神在海邊散步,看到沙洲上長了兩棵樹,
  • 5億年前人類最古老的祖先原來是它
    道金斯推測,40億年前,人類祖先的祖先不過是一個很小的單細胞,從那時到現在,人類一共經過了40「代」。道金斯給出的證據是分子遺傳學的間接證據。有意思的是,書中還引用了一些直接證據,其中特別提到了我們的「天下第一魚」,它非常接近5億多年前人類的第18「代」祖先。
  • 5億年前人類最古老的祖先原來是它 | 舒德幹院士
    道金斯推測,40億年前,人類祖先的祖先不過是一個很小的單細胞,從那時到現在,人類一共經過了40「代」。道金斯給出的證據是分子遺傳學的間接證據。有意思的是,書中還引用了一些直接證據,其中特別提到了我們的「天下第一魚」,它非常接近5億多年前人類的第18「代」祖先。當然,無論生命科學如何發展,所有這一切都是從達爾文開始的,他的貢獻非同凡響。
  • 行者書薦|弗洛伊德《夢的解析》告訴你夢的秘密
    --弗洛伊德《夢的解析》心理學家弗洛伊德,以自我分析的方法,對自己做過的夢境進行了深入研究,並出版成書《夢的解析》。這本書與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並稱為導致人類三大思想革命的經典之作。《夢的解析》是人類影響最大的心理學經典,奠定了精神分析學派的理論基礎及研究方法。
  • 只要你記得,我們的愛就永遠不會消失
    ▼今天是清明節,在這個特殊的日子,我們會給遠在天堂的家人,送去我們的思念,告訴他們:我還記得你,我的愛永遠不會消失。壹《尋夢環遊記》裡有這樣一句話: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再沒有一個人記得你。而他的懺悔,也沒來得及告訴妻子伊梅爾達和女兒可可。在埃克託死後,女兒可可隨著年紀逐漸增大,也在漸漸忘了他。埃克託不怕徹底地死亡,只是想在離開之前,再見女兒一面。埃克託畢生的悔恨,讓米格明白了,沒有什麼是比家人更重要的。如果夢想的代價是犧牲家庭,那麼放棄這個夢想。
  • 朋友圈經典到心碎的句子,生活從不會拋棄人,是人想要拋棄生活
    我們要做的就是看不起它,做它,珍惜它。3.理想在自己,同時阻礙我們實現理想的各種障礙也在自己。4.生活從不拋棄人,人卻要拋棄生活。相信自己,重新開始永遠不晚。5.空虛是陌生的眼睛。紅塵滾滾,世態不同,無非一場夢;唯一有價值的是明白它沒有錯。8.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戰鬥,脫離過去,活在當下,創造未來。也許我們要超越青春才知道青春有多自戀。一輩子沒人陪你走,你要適應孤獨。沒有人會幫你一輩子,所以你要奮鬥一輩子。與其流著淚後悔昨天,不如用汗水去拼搏今天。9.【我們應該知道「十不」】1。
  • 「萬物由來的秘密」科普童書:從身邊科學開始,探索萬物由來
    《必需的能源》書影「英國有一款棕色的番茄醬,當地人食用它已經有100年的歷史了」;「鉛筆的主要成分是石墨不是鉛」;「寫字時,鉛筆筆芯的石墨顆粒是附著在紙張表面的,橡皮有粘性,擦的時候可以順勢粘走石墨顆粒,但是原子筆或者鋼筆的水墨是滲透進紙張纖維中的,橡皮就擦不掉了……」活動現場,這些日用品的秘密,吸引小朋友們對生活中的事物產生了更多好奇
  • 《漢字的由來》挺有意思
    如果你也有這個疑問,不妨來看看今天要推薦的這套《漢字由來》吧!比如,在講「步」這個字的時候,它是這樣開始的。先說一個造字的倉頡和他的小徒弟的故事。童子:師父,今天一會兒工夫,我跑出去八百步呢!倉頡:我看著呢,沒有八百步,只有四百步,不要吹牛!童子:怎麼會呢?
  • 可以和我們分享它的由來嗎?」
    本周贈書福利徵集的話題是:分享你的筆名和它的由來吧。沒有筆名的讀者可以分享好書、電影、電視劇等等。老規矩,規則和獎品在最底部哦!記得關注再參與!否則找不到你發獎呀!上一期話題是:分享你2021年第一個月的月計劃,以下是留言區徵集的走心回答哦:@梧桐雨因為我們1月16日,才開始期末考試,所以在之前的那段日子我都要專注於複習。尤其是數學和英語,一定不能掛科。不可以在晚上玩手機。接下來才是我真正的2021計劃:1、在家期間,每天堅持練字。
  • 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是人類不能永遠生活在搖籃裡!
    地球是我們人類的搖籃,但是我們人類不能永遠生活在這個安全舒服的搖籃裡,我們的人類徵途註定是星辰大海。 他們一開始小心翼翼地穿過大氣層,然後便開始徵服整個太陽系 這段著名的振奮人心的話是出自前蘇聯科學家康斯坦丁·齊奧爾科夫斯基。
  • 人類的未來在哪裡,「天」告訴我們答案
    屈原在《天問》中如此發問,關於宇宙、人類的起源問題,很早就種在了中國人的骨髓之中,這也是現代天文探索的終極之謎。在紀錄片《故鄉之光》中,天文學家Gaspar Galaz說:「我們從哪裡來,在哪裡,還要去哪裡?這一直是我們文明的核心。探索人類、地球、太陽系的起源,弄清星辰與星系的由來,所有這些關於源起的問題,都是天文學家試圖回答的——這是永無止盡的事。」
  • 《侏羅紀世界2》|歷史告訴人類 我們永遠不會從歷史中吸取教訓
    侏羅紀歷史「侏羅紀」現是環球影業旗下的第二大IP(僅次於速度與激情)『前傳速讀』《侏羅紀公園1》——從琥珀中的蚊子身上提取到了恐龍的基因,人類繁育出第一頭恐龍,恐龍開始襲擊人類。如今,納布拉爾島已經被人類遺棄,島上倖存的恐龍們在叢林中自給自足。 當島上火山開始運動,歐文與克萊爾再次合作,想要保護島上倖存的恐龍們免於滅絕。歐文一心想找到自己一手養大的迅猛龍布魯,克萊爾如今也尊重起這些生物,以保護它們為己任。兩人在熔巖開始噴發時來到了危險的小島,他們發現這所謂的保護運動實際上是一個可能讓地球回到史前時代般混亂秩序的陰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