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前寄人籬下,也曾敗給印度,如今看「天問一號」的復興之路

2021-01-09 頭腦眼大設計

火星,我們來了!

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搭載我國自主研發的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升空、並成功進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8月2日7時0分,「天問一號」完成了首次在地球通往火星的軌道的第一次中途修正,離火星越來越近。

現在,「天問一號」已踏上奔赴火星的軌道,正在以每天約30萬公裡的速度遠離地球。而它還要飛行7個多月,行程4億多公裡才能到達火星附近。然後,「天問一號」要一次性完成對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

在這個激動人心的時刻,我們也不能問忘記「螢火一號」這個完全失敗的任務。早在2007年,我國就正式立項了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命名為「螢火一號」。然而,由於當時我們並沒有合適的大推力運載火箭,只能「寄人籬下」:搭載俄羅斯「福布斯-土壤」探測器一同飛往火星。但沒想到的是,俄方探測器未能成功變軌,2012年1月墜毀於太平洋,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因此折戟。

「螢火一號」失利後,印度抓住了機會,2013年11月5日,「曼加裡安」號發射升空,2014年9月成功抵達火星。作為亞洲首個,它讓印度成為繼美國、俄羅斯和歐盟之後全球第4個依靠自主研發實現火星探測的國家,也是世界上第一個首次火星探測就成功的國家。

這件事也再一次告訴我們,靠人不如靠己。八年後,中國火星探測重新出發,你期待嗎?

相關焦點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 我們可以到火星上居住嗎?但印度很酸很妒忌
    昨天晚間被天問一號發射升空的信息所纏繞,今早起來就想一定得寫點什麼出來。根據央視新聞消息,2020年7月23日12點41分左右,我國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發射中心發射升空,本次搭載的是「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這是我國首次自主探測火星。
  • 今天,天問一號奔火滿月!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8月23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今天是天問一號奔火滿月的日子。記者從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獲悉,截至8月23日12時,天問一號飛行裡程達8650萬公裡,距離地球927萬公裡。目前,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正常。
  •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美國NASA局長「祝一帆風順」
    【編譯/觀察者網 陳思佳】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火箭運載火箭搭載著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並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隨後,多個國家的航天機構紛紛發來祝賀,並祝願天問一號探測任務一帆風順。
  • 「天問一號」:中國首次火星之旅
    但是,從人類目前掌握的有限情況看,兩者之間又有著顯而易見的不同:從外形上看,火星個頭更小,它的半徑約為地球的1/2,體積約為地球的1/7。與我們這個71%海洋覆蓋率的藍色星球不同,火星表面呈現出紅色,在它最明亮的時候猶如一團火球。實際上這一紅色並不是真正的火焰,火星上溫度反而極低,接近於地球的南極。呈現紅色的原因,是火星的土壤富含氧化鐵,就像是土地生了鏽。
  • 美國火星探測車27億,得知「天問一號」的價格,才知啥叫精打細算
    當然印度的監測衛星使用的是NASA的探空監測網,所以也算不上是獨立探測火星。如果要想獨立的話不管是在技術還是在耗資上都是巨大的。曼加裡安號大家都應該知道7月23日的文昌衛星發射場發射的火箭了把,沒錯,那個就是「天問一號」繼探月項目後的火星探索工程。
  • 四大專家回應「天問一號」的5個問號
    成功發射後,又不禁想問 「天問一號」探什麼? 人類為什麼熱衷探索火星? 探索火星為何需要氣象部門提供保障? ●「天問一號」探什麼,怎麼探?
  • 天問一號距離地球超1億公裡 為什麼要探索火星?
    天問一號距離地球超1億公裡 為什麼要探索火星?時間:2020-12-15 19:3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天問一號距離地球超1億公裡 為什麼要探索火星? 在古代,火星有熒惑星之稱。這是由於火星呈紅色,螢光像火,又在不斷運動。
  • 天問·探路火星|「天問一號」劍指火星,推動我國探火大跨越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行星探測工程「天問一號」任務即將拉開大幕。經過多年的準備,「天問一號」已抵達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靜候發射窗口的來臨。雖然「天問一號」只是我國頭一次進行行星探測任務,但此次任務目標可不小,「天問一號」將一次性完成對火星的環繞、著陸、巡視三大任務,假使任務成功,那麼這將成為全球首次融合火星環繞與著陸巡視的火星探測任務。那麼,「天問一號」為了實現這一壯舉準備了哪些設備?「天問一號」又將如何逐一完成「繞、落、巡」三項任務?
  • ...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將挑戰「三步走」,開啟中國航天新...
    與此同時,此次搭載「天問一號」探測器升空的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實力也不容小覷。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體型巨大,長約 57 米,起飛重量約 870 噸,箭體直徑 5 米,而此前我國現役火箭箭體直徑最大的僅有 3.35 米。
  • 天問一號距離地球超1億公裡,人類為什麼要探索火星?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開啟了對火星的漫漫探索之路。1960年,蘇聯向火星發射了火星1A號探測器,它是人類探測火星的開端。1964年,美國成功發射水手4號火星探測器,它是歷史上第一個成功到達火星的探測器。隨後美、蘇、歐、日等國相繼發射了數十個火星探測器。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將開啟7個月旅行 「天問」源自屈原長詩
    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據介紹,「天問一號」任務火星探測器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研製,發射升空後將經歷7個月左右的長途跋涉,突破5500萬至4億公裡的距離,到達火星並開展環繞和巡視探測。
  • 天問一號,「大鵬展翅」飛奔火星,一文讀懂霍曼軌道
    「天問一號」的著陸時間大約要在5月份了,著陸地就選在火星北半球高緯度的烏託邦平原,那裡曾是一片汪洋。有人說「天問一號」就像一隻破繭而出的蝴蝶,振動翅膀翩翩飛向遙遠的火星。在我看來,「天問一號」就像一隻海闊天空任我飛的「大鵬」,揮舞碩大的翅膀飛向5500萬km外的火星,在火星著陸後又展開它的兩對太陽能電池板在火星上開啟它的探索之路,尋找火星生命的痕跡。
  • 「嫦娥五號」「天問一號」兩個團隊,你們發現他們的共同點了嗎?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 中華航天博物館館藏「天問一號」徽寶套組見證中國航天史
    50年前,中國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太空時代!從那天起,浩瀚的太空中,有了一顆屬於中國的衛星——「東方紅一號」!那時,中國人抬起頭,看到自己的衛星經過夜空時,激動之情,油然而生!從東方紅一號順利升空、入軌的那一刻起,中國已經與其他世界強國並肩而立!
  • 「天問一號」被刷屏 你知道「天問」出自哪裡嗎?
    火星探測任務   Mars exploration mission   4月24日,國家航天局在2020年中國航天日線上啟動儀式上公布:中國行星探測任務(planetary exploration missions)被命名為「天問(Tianwen)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first Mars exploration
  • 「天問一號」預計2月到達火星
    「天問一號」預計2月到達火星 2021-01-04 10:09
  • 「天問」一號、攬星九天~為中華崛起而歌
    4月24日,國家航天局宣布,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一號」,同時公布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標識「攬星九天」。三個月後的7月23日,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預計2021年3月份左右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昔日問天今遣使,阿誰迎駐火星車——賀「天問一號」 發射成功
    銀鑑嫦娥會,火星天問攀。空間修站網,故事續新篇。武斌(江蘇)綿延億萬年,劫火幾熬煎。一際復興路,而今敢問天。天問詩題今破解,靈均頷首再抒情。劉文淵(青海)尋常攬月問牛郎,北鬥曾招對手慌。今日新聞驚世界,火星落腳播春光。
  • 蕩櫓星河,舵指熒惑——今天,天問一號奔火「滿月」!
    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於13時17分25秒器箭分離,準確進入預定地火轉移軌道。截至今天12時,天問一號飛行裡程8650萬公裡,距離地球927萬公裡。目前探測器飛行正常。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九章」問世,2020國內十大科技新聞解讀
    通過測序山東、內蒙古、福建等地11個遺址的25個9500—4200年前的個體,中國科學家研究發現,在9500年前,一南一北有兩個明顯不同的族群。至晚在8300年前,南北人群就開始融合了;4800年前趨向強化融合,至今仍在延續。