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畢業即失業:你對自己的大學有過規劃嗎?

2020-12-16 若拾七

許多人從小聽父母說要好好學習,上了大學才能找到好工作,而如今中國經濟急速發展,社會競爭也愈發激烈,時常出現幾百個人爭奪一個崗位的情況,因而許多大學生畢業即失業,剛走出校園便深受打擊。

可是畢業即失業的人,到底是因為運氣原因還是實力原因呢?很明顯很大部分的人應該是本身的專業素養不夠,才被人甩到身後。

許許多多的大學生,以為上了大學就輕鬆了,亦或者讀了自己毫無興趣的專業,便從高中緊張的狀態鬆懈了下來,而一鬆懈就是四年,最終走出校園,才發現自己什麼也沒學到,渾渾噩噩過了四年。

如今大學生大致上可以分為這四種:

1學霸型,上了大學還依然保留著自己在高中時的那種衝勁,每天不是上課就是在圖書館學習,努力學習專業課,經常積極地與老師交流,對自己未來有規劃,參加競賽,拿獎學金,深入研究,在自己的專業上成為一個新生佼佼者,出了社會後進入了大公司,開啟了自己在專業上的人生道路。

2有喜愛型,這種人在大學之前或者在大學找到了自己的愛好,這種愛好是經過自己去嘗試後不會覺得厭惡並且取得正向反饋的。比如有人喜歡遊泳,立志做一個遊泳教練,經常到遊泳池訓練;比如有人喜歡自媒體,每天堅持拍視頻發到網上;比如有人喜歡畫畫,堅持畫畫,立志做一個插畫師;還有的人喜歡創業,便進行了自己的生意之路。這類人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並且堅持在自己喜好上,最終走上自己的堅持之路。

3無憂無慮型,這種類型的大學生大概是家裡有企業或者家裡有門路,從小生活比較無憂無慮,畢業後就繼承家裡的企業或者被家裡安排到別的企業工作,所以在大學不怎麼學習,最終也無憂無慮地走上了家裡安排好的道路上。

4渾渾噩噩型,這類型的大學生也是極其廣泛的一類學生,成績平平,家裡也沒有什麼背景,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愛好,就是上完課打打遊戲,刷刷視頻,消磨時間,把精力一點點浪費在不值得浪費的事情上,對自己的大學也沒有規劃,最終沒有一個方面能夠比別人突出,畢業即失了業。

所以如果我們是一個平凡的大學生,就要對自己的大學有一個規劃,如果想在專業課成為學霸,那就好好學習;如果有愛好,那就堅持下去。

甘於平凡且渾渾噩噩才是最為致命的行為。在這樣快節奏的世界中,活出自己的價值,才是一個大學生應該去做的事。

相關焦點

  • 這四類大學生「畢業即失業」,名校也不可避免,看看有你嗎?
    在畢業時候才是大學生最為焦慮的,現在大學生遍地都是,市場供大於求,很多大學生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有的同學在大四的時候就已經做好了準備,參加實習並且有了明確的目標,往往能夠有一份理想的工作,但是還有一部分同學畢業後即面臨著失業,名校也不可避免。這幾類學生畢業即面臨失業1.
  • 大學畢業即失業?你知道為什麼嗎?
    現在有很多人都說大學生畢業即失業,其實這裡面有多種原因,有大學生自己本身的原因同時也有社會因素。雖然有數據說只要能考得上一所學校你就可以超過全國93%的人,看到這個數據你肯定會想只要考上大學你就很優秀了,但你別忘了剩下的7%是多少人,按13億人來算7%也是很多人了,況且現在基本上每所高校都在擴招,大學生的人數在不斷上升,所以說你上大學後不代表你有多優秀,全國優秀的人多了去了,況且工作看的是處理業務的能力,又不只是你上大學就可以搞定一切。
  • 你家孩子大學畢業後就業了嗎?大學生畢業即失業現象應引起重視!
    大學生畢業即失業現象已經存在很多年了,只是今年由於疫情影響顯得更加嚴峻些,今年有840多萬大學畢業生。雖然這840多萬畢業生當中有很大一部分由於就業壓力過大或其他原因選擇考研繼續深造外,仍有很大一部分畢業生直接面臨就業。
  • 大學老師:有3類大學生「畢業等於失業」,看看你上榜了嗎?
    文/安利的媽媽隨著人們對教育的重視,現在的大學生人數也每年都在增加;在比較早的時候,大學生的工作還是國家包分配;但是現在的大趨勢則是:畢業等於失業,求職難已經成為了一種普遍現象。大學老師表示:這3類大學生畢業後找工作很困難,其中有你嗎?現在的父母壓力也更大了,除了督促孩子好好學習考上一個好大學之外,在孩子畢業之後,還要為孩子的工作費盡心思。王老師作為一名大學老師,送走了很多批畢業生,而每年諮詢他最多的還是有關就業問題。
  • 為什麼大學生畢業即失業?大學生自己如何破解這個難題?
    大學生工作難找,畢業即失業,既有社會、學校、用人單位的問題,也有學生及家長面對現實的就業環境不能正確抉擇的問題。一、社會、學校、用人單位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1、高校大規模擴招使大學生畢業數量基數過大,就業崗位從數量上滿足不了市場需求,更多的大學生無法走上就業之路。
  • 為什麼很多人說,大學生畢業就是失業,你怎麼看?
    大學生畢業不是失業而是創業。大學生畢業是知識學業的一個總結,但是學業並沒結束,而是進入社會大課堂中去獲取更多的知識,這種獲取知識過程,我們可以認為是知識創業。掌握了豐富知識的大學生,走出校園進入社會,開始回報社會,這是事業的創業過程。創業過程很漫長,需要創業者的努力奮鬥。畢業的大學生們準備好了嗎?
  • 河北專接本|為什麼說大學畢業即失業?
    河北專接本|為什麼說大學畢業即失業?我們需要面對殘酷的現實,你準備好了嗎?有的人說大學畢業即失業,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為什麼大學生那麼不受歡迎呢?,大學生的身份讓自己認為待遇太低了,所以造成很多同學寧願不就業也不去做待遇低的工作,自動選擇失業。
  • 大學生畢業即失業,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一個應屆大學生剛剛入職,領導讓把辦公室的地掃一下,他說:「我可是剛畢業的優秀大學生」,領導遲疑了一會:「那我教你怎麼掃地吧」。---------------------------------------------這是一個幽默段子,並不是針對任何人,雖然寫得很露骨,可是經歷過的人回想起來,確實是這樣的,大學,我到底學到了什麼,為什麼一畢業就失業,一畢業就迷茫。
  • 很多大學生因為當初亂選專業,導致畢業即失業嗎
    現在大學生畢業就失業的現象其實很普遍,每年都是最難就業年。很多畢業之後找到工作也都不是自己本專業的工作。就說我的專業生物科學吧,大學畢業70%的人不是從事本專業的,10%的人看起來和本專業相關其實就是賣儀器和試劑的銷售工作。
  • 畢業即失業?360你財富教大學生規劃未來
    (原標題:畢業即失業?360你財富教大學生規劃未來) 又到一年畢業季,受疫情影響,很多畢業生沒來得及與同學一起拍張正式的畢業照,就開啟了進入職場的新篇章。
  • 3億失業青年困擾全球 大學生畢業即失業
    「這是失業的一代。」又到了大學畢業季,英國《經濟學家》雜誌卻這樣總結絕大多數大學生心中最大的擔憂:畢業即失業。實際上,包括大學生在內的青年失業問題已成為籠罩在世界多國的最大陰影。根據聯合國的數據,目前世界失業青年人數約2.9億,佔全球青年總數的25%,幾乎和美國人口相當。許多國家正在展開一場大學生或青年「就業保衛戰」。
  • 834萬大學生慌了!畢業即失業?
    即將面臨一年一度的畢業季了,現在很多大學生抱怨說工作難找,教育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預計人數將達到834萬人,和2018年比較增加了14萬人,再創歷史新高。這就意味著一個工作崗位幾十個甚至是上百個人參與競爭,社會就業壓力大,想要找到一份心儀工作實屬不易。要不然就是嫌工資太少,工作繁瑣,老闆還不好伺候,常常抱怨這個,抱怨那個。
  • 2020年874萬畢業生,大學生面臨畢業即失業,你該怎麼做?
    2020年,我國大學畢業人數達到了史無前例的874萬,相對2019年畢業人數增加69萬人,而2019年大學生就業率僅70%左右,2020年受疫情影響,就業形勢更加嚴峻。今天我們分析一下為什麼大學生就業形勢這麼嚴峻,以及你該做什麼提升自己的就業競爭力。
  • 這幾類大學生「畢業即失業」?簡歷空空不受企業青睞,學生要注意
    並且有一些類型的大學生,更是容易面臨「畢業即失業」的尷尬局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這幾類大學生「畢業即失業」?第三類:低不成高不就的學生隨著教育的不斷發展,現在大學的文憑含金量已經沒有那麼高了,並且剛畢業的大學生沒有什麼經驗。如果還想要找到薪資待遇好的工作,其實是難上加難的,但是如果學生低不成高不就的話,那麼自然就是「畢業季失業」了。
  • 疫情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畢業即失業?
    對於當前有就業需求的大學生來說,要如何應對疫情帶來的就業壓力呢?我們對煙臺大學招聘的企業進行了一些調查,以及對輔導員和一些學生進行了採訪。Q2疫情對你找工作是否造成了影響?沒有產生影響,本來的規劃重心就暫時還沒有放在找工作上,主要是在升學和社會實踐上,不太著急找工作。
  • 大學生畢業即失業是認知上的錯誤!
    很多人吐糟「大學生畢業即失業」,似乎在今年這個特殊時期,就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大學生畢業即失業,這個話題幾乎年年都在討論,每年都有各種各樣的答案。雖說今年就業壓力的確大,但是也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可怕。無論是哪年,無論是什麼時候,都會有一部分學生找不到工作,甚至是慢就業的現象存在。
  • 高校逐年擴招,導致很多大學生畢業即失業,你怎麼看
    高校逐年擴招,導致很多大學生畢業即失業,你怎麼看①畢業即失業並不意味著我國的高等教育有多麼的發達,事實上,我國青年受高等教育率還不及世界平均水平,因此,大學生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②畢業即失業的原因有多方面:學校培養的人才不適合社會發展的需要;大學生對自己的工作期望值太高,高不成低不就等。③一方面,高校的專業設置應該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結合起來,多培養社會確實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要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讀大學並不意味著一出校門就會有很高的起點,要想真正做好一件事,往往先要從最基層做起。
  • 畢業即失業的四無大學生,是什麼樣的?
    然而結構性失業突出,有的企業依舊招不到人,有的學生找不到工作,有的學生工作多到不知道如何選擇,有的學生卻一籌莫展。畢業即失業的大學生活是如何過來的?無拿得出手的成績幹一行愛一行,做什麼就要認真的做。作為大學生最重要的就是好好學習,這是最本職的工作,要有紮實的理論知識,這樣以後工作的時候才會有創新才會有思路方案。而畢業即失業的大學生,本職的工作是在宿舍睡大覺,晚上不睡早上不起的典型,經常性的讓舍友代替答到,嚴重的時候,甚至一個教室30人能替100人打到。這樣的大學生活下來,和高中畢業生有什麼區別,面試官都會以為你走錯片場了,是參加高考的學生。
  • 有人說「畢業即失業」,大學生創業是否靠譜?
    有人說「畢業即失業」,大學生創業是否靠譜?當今社會很多大學生都處於迷茫期,身邊總有人自嘲:「畢業季也是失業季」。身邊有人在準備公務員考試,有的時刻關注著招考信息,還有的一腔奮勇想要創業。但大多數人對自己的未來壓根就沒有明確的方向,盲目跟隨大流,別人做什麼,自己就跟著做什麼。跟風考試、到處投簡歷、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毫無計劃可言。但是創業對於當今大學學生來說,還是有一些難處的,例如自身知識儲備不夠豐富,人脈資源匱乏等等。時常有媒體報導某某大學生創業成功,看似好像是信手拈來的事,其實在這背後少不了前輩的教導和指引。你能看到的是輝煌,你看不到的是「皚皚白骨」。
  • 「畢業即失業」的幾類大學生,找工作往往容易碰壁,希望其中沒你
    但是幸孕姐要說的,大學裡有三類學生在畢業後「最不值錢」,畢業即失業,找工作往往容易屢屢碰壁——眼高手低,自我感覺良好的學生有些學生認為自己靠近了名牌大學,憑藉著學校的「名氣」的光環,就有一種莫名的優越感,因此對於眼光十分高,對於一般的工作看不上,而一些薪水較高,環境較好著名企業的工作又無法得到,因此在畢業後就加入了失業大軍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