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中文版分成四段,標題分別是:何西阿宣布以色列受懲罰、以色列的罪及其後果、耶和華審判以色列、先知論以色列。何西阿書從第4章開始到結束全部是大段大段的話,從內容看作者都是在編耶和華說話,不過裡面人稱比較混亂,稱呼也比較亂,對神的稱呼有的用第一人稱「我」,有的用第三人稱「耶和華」,中文小編可能是把用「耶和華」稱呼神的段落就總結為何西阿在說話、用第一人稱「我」的就總結為神在說話。其實覺得這種區分並沒有道理,實際上全部內容應該都是作者編耶和華在說話,有的地方用「耶和華」稱呼神是因為作者畢竟是在宣傳他們的神、要多提他的名字,而且有些地方寫耶和華意思比較清楚容易理解。比如說9:4說「他們不得向耶和華奠酒」,比寫「他們不得向我奠酒」清楚。
下面我們先介紹第一段的內容:
以色列啊,你們不能像外族人那麼歡喜快樂,
因為你們表現得像妓女、你們背叛了你們的神,你們喜歡像妓女一樣被僱到各個穀場上顛鸞倒鳳。
穀場和酒場將不再餵養他們,她的新酒也將做不成功。
以法蓮將會歸回埃及,他們將不能再住在耶和華的地,而要在亞述吃不潔淨的食物。
他們不能再向耶和華獻奠祭,也不能再用他們的祭物取悅他,
他們的食物將像居喪者的食物,誰吃了就會被玷汙,
所以他們的食物只能給他們自己填飽肚子,獻給耶和華是不要的。
到節日和耶和華節期的時候你們將會怎麼樣呢,
看吧,他們將為逃避毀滅(有的版本寫被趕到亞述)而來到埃及,然後在孟菲斯被埋葬,
他們看重(或喜悅)金銀珠寶,荊棘就要扎入他們的帳棚。
懲罰和報應的日子即將來到,
以色列人將會知道,因為他們的罪孽和怨恨太多,他們的先知是傻的,人們的精神是瘋的。
先知本是神的百姓以法蓮的守望者,因為他在路上中了捕鳥人的圈套,就對神殿心懷怨恨。
他們像在基比亞時一樣已被他們自己深深地腐敗,耶和華(原文是他)將會記住和追討他們的罪孽。
第一段結束。
性自古是人們喜歡聽的話題,聖經的先知書作者們也永遠願意用性來形容各種關係,對於要斥責的對象,「淫亂」和「妓女」這兩個詞是他們百罵不厭的。
第1句前半句說以色列人不能像外族人那麼歡喜快樂,作者言下之意是以色列人犯罪被神懲罰,外族人沒有被神懲罰,所以外族人歡喜快樂,以色列人痛苦遭殃。按作者這麼說的話,做所謂的神的子民遠不如做其他民族的人,其他民族的人沒那麼多神的律法,他們做什麼都不算犯罪,拜偶像也不算淫亂,而做以色列人得遵守律法萬條(8:12),要想一條都不犯,可真不容易啊。這真是做人難,做以色列人更難,做以色列的義人更是難上加難。
其實不管是亞述擴張還是巴比倫擴張,被滅亡的邦國命運都是差不多慘的,作者強調和突出以色列人的災禍,一方面是每個民族都對本族的災禍感觸更深,另一方面是他想強調以色列人的災禍時,也會故意不提別的民族的災禍,當他們如果要寫其它民族的災禍時,又會把他們寫得天下最慘、萬劫不復,這些都只是他們的寫作技巧而已。
第1句後半句和合本說:在各穀場上如妓女喜愛賞賜。可能因為中文版的譯者對hire這個詞義不大了解,所以每逢有這個詞的時候,就翻譯不清楚,或者翻譯的意思完全相反,8:8、9句他們全譯錯,而這裡的翻譯也相當生澀,讓人難明其義,這半句話的意思是說以色列像妓女一樣常到各穀場賣淫。
有的經學家說,穀場平時是打穀的地方,但也經常作宗教場所,作者說他們在穀場行淫,是指他們在穀場敬拜偶像。這種說法應該是沒有根據的,在聖經裡經常提到的人們拜偶像的地方是各山崗上、各大樹下、各邱壇、各寺廟這些地方,如果穀場經常作為拜偶像的地方,那麼就應該有很多地方這麼說才對。作者這裡說以色列在各穀場行淫,一方面原因可能是當時穀場確實是妓女做生意的一個地方,另一方面,他接著下一句話要說到穀場和榨酒的地方,代表出糧食和出酒的地方,他要寫以色列人把穀場玷汙了,以後就沒有糧食吃。
第2句和合本說:穀場和酒榨,都不夠以色列人使用,新酒也必缺乏。這個「不夠」和「缺乏」不大符合原文的意思,原文應該是說穀場和酒場不再出糧也不再出酒,意思是說,他們以後將沒糧食吃,酒更沒得喝。酒在聖經裡除了經常比喻神的懲罰,也經常作為富足和快樂的象徵,有酒喝就代表人們生活富足且快樂,沒酒喝就代表人們生活艱苦且憂愁。
第3句很明顯,又是說以色列人要被擄到亞述的各地。作者把以色列要被擄為奴又寫作他們要歸回埃及,這已是第二次,讀者應該已經見怪不怪。實際上這個作者就愛提這事,他在8:13、9:3、6、11:5、12:9和13:4多處提以色列人從埃及出來,或歸回埃及。他反覆提這個,一方面可能是因為這個傳說給他留下的印象特別深,另一方面大家都知道,這個傳說的結局是好的,就是神最後去埃及拯救他們、把他們帶出埃及,使他們進入「迦南美地」,他拿埃及為奴的事比後來被擄之事,就是期待著他們的神再次拯救他們並把他們帶回「迦南美地」。
第4句則跟8:13差不多,實質是說被擄後的以色列人獻不起祭給耶和華,不過他反過來說他們不能獻祭給耶和華,也不能用祭物取悅他,因為他們的祭物不潔淨,吃了人被玷汙。作者編的理由在當時聽故事的以色列人聽來可能覺得很有道理,但是卻經不起仔細推敲。試想,就算人的祭物不潔淨,人吃了要被玷汙,但神又怎麼能被玷汙呢。就算最不潔淨的東西,神要把它化潔淨,應該就是一句話的事,或者是一揮手的事,甚至因為神的完全潔淨可以使一切接近他的事物自動變潔淨,那麼就連說話和揮手都不用,這樣才能足夠顯示出偉大的神性嘛。
第5-6句作者採用一問一答的方式來形容以色列人的結局,本來在節日和節期的時候,以色列人應該高高興興地歡慶,但是因為他們喜悅金銀珠寶不喜歡耶和華,耶和華就給他們降災禍,所以他們只能躲避災禍來到埃及,然後死在孟菲斯。這裡寫的埃及和孟菲斯跟前面第3句說的一樣,都是一個比喻。荊棘就要扎入他們的帳棚,就是指災禍進入他們安身之所的意思。
聖經的原文經常說耶和華是個愛嫉妒的神(I,the Lord your God,am a jealous God),中文版翻譯時將其美化,譯成忌邪之神,其實我們看還是用嫉妒比較合適,你看先知書們寫的耶和華,他不僅愛跟木頭偶像生氣,還愛跟完全沒有生命的金銀珠寶爭寵。作者一會說以色列人因拜偶像行淫受神的懲罰,一會說以色列人喜悅金銀珠寶惹神生氣,一會說驕傲的以色列人不歸向神使神發怒,跟各先知書差不多,因為以色列人的不幸遭遇,絞盡腦汁給以色列人編排罪名,說神因為這些事所以給以色列人降大禍。其實他們編的這些事對一個創世大神來說,應該都是根本不會在意的,他們編的喜歡為各種小事就嫉妒、就生氣、就發大怒的根本就不像一個大神的所謂,說他是個不講理的魔鬼還差不多。
第7-9句作者又編以色列人要受懲罰和報應的原因是因為他們已經被深深地腐敗,作者說他們不僅犯下很多罪孽,而且還對神殿心懷怨恨。這倒是一個新鮮的說法,以前有先知書說百姓與神作對,或者說百姓攻擊神,但是沒有寫百姓對神殿心懷怨恨的。作者編耶和華的話說,百姓為什麼會犯罪,並對神殿心懷怨恨,是因為先知在路上中了捕鳥人的圈套,就對神殿心懷怨恨,於是先知就變成傻子,他本來應當是百姓的守望者,但現在卻使人們變成瘋子。
作者編這幾句話的時候不知有沒有想到,在他編的書裡,何西阿也是當時的先知,何西阿有沒有中捕鳥人的圈套,也變成傻子呢。如果結合其它先知書,以賽亞、阿摩司、彌迦有沒有中捕鳥人的圈套,也變成傻子呢。
因為這幾句話中文版翻譯不是很明了,所以經學家們對這段話的解讀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是百姓喜愛犯罪,將神的先知看作傻子、將有神靈的人看作是瘋子,他們陷害和怨恨神的先知,另一種認為這裡說的先知都是假先知,他們把百姓帶離神的道路、使百姓跌倒。前一種意思明顯是跟原文不合的,後一種意思跟我們講解的相似,但是原文並沒有說這些先知是假先知,而是說先知先中捕鳥人的圈套,使百姓都變成瘋子,言下之意是百姓變瘋,所以走上背叛離棄和怨恨神的道路。
第7句整句話的意思是說,當以色列人受懲罰的時候才醒悟過來,他們被先知帶壞了。第8句的意思則是解釋先知為什麼這麼做,是因為他中了捕鳥人的圈套。第9句說以法蓮深深的敗壞,如在基比亞的日子一樣。基比亞是個什麼梗呢,基比亞就是以色列人傳說掃羅統治時的首府,所以應該是指掃羅王朝腐敗被滅亡的事,比喻以色列也即將要被滅亡。歷史書裡並沒有說掃羅王朝因腐敗覆滅,不過這是作者愛怎麼編就怎麼編的,沒人管得著。
經學家們應該是沒想到基比亞是掃羅時代首府這一層,他們搜索看士師記第19章有寫一個基比亞人奸死利未人小妾的事,認為作者指的可能是這件事。這也算是一種解讀吧,但是我覺得作者指這件事的可能性比較小。士師記記載的這件事後果是便雅憫人跟以色列其它各族人混戰,各有勝敗,並沒有說哪一方被神懲罰,而撒母耳記記載掃羅被滅亡是因為受到神的懲罰,另外,掃羅王朝和後來的以色列都是北方的王朝,用掃羅王朝覆滅來比喻後來的以色列滅亡,這個比喻是更恰當的。而且何西阿書在10:9也有提到基比亞,那裡說基比亞的日子以來,很明顯是指掃羅立國以來,這兩處提到基比亞的意思應該是一致的。
下面第二、三、四段內容一起介紹:
(第二段,以色列的罪及其後果)
我發現以色列的時候,他像曠野裡的葡萄,
我看到你們祖先的時候,他就像無花果樹第一次長出初熟的果子,
但是他們來到巴力毗珥的地方,就將自己奉獻給了巴力,於是他們就變得跟他們愛的巴力一樣可憎。
以法蓮的榮耀將如飛鳥一樣飛去,他們將不受孕、不懷孕、不生小孩,
就算他們生下兒女,我也要讓他們喪失,直至一個不留,我離棄他們,他們就要遭殃。
我看以法蓮的眾子註定要成為獵物,他們將被帶去屠殺。
(有的版本寫:以法蓮就像我所見的推羅,被種植在好地方,但是他的兒女將被帶去屠殺)
給他們,耶和華,你將會給他們什麼,你給他們流產的子宮和乾癟的乳房。
(第三段,耶和華審判以色列)
他們在吉甲做下種種惡事,使我開始恨他們,
因為他們所行的罪惡,我必須將他們趕出我的地方,他們所有的首領都背叛我,我不再愛他們。
以法蓮受懲罰,他們的根已枯乾,他們將不再結果,
就算他們生出小孩,我也會將他們心愛的兒女誅殺。
(第三段,先知論以色列)
因為他們不聽話,我的神將趕走他們,他們將在列國之中流浪。
本章完。
下一章第一段沒有中文標題,顯然中文小編認為本章最後一句是連到下一章,其實這一句跟本章前面有聯繫,跟下一章的內容沒關聯,說明中文小編在此處對經書的理解沒有給聖經分章的人到位。
第10句作者說什麼他看到以色列、也就是被擄以色列人祖先的時候,作者將他們一下子比葡萄,一下子比初熟的無花果,這是因為當時那裡就兩樣較美好的水果,為什麼不用蘋果、榴槤等來比喻,自然是因為當時沒有。現在我們看到水果五花八門,但是遠古的時候水果是很少的。有些吃貨可能知道很多水果需要嫁接,以前古人不懂嫁接技術,很多水果都還沒有,還有些水果則因為原產地不在西亞那一塊地方,他們也不知道。
按這句話的意思,神是在埃及看到以色列人的祖先,然後帶他們到迦南,不料他們一見到巴力,就愛上了巴力。這種說法跟以西結書第16章說耶和華見到一個小孩救了她,長成個美女就娶了她一樣,都是說神在後來不經意認識以色列或以色列人的祖先,這種說法跟創世紀裡寫神在亞伯拉罕時就選定了他的說法是矛盾的。
這裡說的巴力毗珥聖經最早在民數記25:1-3提到,說以色列人在什亭安營的時候,他們與摩押女子亂來、與巴力毗珥連合,耶和華的怒氣就向以色列人發作。
第11-12句和第16句一樣,都是說以法蓮人將不能再生小孩,就算生了也會被屠殺而死。首先這幾句話都是不嚴謹的,如果神說話管用的話,神不讓生小孩那就肯定不能生小孩,哪裡還有什麼小孩能夠意外出生呢,有例外就說明神說話不管用。作者犯這種語病的句子不少,前面8:7我們說過,也是一例。其次如果這幾句話是神說話的話,那麼神說話確實是不管用的,因為只要人不能生小孩、小孩養不大,那麼以法蓮人不用百年就要絕種,後來怎麼還有以法蓮人呢。我們以前說過,聖經的作者們都愛誇張,語不驚人誓不休,在以色列人被擄時期,他們因為生活比較困苦,人口可能不僅沒什麼發展,反而還有所削減,但這跟不能生小孩是兩回事。
第13句有兩個版本,結果都是一樣,都說以法連的兒女要被帶去屠殺,前面一個版本說他們註定要成為獵物,另一個版本則有個轉折,說以法蓮本來被種植在好地方,可惜現在卻要遭遇不幸。按照聖經,耶和華是創造一切和掌控一切的唯一的神,這樣的大神說某人的命運是註定的,未免有點怪怪的,因為按照神理,所有人命運不都掌握在他手中嗎,他能改變一切,又有什麼是註定的不可改變的呢。
第14句意思是說耶和華使以法蓮不能生孩子,又使他乳房乾癟不能養育孩子。和合本翻譯說:求你加給他們,加什麼呢,要使他們胎墜乳幹。「求你」這兩字原文裡是沒有的,本來這句話意思是耶和華自己要這麼懲罰以法蓮,翻譯加了「求你」兩字,意思就變成了有人求耶和華如此懲罰以法蓮,什麼人求耶和華呢,可想而知,大家都會想到何西阿。如果這事情是真的,以法蓮人可能要去責問何西阿:我跟你什麼仇什麼怨啊,你要求神這麼對我。
事實上翻譯加上「求你」兩字既不合道理,也不合神理。首先,如果是何西阿求神這麼懲罰以法蓮的話,這個懲罰的主意就不是出自神,而是出自何西阿。這就有點古怪了,因為這言下之意是何西阿求或者不求,能影響以法蓮的命運,或者說決定以法蓮的命運,這就未免把何西阿抬得過高。其次,按照作者的設想,何西阿可是穿越到耶羅波安二世時的人,大約在那時神給他傳話,說以後事情會這麼樣這麼樣,何西阿只在神的話裡聽說以法蓮將會怎麼犯罪,他又沒見到以法蓮將要犯那些罪,他怎麼可能依照自己聽說的事去求神懲罰以法蓮呢。
第15句說以色列人在吉甲幹了太多惡事,神開始憎恨以色列人,所以要將他們趕出去,這個說法當然和其它地方的說法是矛盾的,上一段還說在巴力毗珥的時候就惹他憎恨呢,還有按出埃及記,說以色列人在出埃及的路上就一直不聽話,多次惹他發怒要滅絕他們,幸好在摩西的奉勸之下,才平息怒火。
第17句說神要棄絕他們、將他們趕到各國去流浪。這句話其實是上兩段或者第9章的總結,不過中文小編卻看花了眼,以為這句是連到下一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