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從小聽父母說要好好學習,上了大學才能找到好工作,而如今中國經濟急速發展,社會競爭也愈發激烈,時常出現幾百個人爭奪一個崗位的情況,因而許多大學生畢業即失業,剛走出校園便深受打擊。
可是畢業即失業的人,到底是因為運氣原因還是實力原因呢?很明顯很大部分的人應該是本身的專業素養不夠,才被人甩到身後。
許許多多的大學生,以為上了大學就輕鬆了,亦或者讀了自己毫無興趣的專業,便從高中緊張的狀態鬆懈了下來,而一鬆懈就是四年,最終走出校園,才發現自己什麼也沒學到,渾渾噩噩過了四年。
如今大學生大致上可以分為這四種:
1學霸型,上了大學還依然保留著自己在高中時的那種衝勁,每天不是上課就是在圖書館學習,努力學習專業課,經常積極地與老師交流,對自己未來有規劃,參加競賽,拿獎學金,深入研究,在自己的專業上成為一個新生佼佼者,出了社會後進入了大公司,開啟了自己在專業上的人生道路。
2有喜愛型,這種人在大學之前或者在大學找到了自己的愛好,這種愛好是經過自己去嘗試後不會覺得厭惡並且取得正向反饋的。比如有人喜歡遊泳,立志做一個遊泳教練,經常到遊泳池訓練;比如有人喜歡自媒體,每天堅持拍視頻發到網上;比如有人喜歡畫畫,堅持畫畫,立志做一個插畫師;還有的人喜歡創業,便進行了自己的生意之路。這類人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並且堅持在自己喜好上,最終走上自己的堅持之路。
3無憂無慮型,這種類型的大學生大概是家裡有企業或者家裡有門路,從小生活比較無憂無慮,畢業後就繼承家裡的企業或者被家裡安排到別的企業工作,所以在大學不怎麼學習,最終也無憂無慮地走上了家裡安排好的道路上。
4渾渾噩噩型,這類型的大學生也是極其廣泛的一類學生,成績平平,家裡也沒有什麼背景,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愛好,就是上完課打打遊戲,刷刷視頻,消磨時間,把精力一點點浪費在不值得浪費的事情上,對自己的大學也沒有規劃,最終沒有一個方面能夠比別人突出,畢業即失了業。
所以如果我們是一個平凡的大學生,就要對自己的大學有一個規劃,如果想在專業課成為學霸,那就好好學習;如果有愛好,那就堅持下去。
甘於平凡且渾渾噩噩才是最為致命的行為。在這樣快節奏的世界中,活出自己的價值,才是一個大學生應該去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