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媽媽有弟弟不要你了」,我跟這樣逗我孩子的人翻臉了

2020-11-14 傑奧感覺統合

我跟逗我孩子人翻臉了。


不知道為什麼,有些鄰居和親戚,喜歡把無底線當幽默。


他們喜歡這樣逗孩子玩:


「你爸媽有了弟弟(妹妹)就不要你了!」

「你是從垃圾堆裡撿來的。」

「跳個舞、唱首歌,這個紅包就給你。」

「這(酒)是個好東西,來嘗一口?」



我勸你遠離這樣『逗』你孩子玩的人。


孩子還小,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辨識能力都很有限。


別人的隨口一句話,可能就給孩子埋下很深的陰影。



一、

一句玩笑很可能毀了一個家庭


上個月剛出的一個事。


廣州3歲女童拿剪刀,剪掉了1歲弟弟的生殖器,只因旁人開玩笑:「你弟弟有小弟弟,所以你爸媽不愛你了,不要你了。」


媽媽氣得失手打死了女童,隨後內疚崩潰,服毒身亡。



兩死一傷,皆因旁人無底線的『逗』而起。


還有更早的一個事。


5歲女孩將弟弟將弟弟從5樓扔下去,當場身亡。


只因當天上午鄰居『開玩笑』:「你媽媽不喜歡你了,只要你弟弟。」



那些隨意逗玩孩子的人,隨口的一句玩笑話,看似無關痛癢。


輕則給孩子心裡留下疙瘩,重則讓孩子做出自己無法承擔的錯事。



這樣的『逗』孩子,樂的只有大人,傷的是孩子。


二、

言語上跟行為上的『逗』正在傷害孩子


除了言語上的「媽媽不要你了」,行動上的「逗」也是隨處可見。


「不熟悉的人親孩子或摸臉。」

「觸摸男孩隱私部位。」

「把小孩舉起了拋。」



有的大人為了享受惡趣味,想看孩子被酒精辣到時擠眉弄眼的樣子,於是誘騙孩子喝酒。


當代生活報就曾報導,一個2歲孩子被伯父逗著喝了一兩多的米酒,導致急性酒精中毒,大腦永久性受損。



更令人揪心的是,這樣沒分寸的「逗」還有很多很多:


男子拿假老鼠逗女童,給她造成了心理創傷,常常胃不舒服,需長期服用精神類藥物治療;

孩子在吃飯時,有人不停逗他玩,結果導致食物吸入氣管,差點窒息;

老大爺隨便彈男童「小雞雞」,導致男童生殖器發炎,一度無法正常生活。


……


也許你會認為,網上的新聞很遙遠,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但新聞中的當事人,他們就想到了事情會發生在自己頭上嗎?


孩子的世界很純潔很脆弱,我們要認真把好關。


三、

孩子會相信大人眼中的玩笑


在《不可思議的媽媽2》中,有一個節目環節是這樣的。


蔡少芬的兩個女兒,需要在媽媽陪伴卡和玩具中做一個選擇。


姐妹倆立即選擇了玩具,臉上滿是興奮的表情。



接著工作人員為了節目效果,當著她們的面撕掉了媽媽陪伴卡。


並假裝嚴肅的跟她們說:「媽媽陪伴卡碎了,這幾天媽媽都不能陪你們了。」


姐妹倆瞬間愣住了,過了好一會,5歲的妹妹包子才怯怯地問:


「是不是……在香港……可以找媽媽?」



「不可以,媽媽已經碎掉了!」


平日裡古靈精怪的小包子,一下子「哇」地就哭了。


因為在她的認知中,「媽媽卡碎了」=「媽媽死了」,單純的孩子信以為真,以為再也見不到媽媽了。



看到這裡,蔡少芬心疼得顧不上節目錄製,跑過去一把摟住孩子們安慰:


「媽媽沒有死,媽媽在這裡,媽媽會一直陪著你們。」


在媽媽的懷抱和親吻下,孩子不安的情緒才漸漸得到緩解。



失去父母,這種傷害對孩子來說,絲毫不亞於山崩地裂。


好多人正是抓住孩子軟弱的地方,喜歡無下限地逗孩子,把自己的快樂凌駕到孩子的痛苦之上。



可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博士,在《中毒的父母》裡說過:


「小孩不能區分事實和笑話,他們會相信大人所說的有關自己的話,並將其變為自己的觀念。」


在孩子的心裡,大人們所謂的「玩笑」,對他們而言就是不容置疑的「真相」,將造成無妄的傷害!


四、

對無底線逗孩子的人勇敢說不


放開面子,孩子最重要


遇到有人隨便逗孩子,要及時出面保護他們,如果是不熟的人,可以直接懟回去:「請你不要這樣對我的孩子!」


如果是熟悉的人,可以用徵詢孩子的方式,委婉拒絕:「寶貝,你不喜歡被大家這樣逗對不對?」


一方面讓孩子知道你站在他們那邊,一方面可以阻止他人下次「逗娃」。



鼓勵孩子勇敢說「不」


朋友的娃就很懂得拒絕別人對自己的逗弄。


過年時大家看到5歲的他長得很可愛,一窩蜂的上去捏他的臉蛋、親他。


可孩子卻委屈地說:「叔叔阿姨,你們喜歡我我很開心。不過可以請你們不要捏我的臉嗎?這樣很疼。」


「你們可以多抱抱我,或者陪我玩,我會更喜歡。」


朋友告訴我,從小她就鼓勵孩子表達出自己的感受,如果對方讓你感到不適,就學會反擊拒絕。



讓孩子明白,任何時候媽媽都愛TA


之前伊能靜和哈林離婚時,就有人調侃年僅6歲的哈利:「你媽媽不愛你了。」


結果小傢伙不哭不鬧,淡定地回答:「我相信我看到的,不相信我聽到的!」


只有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滿滿的愛,面對再多的流言蜚語時,他們才不會輕易相信。



下次,再遇到隨意『逗』孩子的人,記得勇敢說不。

相關焦點

  • 請永遠不要用這3句話來逗我孩子,小心我會翻臉
    感覺我們這一代從小被大人逗到大,內心產生過無數陰影,無數的厭煩,而現在我們終於成了大人,又開始學著上一代逗娃方式來傷害著下一代。我不說多,我只希望所有的人都不要拿這三句話來逗引我的孩子,不然真的小心我翻臉。
  • 媽媽,有了弟弟你就不要我了嗎?
    大概玩了有一個多小時,慢慢貝貝就開始嘗試跟安安和優優玩,還邊跑邊笑起來。後來,我抱她玩,她也不排斥了。 到了晚上九點左右,貝貝的媽媽就來接她。只見她開著摩託車,懷裡還背著半歲的兒子。一下車,半歲的兒子顯得非常開心,不停地對我們每個人笑求抱抱,所有人都被這個半歲的孩子逗得開懷大笑。 可是,我很快發現,貝貝一直不說話,也不玩,就一直看著媽媽。
  • 3歲女童剪掉1歲弟弟生殖器,求求你,別再這樣逗孩子了
    廣州有個3歲女童拿剪刀,剪掉了1歲弟弟的生殖器,只因旁人慫恿:「你弟弟有小雞雞,所以你爸媽只愛弟弟,不要你了。」媽媽氣得失手打死了女童,隨後崩潰內疚,服毒身亡。02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時不時就會聽到有人這樣逗孩子:「你爸媽有了弟弟(妹妹)就不要你了!」「你是從垃圾堆裡撿來的。」「跳個舞、唱首歌,這個紅包就給你。」「這(酒)是個好東西,來嘗一口?」
  • 「姐姐,別殺我」3歲女童剪掉弟弟生殖器:求求你別再這樣逗孩子
    詢問之下,孩子告訴朋友,便利店的阿姨說:「爸爸媽媽有了弟弟後就不會愛我了……」 說完孩子意味深長地看著朋友,遲疑片刻後問:「媽媽,是不是弟弟消失的話,我就能得到你們全部的愛了?」 一瞬間,朋友被嚇得冷汗直冒,趕緊安慰孩子。 萬一,孩子真的以為父母不愛她了,該怎麼辦?萬一,孩子真的聽信他人的話,做出傷害小寶的事,又該怎麼辦?
  • 我寧願你不喜歡孩子,也不希望你這樣逗孩子
    生活中逗孩子的行為有很多,最「經典」莫過於這些:「你爸媽不要你了」「你媽有了弟弟就不喜歡你了哦」「來叫一聲爸爸,這個紅包就給你」「去打你媽媽一下, 我就給你糖吃」很多人都喜歡和孩子開這樣的玩笑,結果孩子驚恐不安,大人笑得不亦樂乎。如果把孩子逗哭了,「你這孩子可真不禁逗,脾氣不小!」如果父母上前阻止,「我不就開個玩笑嘛,這麼較真幹嘛?」
  • 姐姐,放過我!真相刺痛無數人:求求你,別再這樣逗孩子了.
    :「媽媽,是不是弟弟消失的話,我就能得到你們全部的愛了?」廣州有個3歲女童拿剪刀,剪掉了1歲弟弟的生殖器,只因旁人慫恿:「你弟弟有小雞雞,所以你爸媽只愛弟弟,不要你了。」,除了言語上的「媽媽不要你了」,行動上的「逗」也是隨處可見。
  • 請不要這樣逗孩子,否則我不會客氣的
    吸口煙,給你買玩具。你這是什麼啊?來讓我看看,不然你給揪掉……對於親戚朋友這些不恰當的逗娃方式,我們無法避免,很多時候父母也礙於面子,不去阻攔這種逗娃行為。還有的家長,為了活躍氣氛,很多人就變身「逗娃狂魔」,毫無底線,後果十分嚴重。
  • 即使你再喜歡孩子,也不要這樣去逗孩子
    你有沒有類似的經歷「吃飯的時候拿著筷子沾點酒讓孩子去舔;抽菸人喜歡讓那個孩子拿著煙放在嘴裡;有了弟弟妹妹,你爸爸媽媽就不喜歡你、不要你了;來,親我一口,我給你糖果吃」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吧,反正我的身邊就出現過。把孩子弄得不知所措,大人卻笑得前仰後合。
  • 請不要這樣對我的孩子:逗孩子請適可而止
    在生活中,您經常可以聽到成年人對孩子開這種玩笑「你不是你媽親生的,是你媽撿來的。」「你的爸爸媽媽不要你了!」「你媽媽把你送給我了,跟我回家!」「有了弟弟,你的爸爸媽媽不喜歡你,不要你了!」等等,諸如此類的話......小時候,我也被成年人開玩笑。我清楚地記得我當時相信這是真的,我被嚇壞了。
  • 「姐姐,別殺我…」3歲女童剪掉1歲弟弟生殖器,真相刺痛無數人:求求你,別再這樣逗孩子了…
    那天,我的女兒去樓下幫我買東西回來後,就悶悶不樂,小臉皺成了一團。詢問之下,她告訴我便利店的阿姨說:「爸爸媽媽有了弟弟後就不會愛我了……」說完女兒意味深長地看著我,遲疑片刻後問:「媽媽,是不是弟弟消失的話,我就能得到你們全部的愛了?」一瞬間,我被嚇得冷汗直冒,趕緊安慰孩子。
  • 「生了弟弟,就不疼你了」,再有人這樣逗孩子,父母別坐視不理
    「文/萌主媽咪育兒經(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嫂子涵涵懷孕了,自從懷上二胎以後,大女兒就一直不聽話,還總跟媽媽作對,說依稀惡「不喜歡弟弟、不要弟弟」的話,後來媽媽才知道原因。原來是街坊鄰居的大媽們跟孩子說,「你媽媽生了弟弟,以後就不疼你了」,孩子這才開始討厭弟弟。相信很多家長都聽過這句話,長輩們只是為了逗逗孩子,但孩子卻把這句話當真了。教育家們稱其為「中國式逗笑」,意思是老一輩人看似在逗笑孩子,其實是在傷害孩子。
  • 3歲女童剪掉1歲弟弟生殖器:求求你,別再這樣逗孩子了…
    詢問之下,她告訴我便利店的阿姨說:「爸爸媽媽有了弟弟後就不會愛我了……」說完女兒意味深長地看著我,遲疑片刻後問:「媽媽,是不是弟弟消失的話,我就能得到你們全部的愛了?」廣州有個3歲女童拿剪刀,剪掉了1歲弟弟的生殖器,只因旁人慫恿:「你弟弟有小雞雞,所以你爸媽只愛弟弟,不要你了。」媽媽氣得失手打死了女童,隨後崩潰內疚,服毒身亡。
  • 3歲姐姐剪掉弟弟生殖器,刺痛無數人:求求你,別再這樣逗小孩了
    結果等我回來的時候,女兒在坐在地上痛哭流涕,看到我立馬跑過來問我:媽媽,你為啥不要我了。但沒有想到鄰居卻逗女兒說,你媽媽不喜歡你了,只要你弟弟。而原因是旁人對女孩說:「你弟弟有小雞雞,所以你爸媽只愛弟弟,不要你了。」
  • 【樂樂書屋:過年了,千萬不能讓人這樣逗孩子(你肯定遇到過)】
    我觀察了一下,大概是這樣:去親戚家,他把自己帶來的玩具打開放在椅子上玩。親戚們圍過來看,還有帶小孩的。別人扶住他放玩具的椅子,他不願意,讓別人別扶他的椅子。然後,親戚們逗他,讓他拿玩具和站在旁邊的弟弟一起玩,他不肯,說:不行!我說,弟弟喜歡你,所以想和你一起玩。他說,我不喜歡和弟弟一起玩。我說你看弟弟站在一旁,沒有拿你的玩具,要你同意弟弟才會拿。他就說:同意我也不拿給他玩!
  • 我寧願你不喜歡孩子,也不願意你這樣逗他
    過度逗孩子實際也是不尊重人的表現16年底,在某頒獎典禮上,相聲演員郭德綱當著父親沙溢的面,逗年僅5歲的安吉說:「你是我兒子!」對不起,請不要這樣逗我的孩子如果你的孩子被其他人逗,出現哭鬧、不情願,請立馬制止:對不起,請不要這樣逗我的孩子。
  • 姐姐把弟弟的生殖器剪了:中國式逗小孩,請適可而止
    如果遇到別人逗你家孩子,請立刻制止,當場翻臉!01前段時間回老家,看到我家人和侄女的互動,我才知道,原來很多大人還是一直在用「古老」的方式逗小孩。我跟我媽說,你們這樣故意逗孩子,害孩子哭得這麼慘,你們不覺得自己很殘忍嗎?02前幾天,侄女他們終於來了上海,大人們繼續這樣逗孩子。
  • 「你爸媽不要你了!」管不住嘴的人,請你遠離我的孩子!
    「你爸媽不要你了」、「你是你爸媽撿來的」、「你爸爸媽媽只愛弟弟,不要你了」「你喜歡爸爸還是喜歡媽媽」看到這些話你們是不是也是似曾相識的感覺,這是一部分大人動不動對小孩子說的一些話,本以為都2020年,不會再聽到,沒想到還是我太天真了。
  • 「中國式逗小孩」,既無知又低俗,你有這樣的經歷嗎
    她每天晚上睡覺前都會跟她媽媽討論,暢想著來北京她要去哪兒,要玩什麼。我家裡的長輩們,就利用這點來逗她玩。我跟我媽說,你們這樣故意逗孩子,害得孩子哭得這麼慘,你們不覺得自己很殘忍嗎?我實在看不下去了,就阻止他們這樣逗小孩,然後誠懇地跟侄女說,「沒事,你安心睡吧,下車的時候,姑姑來叫你!」
  • 你有弟弟/妹妹了,你媽媽不要你了
    身邊不乏這樣的例子,有了二胎,就有人告訴老大:「你有弟弟/妹妹了,你媽媽不要你了。」也經常有這樣的情景,抱著別的孩子來試探自己的孩子是否會嫉妒而生氣,當孩子傷心和生氣的時候,大人卻樂的合不攏嘴。包括我們小時候也有這樣的經歷,就是有人說我們不是爸媽親生的,大部分人都相信過。其實相信自己不是爸媽親生的那種心情,真的不好受。有人說,逗逗孩子怎麼了?他那麼小懂什麼?可我記得我小的時候,雖然小,但是也有自己的心情和感知,也會相信,會傷心,會真的很難過的。
  • 6歲姐姐摔死3歲弟弟,你以為的逗孩子,其實在傷害他
    昨天聽親戚說,他們家村裡有一對姐弟,由於媽媽平日對弟弟特別的愛護,竟然沒想到有一天下午媽媽不在,姐姐竟然趁著這個時間段把弟弟從樓上扔了下去。等到家人發現的時候,已經過去了兩三個小時,最終他的弟弟也沒能救活。聽到這裡寶貝真的是不寒而慄,原來孩子的世界竟然是這樣的。在之前他的姐姐就跟爸爸聊過,關於弟弟出現以後為什麼對於他的愛好像減少了,而且還說是不是只要弟弟消失,父母對他的愛就會多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